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

第39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第39章

小说: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这末后一句,是讲观想的利益,这些利益所说都是真实的,前面讲的灭罪,灭这个生死之罪,都说多少大劫,这个地方是无量劫,可见得越往后面,这个灭罪的功效越是超过前面,所以前清慈云灌顶大师说,所有一切罪业,这个罪业一切经法都不能够消灭的,都灭不了的,还有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第十六观,最后一个,越往后面去,这灭罪的效果越殊胜越大,大家轻视了念佛这个法门,轻视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大错特错,所以他虽然念,他效果不彰,为什么呢,信心不足,如果真正明了事实真相,这一句阿弥陀佛的效果,确实是不可思议“能灭一切罪”,好今天讲到此地。

  观无量寿经疏 第廿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八十三面,倒数第二行,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这是十六观的第九观,前面是观像,这个地方是观佛的真身。
  请看下面经文“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我们就先念到这一段,这个真身跟前面这个佛像,差别很大,这是说阿弥陀佛的报身,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过,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相都是依照阿弥陀佛模样化现的,那个地方统统是化生,看到阿弥陀佛的身相,就看到西方,凡是去往生西方大众的身相,这种身相在一般讲来,一定是圆满菩提才能够证得,这个菩萨以下,绝对不能为比,何以西方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能够得到平等的依正庄严,这个正报是身体,依报就是生活环境,跟佛都平等,这是难信之法,许许多多菩萨都不相信,这个难信之法,也是西方第一殊胜之处,这是他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面所没有的。
  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实实在在值得庆幸,因为不必费很长的时间,不必受许许多多辛苦,一生的修学便能证得,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所以十方赞叹,从经文里面看,第一看到佛身上的颜色是金色,金色实在讲,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出来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金,是我们这个世间的黄金,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他那个金色,有点类似夜摩天的阎浮檀金,那决定不是我们世间,这个金的光色能够相比,我们这个金类似有一点像,如果跟夜摩天那个地方的黄金一比,那我们这个颜色就太差了,大概就像我们现在黄金跟那个黄铜在一起,没有办法相比的,可能连这个比喻还不到,但是实实在在讲,夜摩天也不过是我们欲界的第三层天,欲界有六层天,从下面往上面算,这是最下面是四王天,四王天上面是忉利天,忉利天再上面是夜摩天,夜摩天实在上讲,那能比得上西方极乐世界,实实在在说,依正庄严不可思议,佛是以不可思议,勉强为我们说出,举出我们这个世间有类似的,有接近的,来作比喻,这是采取夜摩天的这个阎浮檀金,阎浮擅金,阎浮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胜,要用白话来讲,就是最好的,最殊胜的,就这个意思,所以阎浮檀金翻作胜金,一切金里面最殊胜的,最好的,是这个意思。
  其次我们看到佛的太身高了,这个身高我们无法想像的,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句,这个数字怎么说呢,说不出来,印度有一条大河,这个大河的长度比我们中国的长江还要长,现在有很多人到印度,去朝圣旅游,提起印度大家也很熟悉,去的人多了就不足为奇了,最初到印度去的,他们都有恒河沙,用小瓶装很多瓶,带回来给我们看,那个砂确确实实很细,像面粉一样,跟我们普通的砂,真的不一样非常之细。
  诸位想想,这一条恒河有多少砂,一个砂代表一由旬,由旬是长度的单位,经上讲的是大由旬,合我们中国八十里,就算古时候这个里比我们现在短,打个对折也不得了,多少个由旬呢,恒河沙中的,无法想像,恒河砂由旬,我们今天往大处说,这个银河系,银河系从南边的边缘到北边的边缘,天文学家算出来了,这个距离是多少呢,是二十个光年,光的速度,光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恒河沙数由旬,这个长度恐怕差不多了,所以阿弥陀佛看我们娑婆世界的银河系,真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看了,很小、不大,是不止这么多,那多少个恒河沙呢,六十万亿那由他,所以我们要冷静的去想想,佛的身像太大太大了。
