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

第19章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第19章

小说: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壬三·名义遮反之断诤:

  【彼诸相互之遮反,立论于此不妨害。】承许彼名之假立余他义后之名相应消灭。喻如:立论者比量设置事相成立无欺量之名言。敌论者:假立缘取实体,破灭比量无妨害,缘取实体若能安立量名,则我亦不许彼比量名。若能安立无欺量,则汝亦不能破斥。

  某一说不许彼义安立余他名后,断除妨害所成立之名相。立论者:瓶不容许考验,表示世俗义。敌论者:瓶能作义,表示真义谛,彼义若安立余他名后而诤论之;中观论者:于离戏所安立真义谛名,于彼真义谛瓶非有。因明论者:能作义所安立真义谛名,彼真义谛吾等亦承许之。有一说:有为之定义,立因所生,因所生之定义是有为。若‘义’和‘名言’颠倒后而诤论之;吾等承许‘有为之名言之定义’,是‘因缘所生义’。汝从彼遮反后,若承许‘有为之名言’,是‘因缘所生之义之定义’,则名言定义和虚体义名相相违。然则遮反名称后,有为之义,若欲许因缘所生之名言之定义,则承许‘虚体义定义’和‘名言名相’之名称不用诤论。

  戊二·别相…决定量之定义有二:

  己一·认识定义

  己二·彼如何断决增益之法



  己一·认识定义分为三:

  庚一·破斥他宗之主张:

  【‘无欺’、‘明无知义’二,同义异名或解说。】帝释慧论师谓:能表容许任一之说。释迦慧论师云:‘真实量’和‘名言量’二者。首先:经验无二分别智诸圣者们之相续实有之量,各个自证之智慧转成境故,应是彼明晰经验,应是真实义,同时亦是量故,谓真实量。彼真实谛之定义是‘显明无知义’,应非无欺,以无获得裁决义之故。其次:名言量:一般士夫之相续实有量,届于能所二现相之间,是容许名言故。彼之定义是‘无欺’和‘显明无知义’相聚合,获得‘裁决之义’。法上论师或谓〈量决定论〉云:若肯定彼诸义后而趣入,于所作义无欺之故。因三式表定义,具有三差别:(量之定义)自(之体)性差别,能得义之能力。事相:存在于现、比量之所量,能得瓶和火等能力。境差别:是所持之义与否,非尽可能获得,肯定唯一获得之所取境。能作差别:于能肯定义之存在能力,所知且肯定火水等义存在故,是获得能力,手足等等非谓:获得能力。自性差别…认定实体断决是量之定义。境差别…断决非有。能作差别…断决过遍与补充断决未遍。了悟真实义是量之作用,非量之定义。

  诸随行外道梵行们,了悟真义谛具三法:前所未了悟义感受无误故,谓遮除增益。彼亦具三差别法。自性差别,遮反方面是唯‘遮除增益’,不是‘量’之立破作用。如云:‘义存在识之作用,彼义无稍许所作。’。境差别:是前未了悟境、时、相各个之义,彼亦若作未了悟境之实物,则裁决智为过宽。若作未了悟前类,则量非有故。了悟境、时、相各个决定之前,所未了悟之同类。感受之差别:不错乱义:a。彼亦觉识非唯缘取相顺义,亦有伺察意故。然而彼(执持方法)执取之总类,不可能产生无义,如烟不错乱为火。b。彼亦唯‘义相’之不错乱,亦存在邪智。若作自相不错乱,则不遍及增益所衡量之量故,非自增益之义不错乱性。彼作用有三:自性差别,删除增益故,成立其一不破灭其另一。境差别:不了悟作用故成立其一不成立其另一。感受差别:不错乱义之作用故,成立其一不相违成立其另一。谓之具戏论之说。若遮止彼诸不应理之支分。

