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221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21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修行,你不学,不学你就无法修,蕅益大师跟我们讲得很明白,境缘无好丑,好丑在自己的心,就是起心动念。境是讲物质环境,缘是讲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是法相,人事环境是法性,都是清净平等的。为什么我们看到有好丑、有好恶?那是我们自己烦恼习气接触外头境缘起了反应,这个反应是烦恼的反应,是习气的反应,不是自性。如果要是自性,那就像古时候宗门大德大彻大悟的时候所说的话一样,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你说见佛,他这一看,哪一个不是佛!说阿弥陀佛,个个都是阿弥陀佛,说释迦如来,人人都是释迦如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点都不假,是我自性变现的,能生万法。这个人叫什么?叫会了,他真会了!你看宗门大德常常测验学生,你会么?我们听不懂这个意思,会么就是刚才讲的这个意思。你什么时候能够眼睛一看,这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你就成佛了;看到山河大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入华严境界。你得的心是清净平等觉,绝不会起一个念头,这就入不二法门。我们真感激世尊,无尽的感激,他老人家一生当中不断的在宣说,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被他唤醒过来。
  我在这个地方,我们是共同学习,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一句话。因为过去我们在学习当中,老一辈的,我们上一辈常常告诉我们,小小戒可以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年轻时候听到觉得这也有道理,现在时代不断在进步。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学习,我们现在省悟过来,小小戒比什么都重要。小小戒是什么?小小戒是基础,基础的基础,往往被别人疏忽掉。我们身上的汗毛像小小戒,这不重要,看不起它,你要是把全身汗毛拔掉,你看怎么样?你决定感染皮肤病,严重时候命就送掉了。这个小小的汗毛保护皮肤的,它能不重要吗?我们今天佛法衰微了,可以说衰到极处,眼看著恐怕佛法会在这个世间消失了。我在日本访问的时候,曾经提出日本那边的佛友们,我看到了我们没有弘护的人才,要积极培养。如果现在不培育真正弘护人才,三十年之后,佛教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我提醒他们。回到中国来也不例外。这桩事情就落实在诸位同学们的身上,你们是真正走到了佛法是存还是亡,还是兴、还是衰,走到最后的关口。佛法的延续、兴旺靠你们,你们要不发心,佛教在你们这一代就灭亡了,消失了。这个使命感,诸位你不能不直下承当!真正要承当,你不能不勤修戒定慧。从戒入手,小小戒,小到不能再小的,给诸位说,就是《弟子规》。如果你不从《弟子规》下手,你怎么样修学,修学一百年、修学三百年,你的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你没有根;纵然有根,根不牢,摇摇晃晃的,你根不牢。什么时候你真正认识,《弟子规》才叫真正的根本,佛法就有救了,中国传统文化就能起死回生。你救了佛教,你救了正法,你也救了中国传统文化,你救了国家民族,你也救了这个世界,你的功德一切诸佛菩萨来称赞都称赞不尽。这个缘稀有难逢,你们遇到了。
  真干从哪里干起?就从《弟子规》字字句句落实干起。然后再以因果教育做加行,就是《感应篇》,东北杨居士给我们讲的,都是属於《感应篇》一类的,她讲的是近代的,亲身所见所闻,真实不虚。以这个底子,这两样基础奠定之后,十善业自然落实。能落实十善业,你才能够落实三皈五戒、沙弥律仪,正法就能兴起来。诸位要记住,舍弃儒跟道,不学《弟子规》、不学《感应篇》,你从十善业道做起,难!真难!比登天还难,不妨你试试看。你用一年的时间去试验,你浪费一年时间,你用十年时间,你十年空过。会学的人把一年当十年用,不会学的人十年是白白浪费,这个真可惜!
