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4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2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个德号,「无上士」,士是读书人,我们现在讲知识分子。经上说,「在诸法中,如涅盘无上」,这是古印度一切法里面,涅盘是至高无上的。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是灭,就是四谛里头苦集灭道,翻作灭,又翻作寂灭,或者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寂灭。灭什么?给诸位说,就是灭妄想分别执著,这三样东西统统没有了,就叫涅盘,这是一切法当中至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故名无上士」,一切大众当中为什么佛无上?因为佛证得涅盘,也就是佛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尽,完全没有了,所以在一切大众当中,佛称为无上。在中国翻成士,士是士大夫阶级,知识分子,就像前面世间解,知识分子里头至高无上的。奇怪的,他不学他就懂,我们一般人学了还学不懂,学了一辈子都还不懂,他不学就懂了。
  世尊在《华严.出现品》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六祖所说的完全相同。如来智慧,如来是自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没有限量,没有边际,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有的,只要你把障碍去掉,除了智慧之外,还有德能、还有相好。后头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把我们的毛病说出来了。我们跟佛没有两样,是一不是二,只是现在什么?因为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变成个糊涂佛,这真的不是假的。虽然糊涂,他是佛,他不是假的,他只要哪一天把他的障碍去掉,他自性就现前。障碍不是真的,智慧德相是真的,永恒不灭,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像乌云遮住太阳一样,太阳是真的,乌云是假的,它总有散掉的时候。因此,我们对於任何一个众生不可以轻慢,你要轻慢,就是轻慢佛陀,连蚊虫蚂蚁都不可以轻慢。它的业障比我们重,变成这种身相,如果它要是真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它立刻就成佛,那它在我们之上,我们比不上它,你怎么可以小看了它?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一切恭敬,这有道理。恭敬是性德,尊重是性德,对一切人事物应当要恭敬,应当要尊重,应当要敬爱。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性德自然流露,这就是你的成就。从这些地方能看得出来你修行的功夫、你的境界,处处表现的是自私自利,你是凡夫,你在造业,那就错了。
  第八个德号,「调御丈夫」。佛某时候,这是不一定,有时候用「柔软语」,又有时候用「苦切语」,「能调御丈夫,使入善道」。这个丈夫是对人的尊敬,就是大众,调御大众,帮助他入善道,所以叫调御丈夫。我们读了之后,用中国一句俗话很简单的说明,「和事佬」,你们想对不对?诸佛菩萨是和事佬,凡是有冲突的地方,他去了就能把它调解。调是调解,御是统御,他能够把纷争化解,能够教导大家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们要知道,我们周边的人对佛法修学的根底很脆弱,功夫不得力,烦恼习气非常严重,我们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调解、去帮助。这个很长的时间你要忍耐,你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所以六波罗蜜里面,你看《金刚经》里面讲得很好,讲得最多的是布施、忍辱。布施什么?放下自己的身段,耐心为别人服务,连羞辱都要忍受,你才能帮助人回头,你不能忍就不能行菩萨道了。为什么不能忍?因为有自私自利你就不能忍,如果没有自私自利,忍辱度就不难!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你有自尊心、有傲慢心,那就不能忍;如果一个人没有贪瞋痴慢疑,那这忍辱度是很正常的现象,忍辱是性德,自然流露。
  所以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一生修成的,《梵网经》上讲,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我们从这个地方就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久远劫早就成佛了。他到这里来是表演的,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表演得很辛苦,八相成道、降魔、苦行、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从来没有中断过,要没有忍辱波罗蜜,怎么能做到?他为谁?是为一切苦难有缘众生。所谓有缘,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有缘,他不相信的那就没法子了,毕竟还是不相信的人多,相信的人不多。世尊当年在世,相信他的大概三分之一,跟他修行的,听他教诲跟他修行的,又是相信里面的三分之一,所以到最后成就的人数并不是很多。这是什么?这是众生的缘不一样,虽然一生不能成就,总是给他种了善根。这些有善根的人,有些人在正法时候成就,有些人或在像法时候成就,有些人在末法时候成就,有些人必须到来生来世其他佛出世的时候善根成就。佛帮助众生,生生世世永无休息,於众生一无所求,确实像慈母对她的婴儿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她那个时候的心有求吗?除了全心全力那种深情热爱之外,没有一个妄念。而佛菩萨的恩德超过慈母,慈母对我们是一生,佛是生生世世。众生不知道感佛的恩,不知道感恩是因为不知道佛对我们有什么恩。
