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

第56章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第56章

小说: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国家要注意。如果在经济整体情况不好时,股市畸形地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股市就像抽鸦片一样,会把一个人的身体越抽越干。比如我现在身体整体情况都不好,我肚子很饿,但我找不到食品,那么让我服用鸦片,打吗啡,我会感觉肚子不饿,被麻醉了。但是,我身体的内耗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死掉的。我认为在整体经济不良情况下股市经济的畸形繁荣,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一种鸦片。现在在美国,在香港,在中国,畸形的股市都是鸦片。

  记者:为什么在美国也是鸦片?

  何新:这个问题讲起来话就太长。美国近年的繁荣,得益于别国的倒霉。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亚洲地区约7000亿美元进入美国。在欧洲统一货币过程中,7…8万亿美金为规避欧洲金融风险也流入美国。苏联东欧垮台后,数万亿美金由前苏联、东欧流入美国。

  这么巨大的净资本流入,美国经济能不繁荣吗?美国吃别人,花别人,害别人,整别人,当然经济好。但是请想一想,格林斯潘那老头子怕什么?为什么每次美国股市一爆升他就出来加息,泼冷水?他怕什么?为什么怕?实际上,美国的繁荣也是一团虚火。特别是全球的经济情况近年持续不好。

  美国国家的负债额已达到惊人数字,仅年利息即高达2000亿美元。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风光一时的对中基金老虎基金会近日亏损倒闭,这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直深陷于衰退和危机中。实业投资不景气,巨额资金闲置而流入股市,特别是美国金融市场。现在更有危机日深之势,搞不好要发生战争的。什么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纯粹是梦话!

  记者:那您是反对国家在经济中通过股市这种方式作资本了?

  何新:我不反对,问题在于指导的理念。股票市场是调节投资的一种形式,但它不是唯一的形式,也不是一种高级的和进步的形式,在中国今日的国情下,放任股市自由发展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国家应该用哪种手段调整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股票市场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本来是应经过认真研究,审慎地作出评估后,再来设计和进行。但我们现在是,一味模仿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模式,表面上全盘照搬,实际上学的是皮毛。在与〃国际接轨〃的口号下,我们把过去行之有效的调节手段全抛弃了,只因为有经济学家说股市是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

  而我反对的就是这种理论。股票可以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采用什么方式配置资源,要根据一个国家目前的总体经济形势去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估。 

  记者:您既然反对把股市当成调节投资的唯一手段,那您认为,我们应把股市和什么别的手段去并列运用呢?

  何新:这几年国家根据现实情况,在政策中已不断加强了以财政手段配制资源的作用,方向是对的,但调节力度还可以加大。在这后面还应加上一个理性的计划的原则,就是陈云常讲的〃量力而行〃,〃有计划、按比例〃。

  10、中国应当制订自己的全球战略

  记者:的确,你呼吁过制定关系国际民生重大经济决策不可不慎重。您怎么看去年6月份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您对开发西部的消息感到突然吗?

  何新:不。西部开发早在80年代就是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的内容。这个问题去年初高层已有人跟我谈过。我认为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设想是有远见的,但是在考虑开发西部时,不要作纯消费性的开发,要保护生态资源。另外,所进行的投资要考虑到它的回报,除基本设施之外,要开拓那里的市场。

  特别重要的是,当着眼于西部开发的时候,要注意到西部在整个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把开发西部和复兴丝绸之路,开拓整个中亚的国际资源和市场这个战略结构在一起。如果采用这们一种眼光去开发,那么西部开发就会成为具有深远意义的事。其实日本人近年已经在悄悄地做了。日本最近有一篇文章,讲日本应该进军中西亚地区,包括内蒙古,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加重对那里的投资和经济影响力,以此作为牵制俄后方的一种战略手段。你看他们多狡猾!我认为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开发西部的战略是非常有眼光的。是有深远意义的。在具体执行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考虑到这更深一层的战略含义。

  记者:今年一月份,四次由中国政府亲自主持或支持的关于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大会在北京召开,这表明中国在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也在东部和中部启动了网络经济发展,我不知您是否考虑过,因为工业化的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对资源产生掠夺并付出代价,那我们在西部开发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向网络经济发展呢?

