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

第3章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第3章

小说: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沙云: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着,头头系绊。纵悟,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
  评:处处染着,头头系绊,只是究心不切,命根不断,不肯死去!真正参学人,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可沾着一滴,始得个彻头。

  玄沙云: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纔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纔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外道,魂不散的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评:病在不起疑情、不究公案、不肯全身入理。只是将识心遏捺,纵是澄澄湛湛,毕竟命根不断,终不是做工夫人。

  玄沙云:仁者,莫祇长恋生死爱网,被善恶业拘将去,无自由分。饶汝炼得身心同虚空去,饶汝到精明湛不摇处,不出识阴,古人唤作如急流水,流急不觉,妄为恬静。
  评:识心不断,纵炼得身心如虚空,终被恶业牵引去,精明湛不摇处,正是识阴,如何免得生死?总而言之,不究彻大理,悉是虚妄!

  玄沙云:恁么修行,尽出他轮回不得,依前被轮回去。所以道,诸行无常,只是三乘功果,如是可畏,若无道眼,亦不究竟。
  评。总收上数段法语,皆非究竟;三乘行人,纵行六度万行,皆生灭法,于实际理地,全然没交涉。

  径山云:今时有一种外道,自眼不明,只管教人死獦狚地,休去歇去。若如此休歇,到千佛出世也休歇不得,转使心头迷闷耳。
  评:不肯起疑情,则命根不断!命根既不断,休亦不去,歇亦不得!即此休歇二字,便是生死根本,纵百劫千生,终无了的日子。

  径山云:有一等人,教人随缘管带,忘情默照,照来照去,带来带去,转加迷闷,无有了期。
  评:既有能带之心,所照之境,能所对立,非妄而何?若以妄心为参究,便于自心不得自在,只须坐断两头,能所不立,则碍膺之物,如桶底脱矣。

  径山云:又一等人,教人事事莫管,但只恁么歇去。歇得来,情念不生,到恁么时,不是冥然无知,直是惺惺历历。这般的更是毒害,瞎却人眼,不是小事!
  评:只饶到惺惺历历,此是对寂之法,非参究耶。若参究,直欲发明大事,既不如是,岂非毒害者哉。

  径山云:不问久参先达,若要真个静,须是生死心破,不着做工夫。生死心破,则自静也。
  评:疑情发得起,则生死心凝结在一处;疑情破,则生死心破。于此破处,求其动相,了不可得。


