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

第24章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第24章

小说: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滅的;因為生滅,即是推翻自我的定義,所以有的主張離蘊我。然而,我
如「異」於「五陰」,我與陰分離獨在,即不能以五陰的相用去說明。不以
五陰為我的相,那我就不是物伲模膊皇蔷竦模且娐動X知的;那所說
的離蘊我,究竟是什麼呢?我不就是五陰,破即蘊的我;我不異於五陰,破
離蘊的我。凡是計著有我的,無論他說我大我小,我在色中,色在我中,乃

至種種的不同,到底是依五陰而計為我的。所以破了離陰、即陰的我,一切
妄執的我無不破除。這樣的破我,雖是破除分別計執的我,但要破除一切眾
生所共同直覺存在的,人同此心,心同此感的俱生我,也還是從此而入。因
為,如確有實我,那加以推論,總不出離蘊、即蘊二大派。如離蘊、即蘊我
不可得,一切實我都可以迎刃而破了。

我所,凡自我見所關涉到的一切都是;如燈光所照到的,一切都是燈所
照的。燈如自我,光所達到的如我所。有我見即有我所見。我所,或是我所
緣的一切;或是我所依而存在的身心。覺得是真實性的,為我所有的,即是
法見、我所見。我所見依我見而存在,「無有我」的自性可得,我所也就洠
有了。所以說:「何得有我所」?這是從我空而達到法空。不過,無我,但
無自性有的我;流動變化中依身心和合而存在的緣起假名我,是有的。這假
名我,不可說他就是蘊,也不可說他不是蘊,他是非即蘊非離蘊的。但也不
如犢子系所想像的不可說我;假名我是不無緣起的幻相而實性不可得的。正

確的悟解身心和合中的緣起假名我,就是正見。有了正見,可破除常住真實
的自我了。在吾人的身心和合演變中,有不斷不常,不一不異的假名我。眾
生不知道他是假名無實的,這才執為是真實自性有了。假名的緣起我,不離
因緣而存在,所以非自有的;依他因緣而俱起,所以非獨存的;在息息流變
中,所以非常住的。通達此緣起假名我,一方面不否定個性與人格,能信解
作與受的不斷不常;一方面也不生起錯铡男耙姡呱险娉5奈ㄐ呐c唯神。
依緣起我而正見性空,即我法二執不生,正見諸法的真相了。

上一頌半,觀所觀境空;下一頌半,即解成觀而得真空慧。觀我我所不
可得,我法二執不起;通達一切法無我我所的般若現前,名無我智。一分學
者以為:無我智是湹模枪猜暵勊玫模环ǹ罩歉羁绦ㄆ兴_能得。
又有人說:法空智還不徹底,要即空即假的中道智,才是微妙究竟的。依本
論所發摚У陌⒑媪x,無我智是體悟真實相的唯一智慧。這是凡拢P頭:有
了無我智,就是拢撸粵'有,就是凡夫。不過二乘拢撸笞C心切,所以不

廣觀一切法空,只是扼要的觀察身心無我(佛也應此等機,多說人無我)。
不能正見法無自性中,薩迦耶見的妄執自我,為生死根本。所以能離薩迦耶
見,無我無我所,自會不執著一切法,而離我法的繫俊恕T路Q說:聲聞學
者通達了人無我,如進一步的觀察諸法,是一定可以通達法空的。他們可以
不觀法空,但決不會執法實有。我們要知道:後代佛法的廣明一切法空,一
是菩薩的智慧深廣;一是為了聲聞學者的循名著相,不見真義,於我法中起
種種見,所以於內我外法,廣泛推求,令通達諸法無自性。論到依解成行,
仍從無我智入;得無我智,即能洞見我法二空了。因此,三乘拢呓饷撋
的觀慧,是無差別的,只是廣觀略觀不同吧了。論說:「滅我我所故,名得
無我智」,即指此實相般若的現覺。「得」到這「無我智」,才真是能如「
實觀」法實相的。能「得」這「無我智」的,「是人」最「為希有」!他已
超凡入拢辉偈且话愕姆卜蛄恕

