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指南-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额的1/6。这年,他30岁。
31岁时,孙广信投身房地产,盖出了当时乌鲁木齐最高的写字楼〃广汇大厦〃。那是1993年初,他刚步入地产界。当时,四川的南德,还有沈阳的飞龙,在媒体中知名度很高,据说规模和效益都还不错,孙广信认为自己应当去学习。
孙广信在沈阳飞龙应聘的是行政部长,在南德应聘的是办公厅主任,孙广信说,他到这两家企业当中,更多的是带着学习的目的。应聘成功后,在这两个企业各打了7天工,就离开了。因为他认为自己该了解的都了解了。回到新疆,他在公司班子会上放言:〃用不了5年,我们会超过他们。〃
现在,乌鲁木齐每5套商品房中就有3套是由他的广汇公司开发。而他自己财富的5成来自房地产。广汇的54名中层个个都是百万以上的富翁,一半以上的人上千万,有15人是上亿的富翁。(吴佑平)
第一锄就挖了40万元
姓名:夏小伟
年龄:32
出生地:湖南
教育背景:湖南大学工民建专业本科毕业,现于北京科技大学攻读MBA
主要公司:伟源集团,华夏装修公司
总部所在地:北京市
主要行业:装修业、建材业、设计
财富:1亿左右
起家资本:3万(其中两万为贷款)
第一桶金:40万
十年前,年仅二十二岁的夏小伟从总后工程总队辞职出来单干。当时,有的只是自己工作三年以来积攒的一万块钱、一起辞职出来的一个伙伴,剩下的就只有年轻人的干劲和冲劲了。
一万元确实有点少,于是他找到了家乡那边的一个初中同学,同学的父亲帮助在那个小镇的银行里给贷了2万元。拿着这3万块钱,他们成立了巧云装修公司,没有办公大楼,就在海淀区五棵松的一家小旅馆里租了两间房,一间是他和助手的住房,另一间则作为办公室。
甚至都还没有组织起施工队,他们就到处去抢项目。按夏总自己的话说,〃我的运气真的很好〃,就在这一年他就挖到了第一桶金。为了得到项目,他不停的跑关系,请人吃饭,光这就花掉了好几千元;为了比别人更有机会得到项目,他来了个当时的特大手笔,送给甲方主管人两万元的一个大红包。这一下来,他自己身上的全部家当就只有两三千块了,真的是〃孤注一掷〃了!回忆起来,夏总说:〃当时就是'赌'一把了,不过心态很好,觉得赢了当然高兴,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太大损失,大不了打回原形了,再去给别人打工,过几年也能还清贷款了。〃
不多久,北京粮食局同意由巧云装修公司负责紫禁城饭店的装修工程,并提出与他们签约。夏总当时连想都没有想,就签了。这在十年后今天回想起来,他都还有些后怕:签约的时候,自己已经几乎身无分文,而且根本还没有组织起施工队伍。换到今天,他会考虑要是不能及时找到一定数目的合适的人来施工怎么办,肯定会很有顾虑,压根儿就不敢签这种约。可十年前的他,真的是什么都没想,反正自己什么也没有!
之后,他和助手东奔西走寻觅施工人员,先找几个木工、漆工什么的,然后再让他们帮着召集一批同行,这样很快就组建起木工组、漆工组和瓦工组;靠着甲方首期预付的十几万元,他们开始动工了。
一个月后,他们又成功的接下了北京消防局办公楼的装修工程。之后,两边的工程同时进行。他的手下有了100多人。1993年,两个项目先后完工,虽然都只有160万左右的规模,对于今天的夏总来说有点太小了,可当时却让本已〃倾家荡产〃的夏小伟净赚了40万!这也就是他的第一桶金。
40万!当时他自己都难以相信的,内心确确实实是一种惊喜啊!不过更难忘的是,第一个工程紫禁城饭店装修完以后,看着100多间装修好的房间,就象看着自己一点一滴拉扯大的孩子,有激动,有满足,总之,那种成就感是之后再也没有那么强烈感受过的。
有了这桶金,夏小伟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了:为了方便联系业务,他花了28000元买了一部大砖头手机,说来好笑,那年头还是走后门才买到手的,而且等了一个月才配齐了号码什么的;不久,他搬出了那家小旅馆,住进了一家宾馆。
有了这桶金,夏小伟不再是以前那个只有闯劲和拼劲的〃穷小伙〃,一定的资金基础使他在事业上迈入更加理性的阶段,得失的考虑更多了一些;信心和底气更足了,自己和身边的人都相信这条路是选对了!
