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44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42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我们用真心,别人都是用妄心,我诚诚恳恳对他,他都欺骗我,那我不是吃亏了、不是上当了?对,吃亏上当的人会成佛,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依旧搞六道轮回,你这个帐算算看。所以你搞清楚,甘心吃亏、欢喜上当,才知道古人讲的话,吃亏是福,你成佛作祖去了。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古人所谓是「难得糊涂」。李老师有次曾经告诉我,他说人想学愚不容易。那个时候他已经七、八十岁了,他告诉我,「我一生想学愚都学不到,没学会」。学愚是什么?就是糊涂。那不是真糊涂,外面是糊涂,里面是明了,很不容易做到。
  所以求解一定要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绝对有好处,为什么?只要有直心,你的清净平等觉、你的大慈悲心自然会引起来。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告诉我们,有一个必定会有另外两个,只是增微不一样。所以讲到究竟,无非是要我们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要放下,真心就现前。真心不要求?为什么?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你一求就错了,那又偏了,你又变成妄心。放下妄心就是真心,我们只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想,怎么样让佛法再复兴起来;为一切苦难众生想,我怎样帮助他化解灾难;让一切有情众生、让一切人真的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常常想这个,不要想自己。为佛法,如何能够帮助,像古时候一样人才辈出,常常想到这个,舍自己身命也在所不惜。身体总归是要消失的,灵性不灭,后继有人,那就是圆满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五九卷)  2009/11/11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5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前面我们学到「本分」,「总显体相」,清凉大师《疏钞》的前面一段。今天我们从「十住直心增故,故名为解」,从这里开始,从这个地方开始。「解为行愿本,故首而明之」。世出世间法学习,就像现在学校上课一样。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心,所以讲十住是讲心。住在哪里?清凉大师在这里很清楚为我们说出,住在大菩提心中。菩提心是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来,为了同学理解方便起见,我们把经论的深心,完全用《无量寿经》经题的一句话来解释,大家就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清净平等觉」。前面还有两个字,「真诚」,这个真诚就是住。真诚是菩提心之体,没有真诚心就学不到东西,所以能不能学到关键在真诚,什么都要用真心去求、用真心去修。深心是自受用,必须有清净心、有平等心、有正觉心,这是自受用,我们才能够理解。所以你看看,今天大师这一句话说得好,十住直心增故,增是增长,所以下面决定是连到他学习的时候心地清净平等,觉而不迷了,所以他能够理解。这个就是我们前面举开经偈里面所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有这个能力。我们现在学习圣教,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往往学了很多年,甚至於有人一辈子在学习,都没有达到解的标准。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没有真诚心,我们现在人所谓是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不但学佛没有办法得到解,这个解也就是悟,不是大彻大悟,我们常讲的是小悟、大悟,说的是这个。没有彻悟,彻悟就见性了。见性是什么?这个三心具足,三心都增上,直心、深心、大悲心,那肯定会开悟,我们今天缺乏这个。
  佛祖为我们说这段经文,他的对象,这个我们要记住,是法身菩萨,所以他确确实实是三心增上,他们才是真正理解如来真实义,这是开经偈上说的。世尊当年在世,教学四十九年,无不是以此为根本。你什么时候有条件接受如来的教诲?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你什么时候有资格去听?就是菩提心,你具足了直心、深心、大悲心,你就能解如来真实义。在中国,我们近代的印光大师,远的不说,说近的。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你读经、听教,佛法里面上课叫听教,教是什么?教育、教训,听教,「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一点都不假。所以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课,众多的学生,我在台中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这个班的人不多,只有二十几个人,不到三十个人。我们上课的教室比我们这个摄影棚还小,大概只有一半大。你看同样老师在上课,这二十个同学受益个个不相同,有的人能记住,有相当深度的理解;有一些人大概能记得一半,理解力也差一点;还有少数人,听了记不住,不懂得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这种现象每堂课都有。其实就是以世间学校来说,同一个班级,一个老师大概教四、五十个人,学生程度不齐。考试的时候,前几名的程度,前十名跟最后十名的,就有很大的差距,什么原因?就是印祖所说的,他有几分真诚,他能得几分受用。
