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

第35章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35章

小说: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学中医的话,一定要学中医的道理,学气机的道理,学精气神,学神气的道理,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治病救人,也用于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和提升,如果想学好中医,可以学气道中医,如果以前没有学过,没有接触到更高的理论基础,学到一定程度可以根本改变自己的人生观,让自己重新审视这个是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完全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画一个圆,圆外的都是自己不知道的,不管这个圆画多大。中国文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孕育和激荡了很多供我们学习的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古人。
第十四课 20080226_如何开方

由道可道整理
  
因为当初我不是从中医开始学起的,可以说是从阴阳五行、气机这块开始学起的,然后转向开始学习中医,所以对我个人来说,对这方面没有障碍就是顺理成章的,中医就是应该这样来学,后来接触了一些学中医的同仁就发现观点、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说在这里面跟大家交流也是我比较忐忑不安的,因为有时候自认为理所当然的可能对于别人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可能是一个交流或者说是一个思维方式出发点的一个问题。

就像很多西藏的或者偏远地区的一些人走到城市里面,就发现整个观念之间是互相冲突的,也是不知所措。比如说很多西藏下来的,他们本身就认为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是理所当然的、是天经地义的、而且是既成事实,但下来之后发现中土的人们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同理发达地区的人们到偏远地区也会发现观念是不一样的,这个咱们不先说谁对谁错,本身就是思维方式和观念几乎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吧,包括他的学识,所以说从哪一点入手,你信哪一块儿,怎么来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信者道听,只有信你才能入,如果连信都没有,不可能跨越这个门槛,尤其是中国传统的这些养身的道理也好或者说哲学也好或者说一些功法也好,包括些宗教都是从信而立的,那么收徒弟、传承都是从这方面开始起步,如果说徒弟一旦怀疑,可能所有的气机全都变了。说这个什么意思呢?我倒是没有想让大家完全相信气道中医、气道中医的思维方式,但是从我这方面来说我是非常相信的,所以说沿着这条路我能跟着老师走下去,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几乎所有的思维方式都是沿着这一套思路来走,可以这样说做梦都能进入自己的梦境。这个从我感觉来说,可以说是融入到生活生命的方方面面。好像有句话说:学到如痴如狂、如颠如疯才有可能有很大的进展,所以说我也想做到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一个境界的问题,你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种境界,你才能领悟这个境界的玄妙,才能不断地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圣境,如果说是只是粗皮潦草地浅尝辄止,那么不可能入到中医或其他的一些中国传统学科的深处,这是我个人的一个体会。
    
那好现在咱们说一下气道中医,我再重复一遍,所谓气道中医就是说用气的观念、从气的角度来考虑中医的理论和临床。上次我们讲了一下《黄帝内经》,是《四气调神大论》呢还是哪个论呢?我看一下,不是《四气调神大论》,是《阴阳应象大论》,其中我们主要讲了五段话,认为是整个《黄帝内经》的一个核心之一,也是《黄帝内经》它立意在气道这一方面的一个理论基础。

我记得“东方生风”这个讲过,“南方生热”也讲了,“中央生湿”好像也讲了吧,上次讲到哪里,还是希望大家提醒下,“西方生燥”应该也讲了,好像就是一个“北方生寒”没有讲吧,这个大家可以提醒一下,还有就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回去认真地体会气道生长化收藏或者说是开合调升降,因为从我这方面直接就认为它应该气道气象这方面来入手来解释,不然用其他方式很难能把这五段话来解释清楚,所以这个也都是中医理论基础吧,要是这几段话不清楚,那么中医的起码生理这方面不好解释。

我记得《周易》上有句话叫“象者像也”,咱们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所谓的“两仪生四象,象者像也”什么意思呢?前一个字“象”“象者”就是说“四象的象”、“卦象”,包括八卦也是卦象,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它这是一个个卦象,“离”外边实中间虚,“坎”是中间阳外边虚,这个叫做卦象。“象者像也”也就是“卦象者像也”,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像什么意思呢?就是体现,或者叫做意象形象就立着一个像,它就是把这个地方照相了,把这个拍下来了,然后拿来让你看,都是静态的照片,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象的心魂,就是一个故事从开始到结尾发生,它的经历截取八块,开头和中间结尾,包括中间再不断分,分成八块,分成四块就是四象,分成八块就是八卦。几个卦象它是成了一个像,就是照片,这个最好理解了。就是一个人百米,起跑、加速、冲刺这个就是,它是一个动态的,但是你拍照拍下来之后就是静态的。那么现在你不要理解它是静态的,象者像也,你这个照片是反映后面的那个人从开始起跑到冲刺的整个过程。

所以说《周易》讲“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嘛,说的是《周易》是不断变化的,象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整个的气机也是不断变化的,写《黄帝内经》这本书的人就把这个变化分成五,东方一个变化,南方一个变化,中间一个变化,西边一个变化,北方一个变化,也可以理解为四方都有一个变化,中间这个变化是调和四方变化,它起一个稳定一个作用,没有中间,就没有四方的交通,所以说咱们脉要有胃气嘛,有胃气则生,没胃气则死,他说的就是中间的土气你有没有,就是一个和缓之气,就是四个方向,东西南北都不能过急,就是中庸嘛。