他的事业也从此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
1994年开始与海淀教委合作经营巧云装修公司,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有了一排十来间的房子作为办公之用,公司部门趋于完备、规范,而且由于注入了国有资金,政策环境更加有利,发展的障碍更少了。同年,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一辆几万块的拉达,一两年后换成捷达,然后又改雪芙莱,现在自家用的是一辆红旗轿车。当然,如今公司的车那就多了。
1995年,先后建立了伟业达设计公司、伟达石膏制品厂,总资产达200万。以前都是找设计院或者别的设计公司为自己的装修公司做设计,设计费则为每项工程投资额的38%,如果自己请人来设计的话,可以节省很多,而且同时还可以为别人做设计,还能去赚取别人的那个38%,说干就干,他聘请了工艺美院、北方工业大学对口专业的学生等等科班出身的20多人,组建了伟业达设计公司。
其实很早以前夏小伟就曾经有过做一名设计师的梦想,大学学的也是工业和民用建筑专业,只是后来由于统分到衡阳市建筑公司,从此便很现实的步入了建筑和装修行业。设计师的梦想一直没能实现,1995年建立设计公司在他的潜意识里来说应该是有一点对此进行弥补的意思吧。
同年,欧式装修开始在北京流行,其需要的石膏制品也相当紧俏,利润非常可观,就拿那种石膏制的墙角线来说,可以卖到30元/米,利润高达500%。瞄准了这个市场,他适时开办了一个伟达石膏制品厂。后来随着竞争厂家日益增多,利润逐渐下滑,做了两年后,他又及时撤资,厂子没有再办下去了。
1998年,与总后工程总队合办华夏装修公司。这一年也是他继第一桶金之后事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是战果辉煌的一年:甘肃省驻京办事处所在的敦煌大厦、新恒基大厦、经贸委办公大楼等若干个几千万的大项目一举就为其公司创下了上千万的利润。
1999年,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他又成立了健翔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代理IBM等国外计算机公司在中国区的一些软件业务。就在这一年伟源集团诞生。2000年,集团内又添新成员伟源建材公司,主要生产一些建材;2002年6月,华夏世纪装修公司成立,主要负责涂料方面的业务。(荣王)
李嘉诚偷艺 赚得千万归
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
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
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李嘉诚满载而归。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花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作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不动声色地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办公室,他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在情理之中。但是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这样,即使效颦者风涌,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
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
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果不出所料,很快,香港冒出数家塑胶花专业厂。长江厂只是先行一步,等待它的,将是与同业的公平而无情的竞争。大家都在抢占市场,而长江厂的现有规模,无法保证〃长江号〃在同业的龙头地位。
李嘉诚到亲友中集资招股,筹集的资金用于租赁厂房,添置设备。他赴意大利考察塑胶花,同时对欧洲的企业结构和管理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他深知私营企业财力单薄,发展缓慢。他看好股份制企业,他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组建合伙性的有限公司;第二步,发展到相当规模时,申请上市,成为公众性的有限公司。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
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林广)
我们的卡门到哪儿去了?
