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

第37章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37章

小说: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不管是谁犯的;一股脑儿推到论敌身上。。。。。。凡此种种;虽然会惹来某些人给「负
分”;但无可否认;他是把握到取分的窍门。 

根据李天命所说;韩那南征北讨;环游全球的去跟人辩论宗教问题;由听众评胜负;
从来没有输过。在香港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输了!不明不白的输;不知他内心有什
么滋味。我认为成败不足以论英雄。何况他的败;不是战之罪;而是不清楚香港的辩
论环境。他来;是传扬他的信仰;已经有一百九十人跟他起共鸣;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辩论过程发表后;有充分的时间可供嘴嚼;有多些人对他的信仰感兴趣也说不定。
韩那可说是不负此行。 

本文分析辩论过程;只是以事论事。并没有对李博士不尊重之意。任何人;在今天的
学术界;都不可能无所不知。宗教问题不是个普遍问题;李博士少涉猎;不是件大不
了的事。我相信李博士有广阔的胸襟;他以学者身份出来作公开辩论;是要让真理
在互相切磋下;更清楚更彻底地显露出来;而不会太着重成败。从韩那那么强的对
手中;争取得三百八十个拥护者;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 

李博士曾一再强调宗教问题不是理性问题。藉这机会;我是对自己的信仰再一次
作了反省。将结果供诸同好;只不过是为了是的是;非的非;还事实一个本来面目。 

节录自郑志诚: 

《宗教与思辨--回应李天命博士的「思辩与宗教”》(香港;1988 ) 

编按:此处所载文字;经原作者郑氏修订过。李氏对郑氏的批驳;则见《思辩随笔》
之正文及其附注定'注'16 、'注'17 、'注'23、'注'26 、'注'32 之中。 
从《评李天命的《 思辩与宗教》 》一文说起沈智和
李天命先生的《思辩与宗教》发表以来;哲学圈与宗教圈的朋友很有一些感应与
启发。我们当中读过梁燕城先生的《哲客侠情》等书的朋友;心中更有一份忧虑。
我且试从梁君《评李天命的》一文及其《向李天命道歉》的声明
说起;表达出我们一班朋友对这一次论争的另一面的关注。 

《向李天命道歉》的声明读过梁君的道歉声明 
(见《明报月刊》十月号 
);感到十分
失望;因为任谁都能一眼看出;这封道歉信毫无诚意;只是一种虚伪的道歉;却出自
一个基督徒之口;实在无法不令人觉得遗憾为其虚假造作而觉得遗憾。 

梁君处处说李君逼他;大概认为这样就不必负责了?可惜梁君也偏偏让自己给李
君预先说中了;他回避了理智的论辩;令人惋惜。 


二、评《评李天命的《 思辩与宗教》 》一文 


1。 迷乱的语意分析与回避问题
梁君对李君一文中的「盲辩”、「盲撞”、「胡混”等语词作了极为乖异的语意分析 

歪曲了文意;然后表示不能明了李君所论;随即谓李君所论不能成立;不值一驳;可
以鸣金收兵了。至于「诡辩”、「一团”以及李文中的不少话语;梁君都表示不能明
白;说是「没有一句话讲得清楚”;这就教我们看得明李文的读者十分难以理解! 
其实;梁君将「盲辩”、「盲撞”说成是「生物失去视力” 
;将「胡混的诡辩”说成
是「糊涂地混乱帐目或男女发生同帐的婚外性行为” 
;从而论断对方的批评无效;
实在叫人「惨不忍睹”这不单只缺乏常识;简直是强辞夺理;是回避批评的最拙
劣的表现和手段! 

