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方永刚笔下的蒋介石 >

第23章

方永刚笔下的蒋介石-第23章

小说: 方永刚笔下的蒋介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江山难坐稳,第一次下野(1)
南京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即处在内外夹攻之中,处境艰难。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政变,摘下了“红帽子”,既然在###方面和蒋介石站在了同一条战壕里,那么和蒋介石争夺的就是正统地位了。汪以在广州和武汉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主席的正统优势,再次和蒋介石叫板,蒋顶着分裂、篡权的帽子,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状态。8月,宁汉对立又趋白热化。8月8日,唐生智发表“倒蒋”通电,“请诛晁错以谢天下”,蒋的日子很不好过。 
  在内部,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徐州之战,惨遭溃败。他既羞且愤,为推卸责任计,一方面责怪何应钦无能,又一方面拿王天培当替罪羊,将王天培处决。蒋介石此举使将领们人人自危,离心倾向更为严重。王天培与何应钦是同乡,二人交谊很深,王之下场使何大有兔死狐悲之感。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当初虽然积极支持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但对蒋的独裁专制行动日益表现出不满情绪,何便联系李、白,寻机对蒋发难。李宗仁私下里向武汉政府频递秋波,意在促进宁汉合流,以抵制蒋氏独裁统治。 
  蒋介石见他成为众矢之的,便试探着各色人等对他的态度,寻求各方支持。8月6日这天,蒋介石从上海来到南京汤山温泉休息,电召在芜湖防地的李宗仁回宁一晤,李即日听召前往。 
  一见面,蒋介石便慨叹道:“这次徐州战役,没听你的话,吃了大亏。我现在决心下野了!” 
  李很希望蒋介石下野,为探明究竟,便故作吃惊状问道:“胜败兵家常事,何必因此一败而下野呢?” 
  蒋说:“你不知道,其中情形复杂得很。武汉方面一定让我下野,那我下野就是了。” 
  李说:“在此军情紧急时期,总司令如何可以下野呢?这千万使不得。现在津浦路上一再失利,你下野必将影响军心民心。武汉方面为什么一定要你下野呢?他们现在也###了。站在###的立场来说,双方已殊途同归,不过我们早走了一步罢了。大家既已步调一致,便应捐除成见,既往不咎,恢复合作。” 
  蒋仍旧摇头说:“你不知道内幕,情形复杂得很。汪兆铭是何等样人,我清楚得很,总之,我是一定要退了。” 
  李说:“你最好派员到武汉去疏通,多说些好话,我也派人从旁斡旋,以免同室操戈,为敌所乘。” 
  蒋说:“交涉疏通是无补于事的。我已决定下野了……” 
  李继续劝说道:“现在津浦线上已溃不成军,局势十分紧张。敌人已进逼蚌埠,旦夕之间即可到达浦口,威胁首都。武汉方面又派兵东进,如何部署江防实为当务之急。我看,你无论如何要顾全大局,不要下野。” 
  蒋说:“下野之后军事方面,有你和白崇禧、何应钦三人,可以对付得了孙传芳。而武汉方面东进的部队,至少可因此延缓。” 
  李宗仁见蒋介石决心已定,便告辞了。 
  8月13日,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等,召集国民党###和高级将领开会,讨论当前局势问题。蒋介石在会上坦言:“最近,内政军事,头绪纷繁,叫我应接不暇,忙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深觉不堪重负,有休息一下之必要,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吴稚晖第一个发言:“目前正值北伐吃紧之时,蒋总司令责任重大,万万不能辞职,否则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呀!” 
  吴的话还未说完,白崇禧站起来说:“我们北伐之举,意在打倒北洋军阀,而今,宁汉分心离德,汉方意发兵讨蒋先生,我想,宁汉双方大目标是一致的,这种意气之争,终有一天会解决的,我们为联合宁方斗倒北洋军阀,只得暂时委屈一下蒋先生,使宁方失去东征的借口,免去一场政治上的狂风恶浪。蒋先生自愿休息一段时间,我想于党国于蒋先生都是有好处的。”白崇禧说得婉转,但态度明确。 
  

