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

第1章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第1章

小说: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顺




中觀論頌講記目次
懸論
一  中論作者釋者與譯者
一  作者
二  釋者
三  譯者
二  略釋中觀
一  直說
二  遮顯
三  中論之特色
一  有空無礙
二  大小並暢
三  立破善巧
四  中論在中國
五  中論之組織
正釋
觀因緣品第一
甲一  標宗
甲二  顯義
乙一  總觀
丙一  觀集無生
丁一  觀四門不生
丁二  觀四緣不生
戊一  立
戊二  破
己一  審定
己二  別破
庚一  觀四緣不成
辛一  觀因緣不成
辛二  觀次第緣不成
辛三  觀緣緣不成
辛四  觀增上緣不成
庚二  觀緣生不成
丁三  觀一切不成
觀去來品第二
丙二  觀滅不去
丁一  三時門
戊一  觀去不成
己一  觀三時無有去
庚一  總破三時去
庚二  別破去時去
辛一  立去時去
辛二  破去時去
己二  觀去者不能去
戊二  觀發不成
戊三  觀住不成
丁二  一異門
戊一  觀體不成
戊二  觀用不成
丁三  有無門
觀六情品第三
乙二  別觀
丙一  觀世間
丁一  觀六情
戊一  立
戊二  破
己一  廣觀眼根不成
庚一  觀見不成
庚二  觀見可見見者不成
庚三  觀見可見所起之果不成
己二  例觀五根不成
觀五陰品第四
丁二  觀五陰
戊一  觀陰性空
己一  觀色陰空
庚一  因果相離破
庚二  有因無因破
庚三  因果相似不相似破
己二  觀餘陰空
戊二  讚歎性空
觀六種品第五
丁三  觀六種
戊一  明正觀
己一  廣破空種
庚一  非所知性
辛一  非有
壬一  以能責所破
壬二  以所徵能破
壬三  能所相待破
辛二  非無
庚二  非能知性
己二  結例餘五
戊二  斥妄見
觀染染者品第六
丙二  觀世間集
丁一  惑業相生
戊一  染著則生
己一  觀染與染者
庚一  正觀染染者不成
辛一  別異不成
壬一  前後門破
壬二  俱時門破
辛二  和合不成
辛三  異合不成
庚二  類破一切法不成
觀三相品第七
己二  觀生住滅相
庚一  破三相之妄見
辛一  觀生住滅不成
壬一  總破三相
癸一  有為無為門破
癸二  共聚離散門破
癸三  有窮無窮門破
壬二  別破三相
癸一  破生
子一  自他門破
丑一  破他生
寅一  立
寅二  破
丑二  破自生
寅一  立
寅二  破
卯一  破其喻
卯二  破其法
子二  已未門破
丑一  總遮三時生
丑二  別破生時生
寅一  破緣合之生時生
寅二  破已有之生時生
卯一  約所生之生破
卯二  約生之能生破
子三  有無門破
丑一  就體有無破
丑二  約相有無破
癸二  破住
子一  已未門破
子二  有無門破
子三  自他門破
癸三  破滅
子一  已未門破
子二  有無門破
丑一  約相有無破
寅一  以住相破滅
寅二  以滅相破滅
寅三  以生相破滅
丑二  約體有無破
子三  自他門破
辛二  結一切法不成
庚二  顯三相之正義成
觀作作者品第八
戊二  有作則受
己一  觀作作者
庚一  正破
辛一  遮戲論
壬一  實有實無門
癸一  標章
癸二  釋成
壬二  亦有亦無門
壬三  一有一無門
壬四  此一彼三門
辛二  示正見
庚二  類破
觀本住品第九
己二  觀受受者
庚一  別破
辛一  離法無人破
壬一  敘外計
壬二  破妄執
壬三  顯正義
辛二  即法無人破
壬一  敘轉救
壬二  破邪執
壬三  顯正義
庚二  結呵
