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三十六计与管理 >

第2章

三十六计与管理-第2章

小说: 三十六计与管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晚,松永一踏进西村饭店,就受到热情款待,山下龟三郎的毕恭毕敬,使得松永未免有些飘飘然。晚宴进行中,山下提出了自己的恳求:“安治川有一家相当大的煤炭零售店,信誉很好。老板阿部君是我的老顾客。如果承蒙松永先生信任我,愿意让我为您效劳,通过我将贵商会的煤炭卖给阿部,他一定乐于接受。贵商会肯定会从中获利。我只要一点佣金就行了。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松永听后,心里盘算起来。没等他回答,山下就把女招待员叫来,请她帮忙买些神户的特产瓦形煎饼来。并当着松永的面,从怀里掏出一大叠大额钞票,随手抽出两张交给女招待员,并另外多抽一张作为小费。
  松永看着那叠近10厘米厚的钞票,有些吃惊。眼前发生的这一切,使他眼花心乱,稍一镇定,便对山下说:“山下先生,我可以考虑接受。”
  稍作谈判后,松永便和山下签订了他所希望的合同。
  丰盛的晚宴后,松永一离开,山下便立即赶到车站,搭上末班车,回横滨去了。西村饭店这样的高消费,远不是山下所承受得了的!
  那一叠大额钞票,是他以横滨不景气的煤炭店作抵押,临时向银行借来的;介绍信则是在了解了福泽、秋原与松永的关系后,借口向福松商会购煤炭,请秋原写的。以此为道具,利用西村饭店这个堂皇的舞台,成功地演了一场“瞒天过海”的妙剧。
  自此以后,山下一文钱不花,从福松商会得到煤炭,再转卖给阿部,从中大获其利。
  业务介绍信、饭店里设宴谈生意、给招待员小费,这些都是当时日本商界中司空见惯的。山下就是利用了这些极其平凡的小事,显示自己拥有雄厚的实力,隐藏自己没资金做煤炭生意的事实,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年轻的松永被山下的诚恳恭敬和热情招待、慷慨大方的这些假象所迷惑,信任了山下。试想,如果松永事先知道了山下的真实情况,会同意他的建议吗?
  所以求胜的方法必须把握机会和空隙,以司空见惯的行动,制敌先机,出奇制胜。
  [计论]
  瞒天过海,实际上是利用人们对待社会现象的习惯定势,对于熟视无睹的现象经常是信而不疑的心理,利用人的错觉,以假相骗人。一般军事上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以假乱真,最后以假代真,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在商业经营中,也可以假相为基础,达到渔人之利的目的。但此计不同于“掩耳盗铃”,那是一种愚蠢的自欺欺人的办法,而瞒天过海则恰恰相反,它是愚弄对方于掌上的高明之策。


第二计围魏救赵(1)


  以围攻魏都逼魏军撤退的战术
  计曰:“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解曰:攻击集中的敌军时,不如先分散对方的兵力,再加以痛击。与其先发制人,不如等待对方的动向确定,再予以出击。
  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斗智、斗法,其中有一段“围魏救赵”的精彩过程。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俩人感情很好,相约日后发迹要互相提携帮助。但是庞涓深怕孙膑的才华超过自己,因此设计谋害孙膑,使其受刑致残。所幸孙膑装疯逃过一死,并经墨翟弟子禽滑将其救回齐国。
  后来,魏惠王派庞涓率兵攻打赵国,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岌岌可危,赵王答应以中山地方相赠,请齐国出兵救援。
  齐威王命令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前往救赵。当时田忌要发兵去邯郸,孙膑献计曰:“赵将非庞涓之敌,比我至邯郸,其城已下矣。不如驻兵于中道,扬言欲伐襄陵,庞涓必还,还而击之,无不胜也。”
  襄陵为魏国重地,襄陵若失,则首都安邑也将不保。庞涓攻打邯郸本已指日可下,听说齐军要攻打襄陵,只好放弃邯郸,日夜兼程回国保卫首都。齐军趁魏军回师疲惫,在中途予以截击,把魏军打得大败。从而解了邯郸之围,救了赵国。
  所以,“围魏救赵”的计策,是“攻其所必救”,不一定要直接和其交锋。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要救蝉,就是要攻击螳螂所必救之处。
  商场如战场,所以在竞争中,对于强大的竞争对手,不能与之正面交锋,而应侧面出击攻其弱点,定能效果显著。
  “南化人”巧脱困境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是全国重点大型化工企业,1934年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办,并拥有雄厚的设计开发、科研生产、化纤机制造和建筑安装实力。
  市场开放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斗争加剧,南化公司曾用“围魏救赵”之计解除了几次燃眉之急。
  南京有一化工厂与南化公司互有供应关系。该厂供应南化公司盐酸液碱,南化公司供应该厂硫酸、硝酸。但在前些年,由于南化公司的硫酸、硝酸生产情况不好,对方就给南化公司施加压力,停止供应盐酸液碱,使南化公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威胁很大。
  南化公司针对这种情况,多次上门解释,请求谅解,但没有结果。于是,南化公司无奈之际,决定“攻其弱点”,自己组织了盐酸液碱800吨,以满足生产急需,同时停止供应该厂硫酸、硝酸。
  此计一出,果然奏效。该化工厂立即登门,三番五次地道歉,表示继续合作,不会再发生此类事情。
  再如,有一个煤矿供应南化公司烟煤,但长期以来,可以说是年年欠交、拖交。南化公司派员长驻坐催,甚至领导干部去亲自拜访、求援,都无济于事。
  但该矿有一点要依赖南化公司,即采用南化的硝铵爆破,开采煤炭。抓住这一点,南化公司决定以对方交煤炭的水平来安排硝铵发货,互为条件。这一下,立即引起了该矿的重视,不得不按煤炭合同交货。
  今天的南化人,使用“围魏救赵”之计解决了实际困难,而南化公司创始人范旭东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巧施“围魏救赵”妙计,并且技高一筹。
  智斗世界“碱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国纷纷忙于战争,输入我国的“洋碱”大幅度减少,从大战前的315万吨下降到1916年的21吨,旧中国的碱市场出现了相对真空时间。
  一直从事碱业生产的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先生没有放过这一绝好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时间。在他的积极努力和四处奔走下,中国第一个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于1918年成立。
  一战结束后,曾经号称“世界碱王”并一直独占中国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急忙重返中国市场,在这里却发现了新的竞争对手,而且尽管软硬兼施,都不能挤垮永利。甚至连置于自己控制之下都不能做到,这使卜内门大为恼火。


