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48章

605-张氏医通-第48章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二指。按开眼胞。使其转睛向鼻。睁目如努出状。右手大次中三指。捻正金针镶处之上。看准 
穴道。从外 一边。离黑珠约半米长许。平对瞳神。下针最便。必须手准力完。一针即进。切勿 
挠动。使之畏忍。所以开单瞽。须遮蔽好眼。方可进针。进针之后。以下唇略抵针柄。轻轻移手 
于针柄尽处。徐徐捻进。第一宜轻。稍重则痛。俟针进约可拨至瞳神时。以名指曲附大指次节。 
承其针柄。虚虚拈着。向上斜回针锋至瞳神内夹道中。贴翳内面往下拨之。翳即随落。若不落。 
再如前手法。从上往下拨之。倘三五拨不下。须定稳念头。轻轻拨去自落。惟死翳拨之不动者忌 
拨。有拨落而复起者当再拨之。其翳随针捺于黑珠之下。略顿起针。缓缓捻出。但元气虚人。针 
后每多作呕。以托养神膏者属胃气也。须预备乌梅之类。勿使其呕为妙。呕则防翳复上。上则一 
两月后复针。翳既尽。不可贪功多拨。多拨则有伤损神膏。呕动胃气之害。凡翳嫩如浆。不沾针 
首。而不能拨下。或拨下而复泛上满珠者。服补养兼消翳药自明。先与千金磁朱丸七服。次与皂 
荚丸。生熟地黄丸并进。否则俟凝定再针。不可限以时日。有种翳虽拨落。圆滑而捺下复滚上者。 
必略缩针头。穿破其翳。捺之自下。不下。亦如前用药自消。或有目珠难于转内者。针内 亦得。 
此名过梁针。取穴较外 稍远一线。针法与外 无异。但略觉拗手。然鼻梁高者。难于转针。不 
可强也。若针右眼外 。下 
针之后。换左手转针拨翳。手法亦须平日演熟。庶无失误。出针之后。令病者垂垂闭目。用绵纸 
五七重。量纸浓薄。及天时寒暖封固。更以软帛裹黑豆数粒。以线系定镇眼。使目珠不能动移。 
动则恐翳复上。是以咳嗽之人不宜用针。亦是此意。又肝虚人时有泪出。勿用黑豆。宜以决明子 
代之。则无胀压珠痛之患。然觉紧则宜稍松。觉宽则宜稍收。以平适为主。封后静坐时许。然后 
轻扶。高枕仰卧。不须饮食。若饥则不妨少与。周时后以糜粥养之。戒食震牙之物。及劳动多言。 
不可扳动露风。露风则疼痛。疼痛则复暗。不可不慎。过七日方可开封看物。切勿劳视。亦有针 
时见物。开封时反不见者。本虚故也。保元汤、六味丸。补养自明。针后微有咳嗽。难用黄 者。 
以生脉散代之。若形白气虚者。大剂人参以补之。肥盛多痰湿者。六君子加归、芍以调之。一月 
之内。宜美味调摄。毒物禁食。不得高声叫唤。及洗面劳神。百日之中。禁犯房劳恼怒。周年勿 
食五辛酒面等物。若犯前所禁诸条。致重丧明者。不可归罪于医也。其有进针时。手法迟慢。目 
珠旋转。针尖划损白珠外膜之络而见血。及伤酒客辈。目中红丝血缕者。虽为小过。切勿惊恐。 
如法针之。所谓见血莫惊休住手是也。又进针后触着黄仁。而血灌瞳神。急当出针。而服散血之 
药。所谓见血莫针须住手是也。法虽若此。医者能无咎乎。又年高卫气不固。针时神膏微出者。 
即与保元汤调补之。开卦时白睛红色。勿讶。以封固气闭。势使然也。其用针未熟者。量针穴与 
瞳神。相去几许。以墨点针上。庶指下无过浅过深之惑。凡初习针时。不得以人目轻试。宜针羊 
眼。久久成熟。方可治人。谚云。羊头初试。得其轻重之宜。正初习金针之要法。不可以其鄙而忽诸。 
造金针法 用上赤不脆金。抽作金丝。粗如底针。约长三寸。敲作针形。以小光铁槌。在镦上缓缓磋之。令尖圆若 
绣针状。亦不可太细。细则易曲易断。如觉柔软。再磋令坚。不可锉击。恐脆则有伤。断入目中。 
为害不浅。缘金银之性。经火则柔。磋击则坚。务令刚柔得宜。以坚细中空慈竹三寸作柄。则轻 
