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 >

第6章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6章

小说: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3…

     国,当选为将军,但在不久的一次海战中,雅典损失15只战舰,此事本 

    与他无关,却被解除职务,迫使他再次逃亡。公元前406年,斯巴达140 

    艘舰再次击败雅典舰队,击沉30艘,并将其余40艘围困于密提林港内。 

    雅典以其最后力量造110舰前往救授,与敌方120舰战于阿吉纽斯群岛 

    附近,并大败之,击沉70舰,雅典仅损失25艘,迫使斯巴达求和,但 

    这是雅典的最后一次胜利了。 

         公元前405年,斯巴达求和不得后,派名将来山得(?—前395)率 

    200余舰远征赫勒斯滂海峡,割断了雅典与其黑海粮源基地间的联系。雅 

    典立即派科农(?—前342)率180舰前往争夺,入海峡附近的羊河(直 

    译伊哥波塔米河)河口抛锚,与驻扎于拉姆普萨卡斯的斯巴达舰队遥遥 

    相对。一连四天,科农连连挑战,来山得列阵以待,却不应战,仅派船 

    侦察敌情。这时,逃命在外的亚西比得赶到,向科农建议不要扎营于开 

     阔的滩头,应移驻附近的西斯塔斯,那里有港口与城市庇护,攻守皆宜。 

    但科农请他滚开,说自己知道怎样指挥。第五日,雅典照例出征,见敌 

    仍不应战,便返回,大部分士兵弃船登岸,或闲逛,或在营房睡觉,或 

    准备早餐。斯巴达侦察船见此情景,便发出进攻信号,来山得即令全部 

    战舰全速驶向雅典驻地。科农见敌来攻,急令所有人员就位备战,一时 

    岸上乱作一团,匆忙中,有的舰船仅有两排桨有人摇,有的只一排,有 

    的一个也没有。只有科农的旗舰等10舰人员到位,以密集队形冲击重围, 

    其余舰只均落入敌手,岸上的水手也几乎全部被俘。科农逃脱后,担心 

     回国受审,遂率残舰投奔波斯,途中,“巴拉米号”舰返回雅典,带回 

    全军覆没的噩号。是役,斯巴达俘敌3000余,获舰170艘,雅典军力丧 

    失殆尽。这就是未经战斗的羊河战役。 

         羊河战役之后,来山得以200舰封锁了雅典,加上陆上围攻,雅典 

    遂成孤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坚守4个月,于公元前404 

    年4月投降,投降条件堪为苛刻:拆毁长垣和要塞、交还一切国外领土、 

    交出全部战舰、服从斯巴达领导等。至此,伯罗奔尼撒战争告终。 

         雅典战败的原因主要是战略决策与资源保障的失调。伯里克利鉴于 

    敌方陆军强盛,提出一个陆上防守、海上进攻的计划,看似明智,实则 

    不然,弱点极为明显。他的所谓陆上防守,实质是放弃全部乡村,仅守 

    雅典城弹丸之地,这样本国资源供应大受限制,绝大部分费用仅依赖盟 

     国贡税,因而随着战争持久,只能一再增加盟国负担,从600塔兰特, 

    到1300塔兰特,再增至1460塔兰特,致使盟国不满,同盟解体。这样, 

    雅典既无内备,又失外援,失败难免。远征西西里,以截断斯巴达粮源 

    供应,此策略本无可厚非,但宜速战速决,取胜后即回国以应变,方为 

    上策。但远征军未攻首敌叙拉古,反而采取了孤立敌人的持久战略,妄 

    图以政治战争取代战术作战,虚度光阴,致使敌方有时间加强城防,坚 

    守待援。待斯巴达援军赶到,战事拖延甚久,雅典终于陷入两线作战的 

    被动局面,犯了兵家大忌,及远征军覆灭,精锐丧于异域,失败命运已 

    经注定。瘟疫的流行也给雅典带来意外大祸,几乎整个战争期间,雅典 

     皆为瘟疫所苦,雅典人“像苍蝇一样死亡着,垂死者的身体互相堆积起 

                                      ① 

    来,半死的人在街上到处打滚” ,夺去雅典1/4人口的生命,2。7万名 



①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41 页。 


… Page 24…

重装步兵死亡即达4400余人,占15%,围攻波拉提亚的4000名士兵, 

40天内死去1050人。瘟没给人口本来就少的雅典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 

的。此外,奴隶的逃亡、政局的动荡、作战指挥的愚蠢等,也是雅典兵 

败的原因。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人自以为希腊的自由时代开始了,但经 

过长期内战,双方均精疲力竭,希腊的鼎盛时代已趋终结,此后长期处 

于衰弱与动荡之中,为后来居上的马其顿征服希腊开辟了道路。 



                             4。主要军事著作 



     (1)《历史》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公元前484—前425)所著《历史》,又称 

