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

第20章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第20章

小说: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为以《春秋》三世之义说《礼运》,谓'升平世'为'小康','太平世'为'大同'。《礼运》之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归,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诸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

  康有为说:

  〃此一段者,以今语释之,则民治主义存焉,国际联合主义存焉,儿童公育主义存焉,老病保险主义存焉,共产主义存焉,劳作神圣主义存焉,有为谓此为孔子之理想的社会制度,谓《春秋》所谓'太平世'者即此。〃

  所谓〃大同〃,就是〃大统〃、即〃大统一〃,在这里,不仅蕴涵了一种主张实施世界经济政治统一的〃全球化〃思想(〃国际联合主义存焉〃),而且也是一种主张世界资源共享的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存焉〃、〃劳作神圣主义存焉〃)。由此可知,〃共产主义〃这个汉语辞汇,其实不是共产党的创造,而是康有为的创造。

  康有为为什么要写《大同书》?在晚清民初那个社会激烈变革的时代,这位政治思想家不能不关注时代社会面临的前途问题。他的变革理想既不是封建制度,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大同社会〃。这是非常超前的。

  9、西方人权理论的四个内容

  记者:在西方呢?

  何新:对西方的共产主义,因为我目前是在客旅中,手边资料不足,难以作太广远的求溯(我记得有人认为,共产主义思想在《圣经》中已有萌芽,西方思想家有构造理想主义乌托邦的传统。西方共产主义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乌托邦。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弗·培根的《新大西岛》等。)。

  我只想指出,法国大革命提出四个政治口号: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其中的平等,即消灭阶级(等级),博爱即普遍的爱,或者用时尚的一个词〃普世〃的爱(相当于佛教所言之大慈大悲。世人以之为口头禅,却鲜有知佛言之真谛者。大慈即大慈爱,大仁之爱心。大悲,即悲苦心,非仅悲自身之悲苦,而是对人类处境与命运之悲苦,即大同情之心)。这四个口号可能也写入了《人权宣言》。

  记者:现在人们常谈的只是自由、民主……

  何新:现在一班新自由主义论者常喜爱泛言人权,泛言自由民主为普世价值。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1789年大革命所提出的人权普世价值不是只有两个〃自由〃 /〃民主〃。而是四个,还有〃平等 / 博爱〃。

  为什么现在西方在谈人权时很少谈〃平等、博爱〃,而只谈〃自由民主〃呢?因为平等就是主张消灭社会等级差别,消灭社会不平等。社会的不平等既包括政治权利的不平等(民主),也包括经济权利的不平等。彻底的平等主义势必导致消灭阶级差别即共产主义的结论。

  博爱主张爱穷苦人,爱一切人。这与市场经济的伏胜劣汰、弱肉强食机制是矛盾的。平等与博爱,这是大革命中雅各宾党左翼、无套裤党人的诉求。特别体现在大革命中代表手工业者的巴贝夫〃国民公社〃那种〃粗陋的共产主义〃社团的纲领中。这种诉求是穷苦人、下层人的诉求,不是精英的诉求。是一种原生共产主义的诉求。

  法国大革命是第三等级的革命。〃什么是第三等级?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是一切。〃第三等级是法国社会中非贵族、非教士以外的广大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社会既包括富人即〃精英〃,也包括穷人、下等人(无套裤者)。所以大革命的人权口号既体现着资产者的政治诉求〃自由 / 民主〃,也体现着无套裤者的诉求〃平等 / 博爱〃。

  平等、博爱的主张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分化机制,与主张无情淘汰弱者的社会达尔文机制,是尖锐对立的。自由主义者鼓吹的自由竞争中包涵着所谓〃天择〃的冷酷观点。这是上承罗马奴隶主霸权又体现着中古撒克逊人的海盗精神,是一种公然地主张无情地牺牲和抛弃弱势群体的〃狼吃羊天经地义〃论。这种意识形态势必是反〃博爱〃也蔑视人文/人道主义的。

  (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在欧洲是近世拉丁族,意大利、法兰西文明的精华。注重实用主义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犹太人似乎并不接受那种以美感为至尊的人文主义。现在一班自由主义者浪言西方文明,对西方文明中民族与文化之间的深刻内在差异,却几乎处在无知状态。)

