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二)
甘茂亡奏且之齐出关遇苏子(苏代)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战国策·秦策》)
1.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苏代)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
2.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3.①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
②善。请重公于齐。
(三)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kūn)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十镱(yì),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人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战国策·燕策》)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3.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
(四)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人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1.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2.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
(五)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李斯《谏逐客书》)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六)
范仲淹字希文,举祥符进士,晏殊荐为秘阁校理。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万尚气节,自仲淹倡之。仁宗朝迁吏部员外郎,权开封府。旋拜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仲淹裁削幸滥,考严官吏,为侥幸者所不悦。
(沈括《梦溪笔谈》)
1.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气节,自仲淹倡之。
2.仲淹裁削幸滥,考严官吏,为侥幸者所不容悦。
参考答案:
甲组:
(一)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仲孙它对他说:“您是鲁国的上卿,辅佐两位国君了,妾不穿丝绸,马不喂粮食,人们大概会认为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吧!”文子说:“我也愿意妾穿丝绸,马喂粮食。但是我看到国中的人民,他们父老兄弟吃粗粮、穿破衣,而我却让妾妇穿华美的衣服,给马吃精美的食料,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况且我听说过,辅臣凭借自己的美德使国家繁荣是光彩的,没听说过要靠妾穿丝绸和马喂粮食(使国家光彩)。”
(二)老师墨子说:“仁德的人做事的原则,必定是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不去做对天下有害的事,根据这个原则去做事。”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是对天下有利的事呢?什么是对天下有害的事呢?老师墨子说:“如今像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互相争夺,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君主不仁爱,臣子不忠诚,父亲不慈爱,子女不孝敬,兄弟之间不和睦,这些就是对天下的危害。”
(三)大自然的运行是有正常规律的,自然现象不因为唐尧才存在,也不因为夏桀就消失了。用正确的治理措施去适应它就有好处,用违背规律的办法去对待它就会造成灾害。加强农业生产并且节约用度,那么天不能使人贫困;养生的衣食充足而又按时节活动,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得病;加强道德修养而又能用心专一,那么天也不能给人带来灾祸。所以水旱之灾不能使人饥饿,寒暑变化不能使人生病,妖异邪怪不能使人受害。
(四)对其他物类仁爱,对人却不仁爱,不能称做仁。对其他物类不仁爱,只对人仁爱,仍然可以称做仁。仁,就是对自己同类的仁爱。所以仁德的人对待民众,只要可以给他们带来利益,没有不去做的。神农的教令说:“男子如果有正当壮年而不去种田的,那么天下就会有人因此挨饿;女子如果有正当壮年而不去纺织的,那么天下就会有人因此受冻。”所以神农亲自耕田,妻子亲自纺织,用来表示为人民谋取利益。
(五)叔孙通是薛郡人。秦朝时以文章学问被征召,任待诏博士。几年后,陈胜在崤山以东地区起事,使者把这件事报告朝廷,秦二世召集博士儒生们问道:“从楚地征调的守边士兵攻打蕲县,进入陈县,在你们诸位看来怎么样?”博士儒生们三十多人走上前说:“希望您火速出兵镇压他们。”秦二世大怒,变了脸色。叔孙通上前说:“这只不过是一伙像老鼠一样偷窃像狗一样抢劫的盗贼罢了,哪里值得谈论他们,郡守、郡尉正在捉拿定罪,哪里值得忧虑。”秦二世高兴地说:“好。”叔孙通走出宫以后,儒生们说:“您怎么说话这么阿谀逢迎呀?”叔孙通说:“诸位不知道,我几乎不能逃脱虎口!”于是便逃走了,投降了汉王。汉王失败了向西撤走,他始终跟随着汉王。
(六)天有过错吗?有的,时令不正,灾害肆虐,日蚀星坠等就是啊。地有过错吗?有的,地震山崩,树木枯死,洪水泛滥就是啊。天地都有过错,终于没有影响他们覆盖天穹承载地貌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们善于恢复常态啊!人处在天地之间,本来就不能没有过错,终于没有影响成为圣贤的原因是什么呢?也是善于恢复常态啊!所以太甲想恢复常态,要建功立业,孔子说不要害怕改正错误,扬雄也认为能改过是最可贵的品质,这都是常道啊!
