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1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8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看这一段,清凉大师的《疏》。释迦牟尼佛当年教学有些状况我们应当要理解,我们才真正学到东西。清凉的开示,假设一个问题,「问:动静相违(动静是二法,互相违背),去住悬隔,既云不离,何得言升?」既然说没有离开,释迦牟尼佛没有离开菩提树下,他怎么跑到忉利天去?怎么能够到忉利天主,帝释是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就是他,到玉皇大帝的宝殿去?这个问题问得好。下面答说,「古有多释」,古人有很多的解释,统统在此地来提一提。然后清凉大师有说明,对他们的说法也有批判。你看第一个说法,「一云」,这都是古来的法师他们的说法,他说「本释迦身,不起道树,别起应化,以升天上」,这是一个说法,也能讲得通。释迦牟尼佛的本身在此地,化身去了,他有神通,他有变化,化身到忉利天去了,这是第一个法师所说的。又有一个说,「一云,不起是报,升天是化」。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这是他的报身,升忉利天的是他的化身。你看此地讲的是报身、化身,前面讲的是本身、应化身,意思都有一点相通。第三个法师说,「一云,不起是法身,升天是化用」。他说不起这个身,世尊身在菩提树下入定的这个身是法身,升天是他变化的作用。
  下面有四个字是清凉大师对他们的批判,「并非文意」,不是经文的意思,这个说法不是经文的意思。为什么?底下给我们解释,「以此文中,俱是毗卢遮那十身云故。」这在《华严经》上说,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像释迦牟尼这些都是应化身。所以毗卢遮那十身云故。《华严》用十代表圆满。通常我们讲佛身都讲三身,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展开细说就是十身,《华严》说十身。法身,是法性身。什么是法身?法相就是法身,法相是什么?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依正庄严,像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这统统是法性现的相。法身在哪里?哪一法不是法身?法法皆是,法身没有相,法身能现一切相,所以法身称为法性身。法身就是法性,遍法界虚空界,森罗万象是法性所现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有缘他就现身,没有来去、没有先后,这是法身。因为在法性里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真的是不二。
  报身是什么?报身是智慧圆满,报身是智慧身,智慧现相是究竟圆满的相好,所以这个经上讲的报身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是圆满报身,这是你的真身。报身为什么现呢?现在我们晓得,报身是法身菩萨,就是成了佛,但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是这个缘现的。没有缘不会现身,它总有缘;因不必说,因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因,有缘就现了。应化身那是随众生的缘遍法界虚空界,这里头有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四圣六凡,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应以佛身,就是应化身,应以菩萨身或者应以声闻身,应三十二应里面讲的,我们现在讲应以耶稣的身就现耶稣,应以阿訇身就现阿訇,众生怎么感,他就怎么应,这叫应身。化身是变化的,那是应的时间短暂,变化身,变化身也有种种不同。这叫三身。三身展开,《华严》讲得细,讲十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明天我们再跟诸位细说《华严经》上讲的十身。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八八卷)  200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8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今天我们从经文第二段看起,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
  这是第二段的经文,经文虽然不多,它里面含的意思很多。特别是对初学佛的人,初学佛的人利根的人没有问题,他没有怀疑;下下钝根的人也没有问题,他念过去也就行了。中间,大多数的人,中根人,或者是佛经上所讲的上中根人,上上没有问题,上中根人问题很多。为什么不离菩提树,这人就上升须弥山顶?这问题来了。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疏钞》里面有很长的文字,道霈法师把它节要,但是还是很丰富。我们前面学过清凉的《疏》,我们把《疏》念一段,这是前面学的。《疏》是一个问答,「问,动静相违」,动静是两桩事情,动就不是静,静就不是动,所以互相相违,「去住」也是这样,去就不能住在这里,住就不能去,这是大家都共同承认、肯定的。现在经上讲「不离」,没有离一切菩提树下,他怎么会上升,「何得言升」?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见得自古以来就很多人怀疑,所以古德有很多解释,「古有多释」。许多解释,先说三个,为什么?这三个实际上都相同的,意思相同,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所以把这三个合起来一起谈。第一个人说「本释迦身,不起道树」,释迦牟尼佛的身没有离开道树,坐在那里不动,住在那里。「别起应化,以升天上」,释迦牟尼佛有神通,化一个身到忉利天去了,他的本身没动,他的化身到忉利天了。这个说法好像也很有道理。第二个人说,他说不起是报身,是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升天是化身,你看跟前面意思很接近。第三个说「不起是法身,升天是化用」。所以这三个就一起答,总的来说,它不是经文的意思,「并非文意」。为什么并非文意?因为《华严经》上所讲的这个世尊是毗卢遮那,「以此文中,俱是毗卢遮那十身云故」。所以这三种说法都不是正确的。
