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豢伤家椋馐前蚜硗馊秩送慕樯艹隼础
我们再看经文,经文在二百一十四面,这个上品上生章,讲了不少次了,我们讲到那里呢,讲到二百一十四面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三者修行六念,我们只讲到这个地方,向下经文就好讲了,后面的注解诸位同学自己看看就可以了,重要的统统都说过了,“回向发愿愿生彼国”,这一句是总结前面发三种心往生的,后面又有三种,一个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一个是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种是修行六念,总共往生的人可以归纳为六大类,这个六大类,一定要回向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回向,我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人天福报,也不想来生生天,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得生净土,得见弥陀,这一生当中所修集善根,一切的福德我统统不享受,我有福让大家享,希望在临命终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心不颠倒,如入禅定,只要这一个福报,其他福报都不要,诸位要知道,临终时候头脑清楚的人,念佛是决定往生,因为能不能往生就是最后这一念,一生念佛到最后不能往生,是临终的时候生病迷惑了,颠倒了,把佛号忘掉了,别人助念也提不醒他,那就不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是决定在最后的一个愿望,一个念头,平常我们念佛是培养,使它养成一个习惯,但是最怕的就是临终生病,临终一生病那就不能保证你往生了,所以真正往生的人是决定不生病的,这个不生病有没有人助念不重要,这个才是我们一生真正要求的,我们回向发愿要发这样的愿望,说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这个跟大经上说的,跟弥陀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法门的圆顿,是一切法门都不能够跟他相比的,那一个法门能够在七天成就呢,唯独这个法门七天决定往生,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莹珂法师,宋朝时候的人,破戒的,造作罪业的一个出家人,念佛三天往生,我们要问了,他为什么三天能往生呢,因为他怕堕地狱,他知道自己造的罪业很重,按着佛在经上所讲的,一定会堕地狱,他害怕,听说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不堕地狱,所以就拼命念佛,他自己有一个小寮房,关起门来三天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就这一句佛号恳恳切切切的念了三天三夜,这个人,诚则灵,心地真诚把阿弥陀佛给念来了,念来了他很欢喜,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这十年当中好好修行,到了寿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说我再来迎接你,这莹珂法师就告诉阿弥陀佛,他说,我的业障很重,烦恼很重,习气很深,外面一诱惑我又要造罪了,我禁不起诱惑,这十年我不晓得还要造多少罪,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这要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很慈悲就点头答应了,他说,好吧,那三天之后我来接你好不好呢,莹珂法师说,好同意了,三天之后来接迎他往生,他这一高兴,房门一打开,跟寺庙的大众宣布,三天之后我要到极乐世界去了,寺庙人听到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无恶不作的坏出家人,才念了三天佛,那有就这样往生了,但是看他说话的态度,语气,又不像是骗人的样子,反正三天时间很短,大家就看着,看你三天之后你怎么办,到了第三天,阿弥陀佛跟他约定的时间,在做早课的时候,他就要求大众,今天的课诵改变一下,统统念阿弥陀佛送他往生,大众当然也高兴也欢喜,我们念,看你走不走,在念到大概一刻钟十五分钟,他告诉大家,佛来了,他看到,别人看不到,佛来了跟大家告假他就往生了,就走了,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是怕堕地狱,极大恐怖心,要求离苦,我们现在这些人不怕,胆子大不在乎,这是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这是真有这样子的人,这是古今有记载的我们看到了,有时候也听说了,但是真正往生的人,我们没有听说的,没有记载的一定更多。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这个来欢迎他的人,就来迎接的人多了,上品上生的,所以有无数化佛,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看到满虚空中都佛像,都是佛来迎这是上品上生,“七宝宫殿”,是讲宫殿随身,“观世音菩萨至金刚台”,这是莲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这两位大士来欢迎来致意,“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这是佛放光,接触到佛光,他的功力就加了一倍,平常我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佛光这一照,功力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乱,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乱,佛光一照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所以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也没有错,也是事实,“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这是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授手来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这是二位大士与诸上善人,上善都是指的等觉菩萨,西方世界等觉菩萨太多太多,看到你来,你今天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赞叹,赞叹你很有智慧,你的决定没有错,其他的人修行到这个境界,要经过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你短短的几天就成功了,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真正值得赞叹,不但这些菩萨们赞叹,诸佛如来都赞叹,一面赞叹他,一面是劝进他,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这个人见到佛,见到菩萨,见到无量无边的化佛菩萨,心里欢喜,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他自己感觉到观世音菩萨拿着金刚台来接引他,他就坐在金刚台上,如弹指顷,往生彼国,速度之快,我们这个地方,距离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一弹指之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到了,生彼国已,这句话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里面涵意很深。,这是讲没有一丝毫障碍往生。