便易转。且不滑指。柄中以蜡入满。嵌入大半。留锋寸余。针根用银镶好。无使动摇。针锋以银 
管护之。先用木贼草擦令圆锐。更以羊肝石磨令滑泽。穿肤不疼。则入目不痛。方可用之。造成 
后。亦宜先针羊眼。试其柔脆。庶几无失。 
飞畴治画师吴文玉母。年五十四。失明数年。诸治罔效。余偶见之曰。此内障眼。可以复明。 
何弃之也。曰。向来力能给药。治而不灵。今纵有仙术可回。力莫支也。予曰。无汝费。但右眼 
之翳尚嫩。迟半载可拨。遂先与针左眼。针入拨时。其翳下而珠尚不清。卦后因与磁朱丸七日。 
开封视物模糊。又与皂荚丸服而渐明。其后自执鄙见。谓一眼复明。已出望外。若命犯带疾而全 
疗之。于寿有阻。遂不欲更治右眼。虽是知足。诚亦愚矣。 
又治孙捣。年七十。茹素五十余年。内障失明四载。余用金针。先针左眼。进针时外膜有血。 
针入微有膏出。观者骇然。余于膏血中进针。拨去翳障。次针右眼。出针两眼俱明。遂与封固。 
用黑豆包系镇眼。因向来肝虚多泪。是夕泪湿豆胀。不敢宽放。致右眼痛而作呕。明晨告予。令 
稍宽其系。先以乌梅止其呕。用六味丸调服。以补其肝。遂痛止安谷。至七日开封。其右眼因呕 
而翳复上。侵掩瞳神之半。视物已灼然矣。许其来春复拨。以收十全之功。但针时有神膏漏出。 
稠而不粘。知寿源无几为惜耳。 
又治徐天锡。内障十五年。三载前曾有医针之。其翳拨下复上。如是数次。翳不能下。委之 
不治。乃甥周公来。见余针吴之寰内障。两眼俱一拨而明。因详述其故。予曰。此圆翳也。遂同 
往与针。其翳拨下。果复滚上。即缩针穿破其 
翳。有白浆灌满风轮。因谓之曰。过七日其浆自澄。设不澄。当俟结定再针。则翳不复圆也。过 
七日开封。已能见物。但瞳神之色不清。其视未能了了。令多服补肾药。将三月而视清。 
又沈倩若。年二十五。患内障年余。翳状白润而正。能辨三光。许其可疗。临时见其黑珠不 
定。针下觉软。遂止针不进。曰。风轮动。是肝虚有风。目珠软。是神水不固。辞以不治。病者 
恻然曰。予得遇龙树。许可复明。今辞不治。则终为长夜之人也。免慰之曰。汝姑服药。俟元气 
充足。方可用针。后闻一医不辨而与针治。翳韧不能拨下。终属无功。胡似不针之为上也。 
又治楚商马化龙。患内障三月。色含淡绿。白珠红赤而头痛。究其根。是舟中露卧。脑受风 
邪而成。因其翳色低。不欲与针。复思本风而致。青绿有之。且证未久。犹为可治。遂先与疏风。 
次与清肝。头痛止目赤退。然后针之。其翳难落。稍用力始开。内泛黄绿沙于风轮。似属难愈。 
服补肾养正药两月。翳色变正。再拨而明。 
又陈彦锡夫人内障。何宇昭内障。李能九内障。陈顺源内障。俱年远一拨即明。但服磁朱消 
翳药。后之调治各异。彦锡夫人多郁不舒。散结养神为主。字昭肥白多痰。理脾渗湿养神为主。 
能九劳心沉默。宣达补血养神为主。顺源善饮性暴。开封时风轮红紫。瞳神散阔。视物反不若针 
时明了。此火盛燔灼。瞳神散漫。平肝降火敛神为主。凡此不能枚举。总在临证变通。非执成见 
之可获全功也。 
又治赵妪内障。进针一拨。浆泛风轮全白。两目皆然。服消翳药。一月后能视。此属包浆内 
障。与圆翳似同而别。并识以晓未经历者。 

卷八七窍门上
目痛
属性:目痛有二。一谓目 白眼痛。一谓目珠黑眼痛。盖目 白眼痛属阳。故昼则疼甚。点苦寒药 
则效。经所谓白眼赤脉法于阳是也。目珠黑眼痛属阴。故夜则疼甚。点苦寒药反剧。经所谓瞳子 
黑眼法于阴故也。 
楼全善云。夏枯草散。治目珠痛。至夜则疼甚者神效。血热。本方加当归、芍药。虚人。四 
物汤换生地加羌活、香附。下咽则疼减。风热瞳痛甚。泻青丸、洗肝散选用。 
白眼痛多有赤脉。若恶寒脉浮为在表。选奇汤。脉实有力。大府闭为在里。泻青丸加薄荷、 
甘草。亦有不肿不红。但沙涩昏痛者。 乃脾肺气分隐伏之湿热。秋天多有此患。故俗谓之稻芒赤。 