  所以,调御我们要非常的重视,要认真学习;换句话说,永远不能跟人家有争论。调解、化解冲突,你怎么可以跟人家起冲突,那不就错了吗?《大方广佛华严经》完全讲的是性德,性德里面从来没有跟人对立的,绝对没有冲突。特别是我们生活在现前这个世间,现在的社会,整个世界,各种方方面面的冲突,从家庭到社会、到国家、到整个世界,说得更深一点,自己身心的矛盾,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本性跟习性的冲突,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怎么化解?除了通达大乘的道理,没有第二个方法。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说大乘佛法能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很有道理,大乘确实能把问题化解掉。儒是劝善规过,叫你做好人,真正问题还不能化解,讲得不够深入。用儒来治标,用佛来治本,标本兼治,确实对这个社会有最大的利益。可是现在学儒的人少了,学大乘的人更少,汤恩比博士虽然是这么说法,在这个时代能不能收到效果?得看这个时代有没有人,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过去我曾经参加过十次这种世界和平会议,我在大会里面提出这个大问题,几十年大家都在谈消弭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大问题。从哪里做起?从内心化解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做起,真功夫!我们还有跟人、跟事、跟物对立的念头,化解冲突是永远做不到的。找谁?除了找自己之外,找不到别人,所以一切要从我心做起。我有救了,社会就有救,众生就有救,世界就有救了。我救自己都救不了,还能帮助别人吗?讲到终极还是一个放下,放下跟人的对立,他跟我对立可以,我不跟他对立,他跟我冲突可以,我不跟他冲突,问题就化解了。这是佛菩萨教化九法界众生,完全是出於自性、出於性德,智慧、能力、方法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在外面,外面找不到。中国古人又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换句话说,我们的诚意有没有?所谓精诚,这个诚里面一丝毫掺杂都没有,我们讲纯净纯善,这是精诚。用这个心对人对事对物,没有行不通的,再严重的矛盾都能化解,再严重的冲突都能够融合。
  下面第九个德号,「天人师,佛为人及天之导师,能教示其应作不应作,故名天人师」。所以出家不是容易事情,古人有所谓「出家非将相之所能为」,将是什么?元帅,相是什么?总理、首相。他们做不到,你能做到,你比他高很多,为什么?你的思想、言行是天上人间的好榜样。试问问,你做到了没有?我们现在很侥幸出了家,做了佛门的出家弟子。我说很侥幸,为什么?如果在清朝之前,明朝那个时候,再以前的,我们没有资格出家。为什么?出家要经过考试,考试非常严格,普通科目你要能够达到进士这个水平,还要考佛法。最后的一关,面试是皇上,皇上要亲自面试,看看你有没有资格做我的老师;皇上的老师,你才能代替皇上教化众生,真的是天人师。他认为你德行、学问、言谈举止他都很满意,他发给你文凭,叫度牒。你拿到这张度碟你才能出家,至於你到哪个庙出家,跟哪个和尚出家,皇上不管。你在任何地方出家,你的剃度师一定要问你有没有度牒,没有度牒要是给你剃度,他犯罪,他犯国法。这样的限制,我们哪有资格出家?那太难了。所以出家人的素质高,皇上的老师,出家人在社会地位受大众尊敬,它有道理的。
  这个制度是顺治皇帝,清朝入关第一个皇帝,顺治他把它废止,从此以后不考试。这桩事情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有好几篇的文章对於这桩事情是严厉批评,顺治皇帝这桩事情做错了。在当时虽然有些方便,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想出家,但是考试通不过,这一废除之后,这些人都能出家了。可是演变到今天,佛门素质一落千丈,把整个佛法毁掉了。印祖说得很有道理。可是现在我们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出家了,为什么出家?出家之后又是为了什么?总得想清楚。早年我讲经也常说,这个世间的饭最不好吃的就是佛门。我做乞丐,我去讨饭,这个饭好吃,人家布施给我的、施舍给我的,不要求我回报。唯独佛门,在家居士的这些供养,他求的是什么?求福、种福,出家人是福田僧。我们真的是福田吗?真的能给他种福吗?这个要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做得不如法,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所以世间最难吃的,是佛门里面的这一碗饭难吃,相信因果的人懂得。
