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 >

第19章

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第19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不肯合作,也不断制造罪名,把他们杀害。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允亮,为海 

  门卫作《谢增寿表》,因有“作则垂宪”之语,朱元璋以“则”字和“贼” 

  谐音,是影射他当过红巾军,而下令把他杀掉。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 

   《正旦贺表》,内有“睿性生知”之语,朱元璋认为“生”是“僧”,是讽 

  刺他当过和尚,而下令把他处死。类似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结果吓得一些文 

  士不敢做官。但朱元璋又不准这些人辞官,如诗人高启就是因为辞官的罪名 

  而被朱元璋处斩的。 

       朱元璋采取了上述种种措施,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里, 

  极大地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3)靖难之变与永乐朝的政治 

       为了保持朱姓王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在大兴党狱、剪除功臣势力的同 

  时,又实行分封制。洪武三年(1370年),首封秦、晋、燕、吴、楚等十王, 

  并定王府官制,设置大宗正院 (三十二年改为宗人院),掌管藩王事务。洪 

  武十一年 (1378年),又封蜀、汀、豫、汉、卫五王;二十四年 (1391年) 

  再封庆、宁、岷、谷、韩等十王。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 

   “护卫甲士少者三千,多至万九千人,隶属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 

                                              ① 

  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封在边防要塞的诸王,因负有防 

  御蒙古贵族侵扰的任务,地位高,兵力雄厚,如在大宁的宁王朱权,拥有护 

  卫甲士8万人,战车6000。晋王朱㭎、燕王朱棣长期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 

  节制卫所军队和将领,成为拥精兵、辖要地的真正统帅。而且封国内的守镇 

  兵,平时虽然不属藩王统辖,但“遇有警急,其守镇兵、护卫兵,并从王调 

       ② 

  遣” 。凡朝廷调兵,须有御宝文书与王,并有御宝文书与守镇官。守镇官既 

  得御宝文书,又得王令旨,方许发兵。无王令旨,不得发兵。这些规定,实 

  际上是把各地驻军的指挥权,控制在诸王手中。当时地方的都指挥使、布政 

  使、按察使是掌理全省军、政、监察的三司,就品级来说最高不过正三品, 

  比起诸王来,他们官卑职低,对诸王令旨,自然百依百顺。 

       对分封藩王的弊害,早在1376年(洪武九年),山西平遥训导叶伯臣就 

  曾上书反对朱元璋予诸王过大的权力,指出,“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 

  过不了多少年,就会尾大不掉,形成割据局势,并以汉初的“七国反叛”和 

  西晋的“八王之乱”历史教训,告诫朱元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 

  今,昭昭然矣!”朱元璋对这个建议不但不听,反而破口大骂,以“离间吾 



① 《明史稿·诸王》。 

② 《皇明祖训》。 


… Page 74…

                                                    ① 

  骨肉”罪名,将叶伯臣关进狱中,迫害至死 。1393年 (洪武二十六年), 

  太子朱标病死,这时年届65岁的朱元璋悲恸万分,不得不立朱标才16岁的 

  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深恐太孙年少缺乏经验,特地颁布《永鉴录》 

  和《皇明祖训》以约束藩王、大臣。朱允炆则问太祖:“虏不靖,诸王御之。 

  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一时语塞,便反问道:“汝意如何?”朱允炆 

  回答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 

  甚则举兵伐之。”朱元璋说:“是也,无以易此矣。”为了防范诸王争权, 

  朱元璋在死时,立下遗诏禁止诸王至京奉丧,“诸王怡国中,无得至京。王 

  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惟此令从 

  事。”② 

       1398年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皇太孙朱允炆即位。第二年改元 

  为建文元年。 

       朱允炆即位后,决意施行新政,革冗员,并州县,兴学校,改革制度, 

  任用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寺卿,同参军国大 

  事。针对“诸王多不逊”的迫切问题,朱允炆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 

  议削藩。齐泰认为,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解除实力最大的燕王朱棣, 

  黄子澄则认为“周、齐、汀、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 

                                                                     ① 

