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宗祖师传略-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一生以专持名号为正行,以布施持戒为助行。于唐贞元十八年入寂,时年九十一。柳宗元因仰大师遗德,曾为其制碑立文:
一气回薄茫无穷,其上无初下无终。
谁而为合蔽为通,始末或异今焉同。
虚无混冥道乃融,圣人无迹示教功。
公之率众峻以容,公之立诚放其中。
服庇草木蔽穹窿,仰攀俯取食以充。
形游无极交大雄,天子稽首师顺风。
四方奔趋云之从,轻始寻尺成灵宫。
始自蜀道至临洪,咨谋往复穷真宗。
弟子传教国师公,化流美亿代所崇。
奉公寓形于南峰,幼曰弘愿惟孝恭。
唐衡州刺史吕温也为大师立碑赞:
浩浩随尘,茫茫逝川,大雄作矣,救物为先。
能明大教,非师有缘,不宰功立,忘机智全。
谁能弘之,南岳命代,习识虚受,应身圆对。
理则归空,教惟不昧,末摇本静,行若神泰。
云迹一灭,天星六周,热恼就濯,童蒙来求。
摄以尊念,驱之力修,我法有户,谁能不由。
甘露晨■,香云夕卷,彼岸方济,慈舟忽远。
炉烟如在,塔树勿剪,刊勒慧碑,永想正眼。
六祖法照大师
法照大师(767—821),身世不详。唐大历二年,法照大师初住庐山,修念佛三昧,一日于正定中神游极乐国,见有一着垢衣者,侍立于佛前。佛告诉他:“这个人是衡山的承远。”于是法照师入衡山求见承远大师于岩谷间,跟随承远大师在般舟道场修净业。当时衡山的念佛道场,为南方净土宗的宗地,前来接受教化的大众数以万计。法照师得承远大师的宗传,住于衡州云峰寺。
一日,法照师在僧堂内用膳,忽然在粥钵中见五色祥云,云中出现寺院,寺院的东北方有大山,山中有涧溪,涧溪的北方有一石门,离门有五里处,又有一寺院,寺门上有金榜题名“大圣竹林寺”。过了几日,用斋时,又于钵中见到五色云,云中现有数个寺院,还现有池台楼观,都是纯金铺地。数万菩萨杂处其中,为诸佛庄严净土,现种种的妙相。法照师把欣然所见的种种景象,来询问善知识,有嘉延、昙晖二僧对大师说:“圣神变化,不可情测,若论山川面势,可能是五台山。”于是法照师发愿,有朝一日一定去朝拜五台山见文殊大圣。
大历四年的夏天,法照师于湖东寺开五会念佛道场,以音韵文学来弘扬净土法门。到六月二日这天下午,大师于念佛中见祥云弥布,云中现楼阁,阁上有数位印度僧人,身高达到一丈,手执锡杖走来;又见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其身高大,布满虚空界。整个衡山一切在场念佛的人都见到了此情此景,无不焚香瞻拜,持续了四个小时方消失。暮色降临,法照师出道场外,遇见一老人对他说:“你不是曾发过愿,前去五台山礼觐文殊大圣吗,至今为何还不去呢?”法照师说:“目前有诸多障碍,何况路途艰难,怎么去得了呀。”老人说:“只要肯下决心去,道路就没什么可艰难的。”说完就不见其人了。法照师非常惊异,于是重又入道场,在佛像前发诚愿:愿以此身奉觐文殊大圣,等念佛法会结束后肯定前往五台山,哪怕是火聚冰河,也无退转之心。”