  【若设置二个定义,彼名相亦当成二。】二者皆是量之定义不应理,名相亦随行成二,彼故非具有选择,前已述及。

  【虽许性、名相二者,唯一总相当非有。】区分真实之量和名言之量二者,亦为何是量之总定义?质问之。曰:此是各个定义之说法,无相关系,若无一总定义,则谓‘量’为一名相,不应理之故。

  【此断决未遍非理,析分二者非旨趣。】谓‘断决未遍法由余他补充’之说法,不应理。若无能设置‘量’定义之名辞,则谓从余他补充之名辞,转成具前辞之过不能遮反;若谓“了悟真义谛是‘量’之作用,而非‘量’之定义”说法?则非本量论之旨趣。

  【无义、未遍、非有三,许有了悟真义谛。】了悟真义谛亦具有三差别法。境差别:昔前所未了悟之义无否定故,无意义故,感受差别:若不错乱义且又了悟义,趣知‘所断’为非有,体性差别:遮反方面,断决增益故,未遍及圆满量,(量之事相未遍及现量之故具过),现量是离分别故,无法断决增益性之故。复次:了知真实义,若承许缘取如是义,不应理,现量亦现见相同义,作现见义,果因相亦不能成立自之因故,于唯‘火’变成实量,不应理,真义谛之量远离能所故,非唯一真义谛之故。

  庚二·自宗之主张:

  【‘无欺’、‘明现无知义’,了悟自相相顺义,名言者与真实义,二者亦摄彼二者。】陈那论师于集量论有时谓‘无欺’,有时谓‘明现无知义’,法称论师谓彼二含摄为一,彼觉识能无欺于彼义之旨趣。

  【无欺是业和作者、所作三者之自主。】‘业’…何无欺、‘作者’…谁无欺、‘所作法’…如何无欺。不错乱之识,如是住于义自相,‘有’了知实有,‘无’了知实无,彼无欺。所知,若现见存在于义自相,则为能作义无欺,若无义自相,则为非能作义性故无欺。义若适存在于自相,则获得自相无欺。若无自相故不摄入彼义,则虚体无实性无欺。彼亦释量论云:‘量谓无欺智,安住能作义,无欺。’‘明现无知义’…其‘实义之声’是能作义之实体,‘明现之声’是心识了悟义自相性,无不相顺于义。释量论云:‘显不知义尔,证知自体后,总相识应得,意谓于自相,不知所知故,观察自相故,世尊具是量。’故无欺和明现无知义二者,亦了悟‘有’、‘无’实体义,彼诸同顺于无欺义。


  庚三·断诤:

  【测量无实为未遍,近于杂染为过遍,测‘有’‘无’自相应理,近于杂染谓欺妄。】首先质问之?若义自相是无欺,则未遍及测量无实体之量。曰:测察‘有’‘无’能能作义之故,无过,谓观察境品已述及。然而近于杂染为过遍及无欺义。执著「黄色螺’或‘树木行走’等现相,当转成白色螺和树静止之无欺量质问之?近于杂染应非‘无欺’,于非彼义显示彼相之故。量决定论云:‘近于杂染欺妄故,谓相似现量之说。’若后时思惟螺为白色,树自身静住为无欺,则执着螺黄色等故非为无欺相,而是余他意识无欺性,西藏诸因明学者追随法上论师之见解,能获得义故。未遍及测量无实之量,无实在获得义之故谓之说法,亦应类同了悟真实义,‘无实’无真义谛故。法称论师谓‘义之声’断决无实义之说。量决定论云:‘乐许现量义:有一说根识是颠倒义之故,断除彼故,所持清净正量故。’故诸前因明论师不采纳其诸前因明论师之旨趣已遮除。


  己二·彼如何断决增益之法有二:

  庚一·如何决定增益:

  【量力之引伸决定,决定对立是增益。】若以遍一切名言(世间共许)量力,作取舍义自相之时,则需引伸决定识。“定‘有’‘无’非果,后亦非量性’谓之(补注:‘量’之说法:能引伸‘有’,或‘无’之果者,若非如是,不成为量,既是量,须决定能摄入自境,然而除非量决定引伸,‘量’自身非有决定,何故?现量无决定故)。决定之定义是断除犹疑,彼可分为二:无欺之义是断除怀疑,不观察真假之方式,真实之决定。于欺妄之义断除怀疑是邪智之决定。若产生彼邪智决定识,则其决定坏灭故。是假有之缘故。非本论所叙说之决定,纯正决定之对立是增益。

