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吴鞠通医案 >

第7章

吴鞠通医案-第7章

小说: 吴鞠通医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十日 痰饮兼风,误治成坏证。前用温平逐湿除风,诸恶证俱成,惟寒少热多,热后 
汗出 
未除,现下面赤口渴,暮夜谵语,有风化热之象,但六脉尚弦,未尽转阳也。再咳嗽则胸胁 
小腹俱微痛,又有金克木之象。 
桂枝(三钱) 茯苓(四钱) 杏仁(三钱) 青蒿(三钱) 炙甘草(三钱) 半夏(二钱) 炒 
白芍(二钱) 生姜(三片) 猪苓(五钱) 石膏(六钱) 大枣(二个) 
十四日 脉弦数,午后潮热,前有白苔,复变黄苔,呕恶口渴,颇有湿疟之象;但咳嗽 
便溏,又有湿温之形。伏邪内陷,所致最难清理。 
桂枝(四钱) 茯苓皮(五钱) 生石膏(八钱) 青蒿(二钱) 知母(三钱) 杏仁泥(三钱) 
炙甘草(二钱) 苡仁(五钱) 滑石(六钱) 
某 初十日 六脉俱弦而细,左手沉取数而有力,面色淡黄,目白睛黄。自春分午后身 
热, 
至今不愈。曾经大泻后,身软不渴,现下虽不泄泻,大便久未成条,午前小便清,午后小便 
赤浊。与湿中生热之苦辛寒法。 
茵陈(四钱) 杏仁(三钱) 滑石(六钱) 茯苓皮(五钱) 通草(钱半) 黄连(一钱) 苡 
仁(四钱) 蚕砂(三钱) 黄芩(二钱) 海金砂(四钱) 苍术炭(三钱) 
十三日 前方内去苍术,加石膏,增芩连。 
文 三十八岁 丁卯七月初二日 湿温,舌苔白滑浓浊,脉象模糊,弦细而且沉濡。用 
通三 
焦法,先寒热,继微热,后不热,更方三十余帖,大抵不出渗湿之苦辛淡法。四十五日以后 
方解,解后以两和脾胃收功。 

卷二
冬温
属性:张 六十八岁 甲子十一月二十五日 舌黄,口渴,头不痛而恶寒,面赤,目赤,脉洪 
热甚,形似伤寒,实乃冬温夹痰饮,与伏暑一类。 
连翘(六钱) 桔梗(八钱) 杏仁(六钱) 荆芥穗(五钱) 银花(六钱) 甘草(三钱) 半 
夏(八钱) 广皮(三钱) 郁金(三钱) 通草(三钱) 藿梗(七钱) 
共为粗末,分七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 
二十六日 前方内减 荆芥穗 通草 
二十七日 余热未清。 
连翘(三钱) 杏仁(三钱) 知母(二钱,炒) 桔梗(三钱) 薄荷(一钱) 小生地(三钱) 
黄芩(钱半) 甘草(一钱) 银花(二钱) 
水五杯,煮两杯,二次服。二帖。 
二十九日 温病渴甚,热甚,面赤甚,脉洪甚。 
杏仁(五钱) 生甘草(三钱) 半夏(四钱) 银花(五钱) 石膏(八钱) 连翘(六钱) 郁 
金(二钱) 荆芥穗(三钱) 薄荷(三钱) 桔梗(五钱) 
三十日 温病最忌食复,况年老气血已衰,再复则难治矣口渴甚,痰多,胁痛,前方加 
∶ 
香附(一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初一日 大势已退,余热尚存,仍须清淡数日,无使食复。 
细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丹皮(二钱) 甘草(二钱) 元 
参(二钱) 黄芩(钱半) 
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二日 脉洪滑,于前方内加∶ 
半夏(三钱) 
某 三月二十二日 脉不浮而细数,大渴欲饮,大汗,里不足之热病也,用玉女煎法。 
生石膏(一两) 甘草(三钱) 桑叶(三钱) 知母(四钱) 麦冬(五钱) 细生地(五钱) 
粳米(一撮) 
二十三日 温热大渴大汗,脉数,昨用玉女煎法,诸证俱减,平素有消渴病,服昨药后 
,大便稀溏,加牡蛎。一面护阴,一面收下。 
生石膏(五钱) 炒知母(二钱) 炙甘草(三钱) 大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京米(一 
撮) 牡蛎(一两) 
某 初一日 冬温,脉沉细之极,舌赤,面赤,谵语,大便闭,邪机纯然在血分之里, 
与润下法。 
元参(六钱) 元明粉(一钱) 细生地(六钱) 麦冬(六钱,连心) 生大黄(五钱) 丹皮 
(三钱) 生甘草(二钱)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便,止后服,汤药之先,先服牛黄清心丸二丸。 
初三日 冬温,谵语神昏,皆误表之故,邪在心包,宜急急速开膻中,不然则内闭外脱 
矣。 
大便闭,面正赤,昨与润下法未通,经谓下不通,非细故也。得药则呕,忌甘也。先与牛黄 
清心丸二三丸,以开膻中,继以大承气汤,攻阳明之实。 
生大黄(八钱) 元明粉(三钱) 枳实(四钱) 浓朴(二钱) 元参(八钱) 丹皮(五钱) 
煮三杯,得便则止,不便再服。 