  眉间白毫,两个眉毛当中的白毫,像五座须弥山那么大,须弥山不在我们地球,我们地球上最大的山是喜马拉雅山,那五座喜马拉雅山还得了,那多大,其实比这还要大,我们想像佛的身高,他这个眉间的白毫,恐怕眉间的白毫比我们地球还要大,我们地球比不上眉间的白毫那么大,它的像有这么大,如五座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这是佛用比喻说,眼比白毫那要大多了要大多了,我们世间凡夫见闻不广,现在比从前是进步太多了,以前确确实实是孤陋寡闻,见闻不广,印度是个半岛,南面是印度洋,所以这个海洋印度人见过的,佛就用这个比喻,佛的眼睛像海洋一样,用这来比喻,其实海洋那里有佛的眼睛大,地球还不及白毫,这是形容很大很大,青白分明,这是眼的相之好,眼睛相好。
  更殊胜的是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须弥山,是四宝所成,所以这个山不但是一尘不染,而且常放光明,世尊在此地也用它来做比喻,这是比喻佛身上的毛孔,毛孔放光像须弥山一样,光像须弥山一样的显著,一样的大,可用这个来形容它,这是讲毛孔放光。
  再看那佛的圆光,圆光是佛这个头顶上,像我们的做这个佛像,上面做个圆光画佛像,也要画个圆光,圆光佛的身像大,当然它的光也大,圆光也大,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假定就是我们不能确定,这一个大千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三千大千世界呢,一百亿个光明有这么大,诸位要知道佛在经上常说,阿弥陀佛的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地方多远,十万亿佛国土,佛的圆光能照一百亿佛国土,我们这个世界正是在佛圆光注照之中,因为距离很近十万亿,他的圆光就照着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在佛的不单单是圆光,佛毛孔放光,全身放光,光中都化佛,光中化佛无数亿,在赞佛偈常常念,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确确实实是这样说的,我们在这个过年期间,许多的道场,像我们这个道场也没有例外,我们拜三千佛,有很多地方拜万佛,诸位要晓得,万佛万万佛,大概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不管你拜那个佛,还不是拜了阿弥陀佛,确实是如此,都是阿弥陀佛所变化的,那么佛为什么要变化这么多佛呢,摄应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性,正是应机而行,也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虽然是应以佛身得度,佛很多,有人喜欢阿弥陀佛,有人喜欢药师佛,有人喜欢释迦牟尼佛,你喜欢什么佛,他就现什么佛,反正你得度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就是应以佛身得度者,也能现无量无边的诸佛,所示现的一定是你很喜欢的这尊佛,可见得这三十二应是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头那个变化的真的是无量无边,从这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如来果地上智慧能力是真正不可思议,如来果地上的智慧能力,就是我们自己本性本来具足的智能,他老人家是所有一切障碍都除掉了,智慧能力完全恢复,我们所以跟阿弥陀佛并没有两样,但是我们有障碍,因此我们的智慧德能透不出来,被障碍住了,显示不出来,苦在这个地方,我们现在学佛,学佛的目的何在,学佛目的就是把这些障碍去掉,让我们本性本来具足的德能再回复出来,这是我们学佛真正的目的,所以读这些经典,也才真正明了,性德的可贵,性德之可尊,激发我们认真努力修学,恢复自己的性德。
  那这个化佛无量无边,每一尊化佛,又有众多无数的菩萨为侍者,佛要用现在的话就是老师,老师要是没有学生,他这个老师就做不成了是不是,老师一定要教学生,有学生才有老师,有老师才有学生,所以每一尊佛,又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围绕着他,这样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才能够教化一切众生,这就好像在唱戏一样,唱舞台戏,佛唱主角还有许多配角,这许许多多的菩萨,有些是佛变化的,有些是他方诸佛来协助的,大乘经上常说,一佛出世,一尊佛出现在世间千佛拥护,有一千尊佛来帮助他,来成全他。
  可见得诸佛教化众生,真的是密切的合作,没有一点障碍,彼此都能合作,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会,他的弟子当中,不要说是菩萨弟子,声闻弟子当中,我们在经典上很熟悉的,舍利弗,目犍连,这都是古佛再来,他不是真正的阿罗汉古佛再来,舍利弗跟目犍连是古佛再来,那他这些学生呢,佛在示现的时候,这两个人示现的是外道身份,各有徒众一百人,到以后是皈依释迦牟尼佛,他的学生也统统都皈依了,这个领导这个人是佛化身,他那些徒众大概也不简单,想必也都是诸佛如来,大菩萨变化所作,用这种方式来拥护释迦牟尼佛,叫大众看到了对佛生敬仰之心,我们现在所讲的造势捧场,就是这个意思,使一般六道的众生,认识释迦牟尼佛,尊重释迦牟尼佛,敬爱释迦牟尼佛,然后就亲近释迦牟尼佛,目的在此地,凡夫对佛不认识不会起尊敬心,所以他们这些诸佛大菩萨他们知道,所以他们变成普通的凡夫,然后再去皈依,再跟他学习都是演戏,表演给我们看的,在这个地方,我们见到了十方世界如来度化众生,都是在那里表演,都是在那里演戏,所以教学的手段方式是巧妙极了,他是在表演。