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03章

605-张氏医通-第103章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服四五十丸。五更时茶清送下。天明当有所下。有积去积。有虫去 
虫。小儿量减。孕妇忌服。 
服艾葙归汤(千金) 治虫蚀肛门。痒痛。 
阿胶 当归 青葙子(各六钱) 艾叶(一把) 
上四味。水煎。分三服。 
雄黄兑法(千金) 
雄黄(半两) 桃仁(一两) 青葙子(三两) 黄连(一两) 苦参(一两) 
上五味。为末。绵裹如枣核大。纳下部。 
又方 
雄黄 皂荚 麝香 朱砂(等分) 
上四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纳下部日二。 
乌梅丸(理中汤下) 九痛丸(心痛门) 妙功丸(癫门) 

卷十五
蛊毒门
属性:归魂散(千金) 治蛊毒国中在膈上者。以此药吐之。 
白矾(枯。半。生。半) 建茶(各一两) 
为散。每服五钱。新汲水顿服。服一时许。当吐出毒。此药入口。其味甜不觉苦涩者。即有蛊 
毒也。 
雄朱丸(千金) 治蛊毒从酒食中下者。 
雄黄 朱砂(俱另研。水飞) 赤脚蜈蚣(微炙。去足) 续随子(为细末。各一两) 
麝香(钱半。另研) 
上五味。拌匀再研。以糯米粥和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热酒吞下。毒当与药俱下。端午日 
修合尤妙。 
千金太乙追命丸 治百病。若中恶气。心腹胀满。不得喘息。心腹积聚胪胀疝瘕。宿食不消。 
吐逆呕哕寒热。瘰 蛊毒。妇人产后余疾。 
蜈蚣(一枚) 丹砂 附子 矾石 雄黄 藜芦 鬼臼(各一分) 
巴豆(二分) 
上八味。蜜丸如麻子。服二丸。日一。阴毒伤寒。遍身疼痛。爪甲青黑。服一丸。当汗出。绵 
裹两丸。塞两耳中。下痢。服一丸。下部塞一丸。蛊毒。服二丸。在外膏和摩病上。在膈上吐。膈 
下利。有疮。以一丸涂之。毒自出。产后余疾。服一丸。耳聋。绵裹塞耳中。 
五香散(千金) 治岭南毒瓦斯恶核。射工中人。暴肿生疮。 
甲香(即螺甲靥) 薰陆香 丁香 沉香 青木香 黄连 黄芩(各四钱) 
黄柏(六钱) 犀角 羚羊角 鳖甲 牡蛎 升麻 甘草 
乌(各四钱) 吴茱萸(二钱) 
上十六味。治下节。水服方寸匕。日二。并以水和少许。洗之。仍以鸡子白和散涂疮上。干即 
易之。 
解水毒饮子(千金) 治人忽中溪碉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 
吴茱萸(汤泡。七次。二两) 升麻 犀角 橘皮(各六钱) 生姜(三两) 乌梅肉(十 
四枚) 
水煎。分三服。或以生犀磨汁服尤效。身上赤斑退为度。 
玉枢丹(臭毒门) 千金耆婆万病丸(积聚门) 理中汤(方祖) 生脉散(方祖) 钱氏 
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卷十五
妇人门上
属性:旋复花汤(金匮) 治虚风袭入膀胱。崩漏鲜血不止。 
旋复花(三钱) 葱(五茎) 新绛(生用。尺许) 
上三味。水煎顿服。 旋复性专下气。兼葱。则能散结祛风。佐以茧丝专补膀胱。加以红蓝染 
就。深得本经散结气之旨。 
矾石丸(金匮) 治妇人经水不利。下白物。 
矾石(用绿色者。烧过。三钱) 杏仁(一钱) 
上二味。蜜丸。枣核大。纳阴中。 
土瓜根散(金匮) 治瘀积经水不利。或一月再见。及阴颓肿。 
土瓜根 芍药 肉桂 虫(等分) 
上四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土瓜根。黄瓜根也。药铺不收。往往以栝蒌根代用。 
考之本经栝蒌根。性味虽同苦寒。而无散瘀血通月闭之功。此治虽专。惜乎其力弹缓。故以桂、 
弼之。芍药监之。与旋复花汤之用新绛不殊。 
归附丸 治气乱。经期或前或后。 
当归(四两) 香附(八两。童便浸透。晾干。再加酒醋盐姜四制) 
为细末。醋糊丸。空心砂仁汤下三钱。 血虚。加熟地八两。虚寒。加桂、附各一两。带下气 
腥。加吴茱萸、靳艾各一两。 
脐下冷痛。加桂、附、沉香各一两。丁香三钱。经行少腹先痛。或血色紫黑结块。加醋煮蓬术 