泻青丸加黄 、甘草。 
天行赤热证目赤痛。或睥肿头重。怕热羞明。涕泪交流。里巷老幼相传。治法前后不可镰洗。 
只用童子小便煎黄连温洗。日三五遍。更用宣胡二连、白矾、雄黄。共研细调。姜汁点大 。通 
其恶泪。其痛立止。先服洗心散一剂。次用洗肝散一二服。此证只气候瘴毒之染。全属外因。虽 
有赤丝乱脉。赤肿痛甚。终不伤损瞳神也。二七日不愈。必犯本虚之故防变他证。 
暴露赤眼证 此证与天行赤热眼同。而天行能传染。此但患一人。而无传染。天行虽痛肿而 
无翳。此则痛而生翳。为不同耳。切不可镰洗。亦不可用补。先宜酒煎散发散。次与大黄当归散 
疏通血气。洗以黄连、当归、赤芍滚汤泡。乘热熏洗。冷即再温。日三五次。 
暴风客热证 卒然而发。其证白仁壅起。包小乌睛。疼痛难开。此肺经受毒风不散。热攻眼 
中。致令白睛浮肿。虽有肿胀。治亦易退。非若肿胀如杯之比。宜服泻肺汤。肿湿甚者。稍加麻 
黄三四分。赤肿甚者。加黄连半钱。生地黄一钱。 
火胀大头证 目赤痛而头目浮肿。夏月多有此患。有湿热风热。湿热多泪而睥烂。风热多胀 
痛而憎寒。普济消毒饮随证加减。若失治则血滞于内。虽得肿消。而目必变也。 
羞明怕热证 热亮之处。则目痛涩。畏避不能开。火郁于上也。病在心肝脾三经。火燥血热。 
偏在阳分。盖己之精光弱而不能敌彼之光者。生料六味丸换生地去山萸。加决明、羌活、芩、连。 
若风气攻注。眵泪羞明。密蒙花散。风痛日久。渐变作火而羞明畏热。头目胀痛。若以风药与之 
则火愈炽。此风火相煽。选奇汤倍加葱白。怕热皆有余证。羞明有不足证。患久不已。此风从火 
化也。还睛丸。若目不赤痛而羞明者。乃血不足。胆汁少也。神效黄 汤。今人皆称怕日羞明。 
俗传音近之误。 
睑硬睛疼证 不论有障无障。但或头痛者尤急。乃风热痰火。及头风夹攻。血滞于睥内所致。 
先用香油调姜粉擦之。稍软翻睥开导。若坚硬之甚。其胀日高。虽治不退不软。此头风欲成毒也。 
石膏散加羌活、全蝎。不应。用通肝散。若有障膜。绛雪膏、石燕丹选用。 
赤热如邪证 眼不赤不疼。乍痛如神祟者。阴阳升降不和。气血偏胜相攻使然。或有血虚者。 
下午痛。大黄当归散。或有气虚火旺者。上昼痛甚。助阳和血汤。 
气眼痛 才怒气则目疼。肝火过旺也。石决明、草决明、楮实、香附、木贼、甘草、川芎、 
蝉蜕等为末。清茶调下。 
珠痛如针证 病属心经实火。若蓦然一二处如针刺。目虽不赤。亦是心经流火。宜洗心散。 
然此证多有体疲目劳。营气不上潮于目而如针刺之痛者。宜养其营。若降火则殆矣。 
热结膀胱证 目病小便不通利而头疼寒热者方是。若小便清利者非也。宜先利其水。后治其 
目。五苓散加车前、滑石之类。血热。导赤散合益元散。 
肝风目暗证肝肾虚热。生风疼痛。举发无时。眼睛坠疼。颇有赤涩泪出。眼前多花发。一物 
如见两般。白蒺藜散、还睛丸选用。 
大小雷头风证 不论偏正。但头痛倏疾而来。疼至极而不可忍。身热头旋。恶心呕吐。目痛 
便秘。若失治。祸变不测。目必损坏。轻则HT 凸。重则结白如珠而变内障。清震汤。 
左右偏头风证 久则左发损左目。右发损右目。有左损反攻右。右损反攻左而二目俱损者。 
若外有赤痛泪热等病。则外证生。若内有昏眇眩晕等病。则内证生矣。痛从内起止于脑。则攻害 
迟。痛从脑起止于内。则攻害速。若痛从中发。及眉梁内上星中发者。两目俱害也。从头风例治之。 
阳邪风证 额板眉棱骨痛也。发则多于六阳用事之时。元气弱者。则有内证之患。若兼火者。 
则有证外之病。选奇汤、清空膏、还睛丸选用。 
阴邪风证 脑后枕骨痛也。多发于六阴用事之时。发则虚晕耳鸣。久而不治。内障成矣。三因芎辛汤。 
巅顶风证 顶骨内痛极如锤如钻也。夹痰湿者。每痛多眩晕。若痛连及目珠而胀急瘀赤者。 
外证之恶候。若昏眇则内证成矣。外证用羌活胜风汤。内证冲和养胃汤。痰湿。礞石滚痰丸。 
