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41029张爱玲的残酷之美 止庵 >

第2章

041029张爱玲的残酷之美 止庵-第2章

小说: 041029张爱玲的残酷之美 止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小说里还是有两种视点。只不过在她的人间视点里边,融入了她的非人间视点。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留情》。这是《传奇》里边最后写的一篇小说。《留情》是写一对夫妇,男的叫米先生,米晶尧,女的叫淳于敦凤,是他的小老婆。小说开始,大太太病了,米先生要去看她太太。敦凤就有点不高兴,就说我也要出门。她去看她的舅母,米先生就跟着一块儿去。跟她到她的舅母家了,在那儿百无聊赖呆了好长时间,然后终于走了,他去看他的太太去了。这个时候,敦凤就跟她舅母说,她跟米先生其实没有什么感情。——我们知道,米先生那个时候已经有六十岁了,而敦凤只有三十六七岁。一会儿,米先生回来了。他回来,敦凤有点高兴,两个人就走了。这时候小说写天上出现了一道虹,米先生看着虹就想起“他的妻快死了,他一生的大部分也跟着死了。”然后说,“对于这世界他的爱不是爱而是疼惜。”可是正因为这样,米先生还得要留住跟敦凤的情,虽然这个情并没有什么情。敦凤也要留住跟米先生的情,因为她也要活下去。实际上《留情》就是写的相依为命。小说在结尾的时候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张爱玲跟那个写《金锁记》和写《倾城之恋》时的她有一点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她更多地把这看为一个事实。以前的张爱玲她好像什么都能写,什么都可以写明白。我觉得张爱玲开始写的时候,有点年轻气盛;到这个时候,实际上中间间隔不到两年,张爱玲已经觉得有的事情是没法说,说不清楚,有些事情是个事实,不是你能做的;你不能做什么事,你只能把它接受下来。这个时候的张爱玲就是这样,更多的是体现了这一点。这个时候,张爱玲因为有个人间之上的视点,把世界看清了;然后她再回到人间视点来看这些事情。她后期的这种特色,我们可以叫做苍凉。
    还有一篇小说叫《鸿鸾禧》。《鸿鸾禧》这个故事就更没有故事性了,就是一个人家娶媳妇,这个新娘子叫邱玉清。《鸿鸾禧》这篇小说有一点点喜剧的色彩,以后张爱玲写的《五四遗事》、《相见欢》也有这么一点。但是这些小说,我们读起来却有不同程度的苦涩滋味。尤其是这篇《鸿鸾禧》,写的虽然是一个喜事儿,但是完全是悲的味道。刚才说的《留情》里面没有什么情,《鸿鸾禧》里面也没有什么喜,实际上整个小说,我们读起来是一种悲哀,淡淡的一种悲哀。婚礼过后,玉清的婆婆回想起她小时候看见的婚礼。她说,“那天她所看见的结婚有一种一贯的感觉,而她儿子的喜事是一片一片的,不知为什么。” 这种悲喜交集正反映了作者的两种视点,我们进一步说,悲,倒是人间视点的体现,因为觉得它有价值,才有悲凉的感觉。而喜,倒是一个非人间的视点,她看出它可笑之处,它的无价值之处。这里我们顺便可以说到悲喜剧的问题。其实我觉得,悲剧和喜剧关键并不在于结局如何,或者说不仅仅在于结局如何,关键还在于它怎么看,在于是用两种完全不同的眼光去看。
    刚才我说,张爱玲的小说有两个特色,一个叫残酷,一个叫苍凉,实际上这两个是一个事情,只不过前期的小说残酷色彩更重,后期的小说苍凉色彩更重。而苍凉是因为有个残酷的前提:残酷之下,这个人还继续活着,就是苍凉。后边这些东西,在她后期的小说,更晚一些的小说里边,表现得更明显。因为开始的时候,她觉得什么都能讲清楚,所以小说写得非常饱满,非常彻底;到后来她觉得有些事情是不能说清楚的,所以小说里边更多的有言外之意,有更多可以让人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在她晚期的作品里,比如说《五四遗事》,比方说由《金锁记》重新写的《怨女》,还有《相见欢》,《浮花浪蕊》,《色,戒》,还有新近发现的《同学少年都不贱》这些小说里边,我们发现这一点更明显了,这种言外之意,这种不能言说的东西更明显了。
    比方说,新近张爱玲有个作品出土,就是《同学少年都不贱》,就很能明显地反映刚才说的张爱玲这个特色,就是苍凉这个特色。苍凉这个东西,实际上我们具体就一个人物来说,就是一个人要在这个世上活着,要给自己找一个支点,要找一个生存的理由。《同学少年都不贱》写这一点就很明显。咱们先说这个题目叫《同学少年都不贱》,这是从杜甫的一首诗里边“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化出来的。这里有一个字是不一样的,因为原来杜甫是“同学少年多不贱”,张爱玲写的是“同学少年都不贱”。有的研究者说,可能是个笔误,我觉得可能不是。因为我觉得,“都”比“多”还多,多出来那个是谁呢?多出来的就是女主人公赵珏。这个小说是写两个人物的心理关系,一个人叫做赵珏,一个人叫恩娟。恩娟是一个成功者,赵珏跟她相比,处处都不如意。但是赵珏呢,小说在结尾处,赵珏找到一个感觉,也就是她也“不贱”的一个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以前她们在学校的时候,女学生都有一点同性恋的倾向,学过心理学大家就知道,过了一个年龄,这个事情就过去了。赵珏以前也喜欢一个人,恩娟也喜欢一个人。但是赵珏没过多久,她就不愿理这个人了。到小说结尾的时候,恩娟来看她。讲起恩娟喜欢的这个人的时候,还是非常在意。这时候赵珏就发现,恩娟原来一辈子没有出这个情结。她说,她可能根本就没有喜欢过人吧,她没有真正的爱情。在生活中,她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恋爱过。这时候小说里有一段话,我觉得犹如神来之笔。
    她说,赵珏想起肯尼迪遇刺的时候,她正在家里刷碗,“肯尼迪死了。我还活着,即使不过在洗碗。”这是什么意思?小说接着写,这是“最原始的安慰。是一只粗糙的手的抚慰,有点隔靴搔痒,觉都不觉得。但还是到心里去,因为是真话。”也就是说,跟恩娟相比,她发现,她也有一个恩娟不如她的地方,就好比肯尼迪死了,她还活着一样。她把握住这么一点东西,由此她就得到了一个人生的立足点。
    这篇《同学少年都不贱》,据专家考证是1973年到1978年之间写的。张爱玲《传奇》里边最早的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是1943年写的,这之间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张爱玲的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有她的发展变化。她早期小说写得很强烈;她的后期小说,用胡适形容的一句话,叫做“平淡而近自然”。也就是说,她后期小说更多言外之意,需要我们细细体会。张爱玲的早期小说,比方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非常有名,对大家影响很大,那么就有一些评论家或者读者,以这些作品作为整个张爱玲的代表,认为这才是张爱玲的风格所在。后来她的作品发生了变化,大家认为,她可能写得就不如以前。我觉得张爱玲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风格,但是它们之间又有一致之处,一致之处就在于我刚才说的,她始终是用两副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去看这个世界上的人,她看到他们悲剧的一面,也看到他们喜剧的一面。我想大家应该从一个比较全面的立场来体会张爱玲,不要把张爱玲局限住了。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