果然到了八月十三日这一天,法照师携同修数人,由南岳出发前往五台山,一路上果然未遇艰险。大历五年四月五日到达五台县,遥见佛光寺的南方有数道白光。六日抵达佛光寺,果然如同原先在钵中所见的境界一样。当天夜里四更天时,又有异光出现,从北山照下来,直射到法照师的身上,于是大师急奔佛堂,询问常住的僧人这是什么征兆?常住师告诉他:“这是大圣文殊菩萨的不可思议光,常摄受有缘众生。”法照师听后非常欢喜,即刻整理好装束,寻光而去。向东北方向走了有五十里,见一座山,山下有涧溪流过,涧北有一石门,看见二童子守候。一称“善财”、一称“难陀”,引法照师入石门,向北走了约五里,又见到一个金门楼,渐渐走近门楼,见有一寺院,门榜上刻:“大圣竹林寺”,正如以前自己在钵中所见的一样。寺院方圆有二十里,里面有一百二十个院子,都是宝塔庄严,黄金铺地,华台玉树充满其中。法照师进入寺中,走至讲堂前,见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坐于狮子座上,万众围绕两边,都在听菩萨说法。法照师来到二菩萨前,恭敬行礼:“我是末法时代的凡夫俗子,跟菩萨大圣的境界相差遥远,知识浅薄,心垢业障深重,自性无从显现。佛法浩瀚无边,真不知道修何法门最为契机,愿大圣开示,使我断除疑惑。”文殊菩萨开示给他:“你现在念佛,正是时候。各种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法门了。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两个行门最为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为修观佛、念佛以及供养三宝,所以得一切种智。一切诸法之中,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都是从念佛而成就的。所以你要知道念佛是诸法之中的第一。”法照师问:“应当如何修念佛法门?”文殊菩萨告他:“这个世界的西方,有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称念佛名不间断,到命终时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而得永不退转。”说完此话,二位大圣各舒金臂,为法照师摩顶,并授记于他:“你以念佛的原故,不久就可证得无上正等的大智慧。如果是善男女,不论是谁,要想速成佛道,就要修念佛法门,这样才能速证无上菩提。”这时两位菩萨互说偈颂。法照师闻听此处,心生无比欢喜,疑问全除,于是起身作礼。文殊菩萨又说:“你可到诸菩萨院去巡礼,接受教诲。”法照师照着此话去做,依次巡礼各菩萨院,到了七宝园中,见树上有果实刚熟,如碗口一般大。等从园子里出来,重又回到大圣菩萨面前,行礼告辞。二童子把法照师送出寺门,正当法照师刚想作礼时,一抬头则院宇、童子全都消失不在了。法照师怅然悲感,于是立石标记其处,以资纪念。大师到此方由禅转净,专修念佛法门。
这一年十二月的一天,大师于华严院入念佛道场,绝食打佛七,发誓愿往生净土。第七天的夜里,于心心念佛时,又见一老僧进入道场,对他说:“你多次所见到的五台山境界,为何故不向他人宣说,不传示于后人呢?”说完就隐身而去了。大师心里很是耐闷。第二天早上,大师正在念佛,又见有一僧人,年长八十左右,神色严峻地对他说:“你所见到的五台山灵异,应当普示给众生听,让大家都能发起菩提心,获大利益。可你为何不说呢?”法照师说:“实在不是我有心瞒着这件事,只是怕说出去,大家也不信,反而说一些诽谤话出来。”老僧说:“大圣文殊,现在就在此山,还怕招人诽谤不成,你有什么可顾虑的?说出来可以使众生,特别是见闻此事的人,发起菩提心,所以这样做即是为了众生拔除三毒苦,而产生助缘罢了!”法照师听了老僧的话,照着去做,把回忆起来的所见所闻记录成册,以传后世。