卒脑风证 太阳内如槌似钻而痛也。若痛及目珠。珠外有赤脂纵贯及瘀滞者。外证之恶候也。 
若珠不赤痛。自觉视如云遮雾障渐渐昏眇者。内证成矣。治法如巅顶风证。急早治之。以免后虑。 
游风证 头风痛无常位。一饭之顷。游易数遍。若痛缓而珠赤。必变外障。痛甚而肿胀紧急 
者。必有瘀滞之患。久而失治。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证成矣。 
邪风证 人素有头风。因而目病。内经所谓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是也。发则头痛目亦病。 
目病头亦痛。轻则一年数发。重则连绵不已。先用羌活胜风汤。次与还睛丸。目中常若风吹状者。 
此火气内伏。阳气不行于外也。大追风散。若无赤痛而止内胀昏眇者。内证成矣。 

卷八七窍门上
目赤
属性: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二曰火盛。三曰燥邪伤肝。戴复庵云。赤眼有三。有气毒。 
有热壅。有时眼。无非血壅肝经所致。属表者。羌活胜风汤。属里者。泻肝散等药。赤久生翳膜 
者。春雪膏、蕤仁膏选用。并用碧云散吹鼻。目赤肿。足寒者。必用时时温洗其足。并详赤脉处 
属何经治之。王节斋云。眼赤肿痛。古方用药。内外不同。在内汤散。用苦寒辛凉之药以泻火。 
在外点洗。用辛热辛凉之药以散邪。故点药莫要于冰片。而冰片大辛大热。因其性辛甚。故 
借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热气。世俗不知冰片为劫药。误认为寒。常用点药。遂致积热入目。昏暗障 
翳。又不知忌寒凉而妄将寒凉冷药挹洗。常致昏暗者。比比皆是。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 
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暖药暖脾则肝益甚。惟于平和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 
一举两得。经云。木得桂而枯。更以芍药制之。散热存阴之捷法也。人乳点眼。久病昏暗极效。 
以乳与血液同源。目得血而能视也。凡赤而肿痛者。当散湿热。赤而干痛者。当散火毒。赤而多 
泪者。当散风邪。赤而不痛者。当利小便。先左赤而传右者。为风热挟火。散风为主。勿兼凉药。凉 
能郁火也。先右赤而传左者。痰湿挟热。泻火药中。必兼风药。风能胜湿也。凡赤甚肿痛。于上 
睥开出恶血。则不伤珠。 
瘀血灌睛证 此证为病最毒。若人偏执己见。不用开镰者。其目必坏。初起不过红赤。次后 
紫胀。及后则白珠皆胀起。在睥则肿胀如杯。在珠则白轮涌起。失治必有青黄牒出HT 凸之祸。 
凡见白珠赤紫。睥肿虬筋紫胀。传点不退。必有瘀滞在内。可翻睥内视之。若睥内色晕。泛浮椒 
疮。或粟疮者。皆用导之。导后服宣明丸。 
血灌瞳神证 因毒血灌入金井瞳神水内也。清浊相混。时痛涩。红光满目。 如隔绢。看 
物若烟雾中。此证有三。者肝肾血热灌入瞳神者。多一眼先患。后相牵俱损。最难得退。有撞损 
血灌入者。虽甚而退速。有针内障。失手拨着黄仁。瘀血灌入者。三证治法颇同。用大黄当归散。 
有翳退翳。活法治之。 
赤脉贯睛证 不论粗细多少。但贯到风轮。经过瞳外接连气轮者。最不易治。细者稍轻。粗 
者尤重。贯过者有变证。丝粗及有傍丝虬乱者有变证。凡各障外有此等脉罩者。虽在易退之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