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

第15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第15章

小说: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歉龉寥ネ娜硕际瞧腥⒙藓海桓龇卜蛞裁挥锌吹剑约合胂耄飧鑫一共还荒歉錾矸莼谷ゲ涣耍源有硇矶喽嗟姆矫妫芄还鄄斓秸飧龅胤绞翟谑呛茫椅颐欠卜蛉サ娜撕芏啵颐峭矸莸娜耍幸嫡系娜耍凶镆档娜耍悄苋ィ比晃颐且材苋ィ慰稣飧龅胤剑绕鹬罘鹁煌烈膊徊睿飧鼍褪窃谖颐峭葡氲敝校颐茄≡褚欢ㄒ悸堑秸庑┪侍猓庑┦鞘裁矗浅O质档奈侍猓≡褡萑缓玫牡胤阶约喝ゲ涣耍且彩峭魅唬蔷筒蝗菀琢恕
  下面呢,这倒向释迦牟尼佛提出请教,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这两句就是求佛教给她修学的方法,极乐世界看到了,我也选定了,怎么去法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请翻开一百零一面,看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我们看善导大师在此地对我们的开示,言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我们先看这一段,思惟跟正受都是这个法门里头,重要的修学方法,实在讲呢,也就是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说的,忆佛念佛,是一个意思,在这个楞严经里面讲的是,忆佛念佛,在这个此地就是讲的,思惟正受,这个定前方便,这个定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乱,前方便就是准备的功夫,修学的基础,为什么呢,假如没有得念佛三昧就不能往生,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的,念佛三昧里面包括我们平常所讲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统统叫念佛三昧,这个念佛三昧里头,功夫浅深不相同,这是这个方法修学就是思想忆念彼国依正庄严,把其他的念头统统舍掉,统统放下,专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就叫功夫成片,有这个功夫就决定得生,发愿求生西方世界就决定得生。
  这个功夫,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人人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你愿不愿意做,不像其他法门,提出修行那个方法,有些我们确实做不到的,这个就是,换句话说,把你平常心里面这一些思想忆念的,统统换成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最具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经,读经是什么呢,读经就是思想忆念依正庄严,读就是忆念,忆念就是读诵,所以诸位不要是一面念着经,一面去想那就错了,读诵就是忆念,假如说读诵放下来,专门去想,那就是观想念佛,但是观想念佛一定要依这个十六观经,这个想法,佛在此地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如果不是依照十六观的方法去想呢,那都是邪思惟,那你全想错了,因此我们用读诵持名的方法,那个效果跟此地讲的这个思想忆念,意思完全相同,而是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用这个方法打掉,初学的人,特别是知识份子,一定要从读诵下手,读诵不但能修定,同时能开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读经读久了会开慧,但是不能打妄想,你就一直读,依是依报,正是正报,正报里面有教主的庄严,有同参道友的庄严,我们讲主伴,所以是两种庄严。
  依报是我们修行的环境,环境里面也有两种,一种是人事,一种是物质,物质的庄严是样样都不缺乏,这是物质庄严,人事的庄严就是前面讲的,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你所接触的都是诸上善人,这个是你人事环境的庄严,所以说是依报正报两种庄严,常常萦回在我们自己心中,自自然然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再看底下正受,正受是得定,正受就叫三昧,梵语叫三昧,翻成我们中国的意思叫正受,也翻作禅定,此明因前思想渐渐微细,觉想俱亡,所以我跟大家同学说,你读经的时候不要去想它,你想什么,这个念头很粗,不容易成就三昧,我读,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不想它,你这个觉观慢慢就细,慢慢细的时候,容易成就念佛三昧,也就是我平常讲的,容易达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呢,就是一心不乱,这个都叫正受,都叫做三昧。
  到觉想俱亡,觉是能,想是所,能所都逐渐逐渐离开了,这个心真正达到清净平等,虽然还不敢讲是真实的清净平等,但是与真实,真正的那个清净平等相应了,相似了,这个境界非常好,唯有定心,与前境合,前境就是讲的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逐渐逐渐感觉的时候,这个境界就在眼前,到这个时候,你自己对于往生是充满了信心,你的生活一定是非常自在,非常快乐,法喜充满,这是我们现前可以得到的,所以人,为什么人说能预知时至,能够不生病的往生,道理统统在此地,你为什么还有病苦呢,你的妄想没有断干净,原因在此地。
