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359-友渔斋医话 >

第3章

359-友渔斋医话-第3章

小说: 359-友渔斋医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彦道撰,凡十篇。发明气血阴阳之奥,其论寡妇僧尼之异治,发前人所未发。至宋嘉泰中始 
有刻本。《巢氏病源》五十卷,隋大业中巢元方等奉敕撰,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条。 
然但论病源,不载方药,后贤往往采择所论以成书,则历代宝为圭臬矣。《千金方》三十卷 
,唐·孙真人思邈撰。后因方中多用虻虫、水蛭,别撰《千金翼方》。以他药代之,以惜物 
命。后有混作九十三卷。其为原书与否,已不可详。《外台秘要》四十卷,唐·王焘撰,是 
书作于出守邺郡时,故曰《外台》。凡一千一百四门。皆先论后方,古圣专门授受之法,多 
在其中。惟以针法无益而有损,削之不载。又如《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皆经 
验诸方,并记医案,故以《本事》为名。其书属词简雅,伪医不能甚解,故罕传习,然多入 
微之论。《素问原病式》一卷,金·刘完素守真撰,以《素问·至真要大论》所列病机十九 
条,演为二百七十七字。立全书纲领,而逐条辩析,其大旨多主于火。又撰《宣明方论》十 
五卷,其大旨本《素问》及《金匮要略》,而用药多主寒凉。盖因天时地气而施。泥之者非 
,废之者亦非也。《病机气宜》三卷,金·张元素撰,其书分三十门,于脉证多所阐明。李 
濂《医史》称∶刘完素病伤寒,不能自医,得元素治之乃愈,则其术侔完素矣。《儒门事亲 
》十五卷,金·张从正子和撰。其曰《儒门事亲》者,以为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当知医也 
。其法以汗吐下三法作诸症,惟宜治六淫外感,不可为常训。用之得宜,取效亦捷,在因证 
而施治之。《内外伤辨惑论》三卷,金·李杲东垣撰。发明内伤之症,有类外感,大旨培补 
脾胃为主。又撰《兰室秘藏》六卷,凡二十一门。其归重于脾胃,极言寒凉峻剂之害。盖隐 
挽刘张二家之流弊也。又《脾胃论》十二卷,申明培补脾土,升阳益胃,与《辨惑论》相辅 
而行。《医垒元戎》十二卷,元·王好古撰。以十二经为纲,首伤寒附杂症,大抵祖仲景之 
意,参以其师张元素、李杲之法,与朱震亨门径小异。又撰《此事难知》二卷,皆阐明李杲 
之绪论,于伤寒延医尤详。杲《伤寒会要》,久已散佚,惟赖此尚存其梗概。《格致余论》 
一卷,元·朱震亨丹溪撰。其说以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以补阴为宗。又撰《局方发 
挥》一卷,以《和剂局方》多温补燥烈之药,耗损真阴,乃着此书以辟之。后之分别门户以 
相攻者,自此为始。又撰《金匮钩元》三卷,以补阴为宗,其以郁论病,亦开后来无穷之悟 
。《推求师意》二卷,明·戴元礼撰。元礼为震亨之弟子,既校补震亨《金匮钩元》,又阐 
发其未尽之意,以成是书。震亨用黄柏、知母补阴,或过于苦寒,以伐生气;元礼能调剂其 
所偏,尤为善学。《薛氏医案》七十八卷,明·薛己立斋撰。盖裒其生平著作,共为一编。 
