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人际关系心理学]. >

第4章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4章

小说: [人际关系心理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纸片: 

       T  组是培训小组的简称。在这里;                      每个成员的 
行为完全 自由。这个小组是为训练人们认识他们、 
认识自己而设置的;               小组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学习的 
素材。培训辅导员的职责是帮助成员的学习和团体 
的成长。 

       新人教育会有主持人将这个内容缓慢地朗读一 
遍;    不做任何解释。因为体验学习是培训的全部。 
新人教育会之后;              各 T    组的培训分别在各个房间 
同时开始。培训辅导员只说一句:                        “那么;      让我们 
开始吧”;       或者什么也不说;             只是坐在那里。在小 
组里;      成员们想说什么内容;               想怎样度过是他们的 

                                                                        29 

… Page 34…

 自由;     但 “在小组里”是一个大前提;                    不允许任意 
离开小组。这实在是很狭窄的自由。基本上是初次 
见面;      而且性别、年龄都不同的人们聚在一起;                           要 
想一下子就自由地行动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在 
窘迫之中迫不得已进行一系列行为的过程中;                               会有 
各式各样的事情发生。 
       在最初的时候;            培训辅导员不会有任何行为; 
所以;      成员们只能自己摸索着相互开始试着交谈。 
但是;      在第二天、第三天里;                培训辅导员不时通过 
一些简短而尖锐的话;                让大家渐渐地明白应该做什 
么。培训辅导员的职责不是对观念的思辨、抽象的 
理论来消遣;           而是彻底地将眼睛和耳朵朝向 “现 
在、在这里”的体验———用 “禅”的语言来表示; 
就是 “非思量底”。 
       在观念上学到的知识;                和通过体验、用自身去 
感受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                          每个人都懂 
得 “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应该认真倾听”。但是;                               在 
现实当中是否每一个人都做到了呢?                         这就要另当别 
论了。特别是教师、管理者、经营者等;                            这些人的 
地位都是处于普通人之上的;                        虽然向他们强调: 
“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                   然而;     对别人的意见 
却始终听不进去的情况也不能说没有。在 T                                组当 

  30 

… Page 35…

 中也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时;                               如果 
其他成员都没有表示的话;                     培训辅导员就要开口: 
“好了;      现在你的话就到此为止。” 
       又比如说;         成员当中有人一直抱怨:                   “在自己 
工作的地方有同事非常任性;                       总是只顾 自己的主 
张;    经常让大家感到不愉快……”而这样的抱怨已 
经持续了几个小时。虽然其他人已经表示出不耐 
烦;    但一直在抱怨的当事人却丝毫没有察觉;                             还在 
不停地说。这种时候;                 如果其他成员没有开口;                  那 
么培训辅导员就又要开口了:                      “对这些话;         大家有 
兴趣吗?”正说在兴头上的人自然是怒火中烧;                                   认 
 为培训辅导员真是没有礼貌;                    然而在听着大家说出 
“这又不关我的事情”或者 “很抱歉;                          实在没有兴 
趣”等各种回答的时候;                   自己多少都会醒悟到;                在 
这个小组里;           自己刚才的行为与公司那个任性的同 
事没什么两样。同时;                 对这个发现感到愕然。在我 
所积累的 T         组经验当中;           有无数这样的事例。为 
 了使到目前为止所论述的理论更为清楚;                            在这里我 
还是介绍一个具体的事例。 

                                                                         3 1 

… Page 36…

  一个护士的情况 

       曾经在我担任培训辅导员的一个 T                           组里;      有 
一位年轻的护士小姐。虽然她的年龄不超过2 5  岁; 
但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在她那个年龄所应有的活泼 
开朗;      如果有谁向她搭腔;               她会用微弱的声音、简 
短的句子来回答;              但就算是这个时候;               她的视线却 
仍然低垂着。在小组活动中;                     其中几个成员带来了 
一个接一个令人感动的情景;                       这样的过程不断重 
复;    使大家都对此产生了共同的感受。但是;                             在这 
样生动感人的过程中;                 这位护士小姐却完全没有感 
应;    只是自己把身心弄得很紧张。 
       其中;      我们的另一位成员通过与大家的交流; 
终于发现了一直都未曾注意到的自己身上的问题; 
并由此得以接近自己在工作环境里长期以来一直被 
困扰的问题;           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新希望。为此; 
他高兴得热泪盈眶。培训辅导员和其他职员都被他 
感染而一起沉浸在快乐之中。这时培训辅导员注意 

 32 

… Page 37…

到只有那位护士小姐一个人依然非常冷漠。在回答 
培训辅导员的提问时;                 那位护士小姐说了下面那 
句话: 
      “我的大脑里知道大家都很感动;                        但是;     我却 
无论如何也感觉不到。” 
       这位总是一个人孤零零地游离在群体之外的女 
孩;    在其他成员的鼓励和培训辅导员的帮助督促下; 
终于鼓起勇气把一直埋着的头抬了起来;                            试着使自 
己的视线能够和培训辅导员与其他成员们逐一相对。 
当她终于能够做到一点时;                  此时她也才感觉到她融 
入了小组当中;           和其他成员合二为一;                使小组变成 
了一个完整的集体。最初的时候;                       她只敢把头微微 
抬起来;       很快又把头埋下去;             但经过无数次的练习; 
她终于能够屏住呼吸将视线停留在一个一个投向她 
的关注目光上了。她轻声地啜泣着;                         任由眼泪顺着 
脸颊流淌;        然后用细微却清晰的声音开始说话: 
      “我……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像好好看着 
别人的眼睛这类的事……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做 
到的。到这里来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看着患 
者的;      然而……我现在才发现……自己在表面上好 
像在看;       但实际上是视而不见……我……对这样的 
 自己……非常讨厌……总想能够把这样的自己变成 