卷三
中风
属性:陶氏 六十八岁 左肢拘挛,舌浓而蹇,不能言,上有白苔,滴水不能下咽,饮水则呛 
,此中风挟痰之实症。前医误与补阴,故隧道俱塞,先与开肺。 
生石膏(四两) 防己(五钱) 杏仁(四钱) 姜半夏(五钱) 茯苓块(五钱) 桑枝(五钱) 
陈皮(三钱) 白通草(钱半) 
服一帖而饮下咽,服七帖而舌肿消。服二十帖,诸病虽渐减,而无大效,左肢拘挛如故 
,舌 
虽消肿,而语言不清,脉兼结。余曰∶此络中痰堵塞,皆误补致壅之故,非针不可。于是延 
郏七兄针之,舌上中泉穴一针,出紫黑血半茶碗,随后有物如蚯蚓,令伊芳子以手探出,即使 
针孔中拉出胶痰一条,如匀粉,长七八寸,左手支沟穴一针,透左关手背三阳之络,用小针 
十数针。以后用药日日见效。前方止减石膏之半,服至七十余帖,自行出堂上轿矣。 
哈 六十六岁 中风湿,口歪,臂不举,腿肿,脉洪数,口渴,胃不开,与辛凉开水道 
法。 
桂枝(三钱) 防己(二钱) 飞滑石(一两) 通草(二钱) 半夏(五钱) 桑叶(五钱) 石 
膏(四钱) 茯苓皮(一两) 晚蚕砂(三钱) 
二帖而效,十四帖痊愈,后以补脾胃收全功。 
中风,神呆不语,前能语时,自云头晕,左肢麻,口大歪,不食,六脉弦数,此痱中也 
,与柔肝法。 
生白芍(三钱) 麦冬(二钱) 生鳖甲(五钱) 左牡蛎(五钱) 炙甘草(三钱) 生地黄( 
八钱) 
一帖而神有清意,人与之言能点头也。又于前方加生阿胶三钱,丹皮四钱,三帖而半语 
,七帖而愈,能食,十二三帖而如故。 
李氏 七十二岁 伏暑挟痰饮,肝郁,又加中风,头痛,舌浓白苔,言蹇,畏寒,脉洪 
数而弦,先与辛凉清上。 
苦桔梗(三钱) 桑叶(三钱) 连翘(三钱) 蒺藜(二钱) 甘草(一钱) 茶菊花(三钱) 
银花(三钱) 薄荷(钱半) 
四帖而头痛畏寒止,舌渐消,苔不退。兹以通宣三焦,兼开肝郁。 
茯苓(五钱,连皮) 杏仁泥(五钱) 半夏(四钱) 白蔻仁(二钱) 飞滑石(六钱) 香 
附(二钱) 通草(一钱) 广郁金(二钱) 薏仁(五钱) 
服二十余帖而大安,一切复元。 

卷三
少阳螈
属性:某氏 己卯七月 其人本有肝风头痛病根,少阳郁勃,真水不能上济可知。又现伏暑内 
发, 
犀角(三钱) 丹皮(五钱) 鲜荷叶(一张,去蒂) 羚羊角(三钱) 细生地(五钱) 钩 
藤(二钱) 茶菊花(三钱) 桔梗(二钱) 甘草(钱半) 桑叶(三钱) 
间服紫雪丹一二钱。 
又 此症肝风无疑,昨服柔肝清热之剂而烧退,是外邪已解。现下六脉弦细,手足发凉 
,似有厥意。治法熄风之中,似宜参入开心胞之络为是,倘一二天不醒,便难挽回矣。 
丹皮(五钱) 茶菊花(三钱) 细生地(五钱) 羚羊角(三钱) 嫩桑枝(二十寸) 刺蒺藜 
(二钱) 石菖蒲(一钱) 生甘草(一钱) 生牡蛎(三钱) 沙参(二钱) 生阿胶(二钱) 生鳖 
甲(二钱) 
间服紫雪丹及牛黄丸。 
又 用玉女煎加∶ 
犀角 丹皮 
又 用玉女煎加∶ 
犀角 丹皮 连翘 银花。重用 石膏 知母。 
又 少阳头痛甚急,外因亦未尽解。 
生石膏(一两) 生甘草(二钱) 炒知母(二钱) 桑叶(三钱) 丹皮(五钱) 天冬(二钱) 
菊 
花(三钱) 钩藤(二钱) 银花(三钱) 羚羊角(三钱) 左牡蛎(五钱) 连翘(三钱,连心) 
细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连心) 
间服紫雪丹三分。 