所自着者九种,订正旧本而附以己说者十五种。考其大旨,以命门为真阳真阴,而气血为阴 
阳所化,常用者不过十余方,而随机加减,变化不穷。后赵献可作《医贯》,述己之说,而 
主持太过,遂至胶柱鼓瑟,非己之本意也。《名医类案》十二卷,明·江 撰,其子应宿增 
补,凡二百五门。所采上自秦越人、淳于意;下至元、明名医治验方论,多所辨证,不但以 
捃拾为富也。《赤水元珠》三十卷,明·孙一揆撰,凡分七十门,每门又各条分缕析,辨别 
疑义。大旨以明证为主,故于寒热虚实表里气血八端,言之甚详;其论古今病症,名实混淆 
之处,尤为细密。其医案亦能发明病源,可取也。又《医旨绪余》二卷,以脏腑气血经络 
穴,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并论诸家之长短。《证治准绳》一百二十卷,明·王肯堂撰。凡五 
种∶杂症、伤寒、疡科、幼科、女科,附以类方,其扩采繁富,条理分明。考方论者,莫赅 
洽于是书。《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濒湖撰。取诸家本草,删复补漏订讹,汇为 
一编。凡十六部,六十二类,所取诸药一千八百七十一种,图三卷,百病主治二卷。考证精 
搏,与《证治准绳》俱为医学之渊海。又《奇经八脉考》一卷,以人身十二经脉,医家所共 
知,惟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任、督、带,为奇经八脉,医所易忽。因各详其证治, 
并附以气口九道脉图,阐发《内经》之旨。《广笔记》四卷,明·缪希雍仲淳撰。其大旨以 
刘完素、朱震亨为宗,与张介宾同时,而门径迥异。缪捷变而或以巧失,张持重而或以缓误 
,亦互有得失也。又撰《本草经疏》三十卷,分为十部,每药皆有发明,故谓之疏。王懋 
作《石膏辨》,颇诋 之,然亦一家之学也。《类经》三十卷,明·张介宾景岳撰。以《素 
问》、《灵枢》析为三百九十条,分十二类,厘为十七卷;又益以《图翼》十一卷,《附翼 
》四卷,注释亦为通贯详悉。虽不免割裂古书,而门目分明,易于寻检,洵为后学之实筏也 
。李杲、罗从谦尝有是作,不自介宾始。又撰《景岳全书》六十四卷。大旨以温补为宗,然 
执持太过,故传其说者,功过相半。《温疫论》三卷,《补遗》一卷,明·吴有性又可撰。 
其说以伤寒中脉络,因表入里;瘟疫之气,自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在不表不里之间,治法 
迥异,乃撰此书以辨别之。盖崇祯辛巳,疫气蔓延数省,以伤寒法治之多死,因推究而得其 
病源焉。《 疟论疏》一卷,明·卢之颐撰。所论证治用药,分寒热虚实之辨,至为详悉 
。《医门法律》六卷,国朝喻昌嘉言先生撰。大旨为针砭庸医而作,每门先冠以论,次为法 
为律,法者疗病之例,律者纠误疗之失也。所治医案,为《寓意草》。明审证候,意亦不似 
他家医案,但称治验,而不言其所以然。其论秋燥一症,超越古今。《伤寒舌鉴》一卷,国 
朝张登撰,以舌苔辨伤寒证因,以身所阅历,定为一百二十图,颇显明易见。如国朝张倬《 
伤寒兼证析义》一卷,王子接晋山《古方选注》三卷、《得宜本草》一卷,魏之 《续名医 
类案》六十卷,徐大椿洄溪《本草百种录》一卷、《兰台轨范》八卷、《伤寒类方》一卷、 
《医学源流论》二卷,皆所表表,业斯道者,咸宜备览焉。 