  毗卢遮那十身,我们要注意那个云。十身跟三身是通的,细说说十身,略说说三身,就是应身、报身、法身。《华严经》讲得详细,讲十身,都用十代表圆满。所以把应身,开应身为四身,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这四个是应身;开后面五个是报身,相好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这是报身;末后一个是法身。所以三身跟十身是讲得通的,开合不同。那个云,诸位想想云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常常旅行坐飞机,飞机都飞在云上,你就晓得云代表什么,云代表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为什么不能说它有?它是个雾气,根本不存在,远看起来有,接近就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佛说明所有一切现象都是梦幻泡影,云就是梦幻泡影的意思,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能现能变的法身,法身是能现能变,它都不是真的,所现所变的报身、应身哪是真的?那怎么可能是真的!如果能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了,你对於这个就没有疑惑了。
  『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须弥山顶。我们仔细想想,理上没有两样,我们从家里到道场,一样也是没有离开你的家就到道场来了;从道场回家,也没有离开道场你就回家去了,在理上讲是完全相同的。一切法无不如是,这才妙,所以法叫妙法,相呢?相是幻相,缘生。我们现在是看不到,我们的身不动,不动是法身,我们在某个地方现,缘,有缘他就现身;没有缘,这个身不现,不是没有身,有身,只是不现而已。正如同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屏幕,全世界所有电视台的色相都在这个屏幕里面,这个我们现在都懂,你也会承认,你只要打开频道它就现,现在前面。你不能说我不打开频道它没有,此地没有。有,真的在此地。这个机器是个缘,遇到这个缘它就现相,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现在有科学技术帮助我们理解佛在经上说的这些不思议法,我们很多都能体会。我们想到古人,古人没有现代这些科学技术,他们能够相信,能够不怀疑,我们不能不佩服。上上根人不算,那我们是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的,他心地清净,一闻千悟。下愚的人我们也不要去问他,他根本就不想,他人非常诚实、老实,所以老实人容易度,他一点都不怀疑,对佛没有怀疑,对菩萨没有怀疑,对法师也不怀疑,你说什么他都相信,他不知道什么道理,他能接受、他能相信,难能可贵。绝大多数是中间这一班人,这一班人妄念多,遇到事情追根究柢,要问个清楚,这很难很难。为什么?佛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或者我们换句话说,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那个人的境界,不是具足妄想分别执著的人的境界,这两个决定不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知道有妄想分别执著的,他对你太清楚;可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对於没妄想分别执著是决定没法子了解,真的不同空间维次。所以这桩事情,现代接受科学知识的能够体会得到,虽然不能完全体会,能体会到少分。所以云这个字在此地表法。
  十身,我们也依照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所说的,第一个身「菩提身」,十身就是十种佛,「菩提身,即正觉佛,又云无著佛」,就是不执著,你看这很好。什么叫正觉?什么叫菩提?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叫正觉,就叫菩提,这个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说只放下执著,不执著了,只放下执著,那是阿罗汉,那个不能叫毗卢遮那。「安住世间,不著於涅盘,成正觉故。不著於生死,示乘无著之道而成正觉,故云无著」,这个不执著。实际上这个佛,天台大师讲藏通别圆,藏是小乘,叫藏教佛,执著没有了,他没有说分别,他没有说妄想。这个执著,清凉大师讲得很清楚,他不执著生死,但是也不执著涅盘。阿罗汉生死不执著,他执著涅盘。所以比阿罗汉高,阿罗汉比不上他,他是生死涅盘二边都不著,安住在世间,而成正觉。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就是这种佛,三千年前给我们在这里示现的,为什么?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藏教佛。如果通教的、别教的、圆教就没有八相,只有藏教佛有八相成道,藏教。佛家还有个术语叫藏头佛,头是头顶,头是一个人身部位上最高的,就是藏教的头,藏教的顶,小乘的顶。在天台家,天台家讲五教,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小始终顿圆,这是小教的佛,这是小乘的,示现八相成道的。所以他这里讲不著,不著生死也不著涅盘,这不容易,所以叫菩提身,正觉身。