佛說的般若,不是常識的智慧;也不是科學哲學家的智慧,他們的智慧

,只是世間常識智的精練而已。凡是世俗智,不能了解無自性,不能對治生
死的根本,自然也不能得解脫。此中所說的無我智,是悟解一切我法無自性
的真實智,也名為勝義智。勝義無我智所體悟的,即一切法的真相。一法如
此,法法如此,是一切法的常遍法性;不像世俗智境那樣的差別,而是無二
無別的。樸伲喴芾麡勍幽菢拥挠掴g,均頭沙彌那樣的年輕,須跋陀羅
那樣的老耄,都能究竟通達:這可說是最簡最易的。然而,在一般的思想方
式中,永不能契入,所以又是非常難得的!

清辨般若燈論,後一頌作:『得無我我所,得見法起滅;無我我所故,
彼見亦非見』。解說也不同。他說:以無我觀,見諸法的剎那生滅,悟到無
常是苦,苦故無我;得無我智,通達我空,唯見法生法滅,這是二乘的悟境
。再進一步,觀無我故即無我所,一切法的生滅相不現前。悟得不生不滅時
,不但生滅的法相空無所有,得無我我所的觀想也不現前,到達境智一如,
能所雙泯,才是菩薩悟見真法性的智慧。然而,本論雖有此從我空到我所空

的觀行過程,但決不能以此而判大小。不但菩薩,就是二乘,如真的現覺無
我,也決無能所差別的,不會有無我觀想的。金剛經,即明白說到這一點。
而且,依梵文、藏文的本頌,作:『無我無所執,彼亦無所有,見無執有依
,此則為不見』。文意是:外人難:以無我智通達無我無我所執,有智為能
證,有空相為所證,這還不是我與我所的別名?所以論主說:現證無我我所
時,決不會自覺有我能證無我我所的。如見到自己無我我所執,這是不能見
真理的。這樣,頌文在解說泯除我能證無我的觀念,雖與青目釋不同;然在
全體思想上,卻洠в忻堋G灞嬲搸熕專@然是別解了。

己二  得解脫果
    內外我我所    盡滅無有故    諸受即為滅    受滅則身滅
    業煩惱滅故    名之為解脫    業煩惱非實    入空戲論滅

這兩頌,向來有不同的解說。三論宗的學者說:這是聲聞的解脫。依青
目論,前頌是無餘涅槃,後頌是有餘涅槃。月稱論師說:這是一般的解脫。

清辨論師說:前頌明小乘解脫,唯滅煩惱障;後頌明大乘解脫,雙滅煩惱、
所知障。推究論意,應同月稱說;即前頌說所得的解脫果,後頌說能得解脫
果的所以然。

「內」而身心,「外」而世界,在這所有的一切法上,妄起「我我所」
執,執內身是我,執外法是我所有等。如能得無我智,即能把我我所執「盡
滅無有」。我我所見滅,「諸受」也就「滅」除不起了。諸受,即諸取;一
、我語取,這是根本的,內見自我實我而執持他。二、欲取,以自我為主,
執著五欲的境界而追求他;貪求無厭,是欲取的功用。三、見取,固執自己
的主張、見解,否定不合自己的一切思想。四、戒禁取,這是執持那不合正
理、不近人情的行為,無意義的戒條,以為可以生人、生天。有了這諸取,
自然就馳取奔逐,向外追求而造作諸業了。有了業力,就有生老病死的苦果
。所以,推求原委,是由無明的不能正見我法的性空,以為是實有的而貪愛
他;由貪愛追求,造作種種的善惡業,而構成生死流轉的現象。如在所認識

的境界中,慧明生而無明滅,我我所執不起,也就不再有諸取的追求造作了
。諸「受(取)滅」,那受生老病死的苦報「身」,也就隨之「滅」而不生
。業煩惱滅,生老病死不起,指未來的後有。至於現在的果報身,已經生起
,生起就不能不老不病不死;三乘賢拢褪欠鹨膊荒芾狻4酥猩頊纾
未來的苦果不生;不生也就不老不死而宣告生死已盡了。

有情有老病死的現象,是由諸業所感的;諸業是由煩惱所引起的。所以
,「業煩惱滅」了,即能截斷生死的源流,「名之為解脫」。解脫,不但是
未來生死的不起。現實的有情,如能離去繫俊墁F證寂滅的不生,這也就
是解脫。一般說了生死,不是到洠в猩罆r,才叫了脫;是說一旦體悟空性
,不再為煩惱所繫俊F身即得無累的解脫。解脫是現實所能經驗得的;否
則,現生不知,一味的寄託在未來,解脫也就夠渺茫了!