觀然可然品第十
己三  觀然可然
庚一  廣破喻說
辛一  一異門
壬一  總破一異
壬二  別破各異
癸一  破不相因
子一  破異可然之然
子二  破異然之可然
癸二  破不相及
辛二  因待門
壬一  破成已之待
壬二  破待已而成
辛三  因不因門
辛四  內外門
辛五  五求門
庚二  結顯性空
觀本際品第十一
丁二  生死相續
戊一  觀生死無際
己一  正觀生死無本際
庚一  顯教意破
庚二  推正理破
辛一  總遮
辛二  別破
辛三  結責
己二  類明一切無本際
觀苦品第十二
戊二  觀苦聚非作
己一  正觀內苦非四作
庚一  總遮
庚二  別破
辛一  破自他作
壬一  破法自作
壬二  破法他作
壬三  破人自作
壬四  破人他作
癸一  離苦無人破
癸二  待自無他破
辛二  破共作
辛三  破無因作
己二  例觀外法非四作
觀行品第十三
丁三  行事空寂
戊一  觀妄行
己一  破諸行有事
庚一  立
庚二  破
辛一  顯教意破
辛二  約正理破
壬一  破
壬二  反難
壬三  重破
己二  破諸行空理
庚一  約正理破
庚二  顯教意破
觀合品第十四
戊二  觀和合
己一  別破
庚一  奪一以破合
庚二  無異以破合
辛一  明無合
辛二  成無異
壬一  因離中無異
壬二  同異中無異
己二  結破
觀有無品第十五
戊三  觀有無
己一  別觀
庚一  非有
辛一  觀自性
辛二  觀他性
辛三  觀第三性
庚二  非無
己二  總觀
庚一  開示真實義
辛一  遮妄執
辛二  證佛說
庚二  遮破有無見
辛一  無異失
辛二  斷常失
觀俊馄返谑
戊四  觀俊
己一  遮妄執
庚一  觀流轉與還滅
辛一  觀流轉
辛二  觀還滅
庚二  觀繫俊c解脫
辛一  總觀
辛二  別觀
壬一  觀繫俊
壬二  觀解脫
己二  示正義
觀業品第十七
戊五  觀業
己一  遮妄執
庚一  破一切有者的諸業說
辛一  立
壬一  二業
壬二  三業
壬三  七業
辛二  破
庚二  破經部譬喻者的心相續說
辛一  立
壬一  成立業果
癸一  舉喻
癸二  合法
壬二  別立善業
辛二  破
庚三  破正量者的不失法說
辛一  立
壬一  敘說
壬二  正說
癸一  標章
癸二  別說
子一  不失法
子二  諸行業
壬三  結說
辛二  破
壬一  業力無性破
癸一  顯不失之真
癸二  遮不失之妄
子一  不作破
子二  重受破
壬二  業因不實破
庚四  破有我論者的作者說
辛一  立
辛二  破
己二  顯正義
觀法品第十八
丙三  觀世間集滅
丁一  現觀
戊一  入法之門
己一  修如實觀
己二  得解脫果
戊二  入法之相
己一  真實不思議
己二  方便假名說
庚一  趣入有多門
庚二  證入無二途
辛一  約勝義說
辛二  約世俗說
戊三  入法之益
觀時品第十九
丁二  向得
戊一  觀時間
己一  觀別法之時
庚一  正破
辛一  破相待時
辛二  破不待時
庚二  例破
己二  破即法之時
觀因果品第二十
戊二  觀因果
己一  約眾緣破
庚一  有果與無果破
庚二  與果不與果破
庚三  俱果不俱果破
庚四  變果不變果破
庚五  在果與有果破
己二  約因果破
庚一  合不合門破
辛一  別破相合
辛二  總破合不合
庚二  空不空門破
辛一  因中果空不空
辛二  果體空不空
庚三  是一是異門破
己三  約果體破
己四  約和合破
觀成壞品第二十一
戊三  觀成壞
己一  破成壞
庚一  共有相離破
辛一  總標
辛二  別釋
壬一  離成之壞相不成
壬二  共有之成壞不成
壬三  離壞之成相不成
庚二  共成離成破
庚三  滅盡不盡破
庚四  法體法相破
庚五  性空不空破
庚六  一體別異破
己二  破生滅
庚一  執生滅不成