二两。沉香一两。经后少腹虚痛。加参、 、阿胶各四两。蕲艾二两。经水色淡。加姜、桂各二两 
。人参四两。 
醋煎散 治经行少腹结痛。产后恶露不行。 
三棱 蓬术 香附 乌药 赤芍 甘草 肉桂(等分) 
通用醋炒为散。每服三钱。空心。砂糖汤调服。 
芦荟丸 治肝疳口舌生疮。牙龈腐烂。遍体生疮。及妇人热结经闭。作块上冲梗痛。 
芦荟 青黛 朱砂(另研。水飞。各三钱) 麝香(一钱) 大皂荚(去皮弦子。一两) 
干蟾(一两。同皂荚烧存性) 
为细末。蒸饼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汤下。 
防风丸 治风入胞门。崩漏下血。色清淡者。 
防风(勿见火) 
为末。醋丸梧子大。空腹。葱白汤下二钱五分。 
子芩丸 治风热入犯肝经。崩漏下血。色稠紫者。 
条黄芩(酒炒) 
为末。酒丸梧子大。空腹。乌梅汤下三钱。 
千金茯苓补心汤 治心气不足。善悲愁恙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烦热。独语不觉。妇人崩 
中面赤。 
茯苓(六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紫石英(碎如米粒。一两) 人参 麦门冬( 
去心。各五钱) 大枣(四枚) 
赤小豆(一合) 水煮。日三服。 
千金小牛角腮散 治带下五崩下血。外实内虚之病。 
牛角腮(一枚。烧令赤) 鹿茸 禹余粮 当归 干姜 续断(各二两) 阿胶(三两) 
乌骨 龙骨(各一两) 赤小豆(六合) 
上十味。为散。空腹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伏龙肝汤 治劳伤冲任。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或如豆汁。脐腹冷痛。口干食少。 
伏龙肝(如弹子大。七枚) 生姜 生地黄(各两半) 甘草 艾叶 赤石脂 桂心(各 
六钱)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失笑散 治妇人瘀结。少腹急痛。 
五灵脂(酒研。澄去砂) 蒲黄(筛净。生半。炒半。等分) 
为散。每服二钱半。酒煎入砂糖少许。和滓服。少顷再服。瘀结腹痛。经水反多。元气亏弱。 
药力不行者。用人参二三钱调服以击搏之。 
千金七子散 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补不足。 
五味子 钟乳粉 牡荆子 菟丝子 车前子 菥 子 石斛 
干地黄 薯蓣 杜仲 鹿茸 远志(各八铢) 附子 蛇床子 
芎(各六铢) 山茱萸 天雄 人参 茯苓 黄 牛膝(各三铢) 
桂心 苁蓉(各十铢) 巴戟天(十二铢) 
上二十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不知增至二匕。以知为度。禁如药法。不能酒者。 
蜜丸服亦可。 
紫石门冬丸(千金) 治全不产及断绪方。 
紫石英 天门(各三两) 当归 芎 紫葳 卷柏 桂心 
乌头 干地黄 牡蒙 禹余粮 石斛 辛荑(各二两) 人参 
桑寄生 续断 细辛 浓朴 干姜 食茱萸 牡丹 
牛膝(各二十铢) 柏子仁(一两) 薯蓣 乌贼骨 甘草(各一两半) 
上三十六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渐增至三十丸。以腹中热为度。不禁 
房室。夫行不在不可服。 
禁如药法。比来服者不至尽剂即有娠。 
庆云散(千金) 治丈夫阳气不足。不有施化无成。 
覆盆子 五味子 菟丝子(各一升) 天雄(一两) 石斛 白术(各三两) 桑寄生(四 
两) 
天门冬(九两) 紫石英(二两) 
上九味。治下节。酒服方寸匕。先食服。日三。素不耐冷者。去寄生加细辛四两。阳气不少而 
无子者。去石斛加槟榔十五枚。 
朴硝荡胞汤(千金) 治妇人立身已来全不产。及断绪久不产二三十年者。 
朴硝 牡丹 当归 大黄 桃仁(生。各三铢) 细辛 浓朴 
桔梗 人参 赤芍药 茯苓 桂心 甘草 牛膝 
橘皮(各一铢) 附子(六铢) 虻虫 水蛭(各十枚) 