江山难坐稳,第一次下野(2)
何应钦接口说:“我同意总司令暂时休息的意见。总司令走后,我们也可以爱一爱国家了。”接着,李烈钧、李宗仁、李济深等都表态同意下野。蒋见与会者竟有三分之二的人持同意意见,也只得咽下一口恶气,面带微笑说道:“好好,我安心休息就是了。” 
  8月14日,蒋发表下野宣言,引起了汪、唐等武汉中央的极大欢愉。8月15日武汉报纸刊登《蒋介石离宁的重大意义》,说这是“国民革命的佳音,也是我们数月以来艰苦奋斗的党权运动的成绩”。武汉方面高兴得太早了,殊不知蒋介石的下野实为“以退为进”之策。蒋介石分析了当时国内、军内、国民党内等各种矛盾,他看到恋权不放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他一走就可以避开对手攻击的锋芒。蒋介石心里有底,他明白权力之争说到底是实力之争,他手中有20个军的亲蒋部队,凭实力汪精卫不可能代替蒋介石。辞职只是暂时的,复职是必然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世纪姻缘,宋美龄成为“第一夫人”(1)
情场马拉松,在1927年骤然加速 
  1927年,随着宁汉斗争的白热化,国民党内部出现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在宋氏家族内部也出现了第二次分裂。如果说宋氏家族的第一次分裂起源于一场婚姻危机的话,那么第二次危机则完全是一场政治危机。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是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于4月18日在南京自立中央,成立了南京政府。在国民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两个政府,造成以宁汉两个政府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与右派的对立。 
  宋氏家族也随之出现了分裂与对立,主要体现在宋霭龄与宋庆龄的针锋相对上。宋庆龄代表国民党左派,站在武汉国民政府一边,愤怒谴责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的罪行,旗帜鲜明地继承和维护孙中山的革命路线。宋霭龄则倾向国民党右派,支持蒋介石###清共政策与亲帝国主义、亲大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排斥、打击武汉国民政府。 
  宁汉斗争的白热化,也促成蒋介石与宋美龄这对情场老手的碰撞,骤然提速,急速升温。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成功结合,是蒋介石在宁汉之争中最成功、最精彩的一幕,“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蒋介石借助宋美龄为桥梁,使蒋介石的军力与孔、宋及江浙财团的财力结合起来,中国现代史上由此形成“四大家族”。以南京政府为正统的宁汉合流,已成定局。武汉国民政府迅速瓦解,甚至汪精卫都前来参加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礼,然后就灰溜溜地到国外去了。 
  导演这出大戏的人是谁呢?她就是宋、孔两大家族的“掌门人”宋霭龄。她从维护宋、孔两大家族的利益出发,在中国民主革命形势大转折、国民党内大分化的时期,抛弃汪精卫,投向蒋介石,这是使蒋介石在命运多舛的1927年变被动为主动、转败为胜的关键一环。 
  这里,有必要介绍宋氏家族和宋霭龄其人。宋氏家族的开创人宋嘉树(1866—1918)字耀如,广东省文昌县人,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9岁去美国,在舅父开的商店里当学徒。14岁,入美国卫理公会教堂受洗,不久,进入杜克大学圣三一学院学习一年,又转入田纳西州的万德毕尔特大学的神学院。1886年宋被派回中国在上海一个教会当牧师。宋在传教布道上受人排挤,转而为教会印刷圣经,谁知歪打正着,靠印刷圣经而发财。他进一步扩大经营,兼做进口机械的代理商,成为中国上海较早的买办商人。20多年的苦心经营,他积累了五六十万两白银。随后,宋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中山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 
  宋嘉树有6个子女。3个女儿:大女儿宋霭龄,生于1890年,嫁给山西太谷大财阀孔祥熙;二女儿宋庆龄,生于1893年,嫁给孙中山;三女儿宋美龄生于1897年,待嫁闺中。她们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女性,被称为“宋氏三姊妹”。3个儿子:宋子文生于1894年,按6个子女排行为老三,留学美国学财经,在1927年已是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以下是宋子安、宋子良。 
  宋嘉树重视子女教育,早早地把子女送到美国去读书。宋霭龄14岁的时候,父亲就将大女儿送到美国斯威里安女子学院读书,之后庆龄、美龄也来到这所学校学习。宋霭龄学成回国后,曾给孙中山当秘书,嫁给孔祥熙后,宋庆龄接替大姐当孙中山的秘书。1918年,宋嘉树因病逝世,母亲倪桂珍把全部精力献给基督教。宋霭龄在弟妹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甚至也是他们崇拜的偶像和保护人。且宋霭龄智慧过人,思虑周全,敢想敢干,处事明快,自然成为宋氏家族一代新的掌门人。 
  宋霭龄一生中最大的杰作,是成功地策划并撮合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从而将蒋介石的军力与宋氏家族的财力和英美的背景彻底地融合起来,为创造蒋家王朝奠定了基础。 
  蒋介石在政治生涯中的机遇可谓多矣。其中,最大的机遇可以说是与宋家联姻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2年12月的一天,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年轻漂亮、气质高雅,又受到正统的美式教育的女性,当即被宋美龄的姿色和气质迷住,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娶其为妻。由此开始了长达5年之久的锲而不舍的求婚历程。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世纪姻缘,宋美龄成为“第一夫人”(2)
求婚的道路充满坎坷,遭到了除宋霭龄之外的宋家人反对,其中宋母、宋庆龄、宋子文等宋家主要成员都持反对态度。理由多得很且都是致命的:蒋介石已有三房妻妾,不是基督教徒,一介赳赳武夫,缺乏上流社会人士的修养,品行不端,生活放荡,脾气暴躁,如是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宋母认为蒋介石没有条件,而且也没有资格成为宋家的乘龙快婿。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恋情或明或暗地持续着,他在耐心地等待机会。终于时来运转,1927年初,蒋介石到达南昌驻节庐山牯岭的时候,派人到汉口送信,邀请宋霭龄到九江会面,磋商要事。蒋很早就看准她是宋家三姐妹中最有办法、有主意的人,她不但意志坚强、精力充沛,而且是一位醉心权势、灵活狡诈、野心勃勃的女人。蒋深知这个女人最热衷的就是金钱和权势。因此,蒋把全部赌注与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个女人身上。 
  九江会晤,蒋、宋双方对当前形势达成共识,接着开始接触会谈的核心问题。宋霭龄说:“我愿与你做成一项交易。是这样的,我不但要如你所愿,怂恿我的弟弟子文脱离汉口政府,而且还要更进一步,他和我并将尽力号召上海具有带头作用的大银行家们,以必要的款项支持你,用以购买你所需要的军火,俾得继续北伐。我们拥有所有的关系和门路。你自己知道,你不会再从汉口获得任何经费和支援。而作为交换条件,你要同意娶我的妹妹美龄,也要答应一俟南京政府成立,就派我丈夫孔祥熙担任阁揆,我弟弟子文做你的财政部长。” 
  九江会晤,蒋介石需要宋家的支持,宋家也需要蒋介石的保护和提携,两相情愿,一拍即和,促成了蒋、宋婚姻的加速。 
  宋霭龄说到做到,一一兑现。首先,她和蒋介石密切配合,软硬兼施,迫使宋子文就范,乖乖地脱离武汉政府,到南京政府来做财政部长。其次,他们夫妻分工合作,孔祥熙主外,为蒋介石争取冯玉祥疏远武汉,靠拢南京;宋霭龄主内,负责说服宋家人同意蒋、宋的婚事。 
  说服工作是很艰巨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拿下来。为此,她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以疗养为借口送母亲到日本去疗养,天高皇帝远,宋母想阻拦这门婚事也鞭长莫及了。武汉政府既然岌岌可危,宋庆龄本想回到上海,宋霭龄以上海安全难以保证为借口,劝二妹到苏联去考察。只剩下宋子文会怎么样呢?既然做了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长,还舍不得将小妹妹送上去吗?1927年大上海,宋子文主演三国戏“孙权嫁妹”。 
  书包网 bookbao