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属性: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日得相位乎?不许。复祷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 
许。 
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昔之志也。他日有人谓公曰∶丈夫之志于相理为当 
然;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 
人;常欲救物,故无弃物。且丈夫之于学也,固欲遇神圣之君,得行其道;思天下匹夫匹妇 
,有不被其泽者。若已推而内之沟中,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相不可得矣,夫能 
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 
身长生,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属性:北齐李元忠母老多病,元忠专心医道,研习积年,遂善医。族弟亦为母病,医为治疗不 
愈, 
遂自精究针药,母病乃除,隋许道幼亦因其母病患,遍览经方,得以究极,世号名医。戒诸 
子曰∶人之尝视膳药,不知方术,岂为孝乎?由是转相传授。唐·王勃尝谓∶人子不可不知 
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勃之所见与道幼同。唐有王焘,亦因母病学 
医,因以所学,作书传世。宋·高若纳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 
寒论》诀,孙思邈《千金方》及王焘《外台秘要》,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 
书。名医多出衡州,皆本高氏学焉。此皆以医为孝者也。宋李虚己母丧明,虚己旦夕舐睛不 
懈,二年母目复明。李行简父患痈极痛,行简吮其败膏至尽,疾寻愈。此又以孝为医者也。 

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方技中医术为要
属性:古来方技,如天文术数,堪舆风鉴,卜筮医术数类。天文惟帝皇所重;术数若遁甲风角 
,惟 
为将所重;堪舆其应每远数百载,或数十载始验,真伪难知;风鉴即能先知预定人之富贵寿 
考,本各自具也。卜筮不过决疑,医则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不可废其术。疗疾病,决生死 
,望问切脉之次,必云因何而得,所属何脏 
,所系何经,当用何药,服后能见何效。危者复安,骨者复肉,能神而明之,实为方技中之 
最要者也。 

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属性:人禀天地五行之气,以生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合为十二经,以环络一身,往来流 
通, 
无少间断,其脉应于两手三部焉。夫脉者,血也;脉不自动,气实使之,故有九候之法。《 
内经》云∶脉者血之府。《说文》云∶血理分袤行体者,从爪从血亦作脉。华佗云∶脉者气 
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血热则脉数,血寒则脉迟;血微则脉弱,气血平 
则脉缓。晋·王叔和分为七表八里,可谓详且至矣。然文理繁多,学人卒难究白。宋·崔子 
虚以《难经》六难,专言浮沉,九难专言迟数,故用为宗以统也。七表八里而总万病。其说 
以为浮者为表为阳,外得之病也;有力主风,无力主气,浮而无力为芤,有力为洪。沉者为 
里为阴,内受之病也;有力主积,无力主气,沉而极小为微,至骨为伏,无力为弱。迟者为 
阴主寒,内受之病也;有力主痛,无力主冷,迟而少 为缓。短细为涩,无力为濡。数者为 
阳主热,外得之病也;有力主热,无力主疮,数而极弦为紧,有力为弦,流利为滑。他如九 
道六极之殊,三焦五脏之辨,与其持脉之道,疗病之方,其间元妙,俱在六脉。当时师承传 
授,皆为名医,其诀盖不出于此,学人其求诸。 

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四时受病原委
属性:天有四时即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人之感也,随其脏腑之虚实而病焉。邪如穿窬, 
见人 
家墙门不固之处,则乘而入。昔有三人,冒露晓行,后一人无病,一人病,一人死。无病者 
先以酒食,胃气充而肌表固也;病者不饮酒而单食,死者空腹而行。可见邪之即凑,其气必 
虚。夫春气宜温,万物发陈,其气疏以达。设天寒衣薄,腠理闭塞,阳气不得透泄,诸病生 
焉。骤发者其感也轻,更有从冬而受邪者。如王叔和云∶寒邪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其 
感也深。若贫乏之辈,肌理固密,胃气壮实,更复营作,不时出汗,即有所感,邪从汗而泄 
矣。故被体虽薄而不病也。至于寒之初着人也,始则皮毛则肺应之,次则肌肉则胃应之。当 
体中稍有不适,即以辛散之剂服之,何至阳气不得泄越,郁而成病?始则身热咳嗽,甚则为 
疹 
为斑,其总名曰春阳寒郁。更有当春季受邪,阳气不透,其人禀浓,不致骤发,至春杪夏初 
,始欲走泄,因病热焉,其邪传心胞及胃者居多,或寒热往来,或单热不休,或疹或斑,或 
成温疫,其 
名曰春温晚发。夏为火德,万物欣荣。然大江以南,土卑潮汐,当梅雨淋漓,则多湿邪;大 
小暑又多酷热,暑伤人气,湿侵肠胃。人当夏令,宜谨起居,薄滋味,为卫生要事。暑邪无 
形,从人口鼻吸受;暑先伤气分,故气促脉软,四肢无力;暑伤心,心主液,故心烦少寐汗 
出;或久晴土燥,忽大雨下注,热气上蒸,最易受暑。及途行浅舍,劳逸虽殊,其受邪也同 
,是为阳暑。更有处于凉亭水榭,爱纳凉,喜冷冻饮料,胃气抑郁,其病恶寒壮热,少汗,脉沉 
滞,或吐泻,是为阴暑,不可不知。暑必挟湿挟秽,其病有霍乱者,有四因也∶受暑、受凉 
、受湿、伤食。至于赤白二痢,皆由湿热内侵饮食不节,其名曰暑湿交病。秋气宜凉,金令 
清肃,则病者少;若秋阳炽骄,人感其气,或贪凉露坐,毛窍为风露所遏,邪不得泄,最易 
受病。大抵疟症多从是得。及身热头痛,咳嗽喘促等症,愈晚愈重,其名曰凉风袭暑。冬气 
凛冽,万物闭藏。然每有夏秋伏暑在内,至冬至一阳来复,感其气而欲泄,多见形寒肢热, 
咳嗽吐血,牙宣鼻衄等症。更有冬气和煦,阳藏不密,冬温症。当冬三月,善卫生者,晨不 
冒雾露,闭关独宿,夜卧不致过暖,则为来春发生之本。若空腹晓行,不谨房室,易生寒病 
,即病者古名为伤寒,可不慎欤?其名曰冬藏不固,其治法前贤悉备,何待予之赘辞耶。然 
未有分四时而立法者,故探讨精微,特出己意,以成一编。俾业斯者,观之了如指掌,熟玩 
详求,自能得心应手。至不关乎气感,当另立一门,以见意也。《内经》之四季所感而发病 
,未尝不以四气而论,予分四时受病,并出治法者,乃推其本而究其源,与古人立法,原无 
大异,惟用主药有别耳。 