為什麼煩惱業可滅而得解脫呢?因為,「業」與「煩惱」,本是「非實
」,無自性的。不過因妄執自性,超種種戲論分別而幻成的。如煩惱業有實

自性,不從緣起,那就絕對能不滅,也就不能解脫。好在是無實自性的,所
以離去造成煩惱業的因緣,即悟「入空」性,一切的「戲」論都「滅」了。
戲論息滅,煩惱就不起;畢故不造新,即能得真正的解脫。戲論雖多,主要
的有兩種:愛戲論,是財物、色欲的貪戀;見戲論,是思想的固執。通達了
無實自性,這一切就都不起了!

梵文及藏文,後一頌的初二句,束為一句;次二句開為三句。是:『業
惑盡解脫;業惑從分別,分別從戲論,因空而得滅』。語句雖不同,意思是
一樣的。就是:煩惱業是從虛妄分別起的;虛妄分別,是從無我現我,無法
現法的自性戲論而生的;要滅除這些,須悟入空性。悟入了空性,就滅戲論
;戲論滅,虛妄分別滅;虛妄分別滅,煩惱滅;煩惱滅業滅;業滅生死滅;
生死滅就得解脫了。

月稱說:通達無自性空,離我我所執,所斷的是煩惱障,也是所知障。
二障是引發生死的主力;三乘拢叩媒饷摚家x此。其中,以薩迦耶見(

我見)為主。如果未能徹見無我,二障是一定要現起的。習氣不是所知障,
是煩惱熏習在身心中所殘餘的氣分。有了這習氣存在,就不能普遍的了解一
切。二乘拢撸珨喽希暁馕闯圆荒鼙橹浪字B中一切差別,功
德不能圓滿。這可以譬喻說明:如鏡子裡的人影,無知的小孩見了,以為是
個實在的,所以喊他叫他。有知識的大人,見到那鏡中的影像,知道是影子
,自然不會與他談話。小孩如凡夫,凡夫不知諸法是幻化假有的,所以執一
切諸法為實在。大人如拢摺F渲校寺}者,雖知諸法如幻如化,雖不起
實有的妄執;但習氣所現的自性相,還於世俗智前現起;雖然不起實執,但
不知不覺的,總還覺得他如此。佛菩薩離了習氣,不但勝義觀中離自性相,
即世俗諦中也畢竟不可得。到這時,才能圓見諸法的即假即空。然習氣的存
在,並不能招感生死,所以二乘極果,八地菩薩,斷二障盡,就得名為阿羅
漢了。

戊二  入法之相

己一  真實不思議
    諸佛或說我    或說於無我   諸法實相中    無我無非我
    諸法實相者    心行言語斷   無生亦無滅    寂滅如涅槃

無我無我所,是約觀行趣入說。到得真正的現證諸法實相,那是一切名
言思惟所不及的。佛說:諸法是無常的,無常是苦的,苦是無我的;有人即
因此以為實有無我理性,無我理即諸法實相。這樣的解說,是遠離實相的。
佛說的實相,是一切戲論皆滅的;所以說:『畢竟空中,一切戲論皆息』。
如以為破除人法二我,別證真實的無我性,那就心行有相,不契實相了。並
且,如有真實的無我自性,那佛也不應說我了。佛有時說我──我從前怎樣
,我見色,我聞聲;有時也說有眾生──如此名、如此族、如此壽命。佛有
時說我,有時又說無我。佛說我與無我,都是適應眾生的根機而說的。有的
聽了無我,以為是斷滅,生起極大的恐懼;佛就為他說有我,自作自受。緣
起法中,確乎有假名我;佛說有我是真實的。有的聽說有我,就生起堅固的

