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 >

第38章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主四肢,脾病则四肢懈惰,故动作益衰。真脏来见者,如水之流,如乌之喙。脾土王于四时,脾气灌于四脏,故虽有真脏来见,尚期有一岁之久,盖以四时五脏之气,终而后死也。期死之月,见其真脏之乍数乍疏,乃与之期日,谓当死于甲乙之昧旦也。此言脾病而终于一岁也。本经曰:肾病者大小腹痛,肾传之心,故心中不便,心传之肺,肺传之肝,故肩项身热,肝传之脾,故目眶陷也。真脏脉见,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如目不见人,肾之精气已绝,故立死,其见人者,余气未尽,至所不胜之时而死,谓当死于日昃也。夫肾为生气之原,生气绝于下,故死之更速也。此言肾病而死于脾也。】 

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 【 中,去声。卒,音猝。按马注,一息作一呼为妥。】 
 
【 王冰曰:此言五脏相移,传其不胜,则可待真脏脉见,乃与死日之期。卒急虚邪,中于身内,则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坠没溺,不可与为死日之期也。脉绝不来,或一息五六至,是皆急虚卒至之脉。】 

【 马莳曰:此承上文而言有等急虚中邪者易死,不可拘前证与前脉也。以言其势则急,以言其人则虚,而此身猝然中邪,致使五脏闭绝,脉道不通,诸经之气不能往来,譬之堕溺水中,立时死亡,不可以日期必之也。其脉或绝而不来,或有一呼五六至,则一吸亦五六至,是一息有十二至,皆绝魂脉也。脉之太过不及虽有不同,而皆为死脉,故虽形肉不脱,真脏脉虽不见,其人亦必死也,岂可拘于上文所期之日时哉?】 
 
【 张志聪曰:此言卒发者不必治其传也。夫邪气胜者,精气虚,风寒之邪,卒中于身,精气一时虚夺,故急虚也。此病三阴三阳之气,而不病于有形,故五脏之气,一时绝闭,脉道一时不通,而气不往来,譬若堕溺,乃仓卒一时之病,而生死亦在于时日之间,与风寒之病形脏,弗治而为肺痹,弗治而传之肝,肝传之脾,脾传之肾,肾传之心。期以三岁六岁死者,不相同也,故不可以为期。然仓卒之病,非但不可为期,并不待形肉脱而真脏见也。脉绝不来,生气绝于内也。一息五六至,邪气盛于外也。此邪气盛而正气绝,不必真脏见而犹死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 折,音舌,去声。辟,音劈。数,音朔。】 
 
【 杨上善曰:无余物和杂,故名真也。五脏之气,皆胃气和之,不得独用。如至刚不得独用,独用则折,和柔用之即固也。五脏之气,和于胃气,即得长生,若真独见必死。欲知五脏真见为死,和胃为生者,于寸口诊即可知。见者如弦,是肝脉也。微弦为平和。微弦谓二分胃气,一分弦气,俱动为微弦,三分并是弦而无胃,谓为见真脏。余四脏准此。】 
 
【 马莳曰:此即真脏脉而拟之,又当验其气色皮毛而决其死也。真肝脉至,如循刀刃之形,责责然可畏也;又如琴瑟之弦至急。盖脉不微弦,非脉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之本体,乃但弦而无胃者也。色虽见青,而白来克之,不复润泽,金克木也;其毛已折,元气败也,故曰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殊累累然。是脉不微钩,非来盛去衰之奉体,乃但钩而无胃者也。色虽见赤,而黑来克之。不复润泽,水克火也;其毛已折,元气败也,故曰死。真肺脉至,大而虚,过于盛也,如以毛羽中人肤,浮而无着也,盖脉不微浮,非轻虚以浮来急去散之本体,乃但浮而无胃者也。色虽见白,而赤来乘之,不复润泽,火克金也;其毛已折,元气败也,故曰死。真肾脉至,搏击而绝,如指弹石,殊辟辟然,是脉不微沉,非沉以博之本体,乃但沉而无胃者也。色虽见黑,而黄来克之,不复润泽,土克水也;其毛已折,元气败也,故曰死。真脾脉至,虽云软弱而乍数乍疏,是如水之流,如乌之喙,非和柔相离,如鸡践地之本体,乃但弱而无胃者也。色虽见黄,而青来克之,不复润泽,木克土也;其毛已折,元气败也,故曰死。】 
 