                                                                       33 

… Page 38…

另外一个人。这就是我参加这个培训的目的。但 
是……现在我看着大家的眼睛;                       我感觉到一直做我 
 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好……我第一次注意到大家的眼 
睛都很温暖……而且大家也允许了我保持自己原有 
的状态……认可了我。我感觉到我可以就这样生活 
下去。想到这些我一下子就松了一口气;                             心情变得 
非常轻松。我知道了;                 虽然我很胆小……但我还是 
可以生活下去的。” 
       大家脸上的微笑都油然而起;                        不知谁说了一 
句;    “这太好了”;         这也是小组全体成员的心情。从 
此以后;       那个忧郁的、垂头丧气的女孩子再也不见 
了…… ( 约两个月后)                在跟踪培训中再次遇见她的 
时候;      这位护士小姐虽然还是谨慎而安静;                           但是; 
曾经胆怯、忧郁的她;                  已经转变成了一个面带微 
笑、开朗的女性。 

  “变身”的含义 

       像这样的事情;            在 I R T     培训中可以说是不胜 

 34 

… Page 39…

枚举;     经常都可以体验到。在这十年的培训时间 
中;    这些 “变身”不断地发生;                  我们的确亲眼目睹 
了很多人;         以这样的培训为契机;                 发生了彻底的 
转变。 
       这种情形并不仅限于在培训当中。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                某些人因生活中发生的某一 
件事;      或者某一个特殊的时期为开端;                     使自己 “完 
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样的案例、这样的变化;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在前面所举的例子中;                  那位护士小姐的 “变 
身”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她是不是改变了她的性格 
呢?  这个例子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 
       我们在前面已经论述过;                 在本书中;         人和人际 
关系被认为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动态的、变化的。 
如果换一种说法;             也就是说;        在分析每一个人的个 
体时;      不是从人类共同性的观点出发;                     而是从个别 
性的角度来探讨。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表述的话;                                也 
可以说这是属于人格 ( 或者是性格)                        的问题;       我们 
观察每一个人的具体变化的情况来进行研究。然 
而;    这却是一个困难的、出乎人意料之外的课题。 
因为正统的心理学研究到目前为止;                         一直或多或少 
地认为人类的人格 ( P er son ality )                是具有不变特性 

                                                                        35 

… Page 40…

( T r ait )  的群体或类型 ( Ry pe )  ;              是从静止 ( 不会 
发生变化)         的观点来研究的。而我个人的看法我留 
待后面再做论述。 
       另外;      下一章的探讨;            虽然对我们正确研究日 
常生活中颇待商榷的 “性格是否可以改变?”“如果 
可变;     将会如何变化?”这些问题非常必要;                             但较 
偏向学术性质;            可能会令人觉得比较繁杂。对心理 
学的兴趣不是很浓厚的读者来说;                        可以跳过这一部 
分并不会影响对本书的整体理解。 

 36 

… Page 41…

解            第 
读 二 
人 章 
格 
 的 
变 
化 人际关系有其独特、不受规范 
              约束的特性 
              无法了解人性心理的变化 
              是现代人为人际关系所困扰的 
              最大原因 

… Page 42…

         2。1             人格变化的含义 

  性格是不变的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 “我就是这样 
的性格;       没有办法”这类的话;                 或是由于 “因为他 
的性格是×××的;                所以;       他不适合”这样的原 
因;    而被调换工作职位这样的事例。 
       不只是我们的一般观念;                   在心理学专家那里; 
也存在着一个强烈的倾向;                    就是 “认为性格是不变 
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全世界的学术界都受 
到了美国的影响;              “性格”这个词被 “人格”这个 
词所替换;         更进一步导入了成长、教育;                     甚至劝导 
等临床方面的知识。有一部教科书虽然涉及了变化 

                                                                         39 

… Page 43…

这方面的内容;            但也都是不痛不痒地隔了一层面 
纱;    都没能脱离以固定的、不变的这个倾向为中心 
来考虑的传说。 
       性格 ( Ch ara cter )        和人格 ( Per son ality )          这两 
个词有时被当做同义词;                  有时又被区别开来使用。 
性格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的ch ar acter ;                         带有 “特 
征、物色、记号”等含义;                   而人格这个词来源于拉 
丁语的 p er son a ;        它有 “( 演员)            的面具、面罩、 
( 剧中的)       角色、出场人物、分派的任务、资格” 
等含义。从这个方面来分析;                    如果一定要区分性格 
和人格这两个词的话;                那么;     可以说前者是从他人 
的角度来观测出的人的存在状态;                       而后者则是从自 
身的角度;        通过内视捕捉到自己的存在状态。 
       当然;     我丝毫不打算否定在被称之为性格或人 
格的现象中;          或多或少含有不变的、明确的倾向或 
者特征;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多 
数内向的少年长大以后;                   仍然喜欢安静地独自思 
索;    性情变化无常的人;              往往是从小时候就很难静 
下心来等;         诸如此类的情形很多。但是;                       反过来 
看;    曾经内向的青年;             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成为了开 
朗活跃的社交人士;              举止粗心大意的小孩子;                  后来 
变成德高望重之人这样的例子;                        在社会上也同样 

 40 

… Page 44…

不少。 
       尽管如此;         包括学者在内的很多人;                  在看待性 
格或人格的问题上;               如前所述;         仍然抱着 “与变化 
的部分相比;           不变的部分才是其本质”。这种根深 
蒂固的想法;          坚持 “固定、不变”这个结论。“‘变 
化’最初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                         我们把它放在后 
面再来进行考察。 

  “客观”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           仅仅凭 “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是完全不能构成客观证据的。虽然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