(七)所以,写文章,在道理上有三条:第一,描摹形状,要写出各种不同的色彩;第二,模拟声音,要写出各种不同的音调;第三,抒发感情,要写出喜怒哀乐怨的变化。五种色彩的错综搭配而成为绚丽的花纹,五种声音的和谐组合而成为高雅的音乐,五种情感的尽情抒发而成为优美的文章,这是自然的道理。
乙组:
(一)1.(祖逖)半夜听到鸡啼鸣,就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祥的声音!”于是起床舞剑。(要点:①要补出主语。放在“蹴琨觉”之前也可以。②“蹴”、“觉”二字要准确。③古人有半夜鸡鸣是不祥之兆的说法。“恶”译成“不好”、“坏”也可以,但不能译成“丑恶”、“凶恶”等。④“因”字不能译错。)
2.大王果真能够派将出兵,让像我这样的人统率军队来收复中原,各地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要点:①“诚”不能译成“诚实”、“实在”等。②“逖”,对话中自称名,应该译成“我”。③“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郡,县以上一级的行政区。国,晋王朝分封的藩国。④“望风”不能译成“听到风声”,“望”更不能译成“望见”)
(二)1.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苏代)。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
闻。”(画线的六处是不能有错的)
2.我因为没有灯烛,所以经常先来到这里,打扫房子,铺放坐席,你们为什么吝惜那空照四壁的一点点余光呢?希望把这余光赏给我,这对你们又有什么妨害呢?我自认为我在这里对大家是有好处的,为什么要让我离开呢?(文中的三个“以”字、“妾”字、“爱”字、“幸”字,画线三处的语序,是重点)
3.①如今我不才,被秦国抛弃,驱逐出关。(被动句)②好吧。请让我想办法,使您在齐国受到重用。(使动句)
(三)1.有一个想卖骏马的人,一连三天牵着马站在市场上,也没有人知道他这匹马是骏马。(“人有卖骏马者”是定语后置的句子。“人莫之知”是宾语前置句子,“之”是“知”的宾语。“比”在文言中有“接连”义,是个副词)
2.伯乐于是就到市场,环绕着那匹马看了一番,离开之后又回头看看它,结果一天之内这匹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还”通“环”。“乃”、“去”、“顾”都是重点词)
3.如今我也好比带着骏马希望被齐王接见,只是没有人像伯乐那样为我先后奔走,您可有意做我的伯乐吗?(“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是比喻的说法)
(四)1.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本题主要练习断句,有点号处都要断开。)
2.项羽于是率领全部的军队渡过黄河,把船都凿沉了,把烧饭的锅摔破了,烧掉了营垒,只带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决无一点后退的意思。(“釜甑”都是烧饭的,“甑”是陶制的。“必死”、“无一还心”容易误译)
3.在这个时期,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救巨鹿之围的诸侯军队,安下了十多座营垒,但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等到楚军攻击秦军时,诸侯的军队都只是从营垒上观望。(注意“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从壁上观”这三处)
(五)1.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黄河、大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国君不排斥民众,所以才使他的德政更加明显。(“让”、“择”、“却”是三个同义词,也要用三个恰当的同义词翻译)
2.现在却抛弃百姓而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功业。(“资”、“业”是词类活用,“业诸侯”是使动关系)
3.这就是所说的“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藉”通“借”。“赍”,赠送)
(六)1.(范仲淹)时常感慨激昂地议论国家大事,不顾自身的利害得失。一时之间,士大夫中有一种昂扬奋发、崇尚志气和节操的精神,这是由范仲淹倡导的。(“感激”与今义不同。“矫”有“高举”义,“厉”有“激昂奋发”义)
2.范仲淹裁掉那些侥幸得官、滥竽充数的人,对官吏考核整顿,因此招致侥幸得官的人不满。(关键在对“幸滥”和“考严”的理解。“严”在这里是“整饬”、“整顿”的意思,如“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三.古诗鉴赏
'返回'
1.古诗鉴赏常识
诗歌是最集中表现自然、社会、人生的文学形式,也是最高雅的语言艺术。鉴赏诗歌,就是要读懂诗人,理解他的思想和心理,走进他的感情世界,走进他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美的感受,获得道理的领悟以及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
我国古代诗歌,大体上说,唐以前比较强调“言志”,唐宋以来比较重视“抒情”、“寓理”。诗人们喜欢把他们的情感、想法,隐藏在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所叙之事的后面,写景、状物、叙事好比诗的躯体,抒情、言志、寓理好比是诗的灵魂,这灵魂,常常需要花一番功夫揣摩才能领悟。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失意落魄、孤怀遗恨,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叹老嗟卑,更有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思乡怀人、吊古伤今种种情态;而且抒情风格也不尽相同,有的豪放,有的委婉,有的鲜明,有的含蓄。这些,只有真正读懂诗作才能正确体认。至于言志、寓理,也要细心体会诗中颂扬标举了什么,还是贬抑批判了什么;是表达了诗人的某种追慕向往,还是阐明或者暗示了什么道理。这也有明示与隐含之别。“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明讲道理;“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这是托物言志,又隐含着人生的道理。鉴赏的难点,总是在那些比喻义、隐含义、象征义的理解上。
古人作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强调“思与境偕”、“情与境会”,甚至“凭虚构象”、“梦往神游”,追求“象外之象”。我们在领略诗歌意境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层面:一个是诗人通过感官所获得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的境界,一个是诗人通过审美联想或想象所创造的画面之外的境界。画面中的境界,我们可以凭借诗人的描写“看到”;画面之外的境界,却必须追寻诗人的情思并且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去揣摩,去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鉴赏者对作品二次创作的过程,理应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感受。
2.命题走向及分析
2002年,诗歌鉴赏第一次抛弃了选择题,开始了用主观性试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以说,2002年开始,诗歌鉴赏命题走上了正确的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