辛一  直責
辛二  別破
壬一  法非法不生
壬二  自他共不生
庚二  執生滅有過
辛一  標斷常失
辛二  顯斷常過
壬一  敘外人自是
壬二  出外人過失
癸一  斷滅過不離
子一  無常滅
子二  涅槃滅
癸二  相續有不成
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丁三  斷證
戊一  觀如來
己一  破有性妄執
庚一  別觀受者空
辛一  五求破
辛二  一異破
壬一  破緣合即陰我
壬二  破不因離陰我
辛三  結
庚二  別觀所受空
庚三  結觀受者空
己二  顯性空真義
庚一  世諦假名
庚二  勝義叵思
辛一  離戲論
壬一  離常等八句
壬二  離有無諸句
辛二  顯真實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戊二  觀所滅的倒惑
己一  遮破顛倒之生
庚一  觀煩惱不生
辛一  敘執
辛二  破執
壬一  無性門
壬二  無主門
癸一  無自我即無所屬
癸二  無垢心即無所屬
壬三  無因門
辛三  轉救
辛四  破救
壬一  正破
癸一  境空門
癸二  相待門
壬二  結成
庚二  觀顛倒不成
辛一  空寂門
辛二  已未門
辛三  有無門
己二  結成煩惱之滅
庚一  正顯
庚二  遮顯
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戊三  觀所知的諦理
己一  外人難空以立有
庚一  過論主無四諦三寶
庚二  過論主無因果罪福
己二  論主反責以顯空
庚一  顯示空義
辛一  直責
辛二  別顯
壬一  顯佛法甚深鈍根不及
癸一  示佛法宗要
癸二  顯空法難解
壬二  顯明空善巧見有多失
癸一  明空善巧
癸二  執有成失
辛三  證成
庚二  遮破妄有
辛一  破壞四諦三寶
壬一  破壞四諦
癸一  總標
癸二  別釋
癸三  結成
壬二  破壞四諦事
壬三  破壞三寶
癸一  正明三寶無有
癸二  別顯佛道無成
辛二  破壞因果罪福
辛三  破壞一切世俗
庚三  結成佛法
觀涅槃品第二十五
戊四  觀所證的涅槃
己一  略觀
庚一  敘外難
庚二  申正宗
辛一  遮
辛二  顯
己二  廣觀
庚一  別遮以四句為涅槃
辛一  遮有無是涅槃
壬一  遮
癸一  遮有
癸二  遮無
壬二  顯
辛二  遮雙亦雙非是涅槃
壬一  遮
癸一  遮亦有亦無為涅槃
癸二  遮非有非無為涅槃
壬二  顯
癸一  如來離四句
癸二  涅槃即世間
庚二  總遮以諸見為涅槃
辛一  遮
壬一  敘見
壬二  遮破
辛二  顯
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
丙四  觀世間滅道
丁一  正觀緣起
戊一  緣起流轉律
己一  無明緣行
己二  行緣識
己三  識緣名色
己四  名色緣六入
己五  六入緣樱
己六  樱壥
己七  受緣愛
己八  愛緣取
己九  取緣有
己十  有緣生
己十一  生緣老死
己十二  總結
戊二  緣起還滅律
觀邪見品第二十七
丁二  遠離戲論
戊一  敘見
戊二  破斥
己一  廣破
庚一  破有無作不作見顯我空
辛一  破過去有我等四句
壬一  破我於過去有
癸一  別破
子一  約前我今我不一破
子二  約即身離身無我破
癸二  結顯
壬二  破我於過去無
壬三  破我於過去俱非
辛二  破未來作不作等四句
庚二  破常無常邊無邊見顯法空
辛一  破常無常見
壬一  破常見
壬二  破無常見
壬三  破亦常亦無常見
壬四  破非常非無常見
辛二  破邊無邊見
壬一  破有邊無邊見
壬二  破亦有邊亦無邊見
壬三  破非有邊非無邊見
己二  結呵
甲三  歸宗