  二、示疑情发不起警语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便欲寻行数墨,检讨文字,广求知解,将佛祖言教一串穿过,都作一个印子印定,纔举起一则公案,便作道理会去,于本参话头上,不能发起疑情,逢人难问着,则不喜,此是生灭心,非禅也;或随声应答,竖指擎拳,引笔疾书,偈颂开示,使人参究,亦有意味,自谓得大悟门。殊不知疑情发不起,皆是识心使然。若肯一念知非,全身放下,见善知识求个入路则可。不然,生灭心胜,久之则成魔着,殆不可救。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于境缘上生厌离,喜到寂静无人处坐去,便觉得力,便觉有意思,纔遇着些动处,即心不喜,此是生灭心,非禅也。坐久则与静境相应,冥然无知,绝对绝待,纵得禅定,凝心不动,与诸小乘,何所异也。稍遇境缘,则不自在,闻声见色,则生怕怖;由怕怖故,魔得其便;由魔力故,行诸不善,一生修行,都无所益,皆是最初不善用心、不善起疑情、不肯见人、不肯信人,于静谧处强作主宰,纵遇善知识,不肯一念知非,千佛出世,其奈尔何。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将情识妄想心遏捺,令妄心不起,到无起处,则澄澄湛湛,纯清绝点,此识心根源,终不能破,于澄湛绝点处,都作个工夫理会,纔遇人点着痛处,如水上捺葫芦相似,此是生灭心,非禅也。盖为最初不肯参话头、起疑情,纵遏捺得身心不起,如石压草;若死得识心成断灭去,正是落空亡外道;若断灭不去,逢境缘时,即引起识心,于澄湛绝点处,便作圣解,自谓得大悟门。纵则成狂,着则成魔,于世法中,诳妄无知,便起深孽,退人信心,障菩提道。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将身心器界悉皆空去,空到无管带处,无依倚处,不见有身心,不见有世界,非内非外,总是一空,谓空便是禅,谓空得去便是佛,行也是空、坐也是空,空来空去,行住坐卧,如在虚空中行,此是生灭心,非禅也。不着则成顽空,冥然无知,着则成魔,自谓得大悟门,殊不知与参禅没交涉。若真是个参禅汉,发起疑情,一句话头,如倚天长剑,触其锋者,即丧身失命。若不如是,只饶空得一念不起时,只唤作个空无所知,非究竟也。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遂将识心揣摩,把古人公案胡乱穿凿去,谓是全提、谓是半提、谓是向上、谓是向下,是君是臣、是兼带语、是平实语,自谓见解人所不及。纵一一说得道理,与古人一口吐气,此是生灭心,非禅也。殊不知古人一语一言,如嚼绵絮团,使人吞不下、吐不出,岂肯与人生出几多解路,引起人识心耶?若疑情发得起,全身拶入去,此解路识心,不待你死去,自然帖帖地。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将身心看破,纯是假缘,其中自有一物往来,能动能静,无形无相,于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散则遍周沙界,收则不立纤尘,向这里一认认定,不肯起疑情,不肯参究,便谓了事人,此是生灭心,非禅也。