  这个地方大师们讲得非常好,解与信心关系非常密切。我们首先第一个,对自己有没有信心?这头一个条件。对自己没有信心,佛菩萨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受用。所以佛家讲信,跟一般宗教不一样,一般宗教第一个要信神,佛法第一个信自己,第二个才是信佛,你要信老师,第三个要信课程。对课程没有怀疑,对老师没有怀疑,具足诚敬,这叫师资道合。这样的教学,老师跟学生同时得利益,老师能够深解,学生也能深解,这教学才有乐趣。这样的缘分非常不容易得到,不是到处能见得到的。所以一个好学生亲近善知识,谚语所谓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善知识?哪有那么容易?古人所谓千里寻师。可是反过来,老师要找一个好学生,可以传授他一生所学的,比学生找老师更困难。哪一个好老师不希望有几个好学生,能把他自己的道学传下去?所谓后继有人,中国古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知,那个无后不是说你没有儿女,不是说老师没有学生,是你的儿女有几个能承传你的家业,这个重要;你的学生当中有几个人真正能传你的道,这难!这个才是不容易的事情。
  什么人能具备这个条件?发菩提心的人才行,也就是说那个心真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这样讲法诸位就很容易懂。真诚就是此地讲的直心,清净、平等、正觉就是这里讲的深心,慈悲就是这里讲的大悲心。人真的是存这个心,他有资格传道,他有资格承传佛法,所以直心增这才能解。解是行愿之本,解就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行是放下。你要不能解、不能看破,你怎么能放下?佛门的行,千言万语,放下而已。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华严经》上说的。烦恼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大类,这三大类在一般大乘名词里面称为烦恼,妄想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这些名词在佛门一般经论里面,大家都很熟悉,名相都很熟悉,这名相里头的意思能不能深解?咱不要说深解,就一般讲解,或者讲浅解,恐怕都不多,只是含糊笼统。所以不求深解那怎么行?这个行就是你怎么能落实在生活当中。
  佛法里头说起行门的纲领,为什么叫人放下?你看这就是没有解,如果有解,哪有这种疑惑?没有疑惑。而实际上这些重要的原理原则佛常讲,尤其是《金刚经》,分量不多,五千多字。在中国过去,无论是儒释道,读书人一生没有不念过《金刚经》的,在从前都有。为什么?它代表了佛教,可以这么说法,行,能代表佛教。佛教讲什么?教你放下,《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对这个真的理解,你还会执著吗?你还会分别吗?分别执著一放下,恭喜你,你就证得菩萨的果位,你虽然没有超越十法界,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你看这种殊胜的利益,不可思议!所有一切现象不是真的,六道不是真的,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从执著来的,也就是见思烦恼来的。有见思烦恼就有六道这个幻相,有尘沙烦恼,就是分别,就有四圣法界的现象,所以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华严》里面讲的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十法界都不是真的。超越十法界那就是真的,十法界不是真的。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叫一真法界,你看真法界现前,也就是真的我找到了。真我不生不灭,真我是灵性,那个心与直心、深心、大悲心圆满的相应。它是什么心?用我们常常讲的,它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念念都没有离开,纯净纯善。所以它是行愿本。
  愿,愿度众生,在佛法里面通常用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的第一条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条是大乘里面的本愿。度是协助、是帮助,十法界特别是六道里面苦难众生,你要帮助他,你要协助他。帮助他什么?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我们自己得到诸佛菩萨的帮助,我们已经回头,我们已经觉悟,这一觉悟就离苦。所以佛法教学总的目标,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法教学目标。一切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你看看《论语》里面第一句话,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说什么?说那个乐,悦是快乐、喜悦,喜悦从哪里来的?从学习来的,学而时习之。你把你所学的完全做到了,那个习就是现在讲的落实,落实在心里、落实在生活、落实在行为,快乐!你没有白学,你所学的全用上了。这种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不是名闻利养的喜乐,不是五欲六尘的喜乐,这个喜乐是从自性里头往外面流,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在佛法里面讲的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是学习。
