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

第47章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第47章

小说: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高司法权是高法高检。但实际上,司法及检查权也是从属于党的领导的。

  文革前的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人大,拥有立法权,即最高决策权。但是,它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最高决策机构。真正的最高决策核心并不在人大,而在党,在党的政治局,实际上是政治局常委会。

  当时政治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权力与政治意识形态的紧密结合。意识形态的纯洁性与对马列主义的忠诚性,是决定官员任免及权力配置的决定性基础。

  在这里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1942年的延安整风时期,党的政治局确定了

  毛泽东个人在重大军事、政治、人事决策上具有一票否决的最终决策权。这是导向文化革命时期否定政治局集体领导,导向毛泽东个人决策的权力根源。

  在这种政治体制中,我们可以看到党领导的一条红线贯穿下来。毛泽东称之为〃党的一元化领导〃。党领导立法、领导行政、领导司法。还通过中央军委领导军队。在这种体制下,由于党领导一切,因此国家主席(名义上的军队总司令)也好,委员长也好,总理也好,作为共产党员都要服从党。其职能都不是独立的。

  一旦党的最高领袖作出决定,例如发动文革,他们就没有合法反对的可能性,必须服从。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周恩来是总理,陶铸是中央文革顾问,还有众多开国元老,革命元勋虽然对文革不满,但却在代表党所确立的新的权威核心中央文革小组面前,在面临其打击下,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就是由于这种体制剥夺了他们提出异议,特别是实施否定意志的合法性。

  他们作为党员必须服从党。必须服从党的主席,及他委任的中央文革。作为个人,他们在体制(组织)面前是微小的。任何反抗,都是〃反党行为〃,从一发动就丧失了政治上的合法性。

  记者:那么,党内民主呢?当时是否存在吗?

  何新:在文革前,1962年,毛泽东在7000人大会上曾经作过一个重要讲话,主旨就是讲党内民主问题,讲党的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这个讲话的原则是高度民主的,可以认为是中共〃八大〃所确定的民主原则的继续。

  但有意思的是:毛泽东本人似乎对这个讲话并不满意。证据是,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曾让国务院政治研究室重新整理这个讲话(这也是意味深长的),准备作为中央文件向下发。但上报给毛泽东后,毛泽东当时扣住未发。

  实际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1957…1958年曾遭到破坏。特别是南宁会议批评〃反冒进〃的周恩来、陈云(两位中央副主席),以及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并将其罢官后,党内民主已复到限制。在1966年以后,中央政治局逐渐由多数决定的党内民主制,变成毛泽东一言定乾坤的个人专制。所以文革可以认为是一场〃政变〃。文革实际上是政变。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在回忆文章中曾说,这是刘少奇在被捕前对王光美讲的最后看法。

  在某种意义上,刘少奇讲得是对的。因为文化革命确实是违反宪法程序、也违反中共党章的一次以群众运动(大民主)形式,全面改变国家民选合法领导层的准暴力政变。

  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领导地位,是在遵义会议以后逐步树立的。但实际上,直到1943年延安整风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才赋予毛泽东最后决定权,才使毛泽东取得了最高领袖的地位。这种地位,与政治局的多数决定(即集体领导)原则,是有矛盾的。

  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睿智独断,主要也必须依靠他的个人天才,他个人的雄才伟略,包括他的知人善任。 

  中共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的惊人胜利。

  但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天才和政治天才,但并非一位经济天才。(据说毛泽东很讨厌货币。)在建国以后,在国家工业化问题上,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上,毛泽东与政治局多数意见发生过多次矛盾,他都以个人权威压制了政治局中的多数意见。

  彭德怀庐山会议后曾反思说:

  〃毛主席对中国历史、对马列主义最成熟、最精通,过去离了他还真不行。我们吃亏就在此,后来也认为只有他才行,他说了就算数。这样的事也怨不得哪一个,历史形成的。〃彭德怀语,见其侄女的回忆录。

  记者:在中共八大上,曾经提出批评个人崇拜问题。

  何新: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局借助苏共二十大否定斯大林所形成的国际共运民主化的新形势,在中共党内提出反对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问题,并在党章中删除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在会后不久,毛泽东在经济速度问题上,与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李先念等所代表的政治局多数发生了一次尖锐分歧。

  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批评周恩来是右倾保守思想的党内代表,〃离右派只有50米〃。在压制了〃反冒进〃派反映的党内不同意见后,毛泽东即亲自发动大跃进,亲自站在领导经济建设的第一线。

  但是大跃进全线失败,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引起党内不满。庐山会议彭德怀上〃万言书〃批评大跃进,当时在庐山上差一点就形成多数人支持或同情彭德怀的局面。