  因此,在大革命的果实落到资产阶级精英手中后,大革命提出的四个人权口号就只剩下两个了。平等与博爱,被精英们抛弃了。

  在大革命中,多数决定的民主原则一度导致雅各宾的群众专政。(群众专政和近代群众政治运动的真正发明者,是法国大革命)。在罗伯尔斯庇尔时代,断头台取消了一切人身贵贱,实现了抽象的绝对平等。雅各宾精神长期一直在法国社会中流传。后来延伸到马克思时代的共产主义同盟(第一国际以及布朗基党人)以及知识精英中的反资本主义运动(如傅立叶、圣西门、欧文)。

  列宁十月革命后曾指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在许多方面正是法国大革命政治遗产的直接继承者。

  记者: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空想。

  何新: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共产主义被资本主义妖魔化了。二是由于20世纪在一些国家中的共产主义实践和革命运动失败了。

  记者:失败的原因,难道不正是因为它是空想吗?

  何新:共产主义在历史上是一个成分复杂的群众运动,内部流派众多。

  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乌托邦的形态,即空想共产主义。但还有一种形态它针对着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弊端而诉求改革。这就不是空想。

  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共产〃只是产品的共享,即均产主义、平均主义。这是一种庸俗的分配决定论。这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所谓〃产〃是什么意思?我理解,所谓〃产〃,即英文的cupital,不是指终端产品(消费品),而是指资产、资源。实际上,马克思所追求的共产主义,不是产品的共享,而是第一指取消资本品(而不是消费品)的私有制,实现地球资源和人文资源/资本的共享。第二指消灭分工,即消灭阶级。

  记者:最近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这位论者说:如果用实践作标准,左派对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取得成功的经济理论视而不见,却硬说已在诸社会主义国家试验失败的马氏学说是真理。这是反实践标准的。作者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荒谬的社会构想。共产主义的理论为什么错误呢?因为它假定的前提是产品的极大丰富,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求是无限的,产品的极大丰富是永远不可能的。所以共产主义是幻想。

  何新:这位论者指出地球资源有限,所以产品永远不可能充分满足一切人。对,我们接受这一前提。

  但是,正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展望人类前途,可以导出两种结论。

  一种是以不断两极化的社会机制(即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淘汰和消灭一切失败者(物竞天择弱肉弱食的达尔文机制)。只让强者即精英活得好,只让精英活下去。不仅在一国范围如此,而且在世界范围也如此。其极端就是希特勒昨天作的,以及英美新殖民主义明天可能作的,淘汰和消灭地球上那些劣等种族和文化(所谓〃无赖国家〃)。

  一种是寻求协调、平衡、共享、合作。在世界范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民族与民族的和谐,文化与文化的和谐,不再有尖锐的社会分化,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消灭体力劳动和雇佣劳动——〃消灭分工〃、〃消灭劳动〃(马克思),最终使全人类普遍中产阶级化。

  自由、民主的前提是资源的共有和共享(人道主义 / 博爱)以及平等。只有建立在这种共有平等基础上,才有真正的社会自由和民主。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不平等基础上的民主是伪民主。马克思说:〃革命派和反动派都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在民主制度下,每个个人只是在一瞬之间行使了自己的主权,接着便退出了统治。〃(《德意志意识形态》P.373)不能共享的自由只能是少数人的自由,即伪自由。

  记者:共产主义有可能实现吗?

  何新: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生产力达到后可自然生成的生产关系。他认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来亡的。而新的更高级生产之家,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也说过:

  〃我们确信,任何密谋都不但无益,甚至有害。我们也知道,革命不是随心所欲地制造的,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的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有两个马克思。一个是决定论的马克思。另一个是革命(选择)论的马克思。一个是批判的马克思,一个是实践的马克思。一个是历史现实主义的科学马克思,一个是鼓吹暴力革命的激进马克思。马克思说:

  〃人们并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过去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是有限的生产力。受这种生产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全社会一切人的生产,使得社会发展只能具有这样的形态:少数人得到发展的垄断权,多数人经常地为满足最低需要而挣扎,因而丧失了发展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到现在为止,社会一直只能在对立的范围内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P.479。

  这难道不是历史的真理吗?

  10、理想主义不可能完全丢弃

  记者:你如何看待当今的新〃左〃派?

