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清朝的那些事 作者:朱景晖 >

第12章

清朝的那些事 作者:朱景晖-第12章

小说: 清朝的那些事 作者:朱景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况不同,性质各异:有镇压民变,有平息叛乱,有扬兵耀武,有小题大做,有得不偿失,有多管闲事,有维护正义,有反击侵略等。这“十全武功”分别是:     
  两平准噶尔,征讨回部,横扫大小金川为二,平定台湾,降缅甸,征安南,二次受廓尔喀降,合计为十。     
  乾隆晚年,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喜谀恶谏,懒于进取,做了许多错误事情,积累的严重的社会矛盾到嘉庆时期终于爆发:乾隆退位、嘉庆继位后,南方有白莲教,京师有天理教,京城内外、大江南北,烽火四起,遍地燃烧。乾隆盛世下的危机,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这个烂摊子,只好由他的儿孙们去承受和收拾了。     
  ●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廓尔喀战争后,乾隆帝指示福康安等人“将来撤兵后,必当设立章程,以便永远遵循”。于是设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一)大皇帝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签牌上,放进瓶内,由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正式掣签认定。     
  (二)今后邻近各国来西藏的旅客和商人,或达赖喇嘛派往域外人员,须呈报驻藏大臣衙门签发路证,并在江孜和定日两地方新派官兵检验。     
  (三)铸造“乾隆宝藏”字样金币,边缘铸年号,背面铸藏文。驻藏大臣派汉官会同噶伦对所铸造之章卡进行检查,以求质量纯真。     
  (四)设三千名正规军队:前后藏各驻一千名,江孜驻五百名,定日驻五百名,前藏代本由驻拉萨游击统辖,日喀则、江孜、定日各地代本由日喀则都司统辖。     
  (五)关于军队编制,代本下设甲本、如本和定本等,由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挑选年轻有为者充任,并发给执照。     
  (六)今后征调兵丁,每年每人应发粮食二石五斗,总共为七千五百石。受征调的兵员,由达赖喇嘛发给减免差役的执照。     
  (七)关于军队装备,十分之五用火枪,十分之三用弓箭,十分之二用刀矛。各兵丁要经常操演。     
  (八)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收入及开支,驻藏大臣每年春秋两次进行审核。     
  (九)吉隆、绒夏、聂拉木等地方免去两年一切大小差徭,宗喀、定日、喀达、从堆等地方各免去一年的差徭。免去前后藏所有人民铁猪年以前所欠的一切税收。     
  (十)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事,所有噶伦以下的首脑及办事人员以至活佛,皆是隶属关系,无论大小都得服从驻藏大臣。         
  
第39节:清高宗乾隆篇(2)       
  (十一)噶伦缺补时,从代本、孜本、强佐中考察个人政绩,由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同提出两个名单,呈报大皇帝选择任命。其余人员可由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委任,并发给满、汉、藏三种文字的执照。札什伦布的工作人员,由班禅额尔德尼和驻藏大臣协商委任。     
  (十二)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世时,其亲属人员不准参与政事。     
