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潘恩选集 >

第1章

潘恩选集-第1章

小说: 潘恩选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版说明

美国独立后,潘恩于。。 1787年回到欧洲,往返英法两国,积极参加反对封
建专制的革命斗争。1802年以前,主要在法国,曾参加法国大革命,获得法
国公民资格,作过国民议会议员。在法国议会,潘恩站在吉伦特派一边,反
对处死国王路易十六。雅各宾党专政时,取缔外籍议员,将他因禁于巴黎卢
森堡监狱(1793年。。 12月);在当时美国驻法大使门罗的营救下,于。。 1794年
获释,出狱后仍居住法国。1802年,再度去美国。这时他对美国国内政策的
观点遭到联邦党人的攻击。1809年,病死于纽约。

本书收录了潘恩的《常识》、《林中居民的信札》、《人权论》和《理
性时代》等四种主要著作。其中《常识》是他到达北美投入独立革命运动后
于。。 1776年。。 1月发表的第一篇政论。在这篇政论中,他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
政,严厉地批判了英国的封建专制政体,坚决主张北美殖民地独立,建立共
和政体。他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有
明显反映。所以《常识》是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争取独立自由的重要
思想武器。该书出版后,在居民中不腔而走,在军队中广为传阅。

但是,《常识》在受到北美人民的热烈赞扬的同时,也遭到了维护殖民
统治的反动分子的仇视。有个在费城任神学院院长的苏格兰传教士威廉·史
密斯,借用古罗马爱国者“克图”(cato)的名字为笔名在《费城报》上用
信札形式发表文章,攻击潘恩在《常识》中宣传的思想。本书第二部分《林
中居民的信札》就是潘恩以“林中居民”为笔名,于。。 1776年。。 3至。。 5月间为还
击“克图”而写的几篇政论;当时是逐篇在报上发表的。在这场论战中,潘
恩集中驳斥了“克图”把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性质比作情侣或夫妇之间不
和的这一谬论,明确表示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妥协也是不
可能的。如果说,《常识》中的思想当时还有一部分公众未予注意的话,那
么通过这次论战它就成为众所周知的了。因而它更加启发了北美人民的觉
醒,更加鼓舞了他们的斗志。

本书第三部分《人权论》,是潘恩自美国返回欧洲后,于。。 1791至。。 1792
年间为驳斥埃德蒙·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攻击和诬蔑、阐明法国大革命的原
则而写的一本论著。他着重论述了《人权宣言》中的天赋人权思想:人人生
而平等,每一代人同前一代人在权利上也是平等的;自由是不可让与的权利;
个人喜欢持有的见解,是天赋的权利,国家无权对他进行迫害或处罚;任何
国家都无权约束子孙后代、或规定世界如何统治,当代人只能处理当代的事
情;任何人不能以他人为私产,任何世代不能以后代为私产;人一旦去世,
他的权利与需求也随着消失。

从这些原则出发,潘恩严厉谴责封建专制的等级制度和体现这个制度的
君主政体。他指出,君主制王国是匪帮头子取得权利之后,互相瓜分领地或
抢夺别人领地而建立的。任何宫廷或廷臣的贪婪本性是一样的,都执行违背


国民利益的政策。这种体制是世袭继承制,往往靠战争来支撑,欧洲历史上
曾因此发生过多次因争夺王位而引起的战争。由于君主制违反理性,被压迫
者就有权用暴力革命来反对暴力统治。正因为潘恩在《人权论》中号召英国
人民仿效法国大革命、彻底扫除封建势力,而被英政府以“叛逆罪”为名宣
布对他通缉,他的书也因此一度成为禁书。

国民利益的政策。这种体制是世袭继承制,往往靠战争来支撑,欧洲历史上
曾因此发生过多次因争夺王位而引起的战争。由于君主制违反理性,被压迫
者就有权用暴力革命来反对暴力统治。正因为潘恩在《人权论》中号召英国
人民仿效法国大革命、彻底扫除封建势力,而被英政府以“叛逆罪”为名宣
布对他通缉,他的书也因此一度成为禁书。