  再想想世尊当年在世那种苦行,历代一些高僧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今天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今天干的是什么?人家干的是什么?两个一比照,我们的前途不堪回想,想到前途毛骨悚然。可是也真正佛法到今天是存是亡、是兴是衰,关键就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真的发心把佛法起死回生,那真的是无量功德,祖师大德都不能比。如果我们做不到,那肯定是阿鼻地狱,绝对没有第二个地方好去,往生净土那是你的愿望,是一厢情愿。所以,总要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修学。
  学习的环境各人缘分不一样,真正肯学,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都有成就,你看古来这些高僧大德、这些祖师们你就明白了。中国自古以来传法这些大师,哪个人是佛学院毕业的?古时候没有佛学院,到民国之间才有所谓佛学院,古时候没有。世世代代弘法讲经的,连我都不是佛学院出身的。我记得一九七七年,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香港住了四个月。正好遇到演培法师,我们也是老朋友,他到香港来观光旅游,我陪他,我们有十几个法师陪他。他是个讲经的法师,谈到当代几个讲经的人,他说你们想想看,我们现在当代这几个讲经的,哪一个是佛学院出身的?他还指著我,包括你在内,真的都不是佛学院出身的。自古以来,讲经法师怎么培养的?都是讲小座出身的。听老师讲经,讲完之后明天复讲,把听老师所讲的东西重复讲一遍,用这个方法,自古以来是用这方法。这个方法是谁教的?给诸位说,阿难尊者教的。佛陀圆寂了,结集经藏的时候,主持人是大迦叶尊者,找谁来复讲?找阿难,阿难的记忆力特强,让阿难上台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他听得多,他是世尊的侍者,等於说一堂课没有缺,由他来复讲。所以,世世代代我们就用复讲这个方法培养弘法人才。
  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学讲经,老师用的是这个方法。复讲有规矩,只能讲老师所讲的,不许可你参考任何资料,你说加一点东西进去,不行;不准你自己发挥,完全照老师,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老师讲错了你也讲错,老师负责任,你不可以加,你说不记得,漏掉了,漏掉可以,不能添加。老师讲一个小时,你至少要能讲四十分钟算及格,如果讲不到四十分钟,你就被淘汰掉,你没有能力学经教。最好的,老师选中的,应该至少要讲到五十分钟,这个老师会把你选拔出来。那就是什么?多给机会给你练习,你能够成就,你是放在第一优先。老师没有私心、没有偏爱,完全看你学习成就给你排顺序。不容易,相当不容易,为什么?老师讲只讲一次,不讲重复的,你记不住你就没有办法,所以要有很好的记忆力。我在年轻时候,记忆力还算不错,我听老师讲一堂课,我的记忆力能保持一个星期,可以能够记到百分之九十。我上台去讲,老师讲一个小时,我至少可以讲五十五分钟,有这个能力。不准记笔记的,完全是强记,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学讲经,没有这个能力不行。可是现在方便,现在有录相、有录音,同学们听了一遍可以听第二遍、听第三遍,听十遍、听二十遍,换句话说,中等根性的人都可以出来学。像从前,这些工具没有,我们学经教的时候不但没有录相,录音都没有,那个时候台湾没有录音机,五十年前。现在方便,现在一个小时的经你可以听二十遍、三十遍、四十遍,渐渐就听会了、听熟了。老师不让记笔记还是有好处,为什么?就是叫你专心,第一个把意思听懂,第二个把老师的话记住,这个在佛法叫持戒。绝对不容许你去搜集参考资料你去补充,那个学不到东西。所以它是持戒。持戒因戒得定,你就专一,资料都不要去查,你心清净,有个二、三年你就得定。定个二、三年,人就开智慧,智慧开了就通达,不能像六祖那样一切通达,你可以通达一部分。所以,还是依照戒定慧三学这最高的指导原则,你才不会错,你才能做到天人师。不吃苦头不行,不真干不行。
  最后一个名号,「佛世尊」。佛翻作智者,翻作觉者,也就是无所不知的人、无所不觉的人。世尊,世是世间,就是天上人间,尊是尊重,我们现在一般讲尊敬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世间所尊敬,为世间所尊重。佛跟世尊这里头是两个名号,两个名号那就变成十一个。古德有说,从「如来」到「佛」十个号,具足这十个号,为世间所尊重,这称之为世尊,由此可说世尊是具足十个号的总称。这个说法很圆满,我们一般可以采取。这一段经文里面说了三个德号,第一个是世尊,这总称,第二个是善逝,第三是如来应正等觉,也可以说应是应供,等正觉也是德号。
  『唯愿哀愍,处此宫殿』,这是请法的仪规。清凉大师注解我们把它念一念,「於中三业崇敬,以为请仪」,这是请法的仪规。「言善来者,应机来故,不来相而来故,带法界会来故」,这个意思我们下一堂再解释,因为「带法界会」是什么意思,需要说明。「三称善者,喜之至故」,欢喜极了。「举三号者,略叹德故」,我们把十号都说明了,这叹德的圆满。「愿哀处者,希仗胜田」,希望我们要依靠如来佛陀的胜田,「生大福故」,唯有如来这么大的福报,才能给众生带来真实的大福。大福必定有大智,没有大智哪来的大福?所以福智永远是连在一起。这一句我们下一堂再略略的加以解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八卷)  2008/1/25  华藏讲堂  档名:12…17…189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经文第六段「俱时入殿」,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