  愿,我们现在是两个愿,第一愿正法久住,第二愿度一切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实际上,行愿里头就这一条,另外还有那三条呢?有那三条这一愿才圆满,没有那三条这一愿是假的,空愿,你做不到。这就是说,你愿度别人要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要想度别人,佛在经上常讲「无有是处」,无有是处是没这个道理,得先度自己。度自己怎么个度法?第一个「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看你先要把烦恼断掉,这在今天讲的什么?道德的教育、品德的教育,你要先成就。台湾教育部最近提倡的「有品教育」,就是佛法里头的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看看古时候儒释道都把这个摆在第一,我们学习先学什么?先学品德,然后再求学问,品德是根本。现在社会上也提倡以人为本,品德是什么?是做人的教育,你不能不懂,你不懂,你不会做人。在佛法里面讲,不会做人,那这个问题很严重,不会做人,来生怎么办?来生到三恶道去了,来生人身就得不到,你说这个问题多大、多么严重,先要学会做人。在佛法里面以什么为代表?十善业道。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上品十善,天道,欲界天;中品十善,不失人身,你来生还在人道,来生在人道,肯定比这一生日子要过得好、要殊胜;下品十善,修罗道,这就是讲品德教育多重要。
  有了品德才可以修学技术、才能,所以底下接著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正式可以接受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科目非常之多,绝不是一所大学能够相比的,你喜欢学哪个科目它统统有。我们将佛法介绍给人,通常都是归纳,有人问我,佛经里讲的是些什么?我把它归为五大类,介绍容易。这五大类一分开叫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五大类第一个是伦理,第二个是道德,第三是因果,第四是科学,第五是哲学。佛法不迷信,科学、哲学都讲到最高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是非常适合科学的,为什么?科学讲证据、讲实证,佛法重视实证。所以你看《华严经》四分,清凉分为四分,信解行证。信解是学校教育,释迦牟尼佛在世,所有的学生跟他,主要是到此地,法门无量誓愿学,得跟释迦牟尼佛学。
  最后一条,那是自己证的,「佛道无上誓愿成」。证有等级,证好比毕业了,有小学毕业、有中学毕业、有大学毕业、有研究所毕业,那哪里会一样?所以佛门里面有学位的名称。现在的学校里面,你们知道最高的学位,博士,再下来有硕士、学士,它有学位的。佛门也有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最低的学位叫阿罗汉。诸位要知道,这个名词术语是佛门学位的名称,就是你证到哪一个阶段。佛法证的标准就是放下,放下一切虚妄,把假的东西都舍掉,所以你要真干才行,你不真干你没法子证得。果然你能够对於这个世间,所谓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从什么地方开始?我讲得很多,讲了几十年,从放下我们跟一切人的对立开始,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身心和谐,从这开始。具体的,我也说得很清楚,我们於一切法里面,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也就是说,对一切法的控制放下,对一切法的占有放下。你在什么地位?这你才真正入大乘之门,你上了学校,你在大乘法里面是大乘法的小学一年级。佛法也是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你看十信是小学,十住是中学,十行好比是高中,十回向好比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
  你明白这些道理,你就晓得,你才能在佛法修学里头,你能够成就。所以对於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这是入门。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有没有放下?没有放下,自己记住,还没有入门,在门外。换句话说,我们学佛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哪有那么容易?说明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为什么没进门?没有肯放下,没入门。入门就快了,入门真得三宝加持,像法慧菩萨在此地,进步就快速了,为什么?你的道路很清楚,你的目标很清楚,你没有疑惑,你没有顾虑,菩提道上一往直前。如果你很幸运,你真的遇到净土法门,能信、能愿、能行,这是个快速道路,是个捷径,你要碰到的时候,你这一生就可能拿到菩萨的果位,我们讲的硕士学位。如果成绩优秀,你这一生可能拿到博士学位,成佛了,一生成佛。有!《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一生拿到;《法华经》里面龙女给我们做了个示范,龙女八岁她拿到了。
  在我们中国也有非常好的典范,唐朝时候有个惠能法师,二十四岁拿到的。他怎么拿到的?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也放下了,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了,你就明心见性。他为什么要明心见性?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你统统受用到了。单讲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刚才归纳的五大类,伦理的、道德的、因果的、科学的、哲学的,全部达到圆满,没学就圆满了,为什么?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惠能大师表演给我们的,我们相信了,能大师不认识字,能大师一生没有进过一次讲堂,他也没有在禅堂去坐禅一天,更没有像我们打佛七这样念佛,统统没有,这些形式全没有。他在黄梅八个月是做义工,厨房里头舂米、破柴,做苦工,做了八个月,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虽然是佛经根本没有接触过,你念给他听,他没有一样不懂,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