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

第7章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7章

小说: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嘛!仔细体会呼吸就体会了阴阳的转换和出入。有人问“为什么阴极而生阳,阳极而生阴呢?”仔细体会下呼吸,什么时候呼到极致就要吸,吸到极致就要呼,怎么体会呼吸的转换呢?如果体会出来那对理解医道和气道有很大的帮助。吸未尽而呼未出或者呼之尽而吸未出,那一点精微的阶段正是真气或者说真阴真阳不通的阶段。一口气吸进去可以感受那个点,那个点就是一个转折点,可以叫极点,那一点之后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一难告诉我们两点:一,气机的运动是因呼吸而出入,以前讲过出入不单指呼吸的出入,或者说呼吸可以理解成广义的呼吸,不仅有口鼻的呼吸还有皮肤的呼吸或者说整个身体和外在气场的交换这都叫呼吸,只不过主要以口鼻呼吸的形式来体现;二,脉如果“五十动而一止”,出现这种结代脉说明一脏无气或者说真气不相接续,脉跳动要所有的脉互相联通,如果中间断了那肯定是中间气机出现很大问题了,出现结代脉是身体非常不好的象征。


十二  难

十二难曰: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然:五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心肺气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最后这句话“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太多了,就相当于不查气机之虚实,犯了虚虚实实之过。在教科书上也提到过,这种情况不胜枚举,气在里而治表,气在表而治里,《伤寒论》也一再提到脉浮者不能下,脉沉者不能发汗也不管用,气聚在里不成实不能下,成实才能下。所有的体察不到气机都可以理解为实实虚虚,治不到贼反杀良民,使真气损耗嘛!

讲一下“针”,所谓用针之法呀绝对不是西医打针的针,“针以决死生”,扎针其实就是扎气机,根本不是扎人的形体。通过解剖学来找穴位,那样找就像《内经》上说的如游空巷,只是伤到了皮肤骨骼组织却没有找到气机的根本。举个例子:比如飞机从空中向下扫射,如果要消灭的是敌人有生力量那就不要关心敌人的大厦,看到汽车在跑那其实是里面的人在开,找到了人就找到了根本,炸多少建筑物但只要人还在就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用针之道贵在能够得气,迎随补泻呀,以经调之都是在调气机,而不是在扎某一个部位,那就失去针道的意义了。进针怎么进,出镇怎么出,怎么补气,怎么泄气都从气机上来考虑。

“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本身就治反了,绝在内应该是补在内不能是治其外。下面肝肾是内,心肺是外。医生不能治反了,但现在治反了的不胜枚举。


十三 难

十三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也就是说色脉是否相应,按理说气机表现出来应该是色脉相应的,因为气机是一样的,气机旺那色也旺脉也旺,气机衰那色也衰脉也衰,但有时候色偏于表,因为气机表里是有一个过程的或者说有一个区别的,有时候就会现相反之脉。比如亡阳证(戴阳)面色是红的,赤面,微脉,色与脉是表里的关系,里虚了气都跑到表上来了,当然色脉不相符了嘛!色脉不符一般都是很危重的病。

“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色与脉应该是相符的。“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青是肝之象,(为什么肝主青呢?这里不多作介绍,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纠纷问题)弦急也是肝气的特征,人有肝病,则脉弦急色青。“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这是心气起来了。“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脾气是脉缓的,色是黄的,和合的状态。“色白,其脉浮涩而短”涩就是短短就是涩。“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濡”者,濡润,由上往下的濡润,不是沉而实,那就是病脉了。“滑”再往里就是实,实发出来就是滑。所以说“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见了这些脉都是轻病不会是重病。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内经》里有一段关于腕关节和肘关节之间的寒温粗糙的论述,就是告诉大家象法是多种多样的,皮肤的光滑度,寒热也是一个参照。搭脉的时候一搭腕部冰凉,那肯定是趋于寒证。“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这里的皮肤是虚指,可以说是脉数,尺脉亦数或者说尺脉皮肤亦热,只是用数来表示气机很盛。“脉急,尺之皮肤亦急”是说皮肤起鸡皮疙瘩或者说皮肤感觉不和缓很绷急,这些都是从气机来考虑的。“脉缓,尺之皮肤亦缓”,皮肤很松散,没有很崩紧。“脉涩,尺之皮肤亦涩”皮肤粗糙起毛刺或者皴裂。“脉滑,尺之皮肤亦滑”皮肤滑利,毛孔也张大,手感不错。