第二计围魏救赵(2)


  经过一番策划和准备,卜内门想要决一死战,他调来一大批纯碱,以原价40%的低价在中国市场上倾销,不惜血本,企图挤垮永利。
  永利和卜内门相比,实力悬殊过大。面对卜内门的低价倾销攻势,新生的永利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范旭东为此焦虑万分。他知道,如果降价与卜内门竞争,不要多久,永利就会财枯力竭而跨台;不降价,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收不回来,无法再生产,永利也名存实亡。
  一日,范旭东在低头踱步思索对策,猛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张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不禁回想起青年时代因“戊戌变法”失败受株连,不得不东渡日本,以避开当时清政府的锋芒。而永利的创立,正是利用卜内门锋芒暂敛之时。如今卜内门锋芒毕露,永利是否也可以“东渡日本”呢?
  日本工业较发达,是卜内门公司在远东的最大市场。欧战刚停,百废待兴,卜内门的产量有限,能运到远东来的碱为数不多。现在,为了对付永利,卜内门又把大量的碱运到中国,日本的碱市场必然相对紧张,我们应趁机进入日本市场。卜内门在中国从正面进攻我们,我们就迂回到日本从后面进攻他。
  日本的三菱和三井两大财团都想在商界执牛耳,相互间竞争非常激烈。三菱有自己的碱厂,而三井没有,只能依赖进口,这正是范旭东所想要的。
  范旭东迅速与三井协商,委托三井在日本以低于卜内门的价格代销永利产的“红三角牌”纯碱。
  三井感到,一是不要自己的资金,二是有利可图,三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便很快就与永利达成了协议。
  相当于卜内门在日本销量10%的“红三角牌”纯碱,宛如一支奇兵通过三井财团遍布全日本的庞大销售网,向卜内门在日本的碱市场发起了进攻。
  质量与卜内门相同,价格低廉的“红三角牌”纯碱很快在全日本造成了碱跌价的影响,这一突变,使得卜内门措手不及。为了保住日本市场,卜内门不得不随之降价。
  由于卜内门的碱在日本的销售量远远大于在中国的销售量,这一降价使其元气大伤。永利碱在日本销售量没超过卜内门的10%,价格却比卜内门在中国的降低价还高一些,损失相对较少。
  结果是,卜内门在中国虽然处于优势,在日本却穷于应付永利的不断挑战,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被永利打蒙了的卜内门此时首尾难顾,权衡利弊,发现保住日本市场比在中国进攻永利重要得多。因此,永利在日本发起攻势后不久,卜内门就通过其驻华机构向永利表示,愿意停止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倾轧,希望永利在日本也相应停止行动。
  范旭东也趁机提出,要求卜内门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如有变动,必须事先征得永利的同意。卜内门无可奈何地同意了。
  当初强大的卜内门骄横不可一世,误以为新生的永利不堪一击,然而它的扼杀性进攻却被范旭东先生巧施“围魏救赵”妙计所粉碎。到后来落得个惨败而归的结局。
  “围魏救赵”计的奥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致力于抓住对方的要害和薄弱环节,把强敌分散、调动开再打。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实击虚、避强攻弱、避锐击衰的战术。
  [计论]
  围魏救赵在军事上是一个成功的谋略,历代屡用不鲜。围魏救赵在政治斗争中则表现为围攻第三者,从而解救处于险境的人。这里围攻的情况又有多种。如果把围魏救赵提高到哲学角度加以分析后,就可以看出这是事物辩证发展普遍存在的一条规律。当人们掌握与使用它时,就是一种策略;当人们具体运用与操作时,就是一种方法论。不但古代战争可用,现代战争也可用,各行各业都可用,并且都会获得奇迹般的效果。


