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真见佛」,这不就很明白的说出来了吗?了是明了,明了一切法的真性,就叫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真见佛。这是下面四首偈。
第三有一首偈,第七首偈,「迷性取法不见佛」,迷於自性取法,这不是别人,这是学佛的人。法是经典,读诵经典、研究经典,甚至讲解经典,没见性,还是不见佛。第四段一首偈,第八首偈,「佛即同法为真佛」。法是什么?法是万法,一切法的法性就是佛。宗门,讲禅宗,彻悟的时候性在哪里?随拈一法无不是。老师一问,他立刻回答,没有思索,老师点头给他印证,他真开悟了。真开悟是什么?他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这个地方我们大家都明了,但是没有真正去做。放下执著成正觉,这就是阿罗汉,在《华严经》上七信位的菩萨;放下分别证正等正觉,那是菩萨,《华严经》里面九信、十信是这个位次;再把妄想放下,妄想是起心动念,超越十法界,那就是现在讲的这个境界,十住菩萨,你成佛了。
这些人明心见性,统统都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讲六即佛里面真佛,「分证即佛」。他还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但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大影响,决定不影响他的智慧、神通、道力,不影响他活动的空间。他们活动的空间,前面跟诸位报告了,遍法界虚空界,不是一佛土、二佛土,遍法界虚空界,不影响,十方世界有缘众生,众生有感菩萨就应。这是法身菩萨,这不是十法界的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有感自然就有应,这都不可思议的境界,他们在这个地位上。你要真正肯定,法即同佛,佛即是法、法即是佛,为什么?他有法性。法性里面有没有佛性?有,他有见闻觉知,不但动物有见闻觉知,植物有、矿物有、自然现象有。所以这是真见佛。
第五段有一首偈,「引己了法为见佛」,这是三转法轮里面作证转。佛说法他有三个原则,第一种是示转,这是对什么?对上上根人,稍稍一指示马上就觉悟。中下不行,中下要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他听懂了、明白了马上转过来。更低层次的众生,你劝他,他不相信,就是现在的社会大众,怎样才相信?拿证据来,他要看到证据,相信了,这第三等人。所以佛他来作证,他自己给大家做证明,我已经明了,我已经了法,知道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这就见佛。也就是世尊他见到诸法实相,所以才能把诸法实相讲得这么透彻。就是方便说我们凡夫也说不出来,凡夫怎么会想到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怎么想得出来?这方便说,我们都想不出来。
佛叫你从方便里面放下,你不再执著,知道这是假的,幻相,《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叫我们「应作如是观」。你要常常这样想,好,常常这样想你会开悟,为什么会?你放下了,你不再执著了。不执著就小悟,证阿罗汉果;再不分别,那觉悟就提升,提升到菩萨果位;最后妄想放下,叫大彻大悟。所以这个事情,放下是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再搞六道迷惑颠倒生死的游戏,生生世世在这里面搞累了,想不想跳出来,不再搞了?只要不执著你就跳出来了,继续执著那还搞,那真的叫没完没了。这段佛给我们作证。
最后一段,第十偈,「推功有本」。这段好,这段我们今天讲的感恩。我有今天这个成就,我要感谢大众,不是大众给我做示现,不是大众帮助我,我怎么会开悟?佛是老师,佛只把这些道理教给我,我到什么地方去做实验?佛法,说老实话确实是高等科学,科学必须有实验室,不通过实验,这个理论不能成立。佛法亦复如是。佛法的实验室在哪里?实验室就是我们的法界,就是现实的世间。这就是《华严经》里面的五十三参,你从早到晚接触这么多人,做实验。这里有善人、有恶人,善人,你动不动念头?动念头,这个人好,我们亲近他、赞叹他;恶人呢?那个人坏。你起心动念,又分别、又执著,这是什么?凡夫。要怎么学?佛给我们说了,首先要依据一个标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把你的观念改变过来,善人本来是佛,恶人本来是佛,你动这个念头。中国老祖宗也教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善人很好,性本善;恶人呢?恶人他的恶是习性,不是本性,他本性是善。
所以教我们头一个怎样把烦恼习气转过来,这叫根本依,依什么来转?要依本性本善、本性本觉。觉就是佛,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样一转,好了!这些人在我面前表演,就像唱戏一样表演,让我在里面观听、开悟。善人所表演的善行善事,这些东西有,体是空寂的。我们想一想,这些善我有没有?那个善是性德的流露;不善呢?不善是烦恼习气的流露,烦恼习气是自性里头本来没有的。与性德相应的本来有,像中国古人所讲的五伦、五常、八德,这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反常,这是自性里头没有的,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离开分别执著,反常的东西就没有了,正常的东西有。你就晓得,正常与性德相应,是自性的流露,反常没有。我们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慢慢的就把习性远离,本性接近了,这就对了,这叫真学佛。