2。 人身攻击与人身保护的谬误
道理本该愈辩愈明;以此之故;论争本是好事。但倘若说人家风流不羁;就否定人家
的学术造诣或人家对自己的批评;则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不单只不相干;更作了恶
意的人身攻击而流于谩骂。这是哲学讨论上不应容许的。对于梁君这种「回应”的
手法;我们必须引以为诫。 
反之;若我们说自己是「民主改革派”;说人家「专门对民主改革派的言论作些‘语
理分析’”;从而否定人家对我们的批评;则乃是以不相干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来回避
批评;此可谓「人身保护”的谬误 
;也是学术讨论所该弃绝的。试问这一次哲学逻辑
上的争论又与民主改革何干?难道有一日梁君批评我的文章就等于批判人类了?
反对江青则是对中国不敬了? 

3。 《哲客侠情》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 
梁君否认他的书是「传道的宗教书”;声称「书中的儒释道和基督;都是笔者体验
的宗教智慧;从没说这是客观的儒释道和基督的哲学或教义 
;更没说过‘基督教境
界最高’”;这番话使我这个念哲学的基督徒感到难过这只是梁君逃避现实的说
话;因为「有没有逐字说过”是一回事 
;写这本书「表达了什么”是另一回事 
。事实
上这本书明明是表达了「基督教境界最高”的意旨的;难道梁君敢凭他的良心说
他从没有这个意思吗? 
此外;梁君说他所说的并非「客观的儒释道和基督的哲学或教义”;则可以推断;
此书关于儒释道及众多哲学家的言谈都只是纯粹主观臆测;那末也就难免会导致
读者对该等哲学思想的误解;如此又如何能真正「使一般读者亦由此得到一些哲
学智慧的启发”?这本来是作者原先的目的。其实这本书三番四次歪曲了儒释道
及众多圣哲的思想;在颂扬主爱神恩方面更充满了梁君个人的幻想和偏见 
。刺激读
者的作用还是有的;但哲学智慧的启发则谈不上了。 

再说;我也不反对哲学以通俗的方式予以推介;但梁君这本书却对中外圣哲的思
想过分简化以至丑化;混杂了太多个人的好恶偏见和不当联想;读者根本无法从而
正确窥探哲学思想的门庭。书中只有一大堆意念和随意联想;却没有严谨的思维;
很难谈得上有启发性;但「生吞活剥”的习气却得到充分的鼓励。这是我们深切的
忧虑。 

4。面对批评与困难知识分子应如何自处?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中坚分子;要能面对现实、勇于面对困难而不逃避。犯错是人
之常情;知识分子又何能独免?但犯错而矫饰逃避;是不肯负责、不肯面对错误。被
人指出自己犯错当然难堪;但不肯改正错误又如何配称知识分子;如何能为社会作
贡献、求进步? 
梁君为文作答;却只回避问题;不肯面对批评。更令我失望的是梁君竟然连《哲客


侠情》一书要表达「基督教境界最高”的主旨也没有勇气承认。 

三、文化快餐现象亟须正视

都市的繁荣、忙碌紧张的生活 
;使快餐店的生意日益蓬勃;在日常生活中;文化资讯
也日趋简化以迎合大众的口胃。 

电视内容贫乏;电影、文艺缺乏内涵;这是香港高度都市化的后遗症。文化快餐现
象实在不容忽视;而且亟须矫正。 

在文化、思想与宗教信仰的推介上;我们不反对其通俗化的进路;正如「相对论”
亦须要有人写出如「通俗相对论”一类的书籍。但我们所期望的是通俗化而非庸
俗化;更不希望在通俗化的推展过程中有歪曲、过简、肤浅化的流弊。 

读《哲客侠情》 
;我们欣赏梁君浅易出之的意图;但对梁君将圣哲思想过分简化与
歪曲则深感遗憾。读者所面对的好比是外国人在唐人街餐馆吃的杂碎 
。香港的文化
快餐现象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李天命先生一文的出现;的确唤起了我们对文化快餐现象的反省。我认为该文的
价值也在此;这是必须予以肯定的;尽管我们对李文的讽刺笔调也不敢苟同。 