第三计借刀杀人(1)


  利用他人之刀进攻敌人的战术
  计曰:“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解曰:敌方已经发动攻势,友邦邻国却尚未表明态度。此时应设法拉友邦合作,使其进攻敌人,以保存我军实力。
  “借刀杀人”一计,不可望文生义或以辞害意。它并不一定要用刀,也不见得就要取人性命,而是指假借外力或他人之手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春秋时期,齐国派军进驻汶工,即将大举进攻鲁国。孔夫子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特意派最得意的学生子贡外出游说各国诸侯。
  子贡善于辞令,首先说服齐军主帅将攻鲁之军移师讨伐吴国,随即星夜赶去吴国,劝说吴王同意出兵救鲁攻齐。
  吴齐两国开战之后,子贡又赶到晋国,劝晋王整军备战以防吴国。
  不久,晋、吴两国交战,晋国击败吴国。至此,子贡利用诸侯的矛盾,巧借别国的力量,乱齐,破吴,强晋,从而达到存鲁的目的。
  这一计策,叫“借刀杀人”。其诀窍是:当敌方的征象已经暴露,另外又有一种势力不断扩张,将要参与活动的时候,应该设法借助这种力量去击败敌人,以有利于保存自己。
  在现代商战中,“借刀杀人”可以引申为,对手或市场的情况已明了,其他各方的态度对自己是有利还是不利,在尚不清楚的时候,要利用其他各方的力量达到战胜对手和占领市场的目的,这样可以不消耗或少消耗自己的实力。
  高价出售品质和服务
  当年,威尔逊从父亲手里继承美国塞洛克斯公司时,一天,一位德国籍发明家约翰·罗梭来访,向威尔逊谈到了自己正在研究的干式复印机。两人一拍即合,同意双方合伙协作。
  经过反复研制,塞洛克斯公司终于制出干式复印机成品——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复印机都是湿式的,这种复印机在使用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是湿漉漉的文件,它需要干透才能取走,用起来麻烦极了。对比之下,干式复印机则便利得多。
  威尔逊决定把此产品作为“拳头产品”推出。起初,威尔逊打算把首批货以成本价推销,以图开拓市场。他的律师提醒他:这是倾销,是法律不允许的。威尔逊于是将卖价定为295万美元。
  其实,干式复印机的成本仅2400美元,他却喊出了相当于成本10多倍的高价。这可把副总经理罗梭惊呆了。
  当时,法律是禁止高价出售商品的,威尔逊却信心百倍,他解释道:“我不出售成品,而是出售品质和服务,这就够了。”
  不出威尔逊所料,这种新型复印机果然因定价过高被禁止出售。但由于展销期间已经向人们展现了它独特的性能,消费者莫不渴望能用上这种奇特的机器。
  威尔逊早已获得了复印机的生产专利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当威尔逊把新型复印机以出租服务的形式重新推出时,顾客顿时蜂拥而至。尽管租金很高,由于受以前定价很高的潜意识的影响,顾客仍然认为值得。
  不久,威尔逊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干式复印机一下子流行起来。虽然公司拼命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
  由于产品被塞洛克斯公司独家垄断,加上已有过的高额租金,所以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以高价出售,大量的利润像潮水一样滚滚涌来。


第三计借刀杀人(2)


  后来,公司营业额就高达3300万美元,而市场占有率已达15%;五年以后,公司营业额上升到近4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66%,超过了湿式复印机;6年后,营业额上升到53亿美元,塞洛克斯公司也被美国的《财富》杂志评为10年内发展最快的公司,从此迈入巨型企业行列。
  威尔逊的成功在于他的“借刀杀人”,表面上是法律禁止了威尔逊高价出售,实际上是威尔逊借法律这把刀,封死了消费者购买之门,把他们逼向威尔逊为其准备的租借之路;同时威尔逊还借超出平常的高租金,断了消费者廉价租用的念头,并为以后的高定价出售做好了准备。
  跟随超越,更胜一筹
  任何新产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一锤定音,完美无瑕。“跟随超越”,意在追他人首创产品之踪,创自己后续产品之新,在对技术或产品仿制的基础上进行追踪式超越。
  现代经济中,一项技术或产品的开发和研制是需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当竞争对手推出新技术或新产品时,聪明的企业应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潜心于静观默学,巧取他人之长,发现他人之短,善借诸种条件,为我所用,慢中求快。
  企业可对市场上刚刚出现或出现不久的新技术或新产品,努力加以吸收,仿制并做局部改进,以更高水平的同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