  【由彼之定义本性,了知他边分为二,邪智怀疑之思惟。】错觉之所持境是无分别邪识,非真实性为所遮除之增益。无所耽着谛实性,不需剔除之故。是了悟真实性,若遮除眼翳等幻相,则无法剔除之故。

  【从未了悟而瞬间,了悟不断除增益。】若谓从瞬间之比量,现见火之际,未了悟转成了悟,无断决邪智怀疑增益二者。

  【不摄比量现相故,遮除性彼境无火,执取其余相似故,是邪智增益旨趣。】三千五百颂所说‘净地无火执取与余他相似之故,于非彼认定是彼,谓之邪智。’。量决定性遮除增益,彼决定亦无增益之种性,士夫无能决定量力,虽意专注现前之他因亦不需决定其虚体,然而不丧失彼量之作用,乃至于唯‘不生’缘取非彼之增益。(补注:比量所遮除之增益,彼境无火故,缘取净地与其余相类同故彼谓邪智。未生比量以前,无火之净地,存在缘取无火者与其余相类似,如此之心识谓邪智,如是即邪智之增益,增益是比量所遮除。究竟之增益:现在有火,缘取前时单纯无火彼思惟是邪智。)


  庚二·断诤:

  【决定和增益二者,由境、体性、时间三,观察相同与相异,三诤不妨害于此。】

  辛一·若观察境,断除不应理有二:

  壬一·立诤:决定和增益

  是一或非一,若非一则转成非所遮、能遮,如内外之光明与黑暗。若是同一:若成立彼境,则当成不错乱之所遮境,以其证成谛实境之故。喻如:正量。若不成立彼境,则不转成能遮量,以其不成立所量之故,如增益谓之建立诤论。

  壬二·答辩有三:

  癸一·破斥他宗之答辩:

  有一说:认取声是常之增益和了悟声无常之比量二境,声应是能遮所遮同一之实物。彼量虚体相异之境。声是无常。彼增益之境:声是常,彼故,成立‘无常性’是能遮量,不成立‘常性’…所遮是错乱谓之说法?曰:不应理,直接相违‘常’‘无常’,是相违于同一实物之故,若声常是增益之境,则非有所知之境故,‘增益’当成非所知故。

  癸二·自宗之答辩:

  【决定增益同执境,所著方式异遮除。】现量虽不直接断决增益,然而跟随彼现量之决定识和比量决定二者,和(邪智、怀疑)二增益所缘亦应能遮,所遮同一体故,由相异感受而错觉增益和无欺之量应合理,以其实有量,且无增益之故。如是若绳误为蛇,则量是杂色性,不诠说绳,以未决定其虚体故。不诠说为蛇,以其不存在之故。彼故,虽诠说现量之断除增益,然非现量所断,而是随彼现量而生之分别识断除增益,犹如手握吉祥草后,以镰刀割断之。


  癸三·断诤:

  有一说若谓决定与增益同一境,彼为谛实或虚假?若谛实则增益当不错乱,以其是谛实境,若虚假则决定转成颠倒,以其是虚假境故?曰:无过。于所耽着境颠倒与否之差别,不设立耽着境之真假性。而以耽着感受与义相顺与否而处理故。耽着境虽相似谛实,然而耽着感受与义不相顺故,设置错乱增益,与义相顺故设置真实无误。譬如:具真实耽着境,然而于五蕴执我是错乱耽着境,和耽着境虽无实体,兔角比测无实之比量等等,当成无错误之耽着境故。关于所持境之错乱与否,是设置有无实体之所取境?质问之。若谓错误与否耽着境二分别,是同一耽着境,则白色螺与黄色螺现相,错误与否虽无分别,然而所持境…螺是同一实物?若如是彼螺为缘执黄色之眼识,当转成现黄色相,以其是所持境之故。若谓承许声有法,亦认定常之增益执着而形成,以其是彼声之耽着境之故?前例亦承许之。执取黄色之眼识是现黄螺相故,和亦现成无分别之白色螺相。然则若谓缘取常之增益亦执着声为常故,彼声和无分别之无常亦执着声所形成常?曰:不相似。于无分别之同一实物,显现与不显现二相违,于分别之同一实物,确定与否二支不相违,前已述及。

