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万、战舰400艘。由于双方均积极备战,致使第三次交锋显得异常激
烈和艰苦。
②温泉关战役。当波斯军队水陆并进时,希腊联军开始讨论防御计
划及设防于何处,设防地点的选择,既要适合寡兵易守,又要使敌方无
法利用其数量与骑兵的优势,故必须是隘口和狭窄海面。基于此,希腊
联军决定派陆军防守中希腊的温泉关,派海军驻守优卑亚岛北端的阿特
米西海角。陆军由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公元前490—前480年在位)率
领,全军约七八千人,主力是300名斯巴达重装步兵;海军共324艘三
列桨舰、9艘五十桨舰。两军相距不远,形成一道海陆防线。联军的作战
计划是阻止波军从陆上南下,迫使其海军进攻,欲诱其进入阿提卡与优
卑亚岛之间的欧波亚海峡,利用海面狭窄而歼灭之。波斯的计划是海陆
同时进攻温泉关和欧波亚海峡北端入口处。双方海军对峙后,波斯派腓
尼基舰队200艘绕过优卑亚岛,以期从该岛南端入口处进入海峡北上,
南北夹击敌舰,不料行至该岛东南海面时,遭风暴袭击全沉海底。希腊
方面得知敌方行动后,率先进攻。波方见敌仅乘少数战舰前来攻击,以
为他们发了疯,自谓取胜如探囊取物,他们列成圆阵从四面八方包围了
敌人。希腊人将舰尾聚拢、舰头指向敌舰,呈辐形列阵,激战至夜幕降
临,两方始罢兵,俘波斯战舰30艘。此后两日交兵,互有伤亡,胜负未
分。
在海上大战之时,陆上战斗亦在激烈地进行。薛西斯兵抵温泉关,
逞雄威4日,以期敌逃走,至第5日,见守军仍陈兵以待,始令进攻。
最先进攻的是米底部队,结果死伤无计,败下阵来;另一些人继续攻击,
③ 希罗多德:《历史》,第462 页。
① 希罗多德:《历史》,第477 页。
… Page 16…
他们人数虽多,但顶事的却很少,大败而归;最后薛西斯令其精兵“不
死队”上阵,由于地窄,而且矛短,亦无法取胜。斯巴达方面,以方阵
迎敌,并使用较高明的战术,其中一种是转身佯败,引敌追进,再返身
掩杀,杀敌无数。次日波军进攻,也毫无进展,正值薛西斯无计可施之
时,一希腊叛徒告密,为波军指点了一条隐蔽的通道,致使波军一部迂
回至希腊军背后,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当此之际,李奥尼达见难以坚守,
便令联军大部撤回,自率300名斯巴达人、700名特斯皮亚人和400名底
比斯人断后,展开了猛烈的反击,激战中,李奥尼达阵亡,为争夺他的
尸体,双方4次攻杀。战至最后,守军全部牺牲。希腊人为纪念此壮举,
后来立碑,其一为“四千名伯罗奔尼撒人曾在这里,对三百万敌军奋战”;
另一为“过客啊,去告诉拉凯戴孟人(即斯巴达人——笔者),我们遵
从他们的命令,长眠于此”。波军虽夺关口,伤亡却达2万之众。希腊
海军惊闻温泉关失守,已无再战必要,遂回守萨拉米湾。
③萨拉米海战。波方占领温泉关后,立即挥师阿提卡。这时,希腊
联军作了一个痛苦的决定,陆军放弃阿提卡,退至科林斯地峡筑垒防御;
至于海军,斯巴达主张放弃萨拉米湾,将舰队开往科林斯地峡附近海面,
以配合陆上防守。但雅典海军主将铁米司托克列斯极力主张在萨拉米决
战,因为若在科林斯地峡海面决战,无异于在大海上与数量占绝对优势
的敌舰作战,显然不利,而在海域狭窄的萨拉米湾,敌方将无法利用其
数量优势。这样,他终于说服了联军统帅。但当波斯陆军攻陷雅典城并
向科林斯地峡进攻时,海军内部又为设防地点而争吵不休,铁米司托克
列斯为迫使他们就地作战,同时为诱敌进攻,便施诈降计,给薛西斯写
信,诡称联军正向伯罗奔尼撒半岛撤退,如速来攻击,就能防其后撤,
并趁其内部分歧而全歼之。薛西斯中计,未听取有人建议的或围而不攻、
或直攻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良策,命舰队立即进军,派200舰迂回至萨拉
米湾西端出口,防敌舰后撤,其余一字排开,断其东出之路。希腊海军
突遭围困,别无选择,唯有一战。波斯海军进攻时,由于地狭船多,秩
序大乱,直至希腊海军378只战舰井然开进时,仍未恢复。双方混战伊
始,雅典舰坚且快,它们擦敌舰而过,先撞断其桨,使之无法操纵,尔
后掉头撞击其中部,伤敌舰甚众。波斯战舰见势不妙,便向后退,而后
面的船为表示勇敢,拼命向前冲,结果与逃回之舰撞在一起,乱成一团。
经七八个小时的苦斗,波方败退,沿途又不断遭到伏击。薛西斯惊
闻惨败,恐希腊海军乘胜东击,断其归途,遂御驾回朝,仅留玛尔多纽
斯率陆军30万退守希腊北部,以期卷土重来。是役,波方损失300余舰,
希腊方面仅40艘。此战是希波战争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它使波斯丧失了
