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你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抵不过为人说四句偈的功德。这个话讲了没有人相信,我们不要说是大千世界七宝,我们就以今天来说,你布施一亿的美金,人家说你布施一亿美金做这么多的好事,不如给人家说四句偈,谁相信?没人相信。我们学佛的同学,你相不相信?问你哪个功德大?你也不敢讲,为什么?你不了解这里头真相。你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说四句偈的功德大,为什么?这个四句偈是佛法,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阿赖耶识里面种了佛法的种子,这个种子生生世世跟著你,将来遇缘起现行,你因这个种子会学佛、修行、开解、证果,现在虽然看不到,这是金刚种子,这个太宝贵了。如果没有这个种子,再大的福报,你都是永远在六道里轮回,你出不了六道!所以了解这个道理才真正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那个功德比大千世界七宝的功德大,大太多了,不能比。为什么?阿赖耶识里这个阿弥陀佛的种子,将来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这个种子多不多?多,多得还不够,还要多,为什么?你现在世缘放不下,你还对这个世间有贪恋。这就是什么?障碍你往生。你要是真的想往生,放下就是,缘就成熟。放不下,一桩事情放不下,就等於说是一条绳索给你绑住,你不能出离。你要真放下,彻底放下,什么时候放下,我们常讲预知时至,你立刻就知道了。所以,什么时候往生,不要问别人,别人不知道,也用不著问佛菩萨,问自己。自己什么时候把世缘放下,你障碍没有了,那时候你想去就去,真的生死自在、来去自由。所以万行因感。
第一句里头,『十千层级』,十千是一万,「万行熏成故」,好像台阶一层比一层高,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个要做的。千万不要积财,佛在大小乘经论里讲得很多,时时刻刻我们自己能提得起来,佛常讲「积财丧道」,你有财富,你自己要做好事,散财。你不能说是我有儿女,儿女很可靠,我留给儿女,将来我死了,儿女给我做佛事,给我超度,错了。你把你修行的事情委托给别人,他做不到,他的心没有你的心那么真,没有你的心那么纯。你应该自己超度自己,不要委托任何人,任何人都不可靠,最靠得住的是自己,都要懂,要真干。什么是好事?当前迫切需要的,这是好事。现在当前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现在人都迷,都迷惑颠倒,都干贪瞋痴慢,我们现在晓得,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教育。所以现前提倡普及教育,这个对的,普及教育那就是基本的教育,伦理、道德、因果这是普及教育。
怎么提倡法?从我自己本身做起,这个功德大。我要在在处处、时时刻刻把它表演出来,给大众做个好样子。大众把钱财看得很重,我们把钱财拿去做好事,自己依然过一种清苦的生活,清苦是最健康的生活。想到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做好样子给我们看,做得真是究竟圆满。佛每天到外面去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挑剔。僧团里面更难得,托来的时候,不是托来就吃,不是。托来之后回到道场,道场都在山林、在树下,每个人托的饭都合在一起,然后念供养咒,再把这个饭大家分了吃。所以「一钵千家饭」,一点没错,这有道理的,因为他们那时候佛的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个人都去托钵,托钵回来的饭都集中在一起。所以你在那里面分开,每个人托的都在一起,托多托少没关系,托的饭菜好的、饭菜不好的统统混合在一起。你看做这种样子给我们看,这真的叫平等,我们不能忘记,纵然做不到,要心里常常想到,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够有这样的一种缘分出现。
过去香港有位法师叫洗尘,他有个老同参叫金山,这两个法师跟我都是好朋友,过世多年了。他到台湾来找过我,跟我谈过,怎么样能把佛教振兴起来?那个时候我正在讲《金刚经》,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提倡,佛法真正振兴一定要实行托钵的制度。所以我就跟他建议,我说我们找五个人,五个出家人五比丘,现在在香港这地区,我们露宿还没有这个能力,身体不行,但是住小帐篷可以。我们以前在学校念书露营的时候,童子军露营的小帐篷,我住过小帐篷。小帐篷可以,五个出家人,随便找哪个地方搭小帐篷。白天出去托钵,香港佛教徒很多,不怕没有人供养。托回来的饭,回来用一个大脸盆统统倒在里面,然后再分而食之,行!我给他建议,我说你去找五个比丘,我算一个。他就找不到了。
在这末法时期,纵然这种形式没有了,如何能保持著释迦牟尼佛所倡导的精神,这个重要。这个精神就是六和敬里面讲「利和同均」,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能常常记住,帮助我们,帮助自己看破、放下,排除自己的障碍,让自己在这一生当中顺利的提升,这个重要。我们走的路子还是走极乐世界,为什么?它靠得住,真的是稳当、快速,世间人所说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能这样做就给很多人带来启发,这个效果大,这个效果就是佛法讲的功德。所以应当要做,要恢复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那样的教化行持。佛一生教学,现在讲办班教学,从开悟,三十岁开始,一直到圆寂七十九岁,四十九年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是层级代表的意思,我们谚语讲的「步步高升」,不要停滞,更不可以倒退。