  辛二·断除观察体性不应理:

  真实和增益二者,若是同一觉识实体,则不应成能遮、所遮之体性,如刀锋不自割,若为相异觉识体亦不应成能遮、所遮体性,若谓佛智不知凡夫相续心,如不遮除愚昏?云:同一相续心是虚体相异性,从而远离(同异)二者之过。

  辛三·断除观察时域不应理:

  决定和增益二者,若是同时,当同时趣入此二分别。若非同时,则不应转成能害、所害,以其非聚会故。犹如:日光和黑夜。云:彼二非同时,然则若谓以决定当不剔除增益?云:虽无相遇而剔除,然于同一心相续。首先:产生增益,而后时产生量之决定性,不能产生增益之相续性,谓设置:‘剔除增益’之名言。

  如是于同一相续心‘所断’和‘对治’等等为相异之能害、所害,一切先后之立论皆是如此。热触、寒触等等相异实物,时间相同。于第一刹那相遇,第二刹那丧失效能,第三刹那遮反所断之境。此又有一说:自相续心三量之层次(寒、热)增益二者,于第一(刹那)时相聚,第二时产生无效能,第三时灭除增益之随后,产生正量之体性故。剔除增益获得胜利,如转轮王摧毁城镇,宣说国王之摧敌。相异实物时域相同…是现时。然而彼不应前后相异者,第一刹那实无相聚之故。若相聚,则因相转变,实物由谁遮反。



  戊三·抉择定义所表明之义有四:

  己一·详析名相

  己二·破斥事相之邪见

  己三·事相…能决定定义量

  己四·(定义之量)彼如何作立破法



  己一·详析名相有四:

  庚一·分类之基本实事

  庚二·叙述分类之实义

  庚三·确定数目

  庚四·声义。



  庚一·分类基本实事有二:

  辛一·破斥他宗:

  【非量遮阻真实量。】西藏因明前期诸家主张:唯‘真实智’,应非‘量’分类之基本实事,存在过遍之过。裁决智和伺察意非量,而是真实智谓之说法,仅限于不了解‘事势量力’和‘量论’之旨趣故,前已遮阻。

  【真实分析诠释妄。】法上论师云:真实智分为:‘能作义’和‘极趣属能作义。’首先:火正煮烧之现相能作义现量之相,是士夫成立实义之直接形成因。其次,唯独‘火’‘水’等各个因现相,是士夫成立义之间接形成因。首先:已决定‘无欺’之自性故,非量论所测验之对象。然唯独现量无二决定智。彼故,趣属能作义之真实识,能立是分类之基本实体之说法?云:不应理,不许总相是分类根本实体,若分析别相后,复需为一分析根本实体。则现量等等一切分析,亦如是需要(总相分析)极其过份。

  辛二·自宗所许:

  【故真实智性是量,故分类根本合理。】正量和真实智二者,是同义异名,彼真实智有二相。彼故,现量和比量不可能非量故,不需复为分类之根本实体。

  庚二·叙述分类之义:

  【分析现比量二者,观察彼诸一或异。】现量比量二者,犹如瓶、毛毡相异实体或依‘实体’与‘无实’遮除同一体,或如所作性和无常同一体性,且相异虚体。或依‘月亮’、‘清凉’于同义异名?此有三:

  辛一·破斥他宗:

  有一说:现量是经验属于觉识之支分。比量是分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