焦山之游,宋美龄声言“非蒋介石不嫁”(1)
宋美龄是宋家三姊妹中在美国生活时间最长、生活方式也最为洋化的一员,从1908年至1917年,在美国整整生活了10年时间。用她自己的话说,是“除了面孔以外,已全盘美国化”的西式人物。回国后,父亲安排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说中国话、穿中国衣、吃中国菜、做中国人。 
  光阴荏苒,似水流年,转眼之间,宋美龄回国已经10年。回国时是20岁,风华正茂的年轻姑娘,现在已经30岁,年届而立人近中年。10年间,大上海追求她的青年很多,但她全都看不上眼,意中人也有两个:一个是刘纪文,与宋美龄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已经多年,只是白面书生,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不是宋美龄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另一个就是蒋介石,两人时隐时现、或明或暗地纠缠着。她就这样脚踏两只船,婚事一天一天拖下来。一天,二姐庆龄问小妹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丈夫?她扬起脸,高傲地回答道:“非英雄不嫁。” 
  宋美龄的心气极高,她心目中的英雄应该像美国的华盛顿,近在身边的也应像二姐嫁给孙中山那样,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国母。回国后的第五个年头,曾有一个影子总是在她面前晃来晃去,对宋美龄穷追不舍,这个人就是蒋介石。但他是位英雄么?那时他只是孙中山手下的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长,在国民党内他只能属于二三流人物。到了1927年,蒋介石就任北伐军总司令,亲率大军北上###,威震大江南北。在这个时候,宋霭龄慧眼识英雄,她不失时机地提醒小妹:“蒋将军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在这种危机关头还从容不迫,绝非一般的凡夫俗子。我要母亲答应这门亲事。” 
  她鼓动如簧之舌对小妹说:“蒋介石是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他不但是一位名扬海内外的革命将领,而且是当今中国最有实力、最有前途的国民党领袖人物,说他是东方拿破仑式的人物,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她为小妹分析当今中国政坛的形势说:“毫无疑问,蒋介石将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嫁给蒋介石即成为中国的第一夫人,受到世界各国的尊敬。能够成为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妻子,不但是小妹之幸,亦是大姐之幸,宋氏家族之幸。所谓英雄美人,自古皆然。” 
  她鼓励小妹当机立断,主动出击,把当年在美国威斯里安学院时的少女梦想变为现实。她说:“小妹已届而立之年,尚漂泊无依,机不可失,错过第一夫人不当,岂不可惜了小妹当年的一番理想与抱负,也有负于宋氏家族的高贵门第。” 
  当蒋介石从宋霭龄处获悉,宋子文准备向他输诚,宋美龄期望早一天见到他的消息以后,蒋介石亲笔写了一封信,派卫士长到上海面交孔夫人,信中邀请宋美龄在5月15日到焦山去游玩。 
  宋美龄去焦山那一天,上海火车站已经预备好了一辆蒋介石上次坐过的花车,由蒋介石的卫士长护卫,从上海站出发。下午3时许,火车进入镇江车站,车站上有警察警戒。蒋介石已等候在站上,他不穿军装,换一套华贵笔挺的西装,戴一顶高级革帽,足登白皮鞋,精神奕奕,背后有一排卫士,公安局局长亲临车站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