  何新:我认为我们在网络经济上早晚有一天会发现又在上美国人一当。在网络上,美国的整体战略早已设计出来了。那是精心设计的一套谋略。我们地这个问题,现在还没吃大亏,所以还看不透。

  英国和美国鬼子太坏了,他们对世界经济,对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是有一套完整的经济、政治战略设想的。这种战略设想他们已经设计好、实施了二百年了,而且基本的方针一直没有变。20世纪俄国革命、中国革命挫败了他们的全球战略,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运动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挫败了英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为争夺世界市场,发达国家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斗,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 

  在这两次冲突中,发达国家受损伤,而殖民地国有趁机独立,参与了全球工业化的进程。这是让英美很头痛的事情。从1945年到1985年,头痛了40年。英美全球化的本意,就是要搞全球殖民主义化,通过全球国际分工,让英美成为资本和技术的供给国,然后把其它国家有的变成外围的依附型工业国家,有的变成农业国家,有的把它作为只保存原始资源的国家弃置掉。就像美国人对待印第安人的保留地那样,把他们隔绝起来,扔在蛮茺地带,让他们同化在原始的生存环境里。永远不要发展和进步,变成大自然的一部分。中心地区达到最高的发展,那些落后边缘区域则作为富人们打打猎,散散心的生态旅游地。 

  总之,英美国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应成为什么样的国家,是有一个蓝图的,这个蓝图是很早就设计好了的,但是这个蓝图在20世纪被民族革命运动给打断了。

  承受着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末的失败,英美现在想把这个蓝科重新实施起来。于是发生了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的一个口号就是人权大于主权,价值冲突大过主权冲突。英美提出了〃新干涉主义〃,他们的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理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有战略家,例如指导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的一个基本理论是生存空间的理论。中国人对这些东西研究的太少,所以许多人都不知道。这里的含义实际是经济含义,是争夺世界经济资源和市场的含义。希特勒并不是疯子。 

  日本为什么不认为它对中国的侵略是错的?它说我是代表黄种人向白种人争生存空间。他也有自己一套国家战略,有为他的侵略提供支持的理论。

  中国人现在应该结合全球市场的开拓研究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这个问题。中国初步的工业化已经完成了。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在某些领域,中国的发展进步已经很快,中国已具有在世界上争一个强国地位的潜在实力。但是中国现在缺少一套全球战略。如果有了正确的战略,分步实施,中国将可以在50年内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达国家。在世界历史上,一个新兴国家兴起的同时,往往意味着前一时期占主导地位国家的没落,世界市场空间是有限的。这就是美国某些战略家拼命要抑制中国的原因。所以,未来中国要发展,面临的国际关系和斗争是异常复杂严峻的。

  11、网络殖民与网络安全

  记者:您说,整个20世纪英美全球化的本意,就是要搞全球的殖民主义化,通过全球国际分工,让英美成为资本的技术的供给国,然把把其它国家变在外围工业化的国家。可您前面说到,中国工业产品对世界市场的占领,是西方国家最害怕的事,您不认为这有矛盾?

  何新:并不矛盾!我的意思是,西方有西方的全球化目标,中国也要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方略。不要盲目跟着西方走,不要那么幼稚,总是那么轻率地跟着美国人、英国人的诱导跑。这是避免上当的办法。我们已经上过不少当了!

  记者:总之,您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并不看好,是这样吗?

  何新:网络是一种新兴的工具,非常有意思。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新技术概念,非常有潜力。但是,它是技术工具,不是经济。把它说成是什么〃知识经济〃,这就是骗人。美英夸示这种工具,目的可能是利用它搞渗透,它还具有其它含义,有意识形态含义,还有金融的含义。他们发现有人对这个东西不太懂。又东于追时髦,于是利用它来推行他们的全球殖民化目标,我们还是头脑冷静一点好。

  12、中国必须参与〃全球化〃

  记者:那么,你认为在保护主义日益严重的当今世界,中国工业的出路何在?