“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这个时候你看到佛,“见诸菩萨色相具足”,这个具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没有一丝毫的缺陷,正如世尊在无量寿经,在观无量寿经上讲的一模一样,从前读经听说的,现在亲眼所见,光明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极乐世界没有夜晚,极乐世界没有黑暗,不但表面是光明的,地下面也是光明的,因为地是琉璃地,地底下有宝藏,宝藏也放光,光从地底下往上透露,所以是名符其实的光明世界,因为人心清净的,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因此身体是透明,我们人身为什么不透明呢,里面的污染严重,贪嗔痴慢,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染污,这个身不透明,佛菩萨的身是透明,如果我们这些东西统统没有了,我们身也是透明的,这透明就放光,宝林,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演说妙法,此地是略举,西方世界六尘说法,以前也是在经上看的,听说的,现在统统都见到了,果然西方世界不但是佛菩萨讲经说法,六尘都说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这个实在太快太快了,一听到说法就开悟了,诸位想想为什么会开悟,这个开悟不是平常的开悟,这个在我们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听就有这样的彻悟呢,佛光一照,烦恼业障消除了,身心真正清净,真实清净心中一闻法音自然就开悟了,所以我们听讲经,听经或者读经或者是念佛,你有没有受用,能不能契入关键在于你心清不清净,真不真诚。
过去曾经有人请教印光大师,这好像在文钞里头有,那一段我不记得了,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叫我们很快契入,就是证入这个境界,他老人家听到之后,过了很久,才答覆,有,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经是一样的,每个人看,每个人的悟处都不相同,得益不相同,你对这经典存的恭敬心有多少,你听讲,老师讲的是一样的,听的人那么多,每个人得的都不一样,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对老师恭敬的程度,真的是尊师是为了重道,对老师一分恭敬,能听懂一分就有一分的悟处,十分恭敬就有十分的悟处,这就是这个道理。
“悟无生法忍”,这个位次就高了,悟无生法忍就是阿鞞跋致菩萨,亦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七地以上,一下把这个位子提升到这么高,经须臾间,须臾间是佷快,很短暂的一个时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立刻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他就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听佛说法,接受佛的授记,在这里看到授记,在弥陀经里只是看到供养十方佛,供养佛,当然佛给他说法,佛不会说,接了供养不说法的,没有这个道理的,佛一定给他说法,此地说了,不但说法还要授记,诸佛前次的授记,每一尊佛都给他授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这个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总持,要用现代话,就是一切法的纲领他完全掌握到,这就是真正抓到了一切法门的纲领,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到这里才圆满,我们现在一开头就搞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就不能往生了,所以今天我们只学往生这一个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看看这不就成就了无量无边的法门,轻而易举的成就了,那要费那样多的时间,那样长的精神呢,不需要,是名上品上生者,我们今天把这一章经讲圆满,这一章经对我们修行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观无量寿经疏 第三十卷
请掀开经本,二百四十一面,倒数第四行,请看经文“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彼国。”,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个第一句是把品位的名称标示出来,这是上品中生,这个下面所说的这一个位次,他所须具备的条件,首先为我们说明,他的前面所具有的条件,梢微宽松一些,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这个方等是大乘经典,前面我们看到有读诵大乘,这个地方可以实在讲是,没有时间读经,或者是没有受过好的教育,现在在台湾,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非常之普遍,在这世界上其他地区,文盲的数量还是相当之可观,没受过教育不认识字的,这些人读诵就困难了,能不能修学这个法门,能,可以不必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但是下面这些条件要具足。
“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这三句话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善根,我们看到这三句不但这个人有善根,而且有非常深厚的善根,这个善解,他听了这个法门,或者听到善友劝他修学这个法门,他立刻就能接受,就能生欢喜心,这就是属于善解义趣,念佛求生净土,古圣先贤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大乘中之大乘,了义中之了义,真的是属于究竟圆满的了义大教,这就是此地所讲的第一义,他接受之后,具足了信心决定不动摇,这就是往生的正因,当然这种深厚的善根,也不是无因而有的,如果说没有因而有,我们大家应该都有,为什么有的人少,没有的人还占多数,原因在那里呢,佛在大经里面,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的很清楚,很明白,这种善根是过去无量劫来,多生多劫修积的,而是在这一生遇到善缘,就是有人劝他念佛求生净土遇到这个善缘,他的善根发现,这是第一个因,善根一发现,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时候以本愿威神,佛光的加持,所以他的信心清净坚定决不动摇,底下几个条件实在讲就是说明,心不惊动的状况一个样子,从那里看到呢?