  (十三)驻藏大臣每年分春秋两季出巡前后藏各地和检阅军队。各地汉官和宗本等,如有欺压和剥削人民事情,予以查究。     
  (十四)今后廓尔喀、不丹、锡金等藩属之回文,必须按照驻藏大臣指示缮写。关于边界的重大事务,更要根据驻藏大臣的指示处理。外方所献的贡物,也须请驻藏大臣查阅。所有噶伦都不得私自向外方藩属通信。     
  (十五)西藏的吉隆、聂拉木等地区和廓尔喀疆土相连,又为交通要道,须树立界碑,限制互相出入。     
  (十六)今后边宗宗本均由小宗宗本及军队头目中选派,任满三年后考查成绩,如果办理妥善升用,否则革退。     
  (十七)普通士兵有战斗能力者,虽非贵族亦得升任定本甚至逐级升至代本。     
  (十八)堪布应选学问渊博、品德良好者充任之。其人选由达赖喇嘛、驻藏大臣及济咙呼图克图等协商决定,并发给加盖以上三人印章的执照。     
  (十九)政府税收,照所定新旧章卡兑换之数折收。公平采买各物。     
  (二十)吉隆、聂拉木两地方抽收大米、食盐等税,除非请示驻藏大臣同意,不得私自增加税额。     
  (二十一)今后所有免役执照一律收回,所有差役平均负担。其因实有劳绩,需要优待者,由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协商发给免役执照。     
  (二十二)达赖喇嘛所辖寺庙之活佛及喇嘛,一律详造名册,于驻藏大臣衙门和达赖喇嘛处各存一份,以便检查。     
  (二十三)青海蒙古王公前来迎请西藏活佛,须由西宁大臣行文驻藏大臣,由驻藏大臣发给通行护照,并行文西宁大臣,以便查访。     
  (二十四)各活佛头目等因私外出时,一律不得派用乌拉;因公外出时,由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发给执票派用乌拉。     
  (二十五)对犯人所罚款项、没收财产,必须登记,呈缴驻藏大臣衙门。无论公私人员如有诉讼事务,均须依法公平处理。     
  (二十六)每年操演军队所需用之弹药,由噶厦派妥员携带驻藏大臣衙门之公文,前去工布地方制造。     
  (二十七)所有卸任之噶伦及代本,应将公馆及庄园移交新任,不得据为私有。     
  (二十八)不得提前发给活佛及喇嘛俸银。     
  (二十九)派人催缴赋税,应按规定期限办理。各村逃亡户之赋税负担应予减免。     
  ● 傅恒抗命征金川     
  傅恒,字春和,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傅恒的姐姐为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故而他又是外戚。家族显贵使之在仕途上平步青云。     
  正当傅恒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之时,地处西南边陲的四川金川地区燃起战火,乾隆任命傅恒为经略,前往金川督师,并拟制说:“现在能够奋身致力的大将只有傅恒了。”随之又晋升傅恒为保和殿大学士。同年十一月初三,傅恒出师。临行之际,乾隆帝亲自到场为傅恒行祭告礼,并“亲祭帅旗”,还“一直送到东长安门外,亲赐傅恒壮行酒,命他在御幄前上马”。众皇子和大学士来保还奉命到良乡为傅恒送行。典礼之隆重前所未见。     
  离开京城后,傅恒率所部日夜兼程奔赴金川。进入四川境内后,山高路险,气候也十分恶劣,行军异常艰难,加之四川地方财力匮乏,军队所需马匹常常不能及时供给。傅恒为了尽早赶到金川前线,常常是“减轻行装,昼夜赶程,自己有时候都要随军队一起步行”。乾隆帝为此特颁旨嘉奖。     
  乾隆十三年(1748)十二月,傅恒到达卡撒军营后,大力整顿军队纪律,同时亲临两军阵前,仔细观察地形。待傅恒感到他充分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并且想出破敌之策的时候,便把想法上报给了乾隆。谁知,此时的乾隆屡次接到太后旨意,要他“息武宁边”,于是乾隆在十四年(1749)正月十五下令傅恒班师回朝。         
 
第40节:清高宗乾隆篇(3)       