  何新:我是民族主义者,但我不是〃左〃派。我在日本时,日本人曾对我说,你的民族国家主义思想,按日本人的标准属于极〃右〃。保守主义、国家主义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是右翼,在中国却被看作〃左〃,真是奇怪。〃左〃这个字眼我非常不喜欢。文革时我因为〃右〃被文革〃极左派〃整,记忆犹新。

  在20世纪的历史实践中,共产主义总是失败于左派。因为左派,多数是理念背离现实的空想主义者。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在讨论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历史观时,再深入分析和讨论。

  例如,19世纪70年代法国发生了巴黎公社的共产主义革命。但是马克思根本不认为这个带有空想性的革命在经济和社会意义上有可能成功。马克思并不支持巴黎公社,他认为革命条件不成熟,暴动是自我牺牲。他反对革命密谋。但是在巴黎公社付出巨大牺牲失败后,他对这种〃历史首创精神〃表示了肯定和同情(《法兰西内战》)。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成熟的革命不会产生共产主义,而只会产生畸形的共产主义,实际只能为资本主义革命创造条件。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革命形势在西欧已得到成熟。这是他们的失误。结果,革命发生于生产力落后的东方国家。尽管东方的第一代革命者具有充分的政治赤诚,但其结局是使名义上为共产主义的革命,最终成为民族主义的革命(一国社会主义,斯大林)。

  从苏联和中国共产主义实验的实践看,社会资源的集中使用(国有化),并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共享。在积极的意义上,有限社会资源在国有制形式下的大规模集中运用,集约国家资本,使之规模化,成为了对抗外国资本、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条件。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避免了穷苦工人的一部分苦难,但却由于工业对农业的无情掠夺而牺牲了农民。(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一种不得已和必要的政策。农民为国家工业化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中给予工人的高福利政策(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在效益上拖垮了国企。

  国民收入与国民分配的比例失调,工业积累率过高,农业中资本形成率太低;城乡经济的剪刀差导致严重农业问题,(农村资源流入城市)等,这都是导致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内在原因。

  而在消极意义上,对于社会资源的国家垄断,导致官僚特权阶层的产生。正是特权阶层的存在使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被虚伪化,空洞化。毛泽东在文革前夜日益强烈地意识到〃特权阶层〃使共产主义虚伪化的问题。他将〃特权阶层〃称之为〃官僚主义者阶级〃、〃走资派〃。他试图以文化革命打破这种虚伪化。但这在中国当时的历史经济基础上,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仍是实现工业革命,是推进〃国家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因此毛泽东所试图解决的是对于当时的历史并未发展成熟的命题和任务。这就蕴涵了文化革命不可避免的失败结局。文化革命的空想共产主义实验最终成为失败。

  但是尽管如此,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制度下人性异化的反抗,它是天然合理的。人类对理想社会和社会公正的这一追求不会止息,所以共产主义运动不会终结。我们在新世纪一定会看到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以及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反抗而在全球范围再度勃兴。

  记者:但是,共产主义仍然只是一种理想的遥远的乌托邦而已。

  何新:任何国家制度都是不能完全丢弃政治的理想主义的。比如,在中国的改革中,有人不断地向中国人推荐被认为是应作为改革终极目标的虚妄的〃美国模式〃。特别是美国的人权和政治民主模式。但是,无论这种模式的推销者还是反对者(包括过去的我本人),都是这种资本主义模式的误释者。

  真正的美国体制的模式是什么呢?是只有充分竞争,私有化,放任两极分化吗?而政治民主和人权,仅仅关注的是所谓〃少数政治异见者〃的言论自由和夺权自由吗?错了!

  在由24位美国知识精英集体撰写的向世界宣传美国模式的名著《美国特性探索:社会和文化》一书中MAKING AMERICA: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Edited by L·S·Luedtke.,罗·H·沃克向我们介绍了18世纪以来美国民主改革的如下进程。他指出:

  〃美国建国初期,许多改革者认为,整个国家可以直接诞生于一种所有公民都能无忧无虑地生活的乐土上,生活在独立选举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者的模范社会条件下。不久,其他人又在创建既能反映世俗观念又能反映宗教意识的模范社团。乌托邦式公社通过文学形式被成功地表现出来,最著名的一书是爱德华·柏拉米的《回顾:2000~1877》。在通过富于幻想的建筑反映出来的公共计划里,在'社会科学幻想小说'里,以及在谋求和平和世界政府的运动中,都表现出同样的,鼓舞人心的动力。今天,在联合国,在新城镇和花园式城市里,在不断涌现出来的公社制和乌托邦的尝试中,仍存在着说明这些改革者还不完美的计划和空想的例子。〃

  〃改革中有一个领域包罗万象,它可以被看作是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