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医经国小-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动则病痛咽嗌。颔下肿兮不可顾。肩如拔兮 似折。所生病主肩 痛。耳聋目黄肿腮颊。
肘臂之外后廉痛。部分犹当细分别。
足经太阳膀胱脉。目内 上起额尖。支者巅上至耳角。直者从巅脑后悬。络脑还出别下
项。
仍循肩膊侠脊边。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
贯胂侠脊过髀枢。臂内后廉 中合。下贯 内外踝后。京骨之下指外侧。是经血多气犹少。
是动头疼不可当。项如拔兮腰似折。髀强痛彻脊中央。 如结兮 如裂。是为踝厥筋乃伤。
所生疟痔小指废。头囟顶痛目色黄。腰尻 脚疼连背。泪流鼻衄及癫狂。足经肾脉属少阴。
小指斜趣涌泉心。然谷之下内踝后。别入跟中 内侵。出 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
直者属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是经多气而少血。
是动病饥不欲食。喘嗽吐血喉中鸣。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视KT KT 气不足。心悬如饥常惕惕。
所生病者为舌干。口热咽痛气贲逼。股内后廉并脊疼。心肠烦痛疸而 。痿厥嗜卧体怠惰。
足下热痛皆肾厥。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上连腋三寸同。仍上抵腋循 内。
太阴少阴两经中。指透中冲支者别。少指次指络相通。是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
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心中 或大动。善笑目黄面赤色。所生病者为烦心。
心痛掌中热之极。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两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
肘后 外循肩上。少阳之后交别传。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络心包膈里穿。支者膻中缺盆上。
上项耳后耳角旋。屈下至颐仍注颊。一支出耳入耳前。却从上关交曲颊。
至目内 乃尽焉。是经少血还多气。是动耳鸣喉肿痹。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 。
肩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废。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 生。抵头循角下耳后。
脑空风池次第行。手少阳前至肩上。交少阳右上缺盆。支者耳后贯耳内。出走耳前锐 循。
一支锐 大迎下。合手少阳抵项根。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属胆仍从胁里过。
下入气街毛际萦。横入髀厌环跳内。直者缺盆下腋膺。过季胁下髀厌内。出膝外廉是阳陵。
外辅绝骨踝前过。足跗小指次指分。一支别从大指去。三毛之际接肝经。此经多气乃少血。
是动口苦善太息。心胁疼痛难转移。面尘足热体无泽。所生头痛连锐 。缺盆肿痛并两腋。
马刀挟瘿生两旁。汗出振寒 疟疾。胸胁髀膝至 骨。绝骨踝痛及诸节。厥阴足脉肝所终。
大指之端毛际丛。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阴后。循 内廉阴股充。
环绕阴器抵少腹。侠胃属肝络胆逢。上贯膈里布胁肋。侠喉颃颡目系同。脉上巅会督脉
出
。支者还生目系中。下络颊里环唇内。支者便从膈肺起。此经血多气少焉。是动腰疼俯仰难
。男疝女人少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难。或时遗溺并狐疝
临证还须仔细看。
卷之三经络第三
十五络脉一首(出针经)
属性:人身络脉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
关。
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阴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阳。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
阴任之络为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名君须记。
卷之三经络第三
经脉交会八穴一首(同前)
属性: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
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肺任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卷之三经络第三
经穴起止一首(同前)
属性: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足胃厉兑头维三。脾部隐白大包四。膀胱睛明至阴
间。
肾经涌泉俞府位。心包中冲天池随。三焦关冲耳门继。胆家窍阴瞳子 。厥肝大敦期门至。
手心少冲极泉来。小肠少泽听宫去。十二经穴始终歌。学人铭于肺腑记。
卷之三经络第三
十二经气血一首(集见内经形志篇)