 《希波战争史》,全书共9卷。其主要内容是记述公元前478年以前希 

腊世界与西亚地区间的斗争与军事事件。前4卷主要叙述波斯诸国王的 

业绩:居鲁士的成长及其征服米底 (公元前550年)与巴比伦 (公元前 

539年)、冈比西远征埃及(公元前525年),大流士一世的崛起及对西 

徐亚人的远征 (公元前513年)等;同时亦叙述了埃及、亚述、巴比伦、 

吕底亚、米底、波斯诸国的传说、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政治、军事等 

情况。在记录了这些大背景后,第5—9卷全面叙述希波战争的进程。可 

谓视野开阔、气势磅礴,但亦蔓枝遍地、随访随说,通过本人的游历观 

光,将所见所闻记录在册,收集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成为研究当时地中 

海周边各国军事史的珍贵史料,我们目前所知的希波战争,主要史料即 

来源于该书。但希罗多德只是一个绝好的记事能手,他非常轻信,常常 

夸大其词,如说波斯第三次出征希腊的兵员总数有5283220人,就当时 

物质条件而言,这显然是个天文数字。他只是就事论事,对事件的发生, 

往往满足于表面原因,而不愿深究,如他所记的希波战争原因是:希腊 

人从波斯人那里劫走了一个妇女,波斯人从希腊人那里劫走一个妇女, 

希腊人又从波斯人那里劫走一个妇女。这似乎是认为,如此一场空前的 

大战,只是为了争夺三个女人,显然滑稽之极。总之,作为史家,他过 

于轻信,作为军事史家,其笔下的战争史是一个接一个非常生动、却难 

辨真假的战例,全无战略观念。其功绩在于,他首次记载了他所知道的 

那个世界的政治军事事件,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公元前460—前399)所著《伯罗奔尼撒战 