卡门是谁?她是那个流传已久、为爱而生的吉普赛女郎,她妩媚多情,而且毫不隐讳。爱来时她不顾一切,爱去时她崭钉截铁。最后,她死在了曾经瞩意过的情郎手中。卡门注定要为爱而死,因为没有人能像她一样火与冰共存。
中国小说中好像没有《卡门》这样的小说,敢爱的女人有一些,比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但我窃以为懦弱的许仙不能也不配承受这样的爱。白娘子大名“白素贞”,这是个素朴寡寒的名字,和白娘子的热烈无畏实不相衬,而且说到底这故事也还是教女人们守节保贞、不许犯上作乱的。又比如《莺莺传》,张生与崔莺莺一开始也算是两情相悦,后来,张生功成名就始乱终弃却被认为合情合理,而崔莺莺罪有应得,其逻辑好像狼要吃羊是因为羊肉太嫩一样。女人,只有在不是作为工具为男人所需要、而是在纯粹被欣赏的情况下,才有产生《卡门》的可能。
也许爱就是这样,一开始它是无形的,瑅醐灌顶一样突然开窍,随后它开始有形了,它要诺言、要厮守、要维系,风一般的卡门却是这些东西捆不住的,尚武的男人用“死亡”这种形式留下一些世俗的证据。可惜中国男人连尚武都谈不上,他们不会对卡门投以真情,只会把她当作炫耀的资本。卡门,在中国不会死于极度的爱恋,碰壁之后自己就把自己修正了。
两个月前,西班牙的一个弗拉门戈舞蹈团到深圳来演《卡门》。电影《卡门》中的舞剧也是跳这种舞,我很着迷,希望亲眼目睹。本来是约了人的,后来阴差阳错,我一个人急匆匆地赶到了剧院。赶场的匆忙与看弗拉门戈舞的感觉倒是有几分相似,那就是“紧张”。舞者自始至终都绷紧了躯干,似乎所有的情感仿佛都被挤压在了身体之内。他们的舞蹈,动作决不柔和,双手举过头顶,打出响亮的响指,跺脚,节奏分明,背部永远笔直。有一场戏,只有男主角何塞一个人在台上表演,他因为放走卡门被关入监狱,他对卡门念念不忘,他像一头困兽,双手抱着自己的肩,踢出眼花缭乱的舞步,急促的节奏让人喘不过气来,随后,他又用手掌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拍打出鼓点。在有限的舞蹈空间里,他始终利用着身体来传递他的不可遏制的情绪,你可以感觉到那里面的力量,还有节奏,令人血脉贲张。我还想说舞者的面部表情,一律极其严肃,蹙眉抿唇,好像稍有放松便会令积攒的情绪前功尽弃。男人们因此像一群举止有度的绅士,女人们则更加善始风情,却又收放自如。奇怪的是,这种单一的表情却好像能够把喜怒哀乐一网打尽,而且使之双倍或者更多倍地呈现出来。我想,弗拉门戈舞绝对是一种充分张扬身体力量的舞蹈,因为压抑反而扩张,所以你看到了极度痛苦的高兴和极度痛苦的悲伤,可以说,这也就是因为卡门的非一般魅力,她让你爱极生恨,恨极也是因爱。
其实,单纯的高兴和悲伤都使人显得浅薄,我想起小时候每年过儿童节,都要拿着纸扎的花朵登台演出。老师用劣质的脂粉把我们的脸蛋抹得通红,告诉我们:要笑,要大笑。于是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和力量都用在了瞪大眼睛和咧开小嘴上,而我们的身体却毫无舞蹈性可言,它们逐渐程序化,只要脸上写明一切就足够了。直到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演员们也还是我们当年的傻样。所以我们的民间活动中没有民间集体舞蹈,因为我们漠视身体表达,我们凭着挤眉弄眼的脸和巧舌如簧的嘴就一切搞掂。这么算了一算,我不禁想,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艺术中,我们都没有自己的卡门,因为我们不敢深爱,也不敢痛恨。(胡蓉)
男人的眼睛 女人的苹果
上篇——
20岁的女人:
这个年龄段的女人严格说来还不是女人。如我辈略经沧桑的男人,习惯上一般称她们为女孩。她们无论从形体还是神态,都给人一种“梦兮兮”的感觉。她们自称“苹果熟了”的时候,其实苹果是还没有完全熟的。所以,如果你怀抱浪漫情怀去尝上一口,那一般是要付出代价的。她们是新鲜的,但也是最危险的苹果。能够吃这样的苹果的男人,基本上是不计后果的男人。
30岁的女人:
毫无疑问苹果是真的熟了。这时候的苹果不仅看得,而且吃得,味道还不错。危不危险是因苹果而异的。面对一个30岁的女人,一个男人如果还瞻前顾后,那是会相当后悔的。30岁的女人,是每一个年龄段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