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皂角刺功用与皂角差不多,但皂角刺偏用于活血,散结,常于痈疽未溃时,配合当归尾、赤芍、红花、天花粉、银花、连翘、陈皮、炙山甲等同用。我常以皂角刺配白蒺藜(皂角刺活血、化痰、散结,白蒺藜入肝经、行肝气,引皂刺入肝经)再结合调肝理气、和胃助消化、活瘀的药品,例如柴胡、黄芩、半夏、川楝子、五灵脂、红花、焦三仙、刘寄奴、焦槟榔等,随证加减,治疗传染性肝炎有胁痛、肝大、腹胀者(服20~50剂),效果较好,仅供参考试用。
白芥子辛窜,偏入皮里膜外、胸胁肋旁之处而温化痰结。皂角辛咸消痰结,偏用于痰盛咳逆、中风痰盛及腹中痰积结块。
用量一般0。9~3克。皂角刺可用3~9克。
虚证有痰、痈疮已破及孕妇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