第二句「金网防护」,第二句经文是『十千金网弥覆其上』,这个现在我们就晓得,现在人所说的环境的保护,环保。现在讲环保,金网防护就是环保,不但身心要防护,环境也要防护。金网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戒律。说到戒律,包括《十善业道》、包括《感应篇》、包括《弟子规》,所以《弟子规》、《感应篇》是金网。佛法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能持戒,那你就是有防护的网;你破戒,不持戒,那你这个防护完全没有了。没有防护,那你要知道,内有烦恼贪瞋痴慢疑,外面有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你的道业就难了。你怎么能成就?我们在这么多年当中,也深深的去反省,为什么十善业道做不到?为什么三皈五戒做不到?都变成形式。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我们的金网防护完全撤销,没有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三贤位的菩萨他们具足,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尚且严持戒律。他们都是见了性的菩萨,还要这样做吗?严持戒律是不是有分别、有执著?这个分别执著是表演的,是做给我们看的,其实他们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也就是我们这些众生心,感得菩萨现这个相给我们看,现严持戒律。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里面告诉我们,他这一次,就是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现,示现以佛身来教化众生,他说这一次是第八千次;换句话说,他到这个地球上来过的次数太多了。他还要那么样守持戒律,我们就晓得做给我们看的,是为我们表演的。佛如果不持戒,他说的这些戒律我们就不会去做;他做到了,他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就如同《弟子规》,《弟子规》是谁做的?菩萨做的,哪个是菩萨?父母是菩萨。小孩才生下来,父母家人在小孩面前,言行举止都要把弟子规演出来,表演出来,给谁看?给婴孩看。父母表演得很好,小孩受教,他完全接受,不折不扣。
我们看周朝开国的时候,太王生了三个儿子,泰伯、仲雍、王季,三个都是圣人,孔子佩服到极处。王季的夫人太任生了文王,在我们想像王季跟他的夫人太任一定很会教,样子做得好,所以文王从小就懂规矩。他的祖父看到很欢喜,就希望把王位将来传给他,但是他的父亲是老三。他的大伯父、二伯父知道父亲的意思,故意找个藉口离开家出走了,以后无影无踪找不到了,所以王位传给他。文王的夫人太姒生武王、生周公,肯定都是表演得非常好。所以教育要表演,佛教人,经上常讲「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出来,然后才说,由此可知,教学身教第一。我们自己没做到,用言说来教人,人家不服;一定要做出榜样大家才服,才真正受教。佛都做出最好的样子来给我们看,这就是金网防护。
下面讲,『十千种帐十千种盖』,盖是宝盖,帐也是,这都是属於丝绸一类的,像旗帜一样,比旗帜大,可以连起来做围墙一样。帐跟盖表什么?表慈悲,帐表慈,盖表悲,慈悲。「以育以覆」,育是养育众生,覆也是保护众生,危险的时候把他们覆盖住,避免暴露,这就是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君亲师这三个字,只要是人,他就有这种天赋,这是天然的职责。这个解释要用广义的讲法,君是个领导人。我不是在领导的位置上,我们做个小职员,小职员一样要懂得作君,为什么?在你同僚当中,你能做出最好的榜样给你的同事们看,你就在领导同事!你虽然跟大家是同事,身分完全一样,你常常会照顾你的同事,爱护你的同事,那你就是亲。你常常能教导你的同事,你就是老师。
所以君亲师,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都能演出来,这个人是菩萨。在家庭也好,在团体也好,在社会也好,你都能表演给你周边的人去看,去影响他们,这就是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不一定要在位。像现在的佛教也有住持,你不是佛教会的会长,你也不是寺院方丈住持,你是个清众,清众也能做到君亲师。在寺院里面对方丈尊重,像儿女在家庭尊重父母一样,对尊长有礼,做给大家看!你看到大众不如法地方,你就做个如法的样子。所以把君亲师在自己身上演出来,这就是佛门里面讲加被众生,育覆就是加被的意思。