《理性时代》是潘恩阐述自己宗教思想的著作,第一部分。。 1794年出版,
第二部分。。 1796年出版。他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废除国教;认为一切国家的教
会机关都是用来恐吓和奴役人民的。他从《圣经》内容的自相矛盾和荒诞,
其中关于创世的故事与天文学的科学材料的矛盾,以及所谓神秘、奇迹和预
言的骗人实质等方面,论证了基督教神学体系不过是捏造出来的骗人东西,
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权力和金钱。他进而指出,《圣经》是一本谎言和亵渎上
帝的书,它把人类罪恶归于上帝的命令,所以它无权作为上帝之道。潘恩在
无情揭露教会的虚伪、贪婪和黑暗之后,宣布他不相信犹太教会、罗马教会、
希腊教会和伊斯兰教会的任何信条。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相信只
有一个上帝,没有其它。一般认为,他是一个“自然神论者”。

综上所述,潘恩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个启蒙思想家,一个反对封建
制度和宗教迷信的坚定斗士。他对美国独立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
思想同样是人类精神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财富。他的这些著作对于我们了
解、研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和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选集中的《常识》和《林中居民的信札》,本馆曾于1959年分别出版
过中译单行本。《常识》的译者为马清槐;《林中居民的信札》的译者为蒋
恩钿、吴以铭。《人权论》系新译,译者为吴运楠、武友任,由朱曾汶校订。
《理性时代》第一部分原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 1959年出版过中译单行本,
译者为张师竹:第二部分系张师竹新译。承上海人民出版社同意我们将《理
性时代》第一部分收入本选集出版,我们特此表示感谢。

1980年。。 8月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
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
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
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
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
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
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
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1981年和。。 1982年各刊行五十种,两年累计可
达一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
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
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
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
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
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常识

常识

有些作者把社会和政府混为一谈,弄得它们彼此没有多少区别,甚或完
全没有区别;而实际上它们不但不是一回事,而且有不同的起源。社会是由
我们的欲望所产生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所产生的;前者使我们一体同心,
从而积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后者制止我们的恶行,从而消极地增进我们的
幸福。一个是鼓励交往,另一个是制造差别。前面的一个是奖励者,后面的
一个是惩罚者。

社会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受人欢迎的,可是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
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
害;因为,当我们受昔的时候,当我们从一个政府方面遭受那些只有在无
政府的国家中才可能遭受的不幸时,我们由于想到自己亲手提供了受苦的根
源而格外感到痛心。政府好比衣服,是天真纯朴受到残害的表征;帝王的宫
殿是建筑在乐园的亭檄的废墟上的。如果良心的激发是天日可鉴的、始终如
一的和信守不渝的,一个人就毋需其他的立法者;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觉得
有必要放弃一部分的财产,出钱换取其余的人的保护;谨慎小心的原则在其
他任何场合都劝他两害相权取其轻,现在这个原则也促使他这样做。因此,
既然安全是政府的真正的意图和目的,那就毫无疑义地可以推断,任何看起
来最有可能保证我们安全的形式,只要是花费最少而得益最大,都是其他一
切人所愿意接受的。

为了清楚而正确地了解政府的意图和目的,我们假定有少数人在地球的
某一个隐僻的部分住下来,同其余的人不发生联系;他们就将代表任何一块
地方或世界上的第一批移民。在这种自然的自由状态下,他们将首先想到社
会。千百种的动机都将鼓励他们趋向这一目标。单单一个人的力量应付不了
他的各种需要,他的心境又不堪永远寂寞,因此他不久就被迫寻求另一个人
的帮助和安慰,而对方也有同样的要求。四五个人通力合作,就能够在旷野
当中兴建一个还算过得去的住所,但单独一个人的力量就可能劳碌终生而一
无所成。当他砍了木头之后他搬不动它,就是搬动了也竖不起来;同时饥饿
会逼他离开工作,每一种不同的需要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支使他。疾病,哪怕
是一件不幸,也意味着死亡;因为它们纵然并不致人于死命,也会使他不能
维持生活,落到死不死活不活的境地。

这样,客观的需要象一种吸引力似的,马上会把我们这些刚到的移民组
成社会,而彼此从社会生活中所得的幸福就会确立起来,并且只要人们始终
互以真诚相待,就不必有法律和政府的约束;然而,由于唯独上帝才不为邪
恶所侵染,结果就必然发生这样的情况:他们刚刚克服了那些在共同的事业
中把他们团结起来的迁居之初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之后,立刻便开始忽视彼此
应尽的责任和应有的情谊。这种怠懈表明有必要建立某种形式的统治,来弥
补德行方面的缺陷。

某一棵地点适中的大树将供给他们一座大礼堂,全体移民区的人可以在
树荫下聚会,讨论公共的问题。很可能,他们第一批的法律只是称为条例,
在推行的时候至多以公众的鄙视作为违犯条例的惩罚。在这第一次的会议
中,人人自然都有权利占据一个席位。


