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研政治理论单元预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3。 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在于
A。 人有同环境相分离的自我意识
B。 人有固定并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
C。 人有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
D。 人有通过劳动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识的印记”的能力
24。 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表明实践是
A。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 历史性活动
C。 社会性活动 D。 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25。 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操纵自动化机器生产,用电脑遥控指挥道路交通,这显示了实践的
A。 目的性 B。 物质性
C。 社会制约性 D。 客观性
26。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A。 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27。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 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 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28。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A。 不存在静止 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运动就是物质 D。 除开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别的属性
29。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 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 B。 世界发展源泉的问题
C。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 D。 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问题
30。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 语言 B。 劳动
C。 人脑的进化 D。 动物心理
31。 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32。 哲学上所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
A。 人类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 B。 “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C。 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 D。 是主体的世界
33。 “客体”这一概念是指
A。 客体就是客观事物 B。 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C。 客体是产生并决定主体的 D。 是由主体自由创造的对象
34。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 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C。 阶级斗争 D。 天才人物的出现
35。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6。 实践是
A。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性活动 B。 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 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 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37。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8。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39。 “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
A。 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 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 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 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有
A。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B。 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
C。 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D。 限定与超越的关系
2。 “一尺之槌,日取其半,永世不竭”表明
A。 有限构成无限 B。 有限包含无限
C。 有限包含无限的结构 D。 有限包含无限的层次
3。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B。 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4。 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
A。 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和改造实现的 B。 人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
C。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 D。 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
5。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
A。 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 阶级斗争形式和环境优劣相联系
C。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 D。 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6。 物质是运动的
A。 形式和属性 B。 主体
C。 内容 D。 基础
7。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A。 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 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 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一般形式混同
D。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8。 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
A。 具体的事物和现象
B。 可以直接感知的实物
C。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D。 对许多不同的、可以感知的事物从其共同属性来把握
9。 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是
A。 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10。 意识是
A。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社会的产物
C。 人脑的机能 D。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1。 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A。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B。 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C。 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D。 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2。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 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
B。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13。 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 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 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 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 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及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14。 古语云:“画饼不能充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 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B。 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 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15。 《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 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 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 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 主张花离不开人对花的感觉
16。 “克隆羊”的诞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个“技术的造物”,引起世界各种媒体的关注。人为可以复制生命——生物工程学的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A。 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新的挑战
B。 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 说明人类思维的潜能很大,充分发掘可以创造物质
D。 证明了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7。 人工智能的实质——思维之模拟即电脑同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
A。 人工智能纯系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类意识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
B。 人工智能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人类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能力
C。 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类意识具有社会性
D。 人工智能只能接受人类意识的支配和操纵,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意识,更不可能支配和统治人类意识
18。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A。 它是区分事物的前提 B。 它是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C。 它是运动的量度 D。 它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19。 赫拉克利特认为,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这句话包含的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哲学观点有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物质是永恒运动的
D。 宇宙中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是物质
20。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于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
A。 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B。 具有提供具体研究方法的意义
C。 具有排除唯心主义对科学研究干扰的意义
D。 具有指明唯物主义方向的意义
21。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坚持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
C。 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D。 否认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22。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时空观的有
A。 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B。 客观世界中存在“绝对时空”
C。 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D。 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
23。 下列活动中,属于人的意识活动的有
A。 工程师设计图纸 B。 学生学习知识
C。 遇到强光眨眼、听到巨响把头转向刺激声源 D。 作曲家创作乐曲
24。 造成人们意识之间具有差异性的原因有
A。 人们先天素质的差异 B。 人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
C。 人们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D。 人们的立场、世界观的差异
25。 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有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并具有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
B。 意识活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意识活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26。 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7。 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自由是对自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 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 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28。 实事求是体现了
A。 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C。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的统一
29。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 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B。 人的现实感性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C。 “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 D。 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30。 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概念,客体是指
A。 客体就是客观事物
B。 客体是纳入到人的对象性活动中的客观事物
C。 客体具有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
D。 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31。 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
A。 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B。 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
C。 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D。 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32。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 观念性B。 客观现实性
C。 自觉能动性D。 社会历史性
3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
A。 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是唯心主义的
C。 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 D。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34。 主观世界是指
A。 意识的产物 B。 知、情、意的统一
C。 客观世界的反映 D。 意识活动过程、意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