最后我们得承认;文化的推展工作着实不是简易的工作;不能掉以轻心;所谓差之
毫厘;谬以千里;但愿有志于普及文化的工作者深思并检讨。 

原载于《明报月刊》1988 年十一月号附录
附录
语言的暴政与思考的艺术

 北京版编者引语

吕祥

 *吕祥博士为《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北京三承联版责任编辑。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极为畅销的哲学著作;即《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香港版由
戎子由牧师、梁沛霖博士合编 
)。该书自 
1991 年 
1 月在香港初版以来;连续三年名
列十大畅销书榜之榜首;同时还在马来西亚名列畅销书榜第二之高位 
;现在更获选
为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之香港书展「深爱的书” 
(首届)第一名。目前;该书在香港
已印行 
2 3 版;并出了台湾版;李天命博士亦成为香港传媒间的明星。从香港、澳门
到台湾;对李天命其人其事的论述及报道不少于百篇;正如一些报刊所言:「迄今几
乎没有一个严谨学者被如此‘明星式’的报道。”
一、李天命其人
一位大学讲师;又专讲远离尘世的数理逻辑;本该过着平静的书斋生活;却偏偏因
一本书而出了大名;出落得全然「明星式” 
;着实有些难解。甚至有人见其名即望文
生义;直问「李天命会不会作 
fortune…telling(算命)”。 

名字多少有些古怪;但那确实是真名;与算命毫不相干。 

李天命生在香港的一个平常人家;身世绝无离奇可言;稍许特殊之处是他少年时
偏爱打架;以致于因打架而被校方开除;之后转入另一所中学 
;又带着一个记大过
处分从中学毕业;之后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其第一和第二志愿都是哲学系;从而就
上了哲学系;大学时仍不像是太好的学生 
;偏爱与人较劲;毕业后居然留校作助教;
讲授高等逻辑;反而普通逻辑就由讲师去教;之后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唸书 
;仅用三
年即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到香港;与太太徐芷仪女士同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过着人们通常所说的中产阶级生活;出版过两本书 
;一是《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 
; 


一是《存在主义概论》;颇有一些影响;但终因《李天命的思考艺术》而较少被人
提起了。 

在《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出版之前 
;李天命在香港就已名声响亮。早在 
1989 年的
《法言》月刊上就有这样的描述: 

「李天命先生;一个浪荡不羁的飞刀小子。。。。。。成为不附俗流、富明星魅力的哲学
沉思者。”(《法言》1989 年六月号;第 
62页)笔者不太清楚李天命到底缘何而「富
明星魅力”(「飞刀小子”之说不过是指他平时爱玩飞刀而已 
);但猜想可能与 
1987 
年的一场辩论有关。那年 
9 月;加拿大学园传道会的韩那先生(Michael Horner)来
到中文大学;以「相信上帝存在是否比相信上帝不存在更为合理”(俗称「上帝是
否存在”)为题与李天命博士进行公开辩论(详情见本书「参考篇”);吸引了 
1700 名
听众出席。据称;韩那先生自 
1974 年以来在世界各地与人辩论;所向无敌;战果累
累;备受推崇;但此次在港却受到李天命以严谨逻辑为基础的有力挑战。辩论后由 
800名听众当即表决;结果 
380 人判李天命胜;190 人判韩那胜;另 
140 人判双方
为平手。此次辩论的全文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一时间成为香港知识界广为关注
的话题。笔者在此无意评论辩论双方的得失;但真心为双方在那场辩论中所表现出
的严谨、才智和大度叫好;对那种公开辩论的方式由衷欣赏。 

毫无疑问;《李天命的思考艺术》使李天命获得了广泛的名声。此书出版后;他还
应邀为香港电台作了两个以「思考”为主题的系列节目的主讲人;该节目还请来
了嘉宾参与讨论。 