制海权,希腊方面转守为攻。
④普拉提亚战役与战争的结束。公元前479年春,玛尔多纽斯诱降
雅典不成,便发兵南下。雅典人又一次全部撤到萨拉米湾的船上,同时
向斯巴达求援。波军重占雅典城后,再次劝降。雅典500议员中有一位
表示应该投降,结果被当场砸死;妇女们也自动行动起来,砸死了其妻
儿老小。决战之心虽大,但斯巴达却迟迟不发援军。雅典在积极备战的
同时,派人谴责斯巴达只求自保、不顾盟邦安危,若再不发兵,雅典将
与波斯联合。斯巴达受此警告,始派步兵1万、希洛特轻装侍从队3。5
万以及盟军前往救援。玛尔多纽斯闻希腊联军将至,又见阿提卡多山,
… Page 17…
不利骑兵行动,遂火烧雅典城,兵退底比斯。希腊联军北上,至普拉提
亚的阿索波司河南岸与敌隔河对阵。
据希罗多德记载,希腊联军重装步兵为38700人,轻装步兵69500
人,加上各邦侍从队,共11万,列阵如下:斯巴达人在右,雅典人居左,
中部为其他各邦军队。波军30万,也相应列阵,波斯人的精兵对斯巴达
人,归降的希腊人对雅典军,其他各族军与希腊中部军相对。双方对峙
数日,均不愿首开战端。至第8日,波斯骑兵擒获希腊输粮队500头驮
畜;至第11日,玛尔多纽斯见敌方又有援军赶到,而自己方面军粮渐尽,
始感不安。这时,其部下阿尔塔巴佐斯建议退守底比斯城,贿赂诸邦显
贵,这既可避免“冒险交战”,又可让希腊人“交出他们的自由”,但
玛尔多纽斯拒绝此“先见之明”,主张速战速决。次日破晓,即令骑兵
先行进攻,捣毁了希腊军队的水源。希腊联军见粮道及水源受阻,便佯
装退守普拉提亚。玛尔多纽斯见敌撤退,以为他们怯战而逃,即令全军
渡河追击,他自率骑兵最先追上斯巴达人,用藤盾连成一道壁垒,射出
雨点般的箭,使斯巴达人阵亡甚众。但他们转身反攻,冲破其藤盾壁垒,
双方展开肉搏,“波斯军队抓住对方的长枪,并把它们折断了。波斯人
虽然勇气可佳,但他们没有防护武装,训练不够,战斗技术也不如对手。”
①他们总是十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冲杀到斯巴达方阵中去,结果白白丧
命。混战中,玛尔多纽斯阵亡了,波斯军队顿作鸟兽散。雅典军正待急
救斯巴达人时,受到波军右翼的进攻,经一番苦战,击溃敌人,并乘胜
反攻。当雅典军与斯巴达军开始追击逃敌时,希腊中部军尚未开战,及
见敌逃奔,始列成两路纵队追杀,不料左队为波斯骑兵击败,阵亡 600
余人,这是此战中希腊方面的唯一灾难。
经此一战,波斯30万大军,除4。3万逃走或幸存外,余者悉被歼灭。
希腊方面,阵亡约1360人。普拉提亚战役是希腊联军在陆上取得的决定
性胜利,标志着全面反攻的开始,它与萨拉米海战意义同样伟大,“在
历史上,再没有比这两个会战更伟大的,它们好像是两根擎天柱,负起
支持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②
与此同时,希腊海军在小亚细亚的米卡尔海角,全歼逃亡于此的波
斯残余舰队,彻底挫其反攻能力。公元前478年,雅典与爱琴海各岛及
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结成提洛同盟 (或称雅典海上同盟),此后在雅典
率领下,同盟舰队逐岛反攻。公元前468年,于小亚细亚南岸的攸里梅
敦河口一战,大败波斯海陆军,俘敌2000人,全歼拥有200舰的腓尼基
舰队。公元前449年,再破波斯海军于塞浦路斯岛附近。双方签订和约,
波斯承认小亚细亚希腊诸邦独立,放弃对爱琴海和黑海一带的统治权。
希波战争至此结束。
3。伯罗奔尼撒战争
(1)战争根源与双方意图
希腊人共同击败波斯后,分裂为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
① 希罗多德:《历史》,第651 页。
② 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51 页。
… Page 18…
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雅典与斯巴达是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一个陆上
称雄,一个海上称霸,于是争端旋起。两国本来就存在着政治制度上的
对立,今雅典崛起,打破了斯巴达独霸希腊的局面,斯巴达顿觉恐惧及
不满。两国为争当霸主,相互攻忤,积怨渐深。同时,伯罗奔尼撒同盟
与提洛同盟间在经济上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斯巴达的盟邦科林斯有强
大的海军,控制着地中海西部的商道,在希波战争中,向爱琴海北岸扩
张;而雅典在萨拉米海战后,失去了古老农业社会的性质,全面转向海