争史》,全书8卷。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公元前5世纪后期希腊的内部争 

雄,尤其是雅典与斯巴达的军事冲突。作者本人是这场战争的目击者, 

并曾任雅典十将军之一,领兵与斯巴达交过手,故所记全属可信。作为 

军事史家,他比希罗多德高明,不仅以时间为序描述了这场时断时续持 

延27年的大战,亦不只是一个个战例的联结,而是夹叙夹议,适时提出 

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代表了他的军事思想。他认识到了经济对军事的 

制约作用,认为国库不充实就无法支持长期战争,也不能维持一支舰队, 

特洛伊战事持久,不是由于“人的缺少,而是由于钱的缺少、给养的缺 

乏”,这迫使希腊联军不得不分兵耕种土地、进行抢劫,不能全军参战, 


… Page 25…

    否则,战争不会相持十年。在讨论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也一再强调“金 

    钱比军备更为重要,因为只有金钱才能使军备发生效力”。他强调军纪 

     的重要性,“如果大军的军纪特别好,使整个军队的行动恰如一个人的 

    行动一样,那是最好的事,也是最安全的事”;而轻视敌人、毫无纪律 

     的军队虽多无用。他认为,不能因为军队的优势而放松警惕,“在战争 

     中,许多事情是预料不到的,攻击往往发生于一时的冲动,在数字上占 

     劣势的军队,常常因为小心翼翼,而击败了过于自信而疏忽警戒的优势 

    敌人”,警惕高的军队,“才可能在进攻时勇敢精进,在防卫时持重可 

    靠”。在战略战术上,他也零星地提出了一些看法:“战争,无疑地, 

    不是那种依照一定的模型来作的事情;而是它常常造成自己的条件,在 

    这些条件下,一个人要使自己适合于变动中的局势”;为将者应了解敌 

    人的弱点,“知道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部队,不采用显明的为人所共知的 

    方式,而采用最适合于实际形势的方式作战”,“凭着这种出奇制胜的 

    方式”,“可以把敌人蒙蔽”,从而获胜;“伤害敌人的最妥当的方式 

    是发现敌人无疑地最害怕的那种方式,然后利用这种方式向敌人进攻”。 

    这些论述类似我国 《孙子兵法》所说的“兵无常形、水无常势”,“避 

    实击虚、出奇制胜”等战术。在讨论战争起源时,他不将之归于偶然因 

    素,而是深究其近因与远因,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雅典 

                                              ① 

    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在分析战败原因时,也不像希 

     罗多德那样轻率地归于神意,他认为雅典兵败是由于内部党争内耗了力 

    量;他们同时要对付自己的敌人和自己的同盟者;以及远征西西里等战 

    略上的失策。相较而言,他比希罗多德更重视战略问题,被视为西方历 

    史上第一位探讨军事战略的史学家,他的著述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军 

    事著作,但不是军事理论著作。 



          (3)色诺芬的军事理论 

         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5)雅典人,是古希腊颇负盛名的作家 

    和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反对雅典民主制,拥护贵族政体。曾参加 

    希腊雇佣军帮助小居鲁士争夺其兄王位的远征 (公元前401年),在远 

    征失败后他率万余雇佣兵退回希腊的撤军途中,显示了将才。后期主要 

    从事著述,他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被喻为“阿提卡的蜜蜂”。一生著 

    有多种关于历史、经济、哲学、军事等方面的作品。从军事角度看,《经 

    济论》、《雅典的收入》讨论了耕战及战备问题;《希腊史》确定了伊 

     巴密浓达新型方阵战术的定义;《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对战略与战术 

     的划分作了尝试;《为骑兵长官筹谋》、《为骑兵筹谋》论述了骑兵战 

    术与骑兵司令的职责;《居鲁士传》广泛阐述了军事学,包括军队的组 

    织、军训、教育、补充以及战术等基本理论。但最负盛名的还是他的回 

    忆录《长征记》,或称《万人远征记》,该书被视为西方历史上第一部 

    军事理论专著。 

         综合其军事思想是:主张耕战互依、耕战合一、耕战并重。他认为 

    农业和战术是“两种最高尚最必要的事业”,农业是其他技艺之母,可 



①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第10、113、360、112—113、84、360、 



488、19 页。 


… Page 26…

     以增加财产、锻炼身体、造就精兵;而“如果没有人保卫土地,耕种多 

     少亩土地都是没用的,……如果没有劳动者的帮助,即使是勇敢的军队 

     也无法生活”。强调军纪的作用,“纪律保证安全,缺乏纪律一向是致 

     败之源”,“没有秩序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毫无用处,很容易为敌 

     人俘虏”,“他们你妨碍我,我妨碍你,有的走有的跑,有的站有的停, 

     战车撞马队,驴车撞战车,担夫撞骑兵”,互相践踏,怎么能行军打胜 

     仗呢?如果诸兵种“一队一队排列着,整齐地跟在他们长官的后面”, 

     就可以无敌不摧。两军交兵勇者胜,“在战争中,决定胜利的不是兵员 

     的数目或力量,而是看双方哪一方的部队,皇天在上,具有更坚强的心 

     气”,即士气是制胜之本;为将者,应当鼓舞士兵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应当有高尚的志气,“使士兵觉得他们有责任跟随他去赴汤蹈火”、“立 

     功扬名”。在西方历史上,他可能是第一位提出“因粮于敌”战略的学 

     者,认为“从敌方弄到给养”非常重要,而且“在战争时期,武装起来 

                                                            ① 

     去寻找粮食,往往比用农具采集食粮更为可靠” 。其《长征记》一书提 

     出了许多具体战术的实际运用,诸如夺山取道,宜佯攻正面,侧翼取之; 

     面对强敌,应善使阵法,横阵不克,纵队击之;遭敌而退时,应兵分两 

     路,明队诱敌,暗队潜行等。 

          色诺芬堪称一位军事理论家、战略战术家,“他的独创和发明的天 

     才对后来希腊兵法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一直传留到现代”,一位现代军 

     事科学研究者写道,“在亚历山大以前,对我们最有教益的军人毫无疑 

     问是色诺芬……。是他向世人指出退师的战术是怎样的,怎样指挥一支 

     后卫部队。 《长征记》所给我们的战术独创性胜过若干其他任何书 

                                                                                    ② 

     籍……。经过了二十三个世纪,还没有比《长征记》更好的军事教程”。 



① 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13—17、14、65、28、66、64—65、17—18 



页。 

② 色诺芬: 《长征记》,英译本序言,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 


… Page 27…

                            三、亚历山大帝国的军事 



         正当希腊城邦陷于危机、内争不休时,地处北部边陲蛮荒之地的马 

    其顿崛起。公元前4世纪中期,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 

    执政,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在底比斯方阵基础上,创造了马其 

    顿方阵这一古代世界最为优秀的战术,随即争雄希腊,经公元前338年 

                                                                   ① 

    喀罗尼亚一战,大破希腊联军,“敲响了独立城邦的丧钟”,成为希腊 

    世界的霸主。翌年,腓力二世召开全希腊会议 (仅斯巴达缺席),以解 

    放所有在亚洲的希腊城邦为由,号召希腊各邦对波斯进行“神速而幸运 

    的战争”。但公元前336年秋,正当他准备东征时,在其女儿的婚礼上 

    被刺杀。其子亚历山大继位(公元前336—前323),承希腊军事技术之 

    利器,奋其父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