  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于是,朱允炆采 

  纳“剪燕王手足”的策略,在登基后三个月,先后削除了周、汀、齐、代、 

  岷五个藩王。对于燕王,朱允炆也采取了严加防范的措施,一面派工部侍郎 

  张炆为北平左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让他们密切监视燕王 

  的行动。一方面又借口北边有寇警,以防边为名,遣将戍北平,“悉调燕藩 

                                 ② 

  护卫兵出塞,去其羽翼。” 同时又派都督徐凯、耿分别率兵屯驻临清、山 

  海关,以观动静。 

       面对诸弟被废,自己权力被削的危机,燕王朱棣借朝贺改元之机,把世 

  子朱高炽送往南京,留作人质,自己返回北平后,一面伪装重病在身,卧床 

  不起,一面暗中加紧练兵,准备起事,并上书乞求朝廷让朱高炽归省。正当 

  朱棣即将起兵的时候,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到南 

  京告发燕王谋反。朱允炆密令张昺、谢贵、张信等逮捕燕王朱棣。张信原来 

  是朱棣旧属,他把朱允炆的行动告知了朱棣。朱棣先用计骗张昺、谢贵到王 

  府,在酒席宴上将其擒斩。北平城内将士听到张昺、谢贵被杀,皆退散。朱 

  棣迅即攻占北平全城。接着,朱棣援引 《祖训》,以诛齐泰、黄子澄“清君 

  侧”为名,举兵“靖难”。 

       朱棣发难后,连克居庸关、怀来、密云、蓟州、遵化、永年等州县,并 

  利用鞑靼军助军收买南京的太监以获取军事情报。而朱允迂阔懦弱,“仁柔 

  少断”,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1402年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 

  朝中的文武大臣俱跪道旁投降,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下令捉拿“奸臣”, 

  齐泰、黄子澄等50多人均先后被捕杀。对抗拒不屈者,实行族诛。方孝孺因 



①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 

② 《明史记事本末·削夺诸藩》。 

① 《明史·黄子澄传》。 

②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 Page 75…

                                                                 ① 

  不肯为朱棣撰即位诏,坐及“十族”,被诛杀达878人 。这次大清洗,史称 

   “瓜蔓抄”,镇压极为残酷。在血腥的屠杀中,朱棣在奉天殿登上帝位,第 

  二年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朱棣夺取政权后,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削除地方藩王的割据势力,先后 

  把拥兵镇抚北方的诸王迁徙至南方,有的被废为庶人。如谷王由宣府迁长沙, 

  宁王由大宁迁南昌,削去代王、辽王的护卫等等。其次,对中央行政机构作 

  进一步的调整,正式设置内阁。由于宦官在靖难之变中“漏朝廷虚实”,朱 

  棣开始重用宦官,并给予宦官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官民隐事诸 

         ② 

  大权”。朱棣还要求宦官读书识字。这样,朱元璋制定的宦官不许干预政事、 

  不许读书识字的禁令被打破。为了镇压异己势力,朱棣不仅恢复了一度被朱 

  元璋诏令禁止的锦衣卫狱,而且在东安门北(今东厂胡同)设置了东厂,由 

  宦官统领,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之事。1421年,朱棣迁都 

  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并称“南北两直隶”。 

       朱棣时,蒙古族的鞑靼、瓦刺和兀良哈部仍不断南下骚扰。为了镇压元 

  王朝残余势力的叛乱,从1410年(永乐八年)到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 

  朱棣5次出兵漠北,沉重打击了蒙古贵族的割据势力,稳定了北方局势。为 

  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从1403年(永乐元年)到1409年(永乐七年), 

  朱棣先后在东北设置了130个卫所。1409年,又依据当时的需要,在黑龙江 

  口附近的特林地方增设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朱棣怀疑朱允炆逃亡海外,决定寻找他的踪迹,并借此“耀兵异域,示 

               ① 

  中国富强”,曾多次派宦官郑和率领大船队下“西洋”(明人以婆罗洲以西 

  为西洋)。郑和本姓马,名三保,昆阳 (今云南晋宁)人。回族。洪武初年 

  收入宫内,侍奉燕王府,靖难之役中随朱棣征战立下军功,得到朱棣的赏识, 

  被赐姓名郑和,擢升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奉命下 

  西洋,同行有副使王景弘等,率军士27800余人,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并携 

  带大量的金银及各种手工业品。此后,他们又陆续航海6次。先后经历了亚、 

  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促进了经 

  济贸易往来,发展了中外关系。 

        (4)明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张居正改革 

       朱元璋、朱棣时代,是明王朝的创业时期。朱棣死后,仁宗朱高炽继位, 

  他当了10个月皇帝就病逝了,继位的是宣宗朱瞻基。仁宗、宣宗统治时期, 

  明王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史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 