卷三
肝风
属性:章氏 七十二岁 癸丑正月二十八日 老年下虚上盛,又当厥阴司天之年,厥阴主令之 
候,以致少阳风动,头偏右痛,目系引急,最有坏眼之虑,刻下先与清上。 
羚羊角(三钱) 刺蒺藜(一钱) 连翘(一钱) 桑叶(二钱) 茶菊花(二钱) 生甘草(八 
分) 桔梗(钱半) 苏薄荷(八分) 
日二帖,服二日。 
三十日 少阳头痛已止,现下胸痞胁胀,肝胃不和,肢痛腰痛。议两和肝胃之中,兼与 
宣行经络。 
桂枝尖(二钱) 子青皮(一钱) 制半夏(五钱) 广郁金(二钱) 广皮(钱半) 制香附( 
二钱) 杏仁泥(三钱) 生姜汁(三匙) 
服二帖。 
二月初二日 因食冷物昼寐,中焦停滞,腹不和,泄泻,与开太阳阖阳明法。 
桂枝(五钱) 茯苓块(五钱) 炮姜(钱半) 苍术(三钱) 半夏(三钱) 木香(钱半) 猪 
苓(三钱) 广陈皮(钱半) 泽泻(三钱) 藿香梗(三钱) 煨肉果(钱半) 
头煎两茶杯,二煎一茶杯,分三次服。 
初四日 诸症向安,惟余晨泄,左手脉紧,宜补肾阳。 
煨肉果(三钱) 五味子(一钱) 莲子(五钱,连皮去心) 补骨脂(三钱) 生于术(三钱) 
芡实(三钱) 菟丝子(二钱) 茯苓块(五钱) 
水五碗,煮成两碗,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碗,明早服。 
初七日 即于前方内去菟丝子,加∶ 
牡蛎粉(三钱) 
初十日 太阳微风,以桂枝法小和之。 
桂枝(二钱) 广陈皮(二钱) 白芍(二钱,炒) 茯苓块(三钱) 炙甘草(八分) 半夏( 
三钱) 生姜(二片) 大枣(一枚,去核) 
水三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十一日 右目涩小,酉刻后眼前如有黑雾。议清肝络、熄肝风、益肝阴法。 
桔梗(钱半) 青葙子(二钱) 沙参(三钱) 生甘草(八分) 茶菊花(钱半) 沙蒺藜(二 
钱) 何首乌(三钱) 
三帖后,了然如故。 
陶氏 癸酉二月十五日 上脉洪大,尺部更甚,左脉弦细,上盛下虚,卒中不能言,如 
中风状,乃肝风内动络热窍闭之故,证势甚重。 
羚羊角(一钱) 桔梗(一钱) 麦冬(二钱) 桑叶(一钱) 沙参(钱半) 生鳖甲(三钱) 
茶菊花(钱半) 甘草(八分) 刺蒺藜(一钱) 细生地(钱半) 
日二帖,服三日。 
二十日 上盛下虚,窍闭不能语,用清轻合芳香开上,今稍能言,但虚烦不眠,心悸头 
晕,仍系厥阴未熄。兹用补心肝之体,兼实下法。 
白芍(六钱,炒) 沙参(三钱) 阿胶(二钱) 莲子(五钱) 大生地(五钱) 枣仁(五钱 
,炒) 龟板(四钱) 朱砂(五钱) 麦冬(五钱,连心) 炙甘草(三钱) 茯苓块(三钱) 
水五碗,煮取两碗,分三次服。再煮一杯服。 
黄 三十岁 肝风内动,脉弦数,乃真水不配相火,水不生木,故木直强而上行,头晕 
甚,即颠厥也。久不治为痱中,医云痰者妄也。先与清肃少阳胆络,继以填补真阴可也。 
羚羊角(三钱) 茶菊花(三钱) 黑芝麻(三钱,研) 桑叶(三钱) 生甘草(一钱) 丹皮 
(二钱) 苦桔梗(二钱) 钩藤(二钱) 薄荷(七分) 
丸方 
定风珠。 