上十八味。 咀。以清酒五升。水五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每服相去三时。更 
服如常。覆被取少汗。汗不出。冬日着火笼之。必下积血。及冷赤脓如赤小豆汁。本为妇人子宫内 
有此恶物使然。或天阴脐下痛。或月水不调。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尽。气力弱大困。不堪更 
服。亦可二三服即止。如大闷不堪。可食酢饭冷浆。一口即止。然恐去恶物不尽。不大得药力。若 
能忍。服尽大好。(如无水蛭。用鲮鲤甲以生漆涂炙脆代之) 
白薇丸(千金) 治月水不利。闭塞绝产。 
白薇 细辛(各三十铢) 人参 杜蘅 牡蒙 浓朴 半夏 
白僵蚕 当归 紫菀(各十八铢) 牛膝 沙参 干姜 秦艽(各半两) 
蜀椒 附子 防风(各一两半) 
上十七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不知。稍增至四五丸。此药不可长服。觉 
有娠即止。用之大验。 
葆真丸 治房劳太过。肾气虚衰。精寒不能生子。 
鹿角胶(八两。即用鹿角霜拌炒成珠) 杜仲(盐水拌炒。三两) 干山药(微焙) 
白茯苓(人乳拌蒸。晒) 熟地黄 山茱萸肉(各三两) 
北五味 益智仁(盐水拌炒) 远志(甘草汤泡。去骨) 川楝子(酒煮。去皮核) 川巴 
戟肉(酒炒) 补骨脂 
胡芦巴(与补骨脂同羊肾煮。汁尽为度。焙干。各一两) 沉香(五钱。另为末。勿见火) 
上十四味。共为细末。入沉香和匀。以肉苁蓉四两。洗去皮垢切开。心有黄膜去之。取净二两 
。好酒煮烂捣如糊。同炼蜜杵匀。丸如梧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下。以美物压之。精薄者。 
加鳔胶六两。 此方不用桂、附壮火助阳。纯用温养精血之味。独以沉香、益智鼓其氤氲。又以楝 
子抑其阳气。引诸阳药归宿下元。深得广嗣之旨。 
千金种子丹 此方服之。令人多子。并治虚损梦遗白浊。 
沙苑蒺藜(取净末。四两。水一大碗熬膏。候用) 莲须(取净末。四两) 覆盆子(去核。 
取净。二两) 山茱萸肉(取净。三两) 芡实(取净。四两) 龙骨( 。飞净。五钱) 
上用伏蜜一斤炼。以纸粘去浮沫。滴水成珠者。止用四两。将前五味药末。先以蒺藜膏和作一 
块。再入炼蜜捣千杵。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下。忌房室二十日。此药延年益寿。 
令人多子。 
五子衍宗丸 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然平秘。 
甘州枸杞子 菟丝子(酒蒸。捣成饼。各八两) 北五味子(一两) 覆盆子(酒洗。去目。 
四两) 车前子(炒。二两) 
上五味。俱择道地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服九十丸。卧时 
服五十丸。沸汤、盐汤任下。 
炼真丸 治高年体丰痰盛。饱饫肥甘。恣情房室。上盛下虚。及髓脏中多着酒湿。精气不纯。 
不能生子者。服之并效。 
大腹子(七两。童便浸。切) 茅山苍术(去皮。泔浸。麻油炒) 人参 茯苓(各三两) 
浓黄柏(三两。童便乳汁盐水各制一两) 
鹿茸(大者一对。酥炙) 大茴香(去子。一两) 淫羊霍(去刺。羊脂拌炒) 泽泻 蛇床子( 
酒炒) 白莲须(酒洗) 沉香(另末。勿见火) 
五味子(各一两) 金铃子(即川楝子。酒煮。去皮核。三两) 凤眼草(一两。即樗树叶。中有 
子一粒。形如凤眼。故名。如无樗根皮代之。) 
上为末。用干山药末调糊代蜜为丸。空心盐汤送下三四钱。临卧温酒再服二钱。炼真者。 炼精 
气。使之纯粹也。故方中专以大腹佐黄柏、茅术涤除身中素蕴湿热。则香、茸、茴香不致反助浊湿 
痰气。何虑年高艰嗣哉。 
抑气散 治妇人气盛于血。所以无子。寻常头目眩晕。膈满体疼怔忡皆可服。 
香附(制炒。净二两) 陈皮(焙。二两) 茯神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不拘时白汤调下。 
秦桂丸(即螽斯丸) 治妇人子宫虚寒。不能摄精成孕。 
熟附子(二枚) 桂心(勿见火) 浓朴(姜汁炒) 浓杜仲(盐酒炒) 细辛 秦艽(酒 