所以说象法无处不在,可以说眼象,手象,声音等所有东西都可以作象法,去了解气机的特点和状态。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内经》上说什么脏什么“声”音,通过声音去体察。“色”五脏之色见于面,里面有气,外面就可以通过声色很好的表现出来。“臭”讲气味,比如很腥,腐臭,就是肾脏出了问题,同理其他几脏以理类推。“味”是味“臭”是气,所以舌头是尝味的,鼻子是嗅气的,这是形和气的关系,也就是清和浊的关系。清气是臭,浊气是味。比如木香闻着很香,就是气很大,地黄闻着没有味,但味道是甘甜的,所以说形足而气不足,有滋阴的作用。这是从声色臭味来体察气机的状态,不光是人的气机可以体察,草药的气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体察。

“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寸口尺内脉相符,所有都是反映气机,不相符肯定里面出问题了,内外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若”古代当或讲,就是脉浮涩而短或者大而缓是相胜;浮大而散或小而滑是相生。前面讲过,相胜就是死,相生就是生,病就能好。这里是说浮涩而短就是肺气,大而缓是脾气,色青是肝气,肝和肺是相克的,肝和脾也是相克的,如果内外表里的气是相克的那病就重了,相克嘛!都是仇人,你是我的仇人我是你的仇人或者互相为仇人,气机在身体里面像仇人一样互相征伐克制那病就很严重了。相盛之脉皆死,死只是不会好的代名词,不一定完全死掉。

同理,“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浮大而散是心气的代表,小而滑是肾气的代表,和色青的肝气都是相生的关系,色青一变就变成了心气,肾气一变就变成了肝气,都是循环相生的。这种不一致是相生的关系是朋友不是仇人的关系,那就有扭转的可能互换的可能,病就不重。朋友相见气氛非常和畅慢慢的融为一体,那么就是相生。

这一难主要讲气机出现了错乱,错乱严重就互相争斗,如果气机错乱不严重只是不调就是人民内部矛盾,调一下就能解决了;相胜是敌我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一个是死一个是自已(自已就是好了)。比如桂枝汤治疗营气不共卫气和谐,卫气不共营气和谐,营卫不相和谐,用桂枝汤荡而调之,营卫就握手言欢变得融洽了病就好了。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这些道理明白得越多临床治愈率就越高。

《难经》主要是讲理论,可能会很枯燥,大家只有钻进去之后才能体会出乐趣来,如果钻不进去只是听讲那很难有收获,讲完了哈哈一乐,或者当时觉得有道理随后就忘了。大家之前最好看一下原文,不然可能跟不上。那样还不如讲一些健康知识,讲一些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比如讲办公室一族的常见疾病还有情绪对身体有哪些影响或者亚健康。

以脉为主,以色为主,因为色是在表,脉是在里。色分几层,有表气之色,有里气之色,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只能察出浮泛的表色,所以有时候色不准,以脉为准。因为脉为动中之动,传递的是里气的信息。

如果大家没有很好的准备,那《难经》听完后就感觉像白水一样,健康知识倒是不用准备,还可以引人入胜,再配合一些病人的案例来讲有可能气氛会更好。大家对《难经》的了解不如《内经》、《伤寒》,而且《难经》更抽象,《内经》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而且文字很优美,大家对《难经》应该提前有一个认识,可以配合华寿的《难经本义》来理解。上一讲讲了一些表面的东西,随着对《难经》的深入大家肯定会增加对气道的理解。(华寿的《难经本义》是最权威的,是学习《难经》的必读书)《难经》上篇理论浓缩得非常厉害,如果不按理论条文来讲那就不是在讲《难经》,按条文来讲字字都得抠,这就涉及到很多根本性的理论,不建议大家从《难经》开始学习气道。

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内经》对哈欠的“欠”有非常精辟的分析,人想睡觉了,阴阳相争,阳气要努力往外出,阴气往回拉,阴阳相引就产生了“欠”,比如晚上打牌,会一边打牌一边打哈欠,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首先拒绝睡觉,但是身体本能的要睡觉,拒绝和要睡觉之间产生了分歧互相牵引,通过哈欠的方式阳气出来一些身体能继续工作。还有对喷嚏、振颤等都有精辟的描述。