  《弟子规》的教学真正是得祖宗保佑,三宝加持,在汤池做实验,不到两年的时间做出成绩出来,做成功了。这就好比我们做养殖业,好像培养树苗,汤池的工作是刚刚培养出小树苗,培养成功了。这个树苗要让它生根茁壮,开花结果,那有待於戒定慧三学的提升。汤池只做到小小戒,做成功了,它需要因果教育的滋润,需要十善业道帮助它成长,然后才能够融会在儒释道三家学术之中。这个认知比什么都重要,你真认清楚了,你才肯真干!你为什么不肯干?对它不认识,而对它轻视,以为这个太容易了,不屑、不值得一学。多少人抱著怀疑的心态到汤池参观,来看看到底你们搞些什么玩意。听了三、五天课才恍然大悟,感动到流泪。这种人太多了,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如果我们自己还是掉以轻心,那叫当面错过,这就太可惜了。无论从哪里到这里来修学,都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国外。我们住在旁边,住在旁边古人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我们得最殊胜的利益。我为什么没得到?不认识,或者虽认识,不够,认识的程度不够。认识的程度真正够了,我就相信你,你会把一切放下,你到那里去好好学,至少要学个半年到一年,根扎稳,没有半年到一年,根不稳。所以这些都是属於增上缘,增上缘要具足,成长就太快了。
  增上缘就是依他起,他是外缘,依他起。古今论中也叫它做缘起性,所以我们懂得缘起性就是此地所讲的缘起,把「性」字省略掉了。疏文从简,简化了。中国人喜欢简单,言语跟文字都希望是愈简单愈好,愈少愈好。虽然少,要说清楚,所以古人言语、文字,它的标准也是几千年没有变,四个字,简要详明,简是简单,要是扼要,简单扼要,还要求什么?要求要明了,说得要详细,不能说漏了。你看看简单扼要的言语文字,能把一桩事情讲得详细、讲得明白,这好文章,好的言语,不罗嗦。今人,你看一篇报告长篇大论几千字、几万字,古人没有,古人一篇报告二、三百字就很多了。你去看《古文观止》,《古文观止》里最长篇的文章没有超过一千字的,长文,五百字就算长文,十之六七都不超过五百字。人家里面叙说的,真的这四个标准做到了,简要详明。我们应当要学!一篇好文章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不能加一个字,加一个字是累赘,可以删掉;不能少一个字,少一个字意思就不能连贯,就不完整。做到恰到好处,一个字不能增减,叫好文章。我们知道了,应当努力向这个方向目标去迈进。
  缘起为什么讲无生?无生就是生无自性性观,这个无生就是三无性里面生无性。生无性,生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个虚幻不实的现象,不能执著,也不用分别。佛法里有句话说叫「法尔如是」,自自然然它就是这样子的,这是性德的现象。「后三」,就是七、八、九三首偈,后三,「圆成无性」,圆成实,圆成就是圆成实性,「言无性者,即胜义无自性性」。这几句话是清凉大师把这一章经文里面的十首偈,前面九首观法大意给我们介绍出来了。底下说「偏言无性者」,这个偏是特别侧重在无性上讲,为什么?「向真性上说无性故」,这个意思是完全从真性上来讲,真性上来讲无性,这个无性不是说什么都无,它不是空无,它是有。有为什么说无?你不能执著它,你不能分别它,所谓是分别就错了,「动念即乖」,乖是违背,违背了真性。因为你一动念,真性立刻变成阿赖耶;你一有分别,末那起来了,意识起来了,立刻就出现法界虚空界,能生万法。念头一动,万法就生了,万法从哪来的?是你自心念头变现出来的,除了念头之外,没有一切法。所以《般若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向真性上说无性故,亦是古名,并从简耳」,这些交代的话意思很深,深在哪里?古人老实,谚语所谓老实人有福,这句话真的吗?是真的。老实人心是定的,老实人心是清净的,老实人心里没有欲望,老实人的生活是心安理得,这就有大福报。
  现代社会人不老实,不老实是念头多、妄想多,心不定。现在崇尚创新,崇尚立异,标新立异,崇尚要创作发明,老实人没有这种念头。孔老夫子是老实人,他自己说的,他没有创新,他没有发明,他一生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的东西。他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述就是传别人的,述说别人的,自己没有,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一部《论语》里面所讲的,全是古圣先贤所说的。夫子一生求学的态度是「信而好古」,对古人东西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没有自己的东西。释迦牟尼佛亦复如是。我是从《华严经》注疏,就是清凉大师这个《疏钞》,经题里面,清凉大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一切经,都是古佛所说的,世尊自己讲,他没有在古佛所说经典上增加一个字。
  我读到这一段开示,完全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的心态都相同。学了五十多年,这个里头的奥秘,就是甚深的秘密,我们能够明白了几分。为什么没有方法创造发明?他自性是圆满的,你看像《华严经.出现品》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你成佛了,你没有增加一点,你堕阿鼻地狱,你也没有减少一点,只有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没有两样。这个道理透彻之后,我们才真正肯定了佛佛道同,今佛所说如古佛所传的,没有两样。你有什么东西可以发明?你发明就是破坏自性,你有创新、有发明是破坏性德,你不是随顺性德,随顺性德那就没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夫子信而好古,释迦牟尼佛效法古佛,这是教给我们无上甚深的奥秘法。但是迷久了,对古圣先贤东西怀疑,不相信,这才使我们一下想到,佛在大乘教里面说菩萨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就是怀疑。对圣教怀疑,对古佛怀疑,菩萨只要有这么一个疑惑,就障碍他不能向上了。