上发展。海上贸易的竞争使这两国怨恨渐起。政治经济的冲突终于导致
武力相见。战争的具体原因有三:其一,公元前435年,希腊西北部沿
海城邦伊庇丹努的贵族派与民主派发生冲突,科西拉与科林斯素有积
怨,他们各支持一派,并因此而诉诸武力,科西拉兵败,向雅典求助,
雅典出兵迫使科林斯退却,后者便力促斯巴达参战。其二,波提狄亚本
为科林斯属国,又参加了雅典的提洛同盟,科林斯与雅典交恶后,欲退
出提洛同盟,雅典遂于公元前432年兵围该城。其三,墨加拉为斯巴达
盟国,公元前5世纪开始与雅典接近,不久又重归伯罗奔尼撒同盟,雅
典恶其反复无常,于公元前432年颁布“墨加拉法令”,禁止其商船进
入提洛同盟诸国港口。这三件事迭继发生,终于引发一场为期27年的伯
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
战争前夕,双方均分析敌我情况,提出自己的战略计划。公元前432
年,伯罗奔尼撒同盟召开大会,表决是否对雅典宣战。会上,力促宣战
的科林斯代表提出了其战略计划,“有许多理由,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第一,我们在人数方面和军事经验方面,比 他们占优势;第二,我
们一心一意服从指挥。至于海军方面,他们虽然强些,但我们可以利用
我们同盟国现有人力和物力,……来建设我们的海军”,“利用高薪办
法,吸引雅典海军中的外国雇佣水手”,同时“煽动他们的同盟国叛变
——这是剥夺他们力量所在的资源的最好办法,或者我们可以在他们的
领土内建筑要塞”①。由此可知,其战略是利用陆军优势作陆上进攻,
蚕食敌国领土,积极集资创建海军,同时瓦解雅典的盟国。此战略经实
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会后,斯巴达向雅典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雅典从波提狄亚撤退、废
除墨加拉法令等,并说“斯巴达希望和平,现在和平还是可能的,只要
你们给予希腊人以自由”②。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前
429)则在公民大会上反对作任何让步,并分析敌情:其一,敌方缺乏军
费,“伯罗奔尼撒人自己耕种自己的土地,他们既无私人财产,也无公
共财富”,由于贫穷,“他们不能经常配备一个舰队的海员,或经常从
事陆上远征”,“金钱的缺乏会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地位”。其二,他们
没有持久作战和海外作战的经验,因此,“我们无需惧怕他们在我们的
领土上筑垒,也无需害怕他们的海军”,雅典可以放弃陆上作战,仅坚
③
守雅典城,而利用海军扰乱其邻海地区,实施报复。此计划的基本内容
就是陆上消极防御,海上积极进攻。
(2)“十年战争”
③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第83~84 页,第99 页,第100~101 页。
… Page 19…
公元前431年5月,斯巴达率同盟军兵伐阿提卡,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双方实力相当,各有千秋。支持雅典的提洛同盟有300余邦,
①
主要是希腊北部国家,诸邦贡税年达600塔兰特 ;雅典本国还有1万塔
兰特的银币和金银珠宝;军力方面,有330艘三列桨舰,1。3万重装步兵,
②
1。6万城防军,1。2万骑兵,步兵弓箭手1600人 。斯巴达方面,盟国数
目与雅典相当,主要分布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及地中海西部,其中西西里
的叙拉古是斯巴达的供粮基地,此为后来雅典远征西西里的原因。斯巴
达同盟的军力主要是陆军,各国出兵数为其总兵力的2/3,首次入侵阿提
卡的重装步兵即达6万,海军主要由科林斯、墨加拉等邦提供,战舰数
量与雅典相当,但战斗力较差。
从战争爆发至公元前421年《尼西亚和约》的签订,为战争的第一
阶段,史称“十年战争”,或以斯巴达王名称为“阿基达马斯战争”。
自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25年,斯巴达率盟军每年出征一次阿提卡,
为期1月至40天不等,破坏雅典农村,引诱雅典守军出战;雅典方面实
行“坚壁清野、固守城垣”的战略,不求陆上反击,但派海军防守优卑
亚岛、骚扰斯巴达的海岸,并伺机惩罚近邻的斯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