下面几次可以给大家安排中医之外的内容,只讲中医可能大家会被局限住了,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气道来解释。大家小的时候学过看云识天气吗?看到什么云彩就知道会有什么天气,“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早晨太阳初升是少阳之气,长上来之后如果有霞也就是云把朝阳之气给挡住了,也就是朝阳之气被遏了浮不起来了,阳气不足那就容易下雨;晚上霞光万丈,证明阳气很足,到了快落山的时候还很足,阳气足当然就不下雨了。很多古代的谚语都有帮助于我们理解气道,不仅人身中有气道,整个大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宇宙都有气道。

古代有望气学,就是看云彩的变化,白天主要看云还有特殊的光气,晚上看星星然后就能看出大的气场有什么变动。大家有机会也可以看看《麻衣神相》。下次讲气道养生吧!只有知道养生才能懂得治病。我常常和别人说也和自己说,走路都是左脚迈出了再迈右脚,讲讲《难经》再讲讲其他的,然后再回来讲《难经》,大家就可以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光讲理论不讲故事很枯燥,光讲故事不讲理论又失去了方向,阴阳循环嘛!阴完了阳,阳完了阴,不断的圈的循环,大圈套小圈,大圈外面还有更大的圈,小圈里面还有更小的圈,不断地去突破一层一层的。不管《难经》、《内经》都不建议从头到尾地毯式讲一遍,《难经》上篇很枯燥的,几千年的东西了,其实大家只要知道气道的道理就行,学习经典不用随文解字的,点到为止。

大家要理解气道那脑子里首先要有一团气,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这团气那就失去了理解的根本。想象的中医嘛!不能揣摸到,但能想象到这团气发生什么变化,就像炼丹炉一样,怎么炼丹呢?不是按水火立极吗?所以脑子里要有一团气,生气的时候气会怎么样,悲伤的时候怎么样,外面的邪气赶到了这团气里会怎么样,这团气热会呈现什么像,冷会呈现什么像,其实就和炼丹一样。

这就是所说的观象,《系辞》下里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大家对整个的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以后学习《周易》就会知道《周易》也是用气道来解释的。有像才有卦辞,没有像就没有了卦辞,同样没有像也就没有了经文,像可以叫做气象,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像之中,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气之中,养我浩然之气嘛!

《黄庭经》里有一句话:“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什么意思呢?就是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无用而用,积精累气最后成了一个真人,而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娱乐了消耗了放纵了,那就不会成为仙人,一个真人,也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只有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慢慢的去酝酿,去化就能化成一个很不错的身体,再往上就能化出很多精微的东西。这就是“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团气,就看怎么把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又想有身体上的娱乐,又想拥有好的身体这是没有可能的。整天忙于工作疲于奔命就不可能有好身体,想有好身体就不应涸泽而渔,拼了命的尔虞我诈。所以就要看大家的取和舍,没有兼得的,世界不存在兼得的东西,一个手伸出来手心朝上,手背就在下面,同理,手背朝上,手心就在下面。养生大亦!孔子在《周易》中说:“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首先,熄灭自己身体不和谐的东西,第二,制止自己欲望的膨胀,这样才能使阴阳之气和谐,在周身形成比较和畅的气场,这样人才能泰然处之,寿终正寝。但现在有多少人真能寡欲呢?这寡欲不能遏,而是自然而然的,最终的无为而无不为嘛!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先名利要淡泊,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嘛!这都是古圣先贤说烂了的一些话,我们不能只是说而是要实际做,只有真正来做才能达到健康的身体,身心两派嘛!养生无非就是讲的养心,心不养身无以养。

那就这样吧!下次就讲气道养生吧!
 

 
第四课 20071120…养生背景

由紫蔓菁整理

养生的话题非常广泛,从各个角度都可以讲养生,古今中外讲养生的书籍或者专题也是不胜枚举。今天主要从气道的角度来讲一些养生的知识及当下养生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听过上两次讲课的人会有印象,所谓气道就是把整个世界理解成是气的世界,我们徜徉在气的海洋中就像鱼儿游在水中一样。由于我们身处气当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所以我们与气相接处但对气的了解却少之又少,除非受过专门训练的,就像鱼在水中不知水一样,这是古人打得一个很经典的比喻。


上次讲过,不仅物是气,事也是气,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