属性: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多血少气心包
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大肠(手阳明) 胃(足阳明) 三焦(手少阳) 胆(足少阳) 肾(足少阴) 心(手少阴)
脾(足太阴) 肺(手太阴) 心包(手厥阴) 膀胱(足太阳) 小肠(手太阳) 肝(足厥阴)
卷之三经络第三
十二经井荣经合穴一首(出针经)
属性: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原。少冲少府属于
心。
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切要知。涌泉然谷太溪穴。
复溜阴谷肾之经。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是膀胱。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传。焦关冲液门中渚。阳池支沟天井源。
卷之三经络第三
经脉流注一首(同前)
属性:肺寅大卯胃辰经。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卷之三经络第三
十二经纳甲一首(同前)
属性: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
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卷之三经络第三
周身经穴赋
属性:手太阴兮大指侧。少商鱼际兮太渊穴。经渠兮列缺。孔最兮尺泽。侠白共天府为邻。云
门与中府相接。(凡十一穴。左右二十二穴。)
手阳明兮大肠之经。循商阳兮二三而行。(二间三间也)历合谷阳溪之 。过偏历温溜之
膑。
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胶五里之程。 (即臂 肩 二穴。)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
。禾 唇连。迎香鼻迫。(凡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
胃乃足之阳明。厉兑趋乎内庭。过陷谷冲阳之分。见解溪丰隆之神。下巨虚兮条口陈上
巨虚兮
三里仍。犊鼻引入于梁丘阴市之下。伏兔上贯于髀关气冲之经。归来兮水道。大巨兮外陵。
运天枢兮滑肉。礼太一兮关门。梁门兮承满。不容兮乳根。乳中之膺窗屋翳。库房之气户缺
盆。气舍水突。人迎。大迎。地仓兮臣 绩。四白兮承泣分。御颊车于下关。张头维于额垠
。(凡四十五穴。左右共九十穴。)
足太阴兮脾中州。隐白出兮大指头。赴大都兮胆太白。访公孙兮至商丘。越三阴之交。
而漏
谷地机可即。步阴陵之泉。而血海箕门是求。入冲门兮府舍轩豁。解腹结兮大横优游。腹袤
食窦兮。接天溪而同派。胸乡周荣兮。缀大包而如钩。(凡二十一穴。左右共四十二穴。)
迨夫真心为手少阴。少冲出乎小指。少府直乎神门。阴 通理兮。灵道非远。少海青灵
兮。极泉何深。(凡九穴。左右一十八穴。)
手之太阳。小肠之荣。路从少泽。步前谷后溪之隆。道遵腕骨。观阳谷养老之崇。得支
正于
小海。逐肩贞以相从。值 兮遇天宗。乘乘风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启天窗兮见天
容。匪由颧 。曷造听宫。(凡十九穴。左右三十八穴。)
足膀胱兮太阳。交背部之二行。穷至阴于通谷之口。寻束骨于京骨之乡。申脉命仆参以
前导
。昆仑辟金门于踝傍。奋跗阳飞阳之志。转承山承筋之行。至于合阳委中委阳。浮 殷门以
岐往。扶承秩边而胞肓。入志室兮肓门胃仓。开意舍兮振彼阳纲。出魂门兮隔关。乃噫噫乎
神堂。膏肓兮在四椎之左右。魄门兮附带分而会阳。下中次上之 。白环中膂之房。膀胱俞兮
小肠。大肠俞兮在傍。三焦肾俞兮胃俞接。脾胆肝膈兮心俞当。厥阴肺俞之募。风门大杼之
方
。天柱竖兮玉枕。络却通天溪兮。见彼承光。自五处曲差而下。造攒竹睛明之场。(凡六十
三穴。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
足少阴兮肾属。涌泉流于然谷。太豁大钟兮水泉绿。照海复溜兮交信续。从筑宾兮上阴
谷。
掩横骨兮大赫麓。气穴四满兮中注。肓俞上通兮商曲。守石关兮阴都宁。闭通谷兮幽门肃。
步廊神封而灵墟存。神藏或中而俞府足。(凡二十七穴。左右五十四穴。)
手厥阴心包之络。中冲发中指之奇。自劳宫大陵而往。逐内关间使而驰。叩 门于曲泽
。酌天泉于天池。(凡九穴。左右一十八穴。)
手少阳三焦之脉。在小指次指之端。关冲开乎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
四渎
天井清冷渊。消泺 会肩 相连。天 处天牖之下。翳风让 脉居先。颅息定而角孙近耳。
丝竹空而和 倒悬。耳门既辟。夏蚋闻焉。(凡二十三穴。左右共四十六穴。)
足少阳兮胆经。穴乃出乎窍阴。沂侠溪兮地五会。过临泣兮丘墟平。悬钟兮阳辅光明。
外丘
兮阳交阳陵。西出阳关兮。抵中渎风市之境。环跳居 兮。循维道五枢之名。考夫带脉。询
至京门。日月丽兮辄筋荣。渊液泄兮肩井盈。临风池兮脑空鸣。穷窍阴兮完骨明。举浮白于
天冲。接承灵于正营。目窗兮临泣。阳白兮本神。率谷回兮曲鬓出。悬厘降兮悬颅承。颔厌
兮嘉客主人。听会兮童子 迎。(凡四十三穴。左右八十六穴。)
厥阴在足。肝经所钟。起大敦于行间。循太冲于中封。蠡沟中都之会。膝关曲泉之营。
袭阴包于五里兮。阴廉乃发。寻羊矢于章门兮。期门可攻。(凡十三穴。左右二十六穴。)
至若任脉。行乎腹与胸。承浆泄兮廉泉通。窥天突于璇玑。捣华盖于紫宫。登玉堂兮膻
中
集。履中庭兮鸠尾冲。瞻巨阙兮二脘上中。过建里兮下脘攸同。水分兮神阙缥缈。阴交兮气