                                                    ② 

  仓廪充羡,闾阎乐业……蒸蒸有治平之象” ,被称为“仁宣之治”。 

       朱高炽、朱瞻基上台以后,重用东宫的旧僚。朱高炽刚即位,就令杨荣、 

  杨士奇分别以阁臣兼工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且加少傅、少师、少保一类的头 

  衔。这样本来品位不高的内阁学士就成了正一品、正二品大员。阁臣的地位 

  大大提高,阁臣加三孤师保官从此成为定制。朱瞻基即位,又令杨溥以太常 

  卿入阁为大学士,与杨荣等共典机务,阁权日益加重。由于内阁大学士杨荣、 

  杨士奇、杨溥三人与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关系密切,他们参赞机要,忠于职 



① 《明史·方孝孺传》。 

② 《明史·宦官传》序。 

① 《明史·郑和传》。 

② 《明史·宣宗本纪》。 


… Page 76…

                                                                                     ① 

  守,为“仁宣之治”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中外臣民翕然称‘三杨’”。明 

  代的内阁权限进一步扩大。 《明史》说:“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 

  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 

                                                  ② 

  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又说:“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 

  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望益尊。而 

  宣帝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 

                                               ③ 

  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 内阁权位之重,突出表现在掌握了票 

  拟权。凡臣僚奏章,在送呈皇帝批阅以前,先由内阁成员检阅题奏的内容及 

  方式,用小票 (即小纸条)拟出批答处理意见,贴于奏疏上面进呈皇帝,称 

                                                                                   ④ 

  为票拟。“各衙门章奏留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1435年 (宣德十年),朱瞻基病死,年方9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是为 

  明英宗,年号正统。皇太后张氏委托“三杨”辅助,仁宣时期的各项政策在 

  正统初年得以继续推行。但是,受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在1442年(正统七 

  年)开始擅权,明代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王振是司礼太监。他利用朱祁镇年幼和对外廷的顾虑,玩弄权术,诱使 

  皇帝追求享乐,不问政事,唆使皇帝用酷刑对待大臣。他把权力独揽在自己 

  手中,排斥异己,安插亲信,任其侄王山为锦衣卫指挥同知,王林为锦衣卫 

  指挥佥事,朝中官僚见了他要下跪叩头,争着向他行贿免祸,公卿勋戚得称 

  他为“翁父”,甚至朱祁镇本人也称他为“先生”。朝政完全被王振控制。 

        明王朝政治腐败,军备渐弛,居住在漠北的蒙古族瓦刺部首领也先于 

  1449年(正统十四年)举兵南犯,王振挟朱祁镇率大军迎敌,双方在土木堡 

    (今河北怀来西)展开大决战,明军大败,朱祁镇被俘,王振被乱兵所杀。 

  这次由明统治者昏愦无能所招致的失败,史称“土木之变”。 

                                                                           ① 

        败讯传来,朝廷大为震惊,一片混乱,“群臣聚哭于朝”,不知所为。 

  宫中皇太后孙氏和皇后钱氏搜寻珍宝绸缎,打算去赎朱祁镇。几天以后,皇 

  太后命朱祁镇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代皇帝总管政事。朱祁钰召集群臣商 

  议战守之策,翰林侍讲徐珵主张迁都南京避难。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力 

  排众议,主张坚决抵抗。他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 

  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朱祁钰和皇太后采纳于谦的抗战主张, 

  并擢升于谦为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兵马,保卫京城。是年九月,朱祁钰即皇 

  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次年年号为景泰。 

        于谦领命后,一面征调援兵,一面整饬军备,并清洗王振同党势力。于 

  是,将士斗志旺,防御力量大大加强。十月,也先挟持着朱祁镇直逼北京。 

  于谦分遣诸将率大军23万,列阵九门外,自己屯驻德胜门外,迎战敌人主力。 

  双方在彰义门、德胜门、西直门等处展开激战,也先的军队死亡万余人,散 

  失9万余骑,损失惨重。“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 

  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谦调诸将追 



① 《明史·杨溥传》。 

② 《明史·宰相年表序》。 

③ 《明史·职官志》。 

④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 

① 《明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