  但是傅恒却反对中途撤兵。他上奏说:“事态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如果就这样撤兵,必然会增长贼人的气焰,边境将永无宁日。”于是不顾乾隆的再三催促,纵兵大破金川土司莎罗奔。莎罗奔到傅恒帐上乞降,保证效忠清朝,不再侵犯其他土司,并交纳赋税服徭役,履行职责。乾隆帝闻讯非常高兴,特地颁诏嘉奖,赐给傅恒豹尾枪两杆、亲军两名。同年三月,傅恒班师返京,乾隆帝命皇长子和裕亲王到郊外迎接,又在大殿摆宴为傅恒庆功,并下令按开国元勋的待遇建宗祠,祭祀傅恒的祖父、父亲,还在东安门内赐住宅一所。至此,傅恒备受恩宠,无以复加。     
  ● 风流乾隆多误人     
  乾隆的小舅子富察氏傅恒的夫人是皇后的嫂子,所以经常到宫里边去。皇后有一次过生日,就把傅恒的夫人和其他的一些女眷和亲朋请来同乐。在宴会上,大家饮酒赋诗气氛很热烈,乾隆皇帝就命在座的人每人赋诗一首,等传到皇后的嫂子这边时,她自认罚酒,几圈下来,皇后的嫂子已经过量,有点失态,皇后见到这情况就命宫女陪她到另外一个地方休息。乾隆喝完酒就去探望,于是两人情意绵绵,做出了有失礼度的事。后来这件事情被皇后知道了,虽是怒火中烧,但又不敢口吐怨言,只好憋在心里。乾隆东巡的时候,皇后也随驾跟着去了。在船上风流成性的乾隆找来烟花女子,肆无忌惮地在船上打闹调情,忍无可忍的皇后顿觉万念俱灰,一气之下投河自尽。     
  乾隆的第二位皇后叫那拉氏。那拉氏人很漂亮,也很聪明,而且善于处事,特别讨皇太后的喜欢。乾隆下江南,那拉氏随驾伺候皇上。到了金陵,和绅陪伴着皇帝来到秦淮河寻欢作乐,秦淮河上的画舫,都已经由当地一些官员、盐商事先准备好了,满载歌妓美女。乾隆一见,笑逐颜开,同她们饮酒作乐,晚上也不回行宫,淫乐于画舫中。皇后得知此事,一气之下把自己满头的青丝,剪了个乱七八糟。乾隆龙颜大怒,就命令大臣把皇后押解回北京,打入冷宫。     
  香妃是回部一个女子,美貌绝伦,倾城倾国,而且身上能发出香味,所以叫“香妃”。乾隆平定回部之乱时,香妃全家被俘虏,押送到京城。一位将军见香妃长得貌美,身上又有一种香味,就投其所好,把她贡献给了朝廷。乾隆一看很是喜欢,就把她留在宫里封为妃子。但是这个香妃为保贞节,誓死不从,怀里揣着利刃,要刺杀乾隆为父兄报仇。皇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情,一日乾隆外出办事,皇太后就趁机把香妃召到她的宫里头,责令香妃自尽了。     
  ● 二十年后再相逢     
  《清稗类钞?异禀类》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清世宗(雍正帝)的一个妃子,美貌娇艳。乾隆十来岁的时候,进宫办事,从那妃子身边过,看见妃子对着镜子梳头,少年乾隆心性天真,便上去从后面捂住那妃子的双眼,想与妃子开个玩笑。妃子哪里知道是太子,被乾隆这么一捂,吓了一大跳,顺手把梳子朝后砸了过去,正好砸在乾隆的脸上。乾隆一疼,立刻放手。第二天,世宗发现了乾隆脸上的小伤疤,问他怎么弄的,乾隆不肯说。后来在严厉斥责之下,乾隆才如实说。太后闻听,怀疑妃子调戏太子,立刻把那个美貌妃子赐死了。乾隆大哭,用一根手指蘸了朱砂,在妃子的脖子上点了一下,说:“是我害了你,如果魂灵保佑,那就让你在二十年后和我相聚吧。”     
  二十年后,乾隆遇到和绅,见到他的脖子后面竟然有一颗朱砂痣!回想起往事,乾隆认定是那妃子化作臣子来伺候他,所以日后对和绅万般宠爱,至死犹是。     
  ● 土尔扈特大回归     
  公元1771年1月5日,是土尔扈特历史上最光辉的纪念日。这天,首领渥巴锡汗向全体牧民历数沙俄残暴统治的滔天罪行,号召大家:只有奋起抗俄返回祖国才是唯一出路。顿时,伏尔加河辽阔的草原上发出了气壮山河的呼声:“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做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渥巴锡率领三万两千帐十七万人组成的浩荡大军,消灭了数千沙俄官兵,烧掉了帐篷、带不走的东西和木制宫殿,拔营起寨,惊天动地踏上了艰难险阻的万里归途。成千上万的妇孺和老人乘着马车、骆驼和雪橇,在跃马横刀的勇士们的护卫下,离开了白雪皑皑的伏尔加河草原,一队接一队地迤逦前进。俄国女皇闻讯后惊恐万状,大发雷霆,立即派兵数万进行追击和阻截。         