洗。焙) 白薇 
川牛膝(酒净) 沙参(各二两) 茯苓 人参(各四两) 
炼白蜜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五七十丸。得孕二三月。不可更服。忌牛马肉。犯之难产。 
此方郑心 手裁。较世本减附子四两。细辛三两。茯苓二两。削去干姜。易入当归。以和阳药之性 
。不致阳无以化。且免经水紫黑。胎息不育之虞。其秦艽、朴、半专理痰积。沙参、膝、薇专清浊 
带。使子户温和。阳施阴化。孕自成矣。 
皱血丸(局方) 治妇人血海虚冷。百病变生。气血不调。时发寒热。或下血过多。或久闭不 
通。崩中不止。带下赤白。 瘕癖块。攻刺疼痛。小腹紧满。胁肋胀痛。腰重脚弱。面黄体虚。饮 
食减少。渐成劳怯。及经脉不调。胎气多损。胎前产后一切病患。无不治疗。 
熟地黄 甘菊(去心蒂梗) 茴香(去子) 当归身 延胡索(炒) 赤芍药 桂心 
蒲黄(取净粉。焙) 蓬术 牛膝 香附(炒去毛。酒浸三日。焙。各三两) 
上十一味。为末。用细黑豆一升。醋煮候干为末。再入米醋三碗。煮二碗为糊和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温酒或醋汤下。血气攻刺。煨姜汤下。 瘕绞痛。当归酒下。忌鸭肉、羊血。方以皱 
血命名。取醋之酸。引药归宿子脏以收摄精气也。盖血海之虚寒。皆缘肝脏生阳气衰。不能宣散浊 
阴而致子脏不净。子脏不净乌能摄精而成胎息乎。故立方专以推陈致新为纲旨。是以清热散瘀之剂 
。反过于归、地、桂茴等味。使子脏安和。生生之机不竭矣。大抵妇人之百病变生。总属气血不调。 
即寒热虚怯。经闭崩中。靡不因血海不净所致。其妙用尤在醋煮乌豆。以血得酸则 
敛。不致滑脱。瘀得辛则散。不致留蓄。更虑阴寒内结。势必虚阳上浮。故用菊花以清在上之虚阳 
。冷积胞门。势必热留经隧。又需牛膝、赤芍辈。以祛在经之积热。与秦桂丸中用浓朴、秦艽、白 
薇、沙参之意不殊。良工苦心。非深究其旨。何以获先哲立方之旨哉。但服此而得坤仪者多。良由 
纯属血药。血偏旺而气偏馁。是不能无阴胜之过。宜于方中增入人参一味。或等分。或倍加。随质 
而助阳和之力。鼓氤氲之气。为干道之基。未始其为不可也。 再详广嗣诸方。男子世称葆真丸。 
妇人首推秦桂丸。然服之有验有不验者。质之偏胜不同也。盖男子肾脏阳衰。妇人血海虚冷。则二 
方为专药。若男子体肥痰盛。精气不纯。妇人瘀积留着。子户不净。岂可纯以暖肾温经为事哉。又 
需炼真丸之大腹、茅术、金铃祛涤蕴湿。皱血丸之蓬术、牛膝、甘菊清解瘀热。为合剂耳。用方者 
审诸。 
千金大黄丸 治带下百病无子。服药十日。下血。二十日。下长虫及青黄汁。三十日。病除 
五十日。肥白而能成孕。 
大黄(破如豆粒。熬黑) 柴胡 芒硝(各一斤) 芎 (五两) 干姜 蜀椒(各一升 
)茯苓(鸡子大。一枚) 
上七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米饮服七丸。加至十丸。以知为度。五日微下。 
桂心茯苓丸(金匮) 治妊娠 瘕下血。胎动在于脐上。 
桂心 茯苓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熬) 赤芍药(等分) 
上五味。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当归贝母苦参丸(金匮) 治妊娠烦热小便难。 
当归 贝母(去心) 苦参(等分) 
上三味。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葵子茯苓散(金匮) 治妊娠小便不利。恶寒头眩。 
葵子(五两。向日葵子也。) 茯苓(一两) 
上二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术散(金匮) 治妊娠胎寒带下。 
白术 芎 (各二十分) 蜀椒(三分。炒去汗) 牡蛎(熬。五分) 
上四味。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 
千金半夏茯苓汤 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