  中觀論頌講記
         ──民國三十一年講於四川法王學院
懸論
一  中論作者釋者與譯者
一  作者

本論的作者,是龍樹菩薩。他本是南印度的學者,又到北印度的雪山去參學
。他正確的深入了(南方佛教所重的)一切法性空,於(北方佛教所重的)三世
法相有,也有透闢的觀察。所以從他的證悟而作為論說,就善巧的溝通了兩大流

:「先分別說諸法,後說畢竟空」。他是空有無礙的中觀者,南北方佛教的綜貫
者,大小乘佛教的貫通者。這樣綜貫的佛法,當然是宏偉精深無比!龍樹曾宏法
於中印,但大部分還是在南印。南憍薩羅國王──引正王,是他的護持者。當時
的佛教,在他的弘揚下,發生了劃時代的巨變。原來龍樹以前的大乘學者,雖闡
揚法法空寂的深義,但還缺少嚴密的論述。到龍樹,建立精嚴綿密的觀法,批評
一般聲聞學者的似而非真,確立三乘共貫的大乘法幢,顯著的與一般聲聞學者分
化。所以在印度,大乘學者都尊他為大乘的鼻祖;在中國,也被尊為大乘八宗的
共祖。他的作品很多,可分為二大類:一、抉擇深理的,如『中論』、『七十空
性論』、『六十如理論』、『迴諍論』等。這都是以論理的觀察方式。開顯諸法
的真實相。二、分別大行的,如釋般若經的『大智度論』、釋華嚴十地品的『十
住毘婆沙論』。這都是在一切空的深理上,說明菩薩利他的廣大行。把這兩類論
典綜合起來,才成為整個的龍樹學。現在講的『中論』,是屬於抉擇深理的,並
且是抉擇深理諸論的根本論。所以,有人稱龍樹系為中觀派。後起的大乘學派,

爭以龍樹為祖,這可見他的偉大,但也就因此常受人的附會、歪曲,如有些論典
,本不是他的作品,也說是他作的。真諦三藏的『十八空論』,內容說十八空,
也談到唯識。有人看見談空,就說這是龍樹作的;也就因此說龍樹宗唯識。其實
,『十八空論』是真諦的『辨中邊論釋』(辨相品的一分與辨真實品的一分);
傳說為龍樹造,可說毫無根據。還有『釋摩訶衍論』,是『大乘起信論』的注解
,無疑的是唐人偽作;無知者,也偽託為是龍樹造的。還有密宗的許多偽作,那
更顯而易見,不值得指責了。我們要理解龍樹的法門,唯有在他的作品中去探索
,不是他的作品,應當辨別,把他踢出龍樹學外,這才能正確而純潔的窺見他的
本義。

二  釋者

本論的釋者,舊傳有七十餘家。近據西藏的傳說,共有八部:一、『無畏論
』,有說是龍樹自己作的。其實不是,這可從論中引用提婆的話上看出來。二、

依『無畏論」而作的,有佛護的『論釋』。三、依佛護論而作的,有月稱的『顯
句論』。四、清辨論師的『般若燈論』。五、安慧的『釋論』。六、提婆薩摩的
『釋論』。七、古拏室利的『釋論』。八、古拏末底的『釋論』。前四論是中觀
家的正統思想,後四論是唯識學者對『中觀論』的別解。我國譯出的『中論』釋
,主要是什公所譯的青目『論釋』,這與西藏傳的『無畏論』相近。文義簡要,
可說是最早出的釋論。還有唐明知識譯的清辨的『般若燈論』,宋施護譯的安慧
的『中觀釋論』,都可以參考。無著的『順中論』,略敘『中論』的大意。真諦
譯過羅侯羅跋陀羅的釋論,既洠в凶g全,譯出的部分,也早已散失了!

三  譯者

現在所用的講本,是鳩摩羅什三藏譯的。什公七歲的時候,跟他的母親,從
(現在新疆的)龜茲國出發,通過剩X,到北印的罽賓去學佛法。住了三年,由
罽賓返國,路經(現在新疆的)疏勒,小住幾天,遇到了大乘學者莎車王子須利

耶蘇摩。須利耶蘇摩,在隔房讀大乘經,什公聽到空啊,不可得啦,很是詫異,
覺得這與自己所學的(有部阿毘曇)不同,於是就過去請教,與他辯論。結果,
接受了他的意見,從他學習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等大乘性空經論
。在姚秦的時候,來我國弘化,就把性空的典籍,傳入我國。他的譯述,影響中
國大乘佛教很深,幾乎都直接間接的受了他的影響。假使不是什公的傳譯,中國
佛教,決不會是現在這樣!我們從世界文化史上看,這樣的大法,由一個十多歲
的童真接受而傳播,可說是奇蹟,特別是龍樹的『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