《三字经》上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把我们跟自己的本性,就是本善、本觉,距离拉远了。现在我们要把习性舍掉,我们要靠自性、性德接近,愈接近愈好,这叫真修行,这叫走佛道,成佛之道,你没有走错路,你的方向、目标正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成佛没有别的,就是他懂这个道理,遵循、依靠这个原理原则,他一生成就了,不要到第二生。善人我感恩他,他示现好样子给我看,让我学他。我细心去观察,他这个好样子我如果有,我要保持;我没有,要向他学习。那一尊佛示现的是反,反常的、负面的,给我看到了,我想想我有没有这个负面的?有,赶快改;没有,希望不要犯这个过失。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那么你每天所接近的,不就全都是诸佛如来吗?你在此地修行跟极乐世界有什么两样?真没有两样。不会,不会就到极乐世界去;会了,会了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
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不是说过吗?「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阿弥陀佛跟我心有什么关系?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怎么讲法?阿这是梵语,梵语的「阿」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弥陀」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量,「佛」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是智慧。你想想看阿弥陀佛整个的意思,无量智慧、无量觉,就这个意思。你见善人也觉、见恶人也觉,你从来不迷,觉心就是阿弥陀佛,迷心就是凡夫,真的是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没错。「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极乐世界在哪里?现前就是。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哪有不自在的!哪有障碍的!果然是清净心,真住净土。我们是凡夫,跟佛手牵手两个人坐在一起,我住在娑婆秽土世界,隔壁他住在西方净土,他看这个世界是净土,我看这个世界是乱世,不一样。为什么?心不一样。他的心清净,他现的境界是净土;我今天看到一个乱世,我的心乱,所以现一个乱世。这个道理太深了。
所以,你要找净土到哪里去找?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心净则佛土净」,一点都不错。我们修清净心,心真正到清净之处,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至少执著都没有了,心清净了不少,你求生西方净土决定得生,为什么?它相应。那个地方是清净国土,你这是清净心,自然相应,这是生净土真正的道理,不能不明了。心愈清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愈高。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修什么?修清净心。用什么方法?用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意思?无量觉、无量智,念念提醒自己不要迷惑、不要颠倒。你了解这句名号的意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念这句名号还迷惑颠倒,那就是此地偈颂里所说的「不依真实义」,你没有见到真佛,这样念不能往生。为什么?你还是烦恼当家做主,到最后临命终时,依旧是烦恼起现行,他怎么能去?
所以念佛,《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在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决定往生,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换句话说,真正学佛的人不能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不是念佛人,被境界所转不是修行人。为什么?境界根本不存在,幻相。如果还被境界转,你再提醒一句《金刚经》上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者你想到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生灭,你就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哪一样东西存在?没有一样。你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放下,自然就不执著;不执著,心就得清净,你就证正觉,成正觉。
经不能不学,尤其是像《华严》这样的经,佛慈悲到极处,重要的这些道理,原理、原则、方法、修学的效果,不厌其烦一次一次的重复,这真正叫救世者。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不一样,那是世间圣贤,他跟你讲只讲一次,不讲第二次,你要是太笨了,他就不喜欢跟你讲,没有佛那么慈悲。夫子在《论语》里面说过,也可能不是他的意思,过去祖祖相传就有这个说法,「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教你了,你太笨,说一遍记不住,不跟你讲第二遍。不像佛,佛太慈悲了,他能够教无数遍,不断重复。佛真的知道众生无始劫来习气太重,要不是多次重复,他转不过来。所以,佛家讲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要长时。我们中国古人讲的是「教之道,贵以专」,这个意思相同,当然学之道也是要贵以专。