海鸿 。石门直兮关元中极。曲骨横兮。会阴乃终。(凡二十四穴。)
督脉行乎背部中。兑端接兮龈交从。素 在鼻兮水沟疏通。神庭入发兮。上星瞳朦。囟
会现
兮前项。百会俨兮尊崇。后项辅兮强间逢。脑户蔽兮风府空。哑门通于大椎兮。陶道坦夷。
身柱缥于神道兮。灵台穹窿。至阳立下筋缩。春中接脊悬枢。命门重重。歌阳关兮舞腰 。
愿长强兮寿无穷。(凡二十七穴。)
卷之四病机第四
五运主病一首(集见原病式)
属性:诸风掉眩乃肝木。痛痒疮疡心火属。湿肿满本脾土经。气 郁痿肺金伏。寒之收引肾水
乡。五运主病枢要目。
卷之四病机第四
六气为病(六道同前)
属性:诸暴强直。支痛里急。缩 戾。本足厥阴。肝胆二经。风木之气。
诸病喘呕及吐酸。暴注下迫转筋难。小便混浊血溢泄。瘤气结核疡疹斑。痈疽吐下霍乱
证。
郁肿胀鼻塞干。鼽衄淋秘身发热。恶寒战栗惊惑间。笑悲谵妄衄 污。腹胀鼓之有声和。
少阴君火手二经。真心小肠气之过。 与强直积饮 。霍乱中满诸膈痞。体重吐下 肿痿。
肉如泥之按不起。太阴湿土二足经。脾与从中胃之气。
诸热瞀 筋惕惕。悸动搦搐螈 极。暴喑冒昧躁扰狂。骂詈惊骇气上逆。腑肿疼酸嚏呕
疮。喉
痹耳鸣聋欲闭。呕涌溢食下不能。目眯不明 翳。或禁栗之如丧神。暴病暴死暴注利。少
阳相火手二经。心包络与三焦气。诸涩枯涸闭。干劲揭皴起。阳明之燥。金肺与大肠气。上下
水液出澄冷。 瘕 疝坚痞病。腹满急痛利白清。食已不饥吐利腥。屈伸不便与厥逆。厥逆
禁固太阳经。肾与膀胱为寒水。阴阳标本六气里。
卷之四病机第四
病机略一首(集次见凡例)
属性:病本十形。风寒燥湿。暑火二分。
春温。君火之气。夏热。相火之气。
内伤外伤。内积外积。六气四因。病机以明。
内伤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谓留饮。辟食。饥饱。劳伤宿食。霍乱。非恐。喜怒。
想慕
。忧结之类。外伤者。不因气动而疾生于外。谓瘴气。贼寇虫蛇。蛊毒。蜚食。鬼击。冲薄
。坠堕。风寒。暑湿。斫射。刺割。捶扑之类。内积者。因气动而内成。谓积聚。 瘕。瘤
气。瘿起。癫痫之类。外积者。因气动而外成。谓痈疽。疮疡之类。六气为见病之下。
气固形实。形虚中风。
风中府者。面加五色。有表证脉浮而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
或中
身之侧。皆易治。中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昏。大小便闭
结。皆难治。经云。风中腑脏之俞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为脑风。入系头为目风。饮酒中
风为漏风。入房汗出中之为首风。久风入中为腹风餐泄。外在腠理为泄风之类。久干于荣卫
。则肌肉不仁。手足战掉。
或为寒热。或为热中。(证多目黄)或为寒中。(目自泣下)或为厉风。(皮肤疡溃为 病)
或为偏枯。半身不遂。(左瘫右痪)此率多痰。或属血虚。
血虚少。则血不养筋。筋不束骨。
在左死血。在右属痰。痰壅盛者。口眼 斜。不能言语。皆用吐法。
治法以发散顺气。祛痰清热。疏风吐下之类。更以伤中感三证别辨为治乃妙。
气虚卒倒。降痰益气。火热而甚。燥热潮热。随经治之。阴虚补虚。
阴虚火动亦发热。
勿骤凉治。
虚热勿用凉寒药为治。
轻可降散。实则可泻。重者难疗。从治可施。
此治热之例。如寒凉药正治。热不退。加热剂从而治之。
中寒感寒。阴毒阴逆。四肢厥冷。腹痛唇青。
经云。痛有不可按者。有按之无益者。乃寒气客经脉之中。与正气相搏。则脉满。故痛
而不
可按。寒气客于侠脊之脉。深按不能及。故按之无益。重中于寒。则痛久不能止。寒气客于
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而痛止。寒气客于
冲脉。则脉不通气因之故喘动应乎。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泣。泣则血虚。虚则痛。其
俞注于心。故相引心背而痛。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厥
气客于阴股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
泣不得注于大经。气稽留不得行。故久而成积。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
入。故卒然痛如死状。不知人。气复反则生。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寒气客
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寒气正少腹。故痛而不得大小便。病亦名曰疝中。谓
不因气动。偶然当而为病。感因形动。虚而感入。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而手足逆
冷是也。
退阴正阳。急可温中。
治例见阴证要略。
伤寒所致。 病有二。发热恶寒。头颈项强。腰脊反张。口噤面赤。螈 如痫。有汗柔
。无汗名刚。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肝气乘脾。故泄利。
夏伤于暑。秋必痢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冬时中寒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者。
热极
重于温也。亦先夏至曰为病温。后夏至曰为病暑。温暑之病。皆本于伤寒也。古人言感四时
乖戾之气通谓之伤寒。
夏月身热。汗出恶寒。身重脉微。渴乃中 。
伤寒论中 证者三无治法。唯东垣清暑益气之法至允。宜扩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