下面说,『十千缯绮以为垂带』,这是表四摄,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我们看到有这些庄严具,你就想到它的用途,它什么意思,它所表的法那是实质,外面的装饰这是形式。形式它有内容,不能说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四摄重要,人与人的关系,懂得四摄就一团和气。四摄法里面的「布施」,我讲得很多,常常送礼、常常请客。送礼、请客不必很多,随自己的分,你买一包花生米,一个人一粒,那也是布施供养,大家欢喜。买一包糖果,一个人一小块,要懂这个道理,要把它养成一种习惯。小钱不断,这笑口常开,时时刻刻都能想到别人。如果你有能力要多做一点,能力大大做,能力小小做,随分随力,一点都不勉强,给一些众生结善缘。在佛门里面除这个之外,还要结法缘,现在很便宜的做光碟,大概一片光碟听说不到一块钱。时时刻刻以这个东西,再加一点糖果一起送,世味、法味都有这样才好。所以要懂得布施,要懂得帮助我们居住这个小范围的社会,公益事业他有需要,我们有这个能力做一点,好事!最容易的就是见人能行礼、能打招呼。现在这个世界礼节没有了,看到陌生人的时候他不打招呼。他跟我们不打招呼,我们笑笑跟他点点头,我们天天这样做,久而久之,慢慢这个风气也就形成,人跟人会打招呼。人与人自己表示谦卑,能够尊敬别人,能够关怀别人,能够照顾别人,这全是四摄法里头的布施。
「爱语」,不是花言巧语,是真正爱护他,他有了过失,你要怎么劝他?劝他你要想到,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言语,他能接受,欢喜听,还不排斥,真正爱他,不是害他。这些是很不容易,言语是非常困难,夫子教学列在第二位,第一个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由此可知,孔子对於言语多么重视,为什么?谚语常讲「口为祸福之门」。病从口入,你吃东西不小心吃坏了;祸从口出,你说话不谨慎得罪人,别人记恨在心,将来缘成熟他报复你,所以言语要非常谨慎。内心虽然爱护他,颜色还要柔和,最好不要用责备的口吻,命令的口吻都不好,人家都很难听得进去。古圣先贤、佛菩萨在经论里面常常教导我们。
「利行」是讲我们的行为,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是利益社会的,一定是利益众生的。利益自己可以,利益自己一定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如果利益自己,不利社会大众的,这事就不能做;利益社会大众,对自己有损害的,应当要做,那个功德更大。为什么?你自己无利可图,但是对众生好,这个利益最大!人不会报答你,天会报答你,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懂。为什么说天会报答你?因为你的起心动念是善念,让整个山河大地它都有感动,真的,天会报答你。不求报答,这多好!不求报答,报答得更多,报答得更快,为什么?你有求你心不清净,你无求是清净心,清净心做的功德是清净功德,无比的殊胜。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他们无量无边的功德从哪来?就这里来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一切都是帮助众生。而且帮助众生里面有个主要的目的,那就是帮助众生觉悟,这不可以不知道,这是主要的目的。因为众生觉悟,他就成佛,他就一切圆满具足,所以以帮助觉悟为第一德。释迦牟尼佛你看他老人家一生在世,他就专门搞这个,天天跟大家讲经说法,帮助你开悟。他的生活、他的行持完全做出来给你看,一点不假。所以你对这个人,你觉得这个人可靠,这个人样样是真的,一点虚伪都没有,你对他相信,你对他没有疑惑。
那我们怎么办?尤其处在现在的社会,首先你要是真正明白、觉悟了,怕不怕别人欺骗我们?不怕。真明白之后,你知道因果通三世,有没有吃亏的人?没有。有没有占便宜的人?没有。这一世你好像被人骗了,吃了亏,来世占大便宜,只要理搞清楚,心就安了,心安理得!真正是佛在经上讲的比喻,「舍一得万报」,一点都不假,那是什么?是菩萨的施舍。菩萨没有私心,这里头用清净心布施、平等心布施、慈悲心布施,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疑。我们世间人布施夹杂著贪瞋痴慢疑,所以果报就变得很小,有果报,也会加一点,加得不多,利息很少。如果你布施里面没有贪瞋痴慢疑,那个果报就不可思议,太大了。所以要通大乘法,要懂诸法实相,知道一切众生本性本善,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供养佛,现在他虽然没有觉悟,他是糊涂佛,但是我还是供养他,我供养佛,这个功德大。别人怀疑我,我不怀疑他;别人欺骗我,我不欺骗他;别人毁谤我,我不毁谤他。别人批评我,我完全接受,我不批评别人,这是什么?这是在现前社会行菩萨道!联合国这么多年真的他们有诚意,许多志士仁人都在那里想,用什么方法化解冲突,用什么方法让世界恢复安定、恢复和平,想不出方法。佛教里面的四摄法比什么都好,四摄六度,没有人我、没有是非、没有憎爱,以清净平等心修四摄法,就能化解一切冲突,帮助这个世界走向和谐。从哪里做起?从我做起,从我的起心动念做起,要知道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利益社会是真正利益自己。掺杂著自私自利,你全功尽弃,那你是用的轮回心,无论造作什么都是轮回业,出不了六道轮回。
末后「同事」,我们今天在现前讲同事,我不照古人的讲法,古人的讲法那是有很高道德水平,与一切众生同事。这个话今天不能讲,那个人喜欢赌博,你也跟他一道去?现在搞电子游戏机,他喜欢,你也能跟他去?不行。今天我们讲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