  何新:我1987年以后就一直在想,前苏联西伯利亚所存在的资源,可能是现在地球上除了南极以外蕴藏资源最丰富的,有煤、森林、铁、铜等,能发展工业的这些东西都有,但交通不便;而中国呢,巨大的人口,廉价的劳力储存,中国其实全部的问题,全部经济问题的根本就是人口,如果以现在中国的国民生产总产值,人口只有两亿,人均产值马上就翻5倍;再加上日本、亚洲〃四小龙〃的资金、技术,这三个如能够组合在一起,马上就会形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工业区。所谓东南亚那一块就没戏了,因为东南亚先天不足,没有资源,而且没有劳动力的储存。台湾现在就面临这个问题,台湾现在经济很不平静,他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岛内劳力短缺,二是岛内所有的资源都是跟日本一样靠外来。

  记者:台湾是小岛,日本也是小孤岛。

  何新:所以,当时我就设想这三个地区如果能够联合在一起,找到某种形式,结合在一起,那将是天作之合。形成这个想法是在1987年底,后来到1988年初,我把它写出来,这个想法形成一本书,就是《东方的复兴》,也就是21世纪的发展战略。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中苏互补的问题。我说苏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轻工业品,我国最大的问题是重工业拖后腿,钢材、基础设施,包括机车、铁路、电力不足,这两个不正好是互补吗?我当时又想到国与国之间没有硬通货,可以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来交换。当然,以上设想产生于1987年,现在中国与俄罗斯的情况都已经具有了很大的不同。

  记者: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了经济的小三角,就是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东北部,形成东北亚经济济圈。

  何新:是的,东北亚经济圈理论其实就是三点互补理论。但这个构想日本人马上发现了。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实际上喊的多,推进的少,特别是日本不积极推进啊,他发现,最大的好处将落在中国人的身上。 

  记者:是的,他们担心一旦有资金技术,中国就将甩掉他们。学会了技术就不要靠他们了。

  何新:对,中国占据着地缘中心的地理优势。日本人为什么使劲要北方四岛,这是战略性的,那不仅是他的北部边界,也是通向西伯利亚的桥头堡。现在可以说日本真正的眼光是集中在西伯利亚身上,他们本来想跟俄罗斯做交易,但叶利钦拒绝了他们。

  我们要把中国现在发生的这个过程,同1840年以来发生的过程,连续性地看,中国的历史,一个阶段继续着一个阶段,那么到现在为止,没有完成。这个阶段要到什么时候完成呢?邓小平讲,他说,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国家要到21世纪中叶。再过30年,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上一个相当具有凝聚力的国家,相当具有实力的、相当强大的国家。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三个方向。一是谋建东北亚经济圈,中日韩西伯利亚经济共同体。一是谋建中亚经济圈,以现在上海六国组织的政治合作基础深化发展为经济合作组织。三是东南亚经济圈。

  这三个经济圈意味着构建一个新兴的中心世界。这个新兴世界将使北美和西欧成为边缘地带。这个新世界的兴起也就意味着东方的复兴。

  那么再到下个世纪中叶的时候,中国将具有今天像美国这样的世界地位,所以要把现阶段放在一个长的过程当中去,这个过程在中国会发生很多很多的变革。世界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东南方,只是一个资金、技术的传递带,他们的使命是向纵深传递,要在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形成一个大的工业区,联起来。而这个工业区的大市场在哪里呢?就在世界的内大陆,现在的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以及俄罗斯中西部,这一地区到现在为止,被排除在世界经济的主流之外,具有巨大的沉睡资源、巨大的土地面积、巨大的潜在工业能力。 

  工业的运行不仅仅是一个纯经济运动,它往往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的运动,它打破了原来的秩序,重新组合,人和人的关系、社会的结构、资源和配置全部将被工业化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记者:我们的这个长篇访谈就要结束了,能不能用几句话对您的主要经济思想作一个总结?

  何新:你真会给我出难题。

  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应该看作邓小平、江泽民对列宁主义〃新经济政策〃思想和理论,在中国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近于列宁当年所设想的他称作〃国家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模式。

  在共产党执政下可不可以搞资本主义?应不应该建立市场经济?这是一直存在激烈争论的问题。 

  我认为,邓小平在中国发起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可以认为是列宁20年代所实施的以〃新经济政策〃为标志的经济改革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正是尝试将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向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面转轨。

  在经历这一转变的20世纪20年代,列宁路线当时曾遭遇了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的激烈反对。左派指责列宁的〃新经济〃是由共产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复辟和倒退。而列宁当时即已指出:在共产党领导下,不仅可以搞资本主义;而且在一定的阶段中,必须搞资本主义。这种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列宁认为,这种转变并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前进和发展,是在俄国当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上,为提升生产力发展阶段所只能作出的必然选择,是现实主义的唯一选择。 

  列宁认为,在落后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阶段上,是不可能单纯通过政治革命和意识形态手段,而实现向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直接过渡的。

  但是在列宁去世后,列宁的上述重要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