  所以佛法的承传,两种人最容易成就,一种是上上根人,一句、两句话他就开悟了,为什么?他不怀疑,没有怀疑。信而好古的人容易开悟。另外一种人是下下的愚人,你不要看他愚,他有善根,什么善根?你叫他走东他就东,叫他走西他就西,他不怀疑,他会一直走下去,他能走到目的地。下下根人教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不怀疑,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到不到三年,他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带他走了。这两种人好度,这两种人叫根熟众生,熟透了!所以诸佛如来对这两种人是绝不舍弃的,他这一生可以圆满成就。最难的是当中,上不上、下不下,就是我们讲上中下三根,这个难度!妄想、杂念、疑惑太多,除不尽。纵然学佛,学佛不知道放下,把一切佛法变成所知障,这糟透了!那是什么?执著佛所说的,分别经所讲的,他用分别执著来学佛法,佛法变成了所知障,变成了法执。
  马鸣菩萨教我们那个话是真的,我们听教(讲经是听教)、读诵,听教不执著言说相,读诵不执著文字相;无论是听教、是诵经不能执著名字相;不可以有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想这个字、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不能想。为什么?因为你要想,你的心所缘缘缘到哪里去?缘到经文里面去,缘到名词术语里头去,听经缘到声音里面去。你想想,言语、文字、名相、音声,它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也是缘起性空,了不可得,你要是缘它就错了。所以变成法执,变成所知障,这叫不会学、不会听。
  【若住於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
  不会,就是这个地方第一首偈子上所说的,『若住於分别』,听经、读诵你都用分别心,都用执著心;『则坏清净眼』,清净眼是你的法眼,你只有肉眼,你法眼没有了、慧眼没有了、佛眼没有了。慧眼是阿罗汉的清净眼,法眼是菩萨的清净眼,如来的佛眼。只要有分别、有执著夹杂在见闻之中,就把你的清净眼、清净耳破坏掉了,那怎么样?增长愚痴,增长邪见。所以听经、研究经教增长邪见,这首偈说得好!没有分别,只有执著,增长愚痴,『永不见诸佛』。这样学佛的人实在不少,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所以学佛的人多,成佛的人不多。成佛的人怎么样?成佛的人他听教、研究经教他不用分别,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能够守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的开示,不执著言说相、不执著名字相、不执著心缘相,他能体会得如来真实义。所以,佛法最贵重的是放下,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妄想。
  底下说「又皆双明者」,双明者就是说三性又说三无性的。遍计所执性跟相无自性性是一双,依他起性跟生无自性性是一双,圆成实性跟胜义无自性性是一双,这讲双明。「以其三性即三无性故」,是一不是二。三性给你把事相说明,虽说明了,你没有分别执著,你是真明白了。如果你有分别执著,你是明了了,但是是邪见,不是正知正见,是邪见。为什么说邪见?正见生智慧,邪见生妄想,你听了佛法之后,是生智慧还是生妄想?这个不能不知道。「故唯识云,即依此三性,说彼三无性。」佛说了三性,一定讲三无性,怕你执著,怕你错解了如来真实义,所以不能不说三无性。「初则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就是生无性,「后」,后三首,「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故」,这是讲所执的我,所执的法,也就是平常讲的我执、法执,「二种三性不相去离」,给你讲三性是从事上讲的,从事上讲的三性,你了解这个事是怎么成就的。现在科学家所观察宇宙万事万物是从事上,科学家为什么不说佛法?因为他不知道三无性。知道三无性,他在事上他明了这个事是怎么发生的,但是决定不执著,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这叫正知正见。知道这些事相,像科学家现在所做的报告、所做的研究,他讲得很清楚,但是他有分别执著,在佛法里面讲这叫邪见,邪知邪见。佛法的正邪标准是从这里建立的,有分别执著就是邪知知见,没有分别执著就是正知正见。他两个说法是相同的,说法是一样的,实际上他的趣向不一样。没有执著,他跟法性相应;执著的时候,他跟烦恼相应,他跟妄想分别执著相应,不同地方在此地。所以他永远离不开烦恼习气,在果报上讲,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
  所以,邪知邪见跟正知正见,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不容易辨别,讲法是一样的。譬如我们现在的知见不是正知正见,我们也学会了佛说,这个宇宙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我们也会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说这算不算正知正见?不算。为什么不算?我们说这两句话里头有分别、有执著,我们还是生活在烦恼跟苦难的世间。如果是正知正见,他生活在清净庄严的国土,实报庄严土,他怎么会在六道?哪有这种道理!我从这个比喻,你们诸位就要能想到,譬如我们在资讯里面看到夏威夷的土著古老的传说,里头有句话讲「这个世界是你念头变出来的」,这个话跟佛讲的完全相同。他这个话是不是正知正见?跟佛讲的是一样的,他的分别执著没有离开,这个还是邪知邪见。跟佛讲的完全一样,为什么佛说是正,别人讲就是邪?你要能辨别什么叫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