孔子讲:“适中”。什么叫“适中”呢?就是不能说是绝对的中,没有绝对的中,什么东西都在不断变化当中的,但是你不能过极,不能过于极左也不能极右,不能极东不能极西,不能极南极北,在极东的时候你要有中间的气拉着你,叫居中而偏左,居中而偏右,所以说这个就是胃气的特征,胃气是缓和之气大家理解一下,就是气者缓也,和和缓缓,居中而邻照四围,所以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如果脉全浮,一点和缓的气没有了,那这个是气浮越于表嘛,都散出去了。那如果说完全沉,像一个石头一样沉到水底了,那么气机沉,没有任何生机可言,脾胃也都坏了。那如果说脉气流动如滑珠,像滚珠一样,一点和缓的气没有,动得很厉害,那么这个心气浮荡。那同理如果说这个脉很弦,象弓弦一样,噔噔噔噔特别硬,噔,噔,噔,就这样,里面一点和缓之气没有,那肝气绝了。《黄帝内经》不是说了吗如循长杆之末梢,什么叫长杆之末梢呢?末梢就悬劲很弱了,它有一个调柔劲儿,那个调柔劲儿就是脾气的劲儿,脾气劲儿加肝气的悬劲儿二气合在一起,相合而不相离,它这个就是一个中和之气,所以说这个人就能很好地活着。

上次只讲到南方生热吗?湿没讲吗?讲得这么慢吗?我记得上次还是上几次,有人跟我说过,如果说只讲这个空头的理论,没有临床的话,或者说没有开药,那就是讲了也没有什么意思,这个分两点来说啊,第一个你没有基础的话,你往下面关于开药啊、临床啊,你就没法来听了,站得角度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那我如果说是大家没有一点气道的认识,关于讲到开药这一块儿,这方面很难来讲,这个是一方面。另一个方面,这个理论也并不是说枯燥无味了,我记得是哪个老师说的一句话吧,中医一部分来源于临床,另一部分来源于体悟,这个话就说得非常好了,因为学中医不仅是学中医,而是根据你整个的生活观念和整个对生命的理解,那不仅仅是一个临床,西医如果说来源于临床,那西医临床一百年也不可能说是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说不简单的是一定要临床才叫真中医,一定上来要讲临床,临床就很高级,这个不能这样看,希望大家不要这样来想问题,临床固然重要,因为它是最终的,是治病的根本吧,但是你对整个的生命的理解,要出于平时的体悟和对师长的继承,因为这个一代代传下来,就像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你说它能治病来源临床吗?估计是进入了某种境界之后的体会流传下来了,你再用这指导临床,收效就非常好。很多大夫治了一辈子病,他可能最终也没弄明白一个简单的伤寒是怎么回事,或者说一个简单的肠病、肠胃疾病是应该如何来下手来治疗。

现在很多人开方子失去了经典理论的指导和自身的体悟,简直驴唇不对马嘴,开个方子贻笑大方了。其实很多疾病,你要知道了理,你这个法只要稍微学一下就会融会贯通。和炒菜一样,你知道了炒菜配伍的原理,炒起菜来,你才融会贯通嘛。比如说一个韭菜炒鸡蛋,这个是咱们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如果说让你去临床去配去,我估计你很难能配出韭菜炒鸡蛋这样经典的菜来。就像包饺子,西方人,化了那么多年他也没研究出包饺子来啊。所以说不是说临床越多越好,两条腿走路嘛,第一条腿一定要迈出去,就是启程和体会。那你光知道吃饺子,不会包饺子也不成,这一点这之前我再和大家说一下吧。

药食是同源的嘛,那么如何理解药食同源呢?很多书上都说,药有的是从食物中来的,食物是从药中来的,药是偏性的,食物是平性的,所以能被人常吃。那么如果说仅理解到这个程度,我觉得远远还不够。所谓药食同源,就是说整个的做饭和你熬药汤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一点如果大家对药的配伍,麻黄汤啊、桂枝汤啊、小青龙啊、白虎啊、枣仁汤啊,还什么炙甘草汤啊,像《伤寒》里这样的方子,你如果说想好好体会的话,我建议大家多学学做饭,做饭炒菜之间的配伍就是药的配伍,这个是药食同源的另一方面,你只有配出好吃的饭菜来,你才能有可能对汤药开方有一个真切的体会,因为汤药你不是老喝的嘛,你都给病人开,那么你常吃的就是饭菜嘛,你熬汤咱们说很简单,你要加盐,你要加味精,你要加一些佐料,比如鸡蛋汤,你要有鸡蛋,你要有油,你熬这个汤或是熬油腻了还是清淡了,这个东西它和方子是一模一样的。