【 张志聪曰:此审别真脏之脉象,乃可予之期日也。如循刀刃,如按琴瑟弦,肝木之象也;如薏苡子,如弹石,心肾之象也,皆坚劲之极,而无柔和之气也。乍数乍疏,欲灌不能,脾气欲绝之象也。如羽毛中人肤,肺气虚散之象也。盖坚劲虚散,皆不得胃气之中和,人无胃气则死矣。色青白不泽,赤黑不泽,皆兼克贼所胜之色,色生于血,脉气将绝,故不泽也。夫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而后行气与脏俯,是脏腑之气欲绝,而毛必折焦也。《灵枢经》曰:血独盛则淡渗皮肤,生毫毛。又曰:经脉空虚,血气弱枯,肠胃(亻聂)辟,皮肤薄着,毛腠夭焦,予之死期。是皮毛夭折者,血气先绝也。】 

黄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帝曰:善。
 
【 王冰曰:胃为水榖之海,故五脏禀焉。平人之常,禀气于胃,胃气者,平入之常气,故脏气因胃,乃能至于手太阴也。自为者,自为其状至于手太阴也。真脏之气独见,是所谓脉无胃气也。平人气象论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 马莳曰:此承上文而言无胃气者,乃真脏脉也。脉必始于手太阴肺经,而后行之于诸经,又必有胃气,而后五脏之气,始会于手太阴肺经,故五脏各以其所属之时,而借胃气以至于手太阴肺经也。彼邪气胜者,正气必衰,安得有胃气以至于手太阴?但见各脏之真脏脉独见耳。此其病气胜于脏气,所以至于死也。】 
 
【 张志聪曰:五脏之气,皆胃腑水谷之所资生,故胃为五脏之本。手太阴者,两脉口也。脏气者,五脏之精气也。五脏之气,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又非惟微和之为胃气也,即五脏之弦钩毛石,各以其时,自为其象,而至于手太阴者,皆胃气之所资生。故邪气胜者,五脏之精气已衰,而不能为弦钩毛石之象矣,故令人有大病,而病甚者,胃气绝而真脏见,真脏见者,病气胜而脏气绝也。】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 易,俱去声。】 
 
【 王冰曰:无后其时者,言必先时而取之也。气盛形盛,气虚形虚,是谓相得。若气色浮润,血气相营,故易已。其脉春弦夏钩,秋浮冬营,谓顺四时,故可治。取之以时者,候可取之时而取之,则万举万全,当以四时血气所在而为疗尔。形盛气虚,气盛形虚,皆相失也。夭谓不明而恶,不泽谓枯燥。脉实以坚,是邪气盛,故益甚也。脉逆四时,为不可治,以气逆也。形气相失四句,是谓四难,此四难粗之所易语,工之所难为。】 
 
【 马莳曰:此言凡治病者,必察形气色脉而决其生死也。形气色脉四者,其间有气盛形盛气虚形虚,谓之相得,其病可治,盖气盛形盛之气,主邪气言,而气虚形虚之气,主正气言,其形则形体也。若形盛气虚,气盛形虚,谓之相失,则难治矣。盖形盛气虚之气,主正气言,而气盛形虚之气,主邪气言,所以曰难治也。色浮而泽,血气相荣,其病易已,若色夭而晦,枯燥不泽,则难已矣。脉之弦钩毛石,顺于四时,共病可治,若沉濇浮大,逆于四时,则为不可治矣。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又必分时以取之,其病易治,若脉实以坚是无胃气,则病为益甚。此四者未易明辨,谓之四难,必察此而明告病人可也。】 
 
【 张志聪曰:帝以伯所言之五脏乘传,有浅有深,而胃气不资,有虚有绝,故当察其形气色脉,治病者宜急治之无后其时,而致于死不治也。形气相得,病之新也。色泽以浮,乘逆浅也。脉从四时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脉弱以滑者,胃气能于之俱至于手太阴也。察此四易,当急治之而无后其时。取之以时者,春刺散俞,夏刺络俞,秋刺皮肤,冬刺俞窍也。形气相失,病之久也。色夭不泽,乘传深也。脉实以坚,无胃气也。脉逆四时,克贼胜也。察此四难,而明告其病者焉。】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濇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濇,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 王冰曰:悬绝,谓如悬物之绝去也。未有。谓未有脏脉之形状也。】 

【 马莳曰:此举脉逆四时者而申言之也。所谓脉逆四时者,春得肺脉,金克木也;夏得肾脉,水克火也;秋得心脉,火克金也;冬得脾脉,土克水也。四脉之至皆悬绝沉濇,是无胃气,命曰逆四时也。此皆析而言之耳。又尝统而言之,大凡春夏阳气渐上,脉宜弦洪而反沉濇,秋冬阳气渐下,脉宜沉濇而反浮大,此谓逆四时之脉也。】 
 
