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研政治理论单元预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这是因为:
(1)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等问题,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新的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 【参考答案】 (1)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即取决于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和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这个规定性对于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可以获得较多盈利,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可能亏本或破产。
(2)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有密切关系。社会必要劳动的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因此在计算商品的价值量时,要把复杂劳动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量的比例关系,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3)商品的价值量还会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此处的劳动生产率指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改革单位商品价值量。
3。 【参考答案】 (1)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起源和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最终发展到货币形式。
(2)货币的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交换关系所赋予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和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过程,因而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3)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它们的排列顺序,大致反映了它们的产生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二者的基础上逐渐相继产生的。
4。 【参考答案】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
(2)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
(3)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夺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充满生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5。 【参考答案】 (1)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的理论主要包括:第一,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第二,流通中的货币量要符合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量,它主要取决于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三个因素;第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2)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的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流通同样是适用的。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自觉遵循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实行货币流通的宏观计划控制和调节。第一,要根据一定时期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其中心是要组织好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第二,要坚持纸币的经济发行,避免财政发行;第三,要加强现金管理,合理地限制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范围。
6。 【参考答案】 日前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它对人们生产生活、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1)假冒伪劣商品,意味着较低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之一,而且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而,假冒伪劣商品在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常常导致商品价值不能顺利实现。企业的个别劳动不能转化或不能完全转化成社会劳动,商品二因素的内在矛盾难以解决。从而造成企业的无效劳动和企业生产无法正常运转。
(2)进而,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在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如果一个社会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就面临障碍,全社会的再生产就难以顺利进行。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不仅仅表现为它自身不能顺利实现,还常常会导致其他商品受到波及,因而对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危害是巨大的。
(3)假冒伪劣商品,危害人们正常生活,阻滞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是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是要理顺体制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要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其次,商品生产者即企业要树立“打假”意识,维护自身的品牌;最后,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要“拒假”“拒劣”,断绝假冒伪劣商品的市场。
7。 【参考答案】 (1)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进行的劳动。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在同一时间里创造的价值会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是因为,复杂劳动是复杂劳动力的耗费,而复杂劳动力的形成,和简单劳动力相比,需要花费更多的劳动时间,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许多种类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同时,复杂劳动力在再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这种再学习所花费的劳动必然会增大复杂劳动力的价值,并要求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得到补偿。
(2)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原理,对于在新历史条件下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它们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并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高科技产品之所以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就是因为它们是复杂劳动的产品。因而,应该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充分体现他们劳动创造的价值,并同时进行严格的约束和监督。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复 习 指 导
本章新增及修订知识点
本章修改了一个知识点:将“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修改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本章常考知识点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历年命题比较集中的部分,常考知识点集中在:资本总公式、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
本章2006年命题预测
由于本章出题的内容较规范,基本概念较多和基本原理较多,复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前后联系把握概念间的关系及联系,主要概念:资本流通形式、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积累、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利息、股息、垄以及垄断价格。
本章考查较全面广泛,2006年命题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因此复习时要全面,认真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原理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能力。
预 测 试 题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A。 它的价值可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 价值决定中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 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商品 D。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2。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剩余价值可以在流通中产生,也可以在生产中产生
B。 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在生产中产生
C。 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D。 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生产为条件
3。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A。 有一定的货币积累 B。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商品有充分的销路
4。 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
A。 货币成为资本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劳动者一无所有 D。 商品成为资本
5。 从分析资本流通公式可以找到价值增殖的根源在于
A。 G—W阶段的货币上 B。 G—W阶段商品的购买行为上
C。 G—W阶段中所购买商品价值上 D。 G—W阶段中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6。 机器设备成为资本是因为它是
A。 生产物质资料的手段 B。 生产商品的手段
C。 现代化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D。 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
7。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范畴的是
A。 资本家为备不时之需而持有的现金 B。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生产设备
C。 资本家用来支付工人工资的那部分货币 D。 资本家出售给学生的钢笔
8。 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
B。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劳动力价值降低的结果
D。 资本家压低工资,使劳动力价格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9。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
A。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B。 社会化大生产
C。 机器剥削工人 D。 生产剩余价值
10。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A。 具体劳动而增殖 B。 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 抽象劳动而增殖 D。 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11。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 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12。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 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3。 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
A。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B。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
C。 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自己的劳动积累 D。 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14。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
A。 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B。 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C。 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D。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15。 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100万元,其中购买劳动力部分为40万元,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50万元,生产出商品的价值15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 100% B。 300% C。 200% D。 150%
16。 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为每个工人生产10公斤棉纱,每公斤价格10元,其中包含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60元,工人每天工资20元。某资本家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和较好的设备,使每个工人每天能纺纱15公斤,则他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
A。 40元 B。 20元 C。 70元 D。 50元
17。 下列各项属于资本积累的是
A。 波音公司兼并麦道
B。 首都钢铁公司发行股票筹资进行技术改造
C。 通用汽车公司将上年利润的60%用于通用汽车电子商务网建设
D。 AT&T动用100亿美元更新陈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