※虹※桥※书※吧※ 
第41节:清高宗乾隆篇(4)       
  踏上征途的土尔扈特人,在前有哥萨克拦截后有俄军尾追的紧急形势下,由一支精锐部队作为开路先锋,接着是妇女、老弱、车辆牲畜等辎重队伍,再次是渥巴锡率领的两万骑兵垫后。他们踏上哈萨克草原不久,一支外翼队伍遭到了哥萨克的突然袭击。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战斗,由于土尔扈特部以分散的队形赶着大批的牲畜前进,在受到袭击时还没来得及集中力量,便展开了白刃搏斗,致使九千名战士壮烈牺牲。     
  土尔扈特部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大批人员牺牲,大量牲畜死亡。当到了土尔阶河的时候,又突然遇到俄军两万多人的严密封锁。在这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渥巴锡召集各部首领,动员大家团结抗敌,坚持到底,策伯克多尔济在会上慷慨陈词:“如果走回头路,每一步都会碰到亲人和同伴的尸骨。这里是奴隶的国度,而中国才是理想之邦,让我们奋勇前进,向着东方!向着东方!”土尔扈特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以一当十,奋不顾身,击退了拦截部队,强渡土尔阶河,机智地摆脱了追击的敌人。     
  公元1771年7月,他们来到伊犁西南塔木哈卡伦附近,起行时的十七万大军至此只剩下七万多人。他们蓬头垢面,形容枯槁,靴鞋俱无,但却终于实现了回归祖国的夙愿。     
  回归祖国后,清廷给予了很好的救济和安置。1775年1月,渥巴锡汗不幸死于天花,临去世前给西蒙古人民留下遗言:“安分度日,勤奋耕田,繁育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祷。”     
  ● 英使觐见清高宗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派遣正使伯爵马戛尔尼(Macarney)、副使斯当东(Staunton)等来到中国,要求和清政府商谈通商条件。自天津赶往北京的时候,中国官吏按照惯例,发给他们新的旗帜,上面写明是英国贡船,强迫他们悬挂。等到了北京,政府又强令他们在觐见时行叩头礼。马戛尔尼考虑再三,由于害怕损害他们推广商业的目的,不敢抗议。八月十日,马戛尔尼、斯当东在万树园幄次觐见了高宗,并随即提出了他们的要求。清政府拟了一道诏书答复他们,说这次之所以诏你们觐见是为了让你们叩祝万寿,能见到皇帝和天朝的威风,已经是蛮荒之地的属臣的大幸了,居然还敢提什么条件。圣上可怜你们身在蛮荒之地,不懂得天朝礼制,也就不责怪你们了。于是一方面赐二使臣筵席和一些赏赐,以尽怀柔之意;一方面则修书给英国国王,说英政府向天朝提的所有条件一律不答应,把诏书交给使臣捎回,就把这两个人打发走了。     
  ● 乾隆交位不交权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隆重的传位大典在勤政殿举行,乾隆将皇位禅让给琰,翌年改元为嘉庆元年。琰听到自己被宣布为皇太子时,惊喜交加,诚惶诚恐。年号改为“嘉庆”,皇印授予新皇帝,嘉庆钱出炉铸成,老皇帝的告别豪宴也举行了,这一切似乎已经表明了嘉庆时代的到来。     
  然而,历史尚未真正进入嘉庆时代。老皇帝紧紧抓着官吏任免权,牢牢抓着军权。老皇帝将归政时的所有承诺都抛置脑后。一是仍住在养心殿。早在秘密确定琰为皇太子的前一年,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帝就下令修葺宁寿宫,准备将来自己退下来后居住。但皇位授受大典举行后,他却闭口不谈迁居宁寿宫之事。于是,业已即位的儿皇帝只好住在毓庆宫。     
  另外,确定纪元是件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