【 张志聪曰:春得肺脉,夏得肾脉者,脏精衰而所不胜乘之也。其至皆悬绝沉濇者,无胃气之资生也。夫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者,脏真之神气也。如未有弦钩毛石之象形,而升降浮沉之气不可逆,盖气顺则脉顺,气逆则脉逆,脉随气行者也。】 

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 王冰曰:皆难治者,以其与证不相应也。】 
 
【 马莳曰:此举脉与证反者,而决其为难治也。热病宜洪大,而反沉静,后泄脉宜静而反脉大,脱血宜沉而反脉实。病在中者,脉不当虚,然亦不可太实而坚,今日实坚,则邪气在内未已也。病在外者,脉不宜濇坚,今曰实坚,则邪气在外方盛,皆谓之难治也。】 
 
【 张志聪曰:脉病不相应者,病胜脏也,故皆难治。】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帝曰:愿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 瞀,音茂。】 
 
【 王冰曰:五实谓五脏之实,五虚谓五脏之虚,实谓邪气盛实,然脉盛,心也;皮热,肺也;腹胀,脾也;前后不通,肾也;闷瞀,肝也。虚谓真气不足也,然脉细,心也;皮寒,肺也;气少,肝也;泻利前后,肾也;饮食不入,脾也。】 
 
【 马莳曰:此言五实为邪气有余,五虚为正气不足,皆为死。而正气复,则虚者可生,邪气去,则实者亦可生也。五脏有邪,五邪各实,所以曰死,然使身汗而邪从外散,后利而邪从下行,则五实渐去,实者亦有可活也。五脏各虚,所以曰死。然使浆粥入胃,胃气渐复,泻利渐止,正气不泻,则五虚渐补,虚者亦有可活也。以理推之,五实自外感而言,五虚自内伤而言,然必五实五虚各备,方可曰死,而虚实止见一证,未可以轻决也。】 
 
【 张志聪曰:实者谓邪气实,虚者谓正气虚。心主脉,脉盛,心气实也。肺主皮毛,皮热,肺气实也。脾主腹,腹胀,脾气实也。肾开窍于二阴,前后不通,肾气实也。瞀,目不明也。肝开窍于目,闷瞀,肝气实也。脉细心气虚也。皮寒,肺气虚也。肝主春生之气,气少,肝气虚也。泄利前后,肾气虚也。饮食不入,脾气虚也。盖邪之所凑,其正必虚,是以邪气盛者死,正气虚者亦死也。五脏之气,皆由胃气之所资生,浆粥入胃,泄注止,胃气复也。身汗,外实之邪从表散也。得后利,里实之邪从下出也。此言卒发之病而有死有生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十二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马莳曰:中有三部九候等法,故名篇。】 

黄帝问曰:余闻九铖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 首数字上声,末去声。属、嘱同。令,平声。】 
 
【 王冰曰:历纪谓日月行历于天,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之分纪也。言以人形血气荣卫周流,合时候之迁移,应日月之行道,然斗极旋运,黄赤道差,冬时日依黄道近南,故阴多。夏时日依黄道近北,故阳盛。夫四时五行之气以王者为贵,相者为贱也。道贯精微,故云妙问。至数,谓至极之数也。】 
 
【 张志聪曰:此论九针九候之道。夫天地之大,数始于一而终于九,圣人明天地之数,一而九之,故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针应其数。一者天也,天者阳也,肺应天为五脏六腑之华盖。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三者人也,人之所以生成者血脉也。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气也。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也。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合于十二经脉也。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窍也。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八正之虚风,八风之邪,舍于骨节腠理之间也。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此天地之至数,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中合人之九脏九窍三部九候也。贵贱更互者,四时五行之气,以王为贵而相为贱也。冬阴夏阳者,下文所谓沉细悬绝为阴,主冬,躁盛喘数为阳,主夏也。帝言九针之道,以通其意于《针经》,今愿闻简要之道,是以伯答三部九候之法。】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 王冰曰:九,奇数也,故天地之数,斯为极矣。三部者,言身之上中下部,非谓寸关尺也。三部之内,经隧由之,故察候存亡,悉因于是。针之补泻,邪疾可除也。】 
 
【 张志聪曰:始于一,终于九者,天之数也。曰天地之至数者,言天包乎地,地气通于天也。一者,奇也,阳也,故应天。二者,偶也,阴也,故应地。三者,参也,故应人。因三才而三之,则为九,以应九野。九野者,九州岛分野,上应天之二十八宿也。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