比如一个上火的人呢,他愿意吃什么呢?比如说口气很重的人,你如果说给他来一个白糖拌心里美,我觉得他应该很爱吃的,心里美的萝卜嘛它里面是红萝卜嘛,红的,切成条,拌上白糖,不能拌红糖,道理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吧,然后在那腌一会,吸出汁儿来,吃得爽脆,甜美的萝卜条,最后还得加醋,加白醋加食醋都是不一样,酸甜口的拌的萝卜条,那你吃这个爽脆的萝卜条,最后再把酸甜汁喝了,大家想想大家现在味蕾就应该是有反映了,那么对于一些口渴、有火气的你说它会有什么一个效果?这个《内经》上不讲了吗,酸甘化阴么,那你去体会去,他怎么个酸甘化阴。如果加红糖味道就不一样了,那只能加白糖,说加冰糖也好。还有就是说这个糖和醋的比例,你加白醋加食醋,你想一想有什么区别?放在一起,过酸了也不行,酸口儿,过甜了也不行,酸了就不好吃了,那酸甜的比例是几比几,然后再加上萝卜条,他们三个的比例是几比几,那萝卜条在中医里又是什么东西呢?这个大家想一想。

比如说你开一个方子,你看如果说吃了这个治什么病呢?我跟你说啊,如果说是火气重,肝气不调,胃胀满饱闷,你吃这个就好使。首先萝卜是化气的,为什么是化气?萝卜为什么能顺气?大家想一想,一会儿啊我说完这个大家做一个答,给大家出几个问题啊。萝卜是顺气的,为什么,第一个;第二个,白糖和红糖,为什么能加白糖,不能加红糖?第三个,三者的比例我们应该是如何来掌握;第四个问题,如果让你开一个方子,你照这个糖醋萝卜条你开一个方子去治痞闷和胃中有火气的病的患者,你会开一个什么样的方子?其实这个就是运用了很简单的一个药食同源和气机的一个理论来让大家能够贴近实际来琢磨这个方子,那行那咱们先把这个问题先讲一下吧,然后再讲那个《黄帝内经》的关于南方生热那一块吧。

首先咱们第一个问题:萝卜为什么会顺气?

大家可以踊跃发言嘛,说一下,是红色的心里美,不是白萝卜,大家可以用气道中医的理论来解释,因为如果说年前听过讲的,应该是对气道有一定的认识了,这里面怎么应用,我记得有一个人说过什么呢?人生呐是升降开合四个气,那药是什么气?是不是里面也有升降开合啊?或者说也有其他的名词来代替了这个升降开合,那么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萝卜为什么能顺气,如果说用取类比象啊,你要搞不好这个取类比象就非常滑稽。你只有在气机的基础上,你才能准确地去取类比象,你不能瞎取类比象,那让西医笑话,最后搞的又是中医又是封建迷信。

那我说一下大家的理解,有人说是生在地下,降气,金气肃降,生在地下的多了。萝卜秋天种冬天收,萝卜收获于秋天,即潜降之气。萝卜为什么能顺气,有的说什么什么收敛之气,引气下行。你看有点就提出不同意见了,生在地下的多了,人参也生在地下,降气吗?

首先如果说是不能从一个根本的一贯的理论来指导我们来取类比象,或者来指导着我们对药性的理解,那么我们只能会是互相打架,前后矛盾了,步行不一致。稍微学点中医的,学了西医他就会觉得很可笑,因为你不能自圆其说呀。你这个一段话用一个理论来解释,另一段话用另一个理论来解释,两段话放在一起,自相矛盾了,为什么这样呢?我们就没有抓住事物的根本去考虑问题,取类比象只能留于空谈,这样的取类比象我们还是不要,如果说能有西医的一点诚实的实验精神更好。

白色入肺,这刚才跟大家说了,是心里美的萝卜是红萝卜,不是白萝卜。白萝卜顺气,红萝卜一样顺气,你就说白色入肺,肺主肃降,那这就不对了。还有,我刚才说了,这萝卜啊,我没有说萝卜降气,而只是说萝卜顺气。就像很多人说,辛开苦降。大家可以到《黄帝内经》搜一搜,苦味儿什么时候按成了苦是降,苦者发也,从来就没有说是苦是降。《黄帝内经》一直经典的对辛和苦的理解是辛者散也,苦者发也,酸者收也,你可以查一下,甘者缓也,咸者坚也(是苦者坚也吧?),都是这样来形容,不知道后来从什么时候开始辛开苦降什么之类的一些名词喧宾夺主,所以大家一想苦就是降,这个是不对的。如果说是辛开苦降,那你那个栀子呢?你不能说栀子是降气的,你可以说是黄连,大黄是降气的,但是它那个降不是因为苦而降,是因为它本性沉而降。黄连不太沉,大黄主要是。

有人说是萝卜是根,有升发气的特性,升气而开,开而顺气,多了也损气。还有说的,红色入心,这个关于红颜色呀,如果说是本质的红,一般入心血,但是一个草药会拥有多种属性,那主要看哪种属性居主,其他属性居辅了,所以说这里面红心萝卜啊,比如说西红柿啊红心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