  自古以来,许多法师大德,临终还有病苦,你们问,他为什么呢,我们看到的也有很多在家居士的时候,预知时至,无疾而终的,那些法师们度众生的悲悯心还存在,那也不行,他还有众生可度,我能度那是我所度的,这个念头都不行,都要把它丢得干干净净,真的要做到度而无度,无度而度,那才行,事上可以做,心里面不能留痕迹,这一点非常重要,心里头还有一点痕迹,没有把它去掉,那就是,走一样能走,也能往生,还要留一点那个病的样子在,不能那么痛快,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八卷 华藏图书馆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一面,一百零一面最后一行“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大段,在科判里面,这科判在一百零三面第一行,这是科判里面是第六大段,就散善显行缘,这一段就是本经的,定散二善,这一段是讲的是散善,经文分五个小段,我们刚才念的是第一个小段。
  前面,这个韦提希夫人,见到了十方诸佛的刹土,这个是仰仗世尊特别的加持,也是她的机缘成熟了,展现出十方的佛土,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求愿往生,请求世尊教给她,修往生的方法,这个尔时就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世尊微笑了,这个微笑是表示非常的欢喜,欢喜她选择得正确,没有选错,欢喜呢,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本怀,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如果要去请求,世尊给我们介绍一个法门,他必定就是说这个法门,这法门他没有说,这个夫人选中了,因此非常欢喜。
  在这个时候佛放光,这个不是常光,是从口,这个光从口出,无色光,从口出,这个光放出来呢,照着频婆娑罗国王的头顶,我们晓得国王也是被幽禁在七重的内室里头,前面我们看过了,国王现在的际遇是夫人最关心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没有答覆,韦提希夫人之前,先放光照这个国王,这就是对于韦提希夫人的安慰,这佛是面面俱到,国王虽然幽禁在深宫里面,这个佛光没有障碍,佛光一照,在这个韦提希宫里面也见到国王了,好像我们今天讲这个透视了,彼此能看见,当然频婆娑罗王也见释迦牟尼佛了,见到非常欢喜,头面作礼,礼拜释迦牟尼佛,他没有大心,没有求出离三界了生死,没有发这个愿心,所以这个佛光照注,也帮助了他证得了小乘三果,小乘三果也算是很不错了,夫人的心量大,不愿意住这个娑婆世界,要找一个不闻恶声,不见恶人的地方,这个心量大,所以每一个人的求愿,佛都满他的愿,佛都满他的愿,你发大乘心,满你大乘愿,你发的小乘心,满你小乘愿,统统满愿,这个叫作圆满功德。
  这是说明频婆娑罗王证得了斯陀含果,这个阿那含果,尔时世尊,告韦提希,这转过来就答覆,韦提希夫人的请求了,这一段经文在本经里面是最重要的一段,这个观经两段经文非常重要,后面上品上生章,在此地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三福,非常重要,对于我们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修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开始,我们果然能够依照佛的教训去修行,就决定往生,这佛就叫着韦提希夫人“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凡夫佛说甚深的道理境界,我们很难体会,因此佛在说法里头,说了许许多多的比喻,我们从比喻里面能够体会到佛所讲的真实义,这个是说法的一种方便,也是说法的一种方法,她见到阿弥陀佛国土了,也发愿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佛就问她,你知不知道,阿弥陀佛去的距离我们这个地方不远 ,弥陀经上讲,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佛国土确实不远,到后面我再给诸位来介绍,下面这就提出这个要紧的方法。
  “汝当系念,谛观彼国。”,这是教课的方法,净业一定能够成就,这一段善导大师给我们开示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老人家开示的在一百零五面,我们看这一段文,一百零五面第四行,我们把这一段注解念一念,言尔时世尊告韦提已下,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一段文,正明,正是明白的告诉韦提希夫人,许说,言阿弥陀佛不远者,正明标境以住心,这一句话非常重要,这个是修行的纲领。
  境是境界,西方极乐世界,住心,就叫我们的心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叫住心呢,实在讲就是永明大师所讲的,有净土,你心里头真有了,心里有了就是常常放在心里,而不会把它忘记掉,不会把它失掉,是你心里头真有了,你心里面有净土,你就决定得生净土,这个很重要,有许多人天天念佛,心里头没有净土,心里面还有些什么东西呢,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有这些东西在,如果这个东西一现前呢,这佛就不要学了马上就走了,可见得他心里头没有净土,心里面真有净土,其他的东西统统放下,统统都舍掉了,这叫真的有净土了,这就叫住心,这个是能不能往生,就是决定在这一句里头,这一句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讲的,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个意思,真信切愿,就是住心,就有了,所以永明说有净土,善导说住心,澫益大师讲信愿,这三个人讲的言语不同,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一个意思,可见得它非常重要。