殊不知生死心不破,将此等为快意,正是弄识神,一朝眼光落地,便作不得主,随识神牵引去,随业受报去。若善业多,则生在人间天上,到四相五衰逼将来,便谓佛法无灵验,由此谤法,堕在地狱饿鬼道中,出得头来,知是几多劫数?以此观之,参禅全要见人,若自作主宰,总用不着。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便认定个眼能见、耳能闻、舌能谈、鼻能嗅、手能执着、脚能运奔,是自己一灵真性,向这里度量,谓是悟门。逢人则瞪眼侧耳,手指脚踢,以为佛法,此是生灭心,非禅也。古人唤作如发痫病相似,又云:在曲彔床上弄鬼眼睛相似,弄来弄去,弄到四大分散时,则弄不去。更有一等恶见,以此为奇特,递代相传,受人供养,无惭无愧,逢人问法,则大喝一声,大笑一场。殊不知从来未曾参究,命根未断,纵行善事,都是魔业,非究竟也。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便欲做有为功行:或做解脱、或行苦行;冬不炉、夏不扇;人来乞衣,便全身脱去,甘心冻死,谓之解脱;人来乞食,便自己不食,甘心饿死,谓之解脱,更有种种不可具说。总而论之,皆是胜心所使,诳惑无知。彼无知者,谓是活佛,谓是菩萨,尽其形命,承事供养。殊不知佛戒中谓之恶律仪业,虽是持戒,步步结罪;又有一等烧身燃臂,礼佛求忏,谓之功课,于世法中,亦是好事,参究分中,当得甚么事?古德云:切莫向他机境上求。谓礼佛是机境,求忏是机境,佛法中一切好事悉机境也。不是教你不行此一切善事,但用心一处,此一切善事,悉能助发滋培善根,他日道眼忽开,焚香扫地皆佛事耳。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便欲散诞去、便欲活泼去;逢人则自歌自舞、自欢自乐;或水边林下,吟咏笑谈;或市井街坊,横行直撞,自谓是个了事人。见善知识开丛林、立规矩:或坐禅或念佛、或行一切善事,则抚掌大笑,生轻慢心、谤渎心。自不能行道,障人行道;自不能讽经礼忏,障人讽经礼忏;自不能参禅,障人参禅;自不能开丛林,障人开丛林;自不能说法,障人说法。凡有善知识出世,设几个难问,向人天众前多答一句、多问一句、喝一声、打一掌。善知识见彼做鬼戏相似,或不理会,他便向人道,某善知识不会这个道理。苦哉苦哉!此是生灭心胜,久之则摄入魔道,造无穷深孽,受魔福尽,堕无间狱,虽是善因,而招恶果,悲夫!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觉得同众人动止不便,太拘束、太烦紊,便欲向深山无人处住静去,或向一间房屋里住静去。初则硬作主宰,闭目凝心,跏趺合掌,硬硬做去。或一年二年、一月两月,不见下落;又有一等坐得三两日便坐不住,或看书、或散诞、或做偈、做诗、或关门打睡;外现威仪、内成流俗;更有一等恶少年、不识廉耻、不信因果、潜行贪欲,逢人则恣口肆意、诳妄无知,自言我曾见善知识来、我得上人法,使无知者信受,与彼通好,或结为道友、或招为徒弟,上行下效,自不知非,不肯返省、不肯见人,妄自尊大,大妄语成,此辈名为可怜悯者。今时厌大众、求私室,宁不寒心者哉?若真正学道人,慎勿萌此念,正好向众人中参究,彼此警觉,纵不悟道,决不陷到这般田地,学者不可不警也。