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我们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经上记载他的身高一丈六,佛现的大身丈六金身,佛的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依据我们世间看相,算命所说的那一个相是贵相,一共有三十二种贵相,佛三十二种贵相,一样都不缺,样样都有,假如我们说这个世间有八十种相,佛就示现八十种相,你们世间人认为那些相是好相,那我统统具足一样也不少也不缺,阿弥陀佛的相就不一样,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所以我们常赞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真佛,这个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我们人见不到,为什么太大了见不到,所以佛度我们这些众生,要现一个小身,跟我们的身差不多,丈六是大一点,比我们的身相大一点,如果太大,太大我们就奇怪了,总之大一点就是了,古时候这个尺比我们现在这个尺短,像弘一大师周尺考做这个尺,他做这个考据,在这个他著作的三十六种律仪里面就有,周朝时候的尺呢 ,一尺大概合我们现在六寸的样子,所以丈六金身不是现在的尺,是周朝那个时候的古尺,要用现在我们算公分来说,大概是八九十公分,是个高个子不是太高,太高的时候,那就变成奇怪了,我们看起来就不顺眼,总之是个高个子,看了很舒服,这是佛所示现的。
  “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这是比我们的世间是要殊胜的,我们这个世间讲到,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好里头没有光明,西方世界佛相好里头有光明,这个光明用处可大了,我们看底下这一句“一一光明,□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一句经文我们要多念几遍,要牢牢的记住,这是佛说的决定不错,决定是真实的,我们这个世间人发心念佛,佛光就照你,佛不是一个光照你,是一一随形好都放光,一一光明□照十方世界,念佛的众生,所以念佛众生得到佛光注照,一切妖魔鬼怪就都不得其便,妖魔鬼怪想来找你麻烦,你有佛光照着他不敢接近你,所以念佛人,在修学菩提道中是最难闻的,你修学其它法门,说实在话,无始劫以来怨亲债主众多,扰乱你是在所不免,唯独念佛人着魔机会少,也有着魔的,有着魔的是心不在道,如果心在道上,这个道是什么呢,道就是阿弥陀佛,你心里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真正做到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你心在道上,决定没有魔障,如果念佛心里面还想别的,那就会有着魔的机会,三业清净,决定没有魔障,这是这个法门,古德常讲最稳当,道理在此地,最快速最稳当,既然蒙佛这个佛光念念都注照,你想想看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再看下面这一句“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为什么佛不能具说呢,说不出来太多太好啦,佛为我们介绍,只能够简简单单点一点而已,细说那能说得尽,佛纵然细说,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就是佛在此地讲的,我们就很难想像,下面释迦牟尼佛劝我们“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这是佛在此地劝勉我们。
  我们看善导大师,在以上这段经文里面,他给我们说开示,诸位看一百八十六页,一百八十六面最后一行,看最后一行,第二句“问曰”,这里假设一个问答,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一句,刚才念的这个“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这有什么意思呢,依照本经的教义,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本经大分是定善散善,散善里面所讲的三福九品,依三福来说,三福祗要修一福回向就能往生,你说这个第一福,这就很多世间人往生的,临命终时才闻到这个阿弥陀佛,他在世间,孝顺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世间善法只修这一条世间的善,甚至于他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若在临命终时呢,他有缘遇到一个念佛的人,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听一欢喜马上就念一句求生,他也能得生在九品里面,到后来我们就看过,看到的时候,中品往生,善人善导大师在九品里面讲的,这个下三品是造作罪业的恶人往生,中三品是善人往生,所以是差别在此地。
  为什么佛在此地说,佛光单单照念佛人,答曰此有三义,这些开示很重要,有三个意思,第一个亲缘,佛光照你你能够接受佛的光明,这还都是在缘份,其实佛光是□照,佛光是普照,佛光决定没有分别,像太阳出来了照万物那有分别,这个要照他,那个不照他,没有这个事的,佛光也是普照,普照是有些众生能够接受,有的众生不能接受,所以能不能接受到佛光,这是自己缘份不相同,就是特别有缘份,佛光注照,他的这个感应特别殊胜,第一是亲缘,什么叫做亲缘呢,众生起行,这个修行呢,口常称佛,佛即闻之,不要以为我们念佛,佛不知道,我们念佛,佛知道,佛听见了,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你这里供养了佛像,每天早晚礼佛,佛见到了,不要以为佛像假的,不是真的,马虎一点无所谓,其实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