  这一句里面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分齐不远,这里说出来了,从此此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过十万亿刹,这十万亿佛刹,即是弥陀之国,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十万亿个佛国土能说不远吗,下面说了,明道里虽遥,去时一念即到,这一念就到了,这能算远吗,所以确实不远,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特别是在华严经里,华严经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念劫圆融,这个十玄门里头所讲的,这个地方给我们讨论的,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问题,时空在佛法里面说都叫做,不相应行法,我想学佛的同修,要稍稍涉及到唯识法相,唯识法相入门最浅的东西是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作的,天亲菩萨作这部论,目的是接引修学大乘的同修,它是根据瑜伽师地论所作的,瑜伽师地论将一切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还是太多了,六百六十法对于初学人来讲,还是相当烦琐,所以把六百六十法归纳成百法,归纳成一百条,那么百法里面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心法,第二愿是心所法,第三类是色法,第四类是不相应行法,第五类是无为法,一共分成这五大类。
  时间空间是属于第四大类,叫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绝非事实,不是事实,我们今天讲空间讲十方,我们就讲四方,譬如说我们是以台北市为中心,基隆在我们的北方,新竹在我们的南方,假如我们以高雄为中心,那新竹就变成北方了,那就不是南方了,可见得这个方位不是真的,没有一定的标准,时时刻刻在变化,不是真的,同样一个道理,时间亦复如是,这个时间是一个假的抽象的,过去人还不太容易认识清楚,现在方便,现在大家常常出国旅行都晓得时差,我们这里是白天,在美国是晚上,我们是晚上它是白天,那你说中午,我的中午午时,纽约晚上巳时,在这一个地球上,时间就没有一定了,离开地球之外,那就更不相同了,如果我们拿月亮来说,月亮自转一周,就是一个白天一个晚上,正好是一个月,在月球上一天一昼夜是我们地球上一个月,每一个星球都不相同,所以佛给我们讲,时间空间是我们抽象观念当中产生的东西,没有事实,因此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就是长时间可以变成短时,短时间也可以变成长时,可以变成无量劫,这个我们一下也想不通,也不能体会,我想我们同修不少从前在学校念国文,念过黄粱梦,那个黄粱梦里面所描绘的,岂是不是几十年的时间变成几秒钟,那作梦时间只有几秒钟,他在梦境里面,真的就感受过了几十年,醒过来黄粱还没熟,黄粱是什么,高粱米,小米,那个小米煮东西很容易烂,很容易化,还没有煮熟,他梦醒了,已经在梦中过了几十年了,说明了时间确确实实是可以浓缩,可以展开的,这些在华严上是不思议的境界。
  因此从事相上来说,西方世界距离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事实上讲呢,一念即到,这个一念,不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尽虚空□法界统统到,我们再问,这一念到底是多长时间,我们没有办法想像,现在用科学仪器测量不出来,佛在经上常常说,那是粗说,那不是细说,粗说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一个生灭叫一念,如果你要是明白体会到这个事实,这一念就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再一念就回来,咱们就这么算法,这一秒钟,可以西方极乐世界十万八千次的来回,它哪里算远呢,很近是不是,一秒钟可以往返十万八千次,所以它就不远了。
  这个是事实,你要问为什么呢,虚空法界是我们心性变现的,所以一念,必定是涵盖圆满的心性,那哪有不到的道理,所以西方世界真的不远一念就到,这个第三个意思,明韦提等及未来有缘众生,这一句我们要注意了,如果没有这一句,这个法门是世尊专门对韦提希夫人说的,她能得利益,我们则未必得利益,因为有这一句那就行了,未来世,这未来世,我们现在对佛来讲,是佛当时的未来世,有缘众生,这个有缘很重要,什么叫有缘呢,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叫有缘,你对于净土法门,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你真的相信,真的想去,真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你就是有缘的众生,有缘众生,这个缘要加强,当然没有缘,给你讲的你不相信,你不会接受,给你一说,你很喜欢听,你还会点头,这就证明你有缘,你不反对,你可以接受这个法门,缘要加强,怎么加强呢,要注心观念,这个就是把这个缘加强,定境相应,这个定境相应,是讲功夫的成就,也就是我们常讲,一心不乱,这相应就是一心不乱,成就成就,行人自然常见,这个常见就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西方极乐世界,你在现前就能见到,这个常见是指的这个,有斯三义,故云不远也,这里面含着这三层意思,所以佛说阿弥陀佛的国土距离我们不远,我们把这个经文底下一段再念下去,我们才好讲话。
  一百零二面,第四行最后一句,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这一句话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看佛讲这一句话的语气,也非常的肯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