嘉宾主要有作家(金庸等)和物理学、生化学、数学、文学、哲学、神学、佛学、
经济学。。。。。。诸领域内的学者专家(张五常等);此外还包罗了各界的代表人物;有立
法局主席、大学校长、学院院长、行政立法两局议员、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区)、
香港三大党的主席、律师、神甫、总编辑、电视节目总监、电影导演以至歌星等
等。作为主讲人;李天命从诗与爱情讲到数理逻辑;从生死与烦恼讲到量子物理学;
从自由与命运讲到民主的悖论(香港人称悖论为「吊诡” 
);从《圣经》的真理性问
题讲到统计学中的贝叶斯学派;无不向听众展现出充分的才智和敏感;自然也赢得
一片赞扬声。这样以精英文化为课题的节目;在中文世界还是首次;为中文大众媒
介的拓展开了一个有益的先例。 
二、思考艺术与语言暴政
所谓「艺术”(art )在根本上意味着人不同于自然世界而特有的创造能力;即利用(一
套)方法进行塑造的能力。所谓「思考的艺术”就是利用一套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
的能力或技艺;作为学术课题可称为思想的「方法学”(methodology)。 

在今天;有关思想方法学的问题或多或少地总是联系于分析哲学的革命性贡献 

分析哲学的宗旨;就是力图将传统哲学化解为语言分析;并通过语言分析来揭露传
统哲学中的失误、虚妄和蒙混;将诸多的形而上学断言消解为无意义的伪似命题。 

虽然李天命所讲的思考艺术是在分析哲学的背景上提出的 
;然而他的着眼点却
不单纯是解决传统哲学中的疑惑 
;而是要通过他所倡导的「语理分析” 
(logico…conceptual analysis)去破解人们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会遭遇到的思想难
题以及种种欺骗、迷惑之语;其基本的路径乃是「通过对意义或概念的厘清去处
理问题”。当然;他并未虚妄地要求以其语理分析去解决一切人生难题;而只是要为
问题的解决谋求一个清晰的概念基础。 

希腊人将语言叫作「逻各斯”(logos);而整个西方哲学传统有时被人们不无道理
地刻划为「逻各斯中心主义”。不难发现;早期哲学家们的野心与困惑主要来自两
方面的刺激:一方面是外部自然所现出的有待探究的奥秘;这最终导向了科学(自


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是人类语言之非凡的品性;对此的反思构成了希腊
哲学之绝顶的辉煌。在雅典城的大量法律诉讼和政治演讲中;掌握非凡的语言能力
意味着掌握了

制服他人的利器。当时的智者(Sophists)以讲授语言技巧为职业;将「语言是暴君”
这一口号作为其公开的宣言。这虽然很具广告色彩;但确实道出了语言之本质的制
约力。智者们宣称;他们传授的技艺可使弱者成为强者;而什么是真无关紧要;重要
的是人们可以被说服去相信什么为真。 

显然;在这种语言的「暴政”中;思想失去了支点;正义与规范也随之失去了标准。
如何摆脱语言的暴政;如何透过语言的表层去直达事物真实的层面 
;这成为希腊成
熟哲学家们特别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毕生努力;也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深
厚基础。他们要求透过语言的假象;直达事物之本质;这反过来又为形而上学的讨
论铺了道路;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困惑与迷茫。直到 
20 世纪才有人试图以对语言本
身的分析去取代形而上学式的思维;进而发现谈话「意义”的真实途径;这就是分
析哲学的诞生。 

分析哲学的技术性、专业性及其过分的琐细 
;使其自身与大多数知识分子远相隔
离;这种封闭性阻挠了其生命力的滋长。人们嘲笑说;一个分析哲学家就像是一辈
子擦眼镜而从不戴上眼镜去看世界的人。虽然是在分析哲学的基础上构筑其「语
理分析”; 李天命博士似有更大的野心。他无意像分析哲学家那样去擦一辈子眼镜;
不满于那种被称作「纯学术”的「研究” 
; 而是要直面哲学的根本;去进行深具现
实性和参与性的哲学「思辩”(思考与论辩;而非「思辨”'speculation')。他的野心
是大的;他要同苏格拉底那样将哲学当作生命的实践 
:对思考艺术的探究本身就是
思考的过程;对思考艺术的运用就是用思想去论辩。在他心目中;西方圣哲苏格拉
底是哲学家的最高典范。(笔者读博士时专攻的是希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