  第二种愿佛,「愿身,后云愿佛」,在十种佛里面也称作愿佛,「愿生兜率天之佛身也」。这个愿佛是谁?在我们现在来说,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在住在兜率天,将来他从兜率天下生到人间,在人间示现成佛。这是我们娑婆世界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叫贤劫,劫是佛家讲的时间单位,是大的时间单位,这不是短的。在这一个大劫里面,就是贤劫里面,一共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第五个就是弥勒佛,他下生来成佛。他什么时候到我们这个世间来?这个期限似乎也是相同的。兜率天的一天,跟我们有时差,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四王天,这距离我们最近的,是须弥山半当中,四王天住在须弥山半当中,四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往上去就一倍一倍增加,上面就是忉利天,就是须弥山顶,须弥山顶忉利天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再上去就是空居天,不在地面,在空中,夜摩天,夜摩天一天是人间两百年,再加一倍。再上去是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那你就晓得,化乐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八百年,他化自在天一天是我们人间一千六百年。一年是一个圆周,三百六十度,所以一年也以三百六十天计算。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你看一年是多少天,他的寿命四千岁,再乘上四千,好像是有人有这个数字,我记得不太清楚,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我们人间,弥勒菩萨才下来成佛。
  弥勒菩萨不是现在下来,他在兜率天那个地方养道,这个世间众生成熟的时候,哪些众生成熟?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当中接受佛法、学习佛法而没有成就的,将来在那个时候缘成熟了。我们这一批释迦牟尼佛法运里学佛没有成就的人,也都到人间来,会遇到弥勒佛出世,接著跟弥勒佛再学,弥勒佛来接班,我们再学习。你就想想,所以从前李老师常讲,如果我们这一生遇到净土不能往生,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你在这个世间是轮回多少次?你要受多少苦难你才再遇到佛法?所以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道理在此地,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我们这次要是抓紧了,真能往生,不是不能,只要你肯放下,你对这个世间再不贪恋。帮助别人要缘分,佛也如此,我们怎么可以勉强?佛不度无缘之人,我们怎么能度?什么叫有缘?他欢喜接受是有缘。你把佛法硬塞给他,他不肯接受,没有缘。所以我们晓得,有缘欢欢喜喜一起学,总是要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一生成就,不要再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不要再等这么长时间。
  我们一般学佛的人,说老实话,如果不是修上品十善,修上品十善都不行,还是脱不了这个范围。真的,你要等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再能遇到弥勒佛。上品十善生天,可是天上寿命有限,像忉利天,忉利天一天我们人间一百年,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这个能计算得出来。忉利天下来之后,你不能再往上去,下来之后那麻烦就大了。下来容易,上去可不容易,往往是愈堕愈深,我们能想得到,为什么?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做的善多还是恶多?每天思想、言语、行为都是善恶混杂,你就想想,我们是善多还是恶多?哪一个力量大,哪一个先受报;如果恶的力量大,先到恶道受报。我们善的力量超过恶的力量你才能生天。可是有生天这个条件,生忉利天的条件,念佛就决定得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机会不容易遇到,遇到了要珍惜。所以这是应身,化身佛在兜率天示现,做什么?后补佛,兜率天是后补佛,愿佛。
  第三种叫化佛,「化身」,叫「化佛」,化佛也叫「涅盘佛」。释迦牟尼佛示现也是属於这个,八相成道,八相成道「生於王宫」。既然是应化,当然他就有生死,跟我们世间人一样就有生死。所以他示现入灭的时候就叫涅盘,印度人叫涅盘,我们中国人叫灭,所以叫涅盘佛。由此可知,菩提佛是从他智慧上说、觉悟上说;涅盘佛是讲他的化身,他的应化身,八相成道有生有灭。无生灭里面现生灭,生灭即是不生灭,这个我们就很不好懂。如何能够把这个诸法的真相、实相搞清楚?那真的,我们要知道物质现象它的存在是非常短暂,短暂到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念念并不是相续,如果是相续,那就变成真的,不是相续,没有相续,每一念都是独立的。但它相似,不相续,它相似,所以我们说这个现象是相似相续相。相续不是它的相相续,相续是它念相续,它念不断,前念灭、后念生,这个念头灭底下又生。就像电影放映机的镜头开关一样,镜头开关,你看那幻灯片在里面旋转,它速度太快,这是事实真相。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什么叫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真正的大般涅盘,没有生灭。我们眼前的相不是生灭相,没有生灭。你们看电影,懂得电影放映的原理,你真的明白了,回光返照,一看现实的境界,它就是这个相,就是这个大的放映机,宇宙就是银幕,银光屏幕。速度之快,真叫亿万分之一秒。我们现在一秒钟,现在这个电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