  毛泽东在批彭后,向党内的批评压力下主动让步,退出经济领导的第一线,还政于政治局集体领导,并且自己提出不再担任国家主席。

  1960…1965年的5年间,中共党内民主和批评的空气有所高涨(这正是导致〃海瑞罢官〃、〃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等社会批评性舆论出笼的背景)。

  1962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阶级斗争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并举起在国际上反修批苏的旗帜,从政治意识形态上开始修正中共八大路线。在1959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毛已经公开批评了八大对社会形势的判断是错的。

  但是,毛泽东对八大路线的这种修正,在政治局,在高级干部中遇到抵制和阻力。因此,1963年开始,毛发起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年,发起文化大革命,目的都是从思想和政治上解决对党的领导权问题,同时抑制不赞同其路线的党内(多数)不同政见。

  在文化革命的过程中,1967年发生的二月逆流,实际是政治局多数聚集在周恩来周围,对直接贯彻毛意图,凌驾于政治局之上的中央文革小组进行一次直接抗争。 

  但事态发展的结果,是根据毛的意见,废黜了政治局,以中央文革小组办公会取代了政治局办公会的地位。

  这实际又是一场政变。

  〃九大〃通过政治结构的改组,确认了文化革命这场高层政变的合法性,将文革派成员吸纳入政治局,并彻底废黜了刘少奇。

  从此以后,毛泽东个人在党内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绝对地位,予取予夺,朕言即法。党内的民主,直到毛泽东1976年去世,几乎完全不存在了。

  12、钓鱼政策

  记者:在文化革命中,以你当时的身份,你思考这类重大问题是令人感到很奇怪的。

  何新:那也是不奇怪的。因为事实上,当时恰恰是毛泽东要人们,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思考这些问题。 

  只是奇怪的是,他既号召大家思考,却又要求人们只能作出一种答案,就是当时报刊社论中提出的那些论点。而不允许有别一种声音,别一种意见。结果,象我这种真的认真思考问题的人几乎都当了反革命分子。

  记者:这是不是统一或管制人们思想的一种手段呢?

  何新:的确是。在阶段性的意义上,这种管制思想的政策对于统一人们的思

  想,是会具有一时效果的。毛泽东在军事上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先退一步,后发制人。

  王震副主席生前曾和我谈过一件事。他说1946年毛泽东派他率359旅南征前,找他谈话。告诉他如果遇敌,不要先攻击,而要退兵,退一百里不够,要退避三舍,退它三百里。不退够,不要打。实际上,在政治斗争中他也经常运用这一原则,例如在庐山会议上对付彭德怀,在文革中对付刘少奇。

  但是,在处理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他也运用这一原则先号召人们出来讲真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出各种不同意见。但这种动员实际却是一种钓鱼,是所谓引蛇出洞。目的是引出各种不同思想而对之进行批判斗争,以至动员舆论工具,动员盲从庸众多数的压力,对不同思想(即〃资产阶级思想〃),以发动大规模战役的形式(当时称作〃人民战争〃),聚而歼之。这是毛时代管制意识形态的一种主要办法。

  毛泽东对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对政治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矛盾和斗争,是有极高的敏锐性的。毛泽东曾说,蒋介石用枪杆子杀人,胡适一类文人用笔杆子同样可以杀人。

  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对意识形态问题同样是高度敏感的,也不会搞戈尔巴乔夫那种〃公开化〃、〃自由放任〃。但是,毛泽东控制意识形态的那套方法,〃大批判〃的方法则同样也是失败的。在某种意义上,毛泽东是对的。

  记者:西方认为毛的方法是斯大林主义的政策。

  何新:毛的思想体系,政治体系包括政治方法,还是与斯大林主义有区别。 

  斯大林对他的意识形态敌人采取判刑杀头的处理办法。而毛虽然也强化思想控制(在意识形态领域实施专政),但单纯由于意识形态问题的异端而被他杀头的人则不多。

  解放战争中贺龙杀了知识分子王实味,毛泽东为此批评了他多年,认为不该开这种杀文人的先例。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梦书坑儒开始,凡杀文人的都无好下场,都遗臭万年。雍正办了不少好事,但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原因之一也是由于兴文字狱,杀文人。

  文革运动中以群众专政的方式整死很多知识分子,例如老舍翦伯赞等,这也是遗臭万年的事。尽管死的人有多数是自杀或死于群众暴力。管理意识形态的方法,是控制传播而不是杀人。 

  但是可以说,就是由于毛泽东有这么一个不杀文人头的政策,尽管经历象文革这样大的浩劫,一大批异端思想分子,包括我这类当时多次成为反革命分子的人在内,才仍然能够带着我们的异端和叛逆思想而活过来。

  而正是这类异端政治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和文化的因素,为后来的中国改革,提供了政治思想的准备和基础。

  记者:那么毛泽东还是能容纳不同思想的。

  何新:毛泽东是一代圣主,也是霸主,在大的问题上,或者用他自己的一种说法在原则问题上,他从不会违心地听从别人。据说他少年时喜欢一首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则(作)声?