卷三
肝厥
属性:高氏 四十五岁 乙丑十一月十一日 肝阳上窜,因怒即发,十余年矣。经云∶久病在 
络, 
岂经药可效?再肝厥之症,亦有寒热之不同。此症脉沉而弦细,其为寒也无疑。大凡寒厥必 
死,今不死者,以其为腑厥而非脏厥也,现下胁下有块有声,经色紫黑。拟先用温通络脉法 
。 
新绛纱(三钱) 旋复花(三钱) 川椒(二钱,炒黑) 降香末(三钱) 归须(二钱) 制半 
夏(五钱) 桂枝尖(三钱) 生香附(三钱) 桃仁炭(三钱) 
煮二杯,二次服。 
三兄夫人 二十二岁 除夕日亥时 先是产后受寒痹痛,医用桂附等极刚热之品, 
服之 
大效;医见其效也,以为此人非此不可,用之一年有余。不知温燥与温养不同,可以治病, 
不可以养生,以致少阳津液被劫无余,厥阴头痛,单巅顶一点,痛不可忍,畏明,至于窗 
间有豆大微光,即大叫,必室如黑漆而后少安,一日厥去四五次。脉弦细数,按之无力,危 
急已极,勉与定风珠潜阳育阴,以熄肝风。 
真大生地(八钱) 麻仁(四钱) 生白芍(四钱) 麦冬(四钱,带心) 海参(二条) 生阿 
胶( 
四钱) 生龟板(六钱) 炙甘草(五钱) 生牡蛎(六钱) 生鳖甲(六钱) 鸡子黄(二枚,去渣 
后化入搅匀) 
煮成八杯,去渣,上火煎成四杯,不时频服。 
正月初一日 微见小效,加∶ 
鲍鱼片(一两) 
煮成十杯,去渣,煎至五杯,频服。 
初四日 腰以上发热,腰以下冰凉,上下浑如两截;身左半有汗,身右半无汗,左右浑 
如两 
畔。自古方书未见是症,窃思古人云∶琴瑟不调,必改弦而更张之,此症当令其复厥,厥后 
再安则愈。照前方定风珠减半,加∶ 
青蒿(八分) 当夜即厥二三次。 
初五日 照前方定风珠原分量一帖,服后厥止神安。 
初七日 仍照前方。 
初八日 方皆如前,渐不畏明,至正月二十日外,彻去帏帐,汤药服至二月春分后,与 
专翕大生膏一料痊愈。 
杨 室女 四十九岁 甲申十二月初二日 初因肝郁胁痛,继而肝厥犯胃,医者不识病 
名肝 
着,与络痛治法,无非滋阴补虚,或用凉药,以致十年之久,不能吃饭,饮粥汤止一二口, 
食炒米粉止一酒杯,稍闻声响即痉厥,终夜抽搐,二三日方渐平,六脉弦紧而长,经闭二年 
,周身疼痛,痰饮咳嗽,终年无已,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此症内犯阳明,故不食;木克脾 
土,故饮聚;阳明空虚,故无主,闻声而惊;外犯太阳,故身痛而痉;本脏致病,故厥。经 
谓治病必求其本,仍从肝络论治。 
新绛纱 归须 川椒炭 桂枝 郁金 旋复花 青皮 苏子霜 半夏 降香末 
十四日 服前方七帖,胁痛虽轻,痰饮特甚,喘咳频仍,夜卧不安,暂停络药,专与和 
胃蠲饮。 
半夏(八钱) 广陈皮(四钱) 生苡仁(五钱) 茯苓(六钱) 枳实(三钱) 淡干姜(三钱) 
桂枝(三钱) 
十七日 胃稍开,能食稀粥半碗,胁仍痛,仍服前活络方去川椒,加广陈皮。 
十二月初四日十一日 胁痛平,咳嗽未除,又服前蠲饮方。 
十一日 因余有由绍兴之行,令其常服和胃方,胁痛发时,暂服新绛旋复花汤,此时已 
能食烂饭半碗矣。 
乙酉二月二十八日 脉稍和平,虽弦而有胃气,干饭能吃一碗有半,经亦复通,仍间服 
前二 
方。夜间偶感燥症,欲起不得起,欲坐不得坐,欲卧不得卧,烦躁无奈不可当,约二时,服 
霹雳散三两许始安。次日仍与和胃。 
十八日 能食干饭两小碗矣,六脉又和一等,仍间服前二方。 
四月初三日 余复由淮至绍,初八日至苏州,不放心此病,作书一封,令其调适性情。 
五月 
间又作书一封,痛以大道理开导之。十月间始得回书,据云竟以余书作座右铭,每日讽诵一 
过,饮食又进,精神大长,阖家欢乐。 

卷三
胁痛
属性:伊芳氏 二十岁 肝郁胁痛 病名肝着,亦妇科之常证,无足怪者。奈医者不识,见其有 
寒热也 
,误以为风寒而用风药。夫肝主风,同气相求,以风从风,致令肝风鸱张;肝主筋,致令一 
身筋胀;肝开窍于目,致令昼夜目不合、不得卧者七八日;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