大历六年正月,江东的僧人慧从与华严寺的僧人崇晖、明谦等三十多人,一同随大师到金刚窟所,于立石标记处,瞻仰旧迹。一同来的大众全都深怀悲仰之情,徘徊此间之时,忽闻钟声,声音雅亮,节解分明。大众全都竦然惊异!大家由此知道大师给大家说的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不虚!同时感到有生以来与大师宿缘深厚,方得与大师能同游此圣处,于是大家决定在精舍屋壁上立文,要让后世之人都能知道此事,以增长大众的向佛、念佛、往生的大志愿心。并且以法照大师定中所见的“大圣竹林寺”为题额,在华严寺南面一十五里处建起一座寺院,庄严精丽,取名号为“竹林寺”。大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大师与弟子纯一、惟秀、归政、智远、沙弥惟英、优婆塞张希俊、童子如静等八人,在东台又见到四道白光,且有五色云起,簇拥一红色光,见文殊菩萨乘青毛狮子,涌现光中,殊甚分明。当时雪花飞扬,圆光散漫遍于山谷。
大师因多次见到灵异,所以念佛之心益加精切,日夜不休。一天,于定中见印度僧佛陀波利(编者按:即觉护尊者,相传来华后,隐居于五台山金刚窟中)对他说:“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已经修行成就,再有三十年就开了!”后来,果然法照大师感将期至之时,告诉大众:“我要往生了!”于是端坐而寂。
法照大师曾经在并州,行“五会念佛法会”,教化大众念佛。当时皇帝在长安城中,常听到东北方向有念佛声,于是派人寻觅至太原,果然见到大师正在劝导大众一同念佛。于是皇帝发诏书请其入皇都,封法照大师为“国师”,教化皇宫大众也学“五会念佛”。唐代宗大历年间至唐德宗兴元元年,两次迎请大师入皇宫禁地,教宫中人士学“五会念佛”,所以大师也有一尊号为“五会法师”。大师一生的著书有:《大圣竹林寺记》一卷、《五会念佛广法事仪赞》三卷、《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
七祖少康大师
少康大师(?—805),俗家姓周,唐代缙云仙都山人。大师的母亲罗氏,曾在梦中梦游鼎湖峰,并梦有一仙女授其一朵青莲花,告诉她:“此莲花吉祥,寄于你处,不久当生贵子,你要保护爱惜……”果然。当罗氏临产之时,青莲光照遍室,散发芬香。
少康大师相貌庄严,眼碧唇红。幼时少与群童玩耍,经常含笑端坐。看相之人见其貌,都以为有将相之才。大师到七岁时还不会说话,有一天母亲带他到灵山寺拜佛,并问他:“你认识佛像吗?”这时大师忽然答话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像!”母亲甚感惊诧,知道自己的孩子宿具佛缘善根,便令儿子出家修行。
少康大师十五岁时,即能通达《法华》、《楞严》等诸经奥义。后来到会稽嘉祥寺,参学律宗。五年后前往上元龙兴寺听学《华严经》、《瑜珈论》。唐贞元初年,游方到洛阳白马寺。在殿中礼佛之时,见殿中文字放光,细看方知乃是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大师眼见心生欢喜,默默祝祷:“我若与净土有缘,当使再放光一次。”说罢,果然又有光明重现,于光中且现有无量化佛菩萨。少康大师见此瑞相,发愿:劫石可以磨灭,但我的誓愿不会改移!