  你看,这首诗中就充满了霸气。

  值得一提的是,为此,学者梁漱溟在建国初期就曾当面批评毛泽东缺乏容人和容纳不同意见的雅量。这一批评可能击中了毛泽东的痛处,毛当时竟有失贤者风度地当众痛斥他。

  但耐人思量的是,虽然梁氏此后即被打入政治的冷宫,其人其言终身不复被用。但毛泽东后来还是容忍梁氏平安度过后半辈子。反右,文革都没有搞翻这个老牌的〃双反分子〃(反毛主席反毛思想)。梁先生高寿,一直活到毛泽东去世后的1984年。斯大林是绝不会让他的意识形态对手活到这么久的。

  记者:这说明毛泽东还是有〃雅量〃的。

  何新:是的。

  记者:梁漱溟是在什么问题上与毛泽东发生分歧的?

  何新:主要是在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上。梁氏认为,国家工业化和抗美援朝两件大事并举,把农民搞得太苦,从农民手中剥夺得太多。

  因此他试图为民请命。结果毛泽东在政协会上当着全体委员的面把他痛骂一顿。毛的斥骂十分辛辣,这可以说是有失他作为大政治家的风度之事(这篇斥骂之词收入了《毛选》第5卷)。此事是毛泽东的疵点之一。

  记者:梁漱溟不过是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毛泽东要如此动怒呢?

  何新: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围绕着国家工业化的路线问题,党内党外都发生 

  了激烈的辩论。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表明,工业化的前奏是对农业结构的改造。英国16世纪发生了圈地运动。法国1789年后发生了消灭土地贵族的第三等级革命。美国19世纪中叶发生了南北战争,摧毁了南部的庄园奴隶制经济。德国16世纪发生了农民战争,改变了容克领主庄园制度。这些历史表明,近代工业制度及其上层建筑无法矗立在中世纪封建主义庄园经济的基础上。

  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的农民革命,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摧毁了传统的封建地主经济,实施〃耕者有其田〃的原则,把土地分到小户农民手中。但是,这种小农经济不可能是终极形态,本身就是极不稳定的过渡体。 

  土改之后,随着生产力发展,农村中发生经济分化。有人富起来,成为富农,买房买地置产业。有人穷下去,卖房卖地。这是农村中发生的自发性资本积累和两极分化的进程。

  面对这种分化,同时也围绕着如何选择向国家工业化过渡的道路问题,党内、党外发生了激烈的思想的斗争。这些不同思想,大体反映为两条路线。

  13、中国工业化的两条路线争论

  记者:怎样的两条路线呢?

  何新:一条路线,是支持富农经济的路线。从经济理论看,这实际是亚当·斯密的市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路线。按照这条路线,应该放手让自发的资本积累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让人们在经济致富活动中自由竞争。在这种自由竞争中,实现城乡民间资本的积累,以及向工业资本形态的自然转化。

  这种转化的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是由农村中的富农资本,通过自由贸易,转化为商业资本,再转向农副产品的加工业,转向消费品的加工业,最后转向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在这个进程中,国家可以采取无为而治、放任而不干预经济的自由主义方针。

  而另一条路线,则是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路线。

  斯大林式的工业化道路,使苏联在30年代获得了极快的资本积累速度,实现了国家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的优先发展。其速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资

  本主义国家。使得苏联能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以先进技术装备了苏联红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德国奠定了基础。

  但另一方面,也付出了极大的社会代价,这条路线必须是一条饿肚子经济即勒紧裤带,全民被迫作出牺牲搞工业的路线。其社会后果,导致苏联经济体制下的长期食品及消费品匮乏,人民不满,积怨甚深。正是在这种体制下,造成了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滞后发展。也形成了国家权力的无限扩张和对公民自由的全面剥夺,造成了苏维埃国家专制主义毛泽东后来称之为〃新沙皇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高度集权体制。

  记者:中国革命成功后,是否也想走这条路。

  何新:有人想,高岗是一个代表人物。而邓子恢等人则想走市场主义的道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