執著,以為有真常實在的自我,佛要對治他們,所以說無我。如他們所妄執
的我不可得,這也是確實不可得的。說無我是對執我的有情說,使知道我我
所洠в凶孕裕x我我所執,是對治悉檀;說有我是為恐懼斷滅的有情說,使
知道有因有果,不墮於無見,是為人悉檀。有時,對已覺悟了的阿羅漢,八
地菩薩,不妨說有我;他們是知道假名我的。「佛」雖有時「說我」,有時
「說於無我」,但「諸法實相中」,是「無我無非我」的。即我自性不可得
;而也洠в袩o性(空)相的。無妄我而不著無我;名相不能擬議;對虛妄說
,稱之為實相。這一頌,針對有人無我與法無我實性的學者。

上面的解說,是以性空者的思想,會通阿含經說我說無我的差別,而指
歸畢竟空寂的。如依後期佛教真常論者的立場,會別解說:佛說無我,是無
外道的神我;佛說有我,是有真常樂淨的真我。無外道的神我,是昔教;有
真常大我,是今教。然真常大我,即諸法實相,是離四句,絕百非,不可說
為有我無我的。非有我無我而稱之為我,即從有情的身心活動,而顯示真常

本淨的實體。

以理智觀察,悟到「諸法實相」,這實相是怎樣的?是「心行言語斷」
的。心行斷,是說諸法實相,不是一般意識的尋思境界。一般的意識,分析
、綜合、決斷,想像他,是不可能的。解深密經說:勝義諦是超過尋思的。
言語斷,是說諸法實相,不是口頭的語言,或文字所能說得出的。我們的語
言文字,不過是符號、表象,在常識的慣習境中,以為是如何如何;而諸法
實相,卻是離言說相的。解深密經說:勝義諦是離言性的。淨名長者的默然
,即表示此意。總而言之,是不可思議。實相是自覺的境界,一切所取相離
,能見相也不可得。一般人所以不能體解實相,就因為常人的認識,有能知
所知,能說所說的對立。有所知,就不能知一切;能知是非所知的(約一念
說)。所以,實相的自覺,是泯絕能所,融入一切中去直覺一切的。如此境
地,如何可說?要說,就必有能所彼此了!所以法華經說:『諸法寂滅相,
不可以言宣』。但為了使人趣向實相,體悟實相,又不得不從世俗假名中說

。世俗的心知言說,都不能道出實相的一滴:所以宣說實相的方式,是從遮
詮的方法去髣■他的。對虛妄的生死,說涅槃的真實:一切法有生有滅,無
常故苦;要解脫生老病死,不生不滅,才是涅槃。一分學者,不知如來方便
的教意,以為有生有滅是世間,克制了起滅的因,不起生滅的苦果,就達到
不生不滅的出世涅槃了。涅槃是滅諦,是無為,是與一切有為生滅法不同的
。這樣的意見,實是不解佛意。其實,涅槃即諸法實相,不是離一切法的生
滅,另有這真常不變的實體。不過常人不見諸法實相,佛才對虛說實;說生
滅應捨,涅槃應求。如從緣起而悟解空性,那就無自性的緣起生滅的當體,
本來即是不生不滅的。體達此無自性生滅的空性,也就是實證不生滅的涅槃
了。何曾別有涅槃可得?涅槃是不生滅的,寂靜離戲論的,一切學者都能信
受;但大抵以為離一切法而別有。所以,現在說:「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
槃」。寂滅是生滅動亂的反面。不要以為涅槃如此,一切生滅法不如此;佛
法是即俗而真的,即一切法而洞見他的真相,一切法即是寂滅如涅槃的。這

裡說如涅槃,是以一般小乘學者同許的涅槃,以喻說實相的。依性空者的正
見,諸法實相寂滅即涅槃,不止於『如』呢!

己二  方便假名說
庚一  趣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