可是,随着移民区的发展,公众所关心的事情也增加了,同时成员间彼
此可能离得很远,不便象从前那样大家每次都聚在一起,而当初他们的人数
不多,住处很近,公众所关心的事情是寥寥无几的和琐碎的。这种情况表明,
他们同意从全体成员中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来专门管理立法工作,是有其方便
的地方的;这些人应该关心那些选派他们的人所关心的事情,一切做法同全
体成员亲自出席时所采取的一样。如果移民区继续发展,就有必要扩大代表
的名额,使移民区的各部分的利益都可以受到照顾,同时最好是把整个区域
分成若干适当的部分,每一部分派出相应的人数,这样一来,当选人就永远
不会独自关心一种与选举人毫不相干的利益,并且为了审慎起见,时常举行
选举是适当的:通过这种方式,当选人有可能在几个月以后回去再同群众混
杂在一起,他们就不敢自我苦吃,从而他们对于公众的忠实也就会有所保证。
因为这种不时的互换会同社会的每一部分建立共同的利害关系,各部分就会
自然地互相支援,正是基于这一点(不是基于帝王的无意义的名号),才产
生政府的力量和被统治者的幸福。

可是,随着移民区的发展,公众所关心的事情也增加了,同时成员间彼
此可能离得很远,不便象从前那样大家每次都聚在一起,而当初他们的人数
不多,住处很近,公众所关心的事情是寥寥无几的和琐碎的。这种情况表明,
他们同意从全体成员中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来专门管理立法工作,是有其方便
的地方的;这些人应该关心那些选派他们的人所关心的事情,一切做法同全
体成员亲自出席时所采取的一样。如果移民区继续发展,就有必要扩大代表
的名额,使移民区的各部分的利益都可以受到照顾,同时最好是把整个区域
分成若干适当的部分,每一部分派出相应的人数,这样一来,当选人就永远
不会独自关心一种与选举人毫不相干的利益,并且为了审慎起见,时常举行
选举是适当的:通过这种方式,当选人有可能在几个月以后回去再同群众混
杂在一起,他们就不敢自我苦吃,从而他们对于公众的忠实也就会有所保证。
因为这种不时的互换会同社会的每一部分建立共同的利害关系,各部分就会
自然地互相支援,正是基于这一点(不是基于帝王的无意义的名号),才产
生政府的力量和被统治者的幸福。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使是以下
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前两种是世袭的,与人民无关;因此,从法治上讲,它们对于国家的自
由是毫无贡献的。

要说英国的政体是三种势力的合一,互相牵制,那是可笑的;这句话不
是毫无意义,便是不折不扣的自相矛盾。

所谓下议院是对国王的一种牵制,这话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如果没有人监督,对国王是不能信任的;或者换句话说,渴望保
持专制政权的欲念是君主政体的固有的弊病。


第二,为此而被任命的下议院议员不是比国王贤明,便是更值得信任。

第二,为此而被任命的下议院议员不是比国王贤明,便是更值得信任。

在君主政治的体制里有一些极端可笑的东西;这个体制首先使一个人无
从获得广博的见闻,然而又授权他去解决那些需要十分明智地加以判断的问
题。国玉的身份使他昧于世事,然而国王的职务却要求他洞悉一切;因此这
两种不同的方面,由于它们出乎常理地相互敌对和破坏,证明那整个的人物
是荒唐的和无用的。

有些作家曾经这样地解释英国的政体:他们说国王是一方面,人民是另
一方面;上议院是代表国王的议院,下议院是代表人民的议院;可是这种解
释把议会的一切特征割裂开来,不能自圆其说;纵然文章做得很漂亮,但一
经推敲,它们却显得毫无根据和意义含混了;而且总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哪
怕是绝顶讲究的文字,如果所描述的是一种决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或者是一
种颇为费解而无法描述的事情,也只能是一堆响亮的字眼,它们固然好听,
却缺乏思想内容。其原因是,这种解释包含一个先决问题,那就是说,既然
国王所凭借的权力是人民不敢信任的,并且常常不得不加以牵制,那么
这个国王怎么会产生的呢?这样一种权力决不会是贤明的人民所赋予的,
任何需要牵制的权力也不会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然而宪法的条文却规定这
样的权力要存在的。

宪法条文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这个手段不能也不会达到目的,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