可是长时薰修佛讲得透彻,我们从《华严经》,你展开经文,非常明显的你能看出来。十信位菩萨修的,初信修布施,所有一切法全是布施;二信位修持戒,一切法全是持戒,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三信修忍辱,四信精进,五信禅定,六信般若,七信方便,八信愿,九信力,十信智,文殊菩萨十波罗蜜。十住菩萨也是修这个,十回向、十行、十地统统都是修十波罗蜜。你这么一看就晓得,它无数次的重复,但是每次重复境界不一样,它逐渐向上提升。你看初信位菩萨修的布施跟初住位不一样,我们这是在偈赞,还没到,这品经下面一品经是「十住品」,那是正说,你再看就非常明显,这个地方是赞颂。可见得佛是不怕麻烦、不怕重复,总是要众生开悟。所以,真正学佛的人对佛菩萨感激,确实五体投地,比父母还慈悲,永远不厌烦。我们做佛的弟子也要记住,学不厌、教不倦,这是佛菩萨的精神。
这个偈颂清凉大师也有注解,第一首偈,「初中前偈」,就是第一首偈,「出其妄观,假设长时,以况暂见」,暂是暂时。所以他讲『假使百千劫』,这是长时间,『常见於如来』,常常跟佛在一起,有没有这个人?太多了。我们天天接近道场、天天看到佛像、天天读诵佛经,这不就是「常见於如来」吗?有没有真见到?没见到。为什么?『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救世者是诸佛如来,没见到。救世者在不在?在,就在眼前,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真的把《华严》体会到,懂得了,你就明白,像我们前面所讲的,所有一切众生全是诸佛如来。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见到善的,好好跟他学;见到不善的,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孔子也懂得。我们用这种心态来学,那你真的见佛了,你真的看到了。善恶的标准,经典就是依据,与经典所讲相应,善的,与经典所讲不相应就不善。今天学佛很难,为什么?标准失掉了,所以长时间勤苦薰修而得不到效果。效果是什么?烦恼轻、智慧长,这是效果。我们反省,我们是不是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我们学错了。为什么?效果没看到。
看到「不依真实义」,让我们立刻就想到四依法。世尊灭度的时候,阿难代表我们大众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依他作老师、听他的教诲,佛灭度了,不在世了,我们依靠谁?世尊没有指定代理的人,为我们说了四句话。第一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这句话讲得好,法是什么?法是经典。经典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这个一定要知道。经典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流出来的。你只要见性,你说出来的东西肯定跟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一样,自性流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你自己自性里面流出来的。为什么这个经典你一看之后,愈看愈欢喜、愈看愈爱?是从自己自性流出来的。我们现在自己自性有堵塞,妄想分别执著堵住了,流不出来,看到释迦牟尼佛流出来了,愈看愈欢喜,跟自己有相应,这道理在这里。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的字字句句是我们的自性,这是真实义。你要以为我要依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依他不依自,你不依真实义,你见不到佛。你如果晓得字字句句是我自性,你才能见到真实义,你才真正能够见到「自性释迦,唯心娑婆」。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是自性变现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原来是见自佛,不是见他佛。自他不二,那就恭喜你,你入不二法门。这是四依法头一个,「依法不依人」,我们不是被人牵著鼻子走,我们是回归自性、回归性德,这不一样,你不能不明了。
第二句告诉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真实义。世尊当年在世时间很长,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接触的人太多了。有问世间日常生活杂碎的事情,佛都答,问六道轮回的事情、问改造命运的事情,多了,在《大藏经》里面是应有尽有。那些是什么?那些是不了义,那些都是叫鸡毛蒜皮的事情。了义是什么?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见性,这大乘,所以一定要晓得。《法华经》上讲清楚、讲明白了,佛出现在世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那你就晓得,方便说的是不了义,一乘法是了义,一乘法是教你这一生作佛的方法。一生能不能成功?能,只要你真信、真解、真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你把这些道理、方法都搞清楚,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成佛了。
从前我跟章嘉大师,大师告诉我,转凡成圣一念之间,我们那时候年轻听不懂,学了这么多年才知道。他常常跟我讲放下,所以印象非常深刻。你看看三乘人,放下执著是阿罗汉,放下分别是菩萨,放下妄想本来是佛,你放下就是,几时放下几时成就。三个都不放下呢?六道凡夫,还要搞六道轮回。所以这桩事情,自己心里要认真去思惟、去观察,多想想,六道真苦,我们这一生过来了,难得这么多年终於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信解有基础了,行不彻底,是放下了不少,不够彻底,怎么办?还要放。尤其现在我们看了很多预言,也有一些灵媒传递的讯息。巴西朱瑟里诺这个预言家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到二0四三年,只有三十几年了,不长,到二0四三年,世界上的人口只剩下十分之二。也就是说,十个人有八个人在这三十多年灾难当中都死亡了,剩下来十分之二,十个人剩两个人,天灾人祸!我们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