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六淫相兼说
属性:风寒在其中,燥火在其中,暑湿在其中。 
夫冬天之风,人人欲避之,畏其寒也。早春之风料峭入骨,人畏之,亦因寒也。当其杨 
柳风 
和,吹面不寒;夏月北窗,清风徐至。人非止不避,而反爱之,故风而寒则伤人;和而清者 
不伤人;觉其寒则伤人,不觉其寒则不伤人。惟脑后与隙中来者,咸宜避之。假如密室,当 
伏 
天其热必甚。设遇外间凉风大至,人思挟纩,入此室中,其热不减,但洞启窗户,霎时而凉 
, 
可见寒在风中明矣。太阳为真火,诸湿一承其耀,无不 然,火亦喜从其类,故易称火就燥 
。风虽亦可为燥,然必假气收肃;晴光轩豁之时,非其良能焉。更有藏麻年久,自能出火, 
可见燥在火中明矣。夫暑,火之余气也,必因湿而成。六月为火德,小暑大暑系焉;或当 
亢阳,忽地潮础汗,龙雷并起,大雨滂沛。人快其凉,而不知热土受湿,暑气上蒸,此时感 
邪最易。又如萤火,腐草所化,亦由湿热相蕴而成。始于长夏,绝于寒露,此暑之始终也。 
前人称暑必挟湿,信夫!若暑不因湿,则可谓之火,火而兼湿,方成暑矣。 

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用药如用兵
属性:医之用药,如将之用兵。热之攻寒,寒之攻热,此正治也。因寒攻寒,因热攻热,此因 
治也 
。子虚者补其母,母虚者益其子;培东耗西,增水益火;或治标以救急,或治本以湔缓。譬 
如兵法,声东击西,奔左备右,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卫其虚,避其实,击其惰,还其 
锐,兵无常势,医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明;能因病变化而取效者,谓之神 
医。 

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医不尽药石
属性:医者,意也,其术不尽于药石。故古人有泥丸蓑草,可以济人之语。苏耽橘井,食叶饮 
泉即 
愈,岂专药石也?此在医者有恒,能真心济世,不逐声利之间,则虽祝由,可以已病。以我 
正气,却彼邪气,德行所积,随施随验,固非常理可测。若只专计刀锥之利,己心不正,安 
能却邪?虽己试之方,珍异之药,或未必能有神明助乎?其间非可摈之为妄语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