“深信因果不谤大乘”,这两句话,我们不能轻易把它念过,为什么呢,也许我们自己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就犯这个毛病,犯这些毛病,有时候是有意犯的,有时候是无意犯的,佛门之中自古以来,所谓自赞毁他,这个是很重的烦恼,是无始以来的习气,无论在世法在佛法,人都有傲慢的习气,都有轻视别人的习气,自赞毁他,从前李老师举例子给我们说,他说你不要不相信,你看看外面要饭的乞丐,这在台湾现在没有了,在大陆到处都有乞丐,在从前,在外国也有,那个乞丐天天向人讨一点小钱,也许一天这个温饱都得不到,穷到极处,穷是没有财富,沦落到乞丐在社会上地位也没有了,没有地位叫贱,没有财富叫穷,穷贱到了极处了他还不傲慢,你看那个有钱人从他那里走过他还摇头,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显示他自己的傲慢,可见得这个习气是非常非常之深,傲慢的习气人统统都有,我们自己有的时候不觉得都有这个习气,所以礼记里面你看一开头,曲礼开头,儒家教人傲不可长,这就是承认傲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接受教育,教育是叫你明白这些事实真相,傲慢不可以增长,因为儒家讲的是世间法,没有讲出离三界,所以傲慢不要增长就可以了,佛法是要把傲慢断除,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出三界,这个不是根本烦恼,贪嗔痴慢你看多有严重。
我们学佛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学的这个法门殊胜第一,轻慢其它的法门,这个是错了,自己修学自己赞叹这个法门这是无可厚非,为什么呢,你不赞叹这法门你学这法门干什么,人家法门第一,我这个是第二第三,那有这种人呢,前面经上,善导大师为我们开示的很多,法门很多,门门第一,佛的法门没有第二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关键在契机,什么叫契机呢,欢喜就契机了,我欢喜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我修学起来,感觉的很容易,很容易成就,我不欢喜的法门,勉强的修学,学的很辛苦,也很难成就,我喜欢的法门不见得是你喜欢的法门,你喜欢的法门不见得是我喜欢的法门,各人随着他喜欢的法门去修学,这都叫第一,所以我们看华严经上的善知识们,自己谦虚,对人来讲自己要谦虚,这是礼节了,赞叹别人,不对人对我自己来讲,这我的法门第一,对人家讲时你是第一,我的这个不如你,这是谦虚,所以说自谦而尊人,这就对了,所以要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因果里面有三种,第一种,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这是一定要相信的,第二要相信,善因决定不可能得恶报的,那就不相应了决定不可能的,恶因也绝对不会有善果,我们真正相信这一个事实,起心动念则不敢做恶,晓得果报完全是自己造作的,第三要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是净宗里面,把这个殊胜因果讲到最究竟最圆满,你要相信这个,这一层的因果在许许多多大乘佛法里面,佛显说密说,处处可以能够看到,我们能够断恶修善,能够普遍尊敬一切修学善法之人,那修学大乘的就更不必说了,连世间小善我们都对他敬重,以这个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这就行了。
“行此行者”,下面讲的是果报,修行这一个法门的人。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这是赞叹他。
“法子”就是法王之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诸位要知道,他并没有读诵大乘经典,汝行大乘,这个行是修行,你修行大乘法解第一义,这了不起,诸位要知道,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是圆满的大乘真实第一义。
“是故我今来迎接汝”,观音势至,无量大众来迎接“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这个来接的状况,跟上品生的不相同,上品所见到的是无量的化佛,上品上生的,中生的见到的是一千尊的化佛,无量大众之中有一千尊化佛一时授手,这佛都来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