大师即前往长安城,于光明寺的善导大师影堂前,祈愿善导大师能重示现,此念刚起,但见善导大师的真相升至空中,并对少康大师说:“你应当依照我的教诲,饶益众生,共同修行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
之后,少康大师南下到江陵,途中遇一僧人,对他说:“你欲教化众生,应当去新定,你的化缘在那里。”说罢此僧便不见了,只有一道香光往西而去。于是遵照这位仙僧的话,大师来到了新定(即浙江严州,今为建德县)。初到新定,大师以乞食为生,每每乞得钱后,便诱导小孩念佛。每念佛一声,大师即给其一钱。用这种方法教化了有一年,所以,新定的男女老少,每见到大师都称念“阿弥陀佛”,念佛之声充盈于街道。
唐贞元十年,大师在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有三级,每遇到斋日,善男信女都前来集会,被教化者有三千余人。每次升座,大师都要高声念佛,大众也一同和念。大师甚是欢喜,于是告诉大众,让大家都望大师的面门,只见大师每念一声佛号,便有一尊化佛从其口中出现,连颂十声,则有十尊佛出,就象联珠形状一样。大师对大家说:“你们见到佛了吗?如果有真见到佛的人,他决定能往生净土。”众弟子听到授记后,欣喜异常,念佛更加勤奋;没见者悲感自责,于是倍加精进。
唐贞元二十一年十月,少康大师预知时至,劝告大众弟子急修净土。言毕便跏趺而坐,身放光而坐化。当时天气陡变,狂风四起,百鸟悲鸣,乌龙山也一时变白。
大师一生撰作有:《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一卷、《净土论》三卷流布于世。
八祖永明大师
永明大师(904—975),又称延寿,字仲元,杭州钱塘人。自小便读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期,永明大师做地方税务官,常用官钱买飞禽走兽来放生,由于使用的是官钱,所以被人告发,判罪当死。引赴刑场处斩之时,文穆王派使人窥探,见此人镇定自若,面色不变,监斩官不解而问其故,大师回答:“动用钱库是为了放生,自己没有私用分文,所以于心无愧。”文穆王得知,钦佩其胆识与无私精神,于是命令释放他。大师被释放后,便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时年三十岁。
当时,法眼宗的宗祖文益,他的弟子德韶禅师在天台山弘化传法,大师前往参学。在德韶师的言传下大彻大悟,于是被授以法嗣,成为法眼宗嫡孙。
大师住浙江国清寺期间,常结坛修“法华忏”,精进异常,并到金华寺天柱峰诵《法华经》三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大师住持于奉化雪窦寺,其间完成了著名的传世巨作《宗镜录》的初稿工作。
一天,于禅观中见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因此而获大辩才。一日又于定中见一莲花忽然在手,思忖宿世以来誓愿未曾了结,于是想要修行净土之教,但思想不定,为此特登上智者岩,以抓阄(音:究)的形式来决定自己的修学方向。一个阄上写“一心禅定”;另一个阄上写“万善庄严净土”。大师冥心诚祷,七次拈得净土阄,于是决意专修净业。大师日诵佛号十万声,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摄禅归净,化导众生,在其著名的《四料简》中指出::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此《四料简》实为末法众生修行道上的指路明灯。”
建隆元年,忠懿王恭请大师主持修复杭州灵隐寺,第二年接其入住永明寺(今净慈寺),赐号“智觉禅师”。从其求学者达二千余人。大师每日行一百零八件善事,夜间则前往南屏山顶行道念佛。当他每夜念佛时,山下老远都有人能闻听到螺贝天乐的声音。忠懿王对此十分感叹:“自古求生西方极乐净土者,没有谁能象永明大师这样精进恳彻!”在大师的感招下,忠懿王建“西方香严殿”,专供大师修行。
大师深感末法众生慧薄,如若舍净土法门,便难于了生脱死,所以经常苦口婆心谆谆诲导。劝勉大众老实念佛,并以自己的践行,坐断一切狂慧口舌,解除一切义学藩篱,精修万行,庄严净土。大师住持永明寺十五年来,从化弟子数以千计。大师常给大众授菩萨戒,并施食放生,泛爱慈柔,把一切功德回向众生,以此作共生净土的资粮。
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师早起后即焚香辞告众人,跏趺而坐,念佛往生。
永明大师一生所著《宗镜录》百卷,乃会融诸法同入心宗;又著《万善同归集》阐明空有、性相之旨,提策真修实归之中道。以下节录数条,便于净业同修参学:
一问:行道念佛与坐着念佛,功德如何?
师答:譬如逆水张帆,犹云得往,更若张帆顺水,速疾可知,坐念一日,尚乃八十亿劫罪消,行念功德,岂知其量,故偈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