  三、示疑情发得起警语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见尽大地光皎皎地,无丝毫障碍,便欲承当个事,不肯撒手,坐在法身量边,由此命根不断。于法身中似有见地,似有受用,殊不知全是子想,古人唤作隔身句。既命根不断,通身是病,非禅也。
  到这里只须全身拶入,承当个大事,亦不知有承当者。古德云:“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若命根不断,全是生灭心;若命根断去,不知转身吐气,唤作堕身死汉,非究竟也。这些子道理不难会,自是行者不肯见人,若遇着善知识磕着痛处,当下知归,其或未然则伏尸万里也。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搅浑世界,得波翻浪涌一段受用。行人耽着此受用,推不向前,约不退后,由此不得全身拶入。如贫人遇着座黄金山相似,了了明明知得是金,不能随手受用,古人唤作守宝汉:通身是病,非禅也。
  到这里只须不顾危亡,始得与法相应。天童所谓“普周法界浑成饭,鼻孔累垂信饱参”,若不得鼻孔累垂,如坐在饭箩边饿杀,大海里渴杀,济得甚么边事?所以道悟后只须见人,如古德悟后见善知识,大有样子,若自承当个事,不肯遇人抽钉拔楔,皆唤作自欺底汉耳。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看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尽大地兀尴撕量杖贝Α:錾桓龆攘啃模普狭嗣媲啊⒄狭松硇模嵋嗖黄稹⑵艘嗖黄疲惶崞鹚朴小⒎畔滤莆蓿豢谕缕坏谩⒁粕砘徊讲坏谩⒄ッ词币嗖坏茫旱秸饫锿ㄉ硎遣。庆病
  殊不知古人用心纯一,疑情发得起,看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不生度量心,不起别念,硬硬逼拶去。忽朝打破疑团,通身是眼,看山依旧山、见水依旧水,山河大地从甚么处得来,求纤毫悟迹了不可得。到恁么田地,只须见人,若不见人,枯木岩前,歧路中更有歧路,到此不蹉跎,不被枯木桩绊倒者,博山与他结个同参。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便沉沉寂寂去!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将疑情钝置法身理中,不得受用。一向死去、无回互、无管带、没气息,全被死水里浸杀,自谓之极则:通身是病,非禅也。
  石霜会下如此用工者极多,纵坐脱立亡,不得受用;若受得钳锤,知得痛痒,转得身、吐得气,便是人;若不知痛痒,虽会得法身句,只饶坐断十方,有甚用处?天童所谓“坐断十方犹点额,密移一步看飞龙”。古人大有警语为人处,大有葛藤相委悉。自是人不肯打彻,欲学善知识,在人丛马踏之中,千自由,百自在,得不难乎。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坐到湛不摇处,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便放身去,不识得转位就机,向这里强立主宰,滞在法身边:通身是病,非禅也。
  洞山云:峰峦挺异,鹤不停机;灵木迢然,凤无依倚。当知峰峦灵木四个字,太煞玄奥,不是干爆爆地;不停无依四个字,太煞活泼,不是死獦狚地。若不究到玄奥处,则不知入理之深;若不到活泼处,则不识旋机之妙。道人用心,用到无可用处,正好见人,打翻漆桶,得个彻处。岂可抱愚守株,滞在一隅,甘心做笼中之鹤,退毛之凤哉。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面前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将此隐隐地,疑来疑去,桩定个前境,便自谓入得法身理、见得法界性,不知此等捏目所成,通身是病,非禅也。
  若真个入理之人,世界阔一丈,古镜阔一丈,横身当宇宙,求其根尘器界了不可得,又将何为身?将何为境?将何为物?将何为隐隐地?云门亦指出此病,尚有多文,若明得此一种病,则下之三种病,涣然冰释矣。博山尝谓学者曰:法身中病最多,只须大病一场,始识得病根。假饶尽大地人参禅,未有一个不受法身病者,惟除盲聋瘖哑者,不在此限。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见古人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尽大地是自己一点灵光;尽大地在自己一点灵光里,又引教中道,一尘中含无边法界真理,便向这里领略去,不肯求进益,生不得、死不得,将此解路,谓之悟门:通身是病,非禅也。
  殊不知纵与理相应,若打不脱,全是理障,堕在法身边,何况被解心牵引,不能入理之深。这个猕猴子,捏不死;既死不去,又安得绝后再苏耶。当知最初发疑情,便要与理相应,既与理相应,要得个深入,既得个深入,须向万仞岩头翻觔斗,打将下来,摆手出漳江,始是大人用心也。不然,尽是掠虚汉,非当家种草也。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行住坐卧,如在日色里、如在灯影里,淡淡地没滋味,或更全身放下,坐到水澄珠莹之际,风清月白之时,正恁么时,依正报中,都成一片境去,清清净净、伶伶俐俐,自谓之究竟。不得转身吐气、不得入廛垂手、又不肯求人决择;或向净白界中,别生出异念,谓之悟门:通身是病,非禅也。
  天童所谓“清光照眼似迷家,明白转身犹堕位”。良以清光照眼,岂非水澄珠莹风、清月白乎;明白转身,更进得一步,只消似迷堕位四个字,一印印定。行人到此,又作么生区处?只须有大转变,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未为分外,不然是钉桩摇橹,渔父栖巢,唤作没血气汉,打死千个万个,有甚么罪过。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于法身边生奇特想,见光见华、见种种异相,便作圣解,将此殊异之事,衒惑于人,自谓得大悟门:殊不知通身是病,非禅也。
  当知此等殊异境像,或是自己妄心凝结而成、或是魔境乘隙而入、或是帝释天人变化示现。妄心凝结者,如修净土人,观想不移念,忽见佛像菩萨像等,如十六观经中说,悉与净土理合,非参禅要门;乘隙而入者,如楞严经中五蕴空时,行人心有所着,魔即随意而现;变化示现者,如菩萨修行时,帝释化身现无头鬼,无五脏鬼,菩萨无怖畏心;复现美女身,菩萨无爱染心;复现帝释身,礼拜云:“泰山可崩,海水可竭,彼上人者,难动其心”。故云“野人伎俩有尽,老僧不见不闻无穷”。若真参学人,纵白刃交加于前,无暇动念,何况静定中不实境相耶。既与理相应,则心外无境。能观心、所现境,又安在甚么处?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与法身理相应,觉得身心轻安,动转施为,不相留碍,此是正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