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52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523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做的这个事情影响大众那个面有多大,时间有多长,结罪从这里结罪。所以这个事情很可怕,为什么不学随喜功德?为什么不能恒顺众生?这十大愿王里面非常重要的两个科目,「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利益心』才真正能生得起来。
  我们再接著看第二段,「於贫苦众生,欲令远离,故起悲心」,这是讲的『大悲』。慈悲这两个字都是爱心,慈跟悲有一点不同,慈是与乐,悲是帮助他离苦,离苦与乐这叫慈悲。我们在中国用一个爱心就都代表了,佛说得比较微细,他把爱分做两方面。特别是对於贫苦众生,我们想想现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大众是不是贫苦?是,这个世间少数人拥有财富,不是多数人,科学报导里面数据都说得很清楚,全球这些资源操纵在极少数的百分之二、三的这些人手上,在饥饿边缘的这些众生,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地方住的,在十亿人以上。全世界的人口六十七亿,还有十亿人得不到温饱,那是贫苦,这从物质上讲的。如果从精神上讲,那可以说不止百分之九十九,不止,不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贫苦众生,精神生活没有。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富而不乐」,虽然拥有财富,他不快乐,「贵而不乐」,他有很高的地位,他每一天的生活,生活在烦恼跟痛苦之中,这些众生在大乘教里面统统称之为「可怜悯者」。
  在东方,特别是古印度跟古老的中国,从前的人对於物质生活并不重视,重视精神生活,贫而乐,在社会上没有很高的地位,也没有财富,可是他的精神生活非常充沛。孔子最赞叹他的学生,那物质生活是非常缺乏的,夫子赞叹他,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这个生活在别人过不下去,可是颜回「不改其乐」,天天快乐,你跟他接触,时时刻刻他真的是常生欢喜心。他乐从哪来的?箪食瓢饮这说明他生活贫苦,吃饭连个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一个篓当作饭碗盛饭,喝水没有杯子,用葫芦瓢,过这样的生活,你就晓得他贫穷到什么地步。夫子学生当中他最快乐,他学习的成就最优秀。喜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欢喜、快乐从哪来?从学习当中得来的。所以《论语》头一句话就说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能把你所学的统统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你是第一等人。为什么?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是圣贤的一个样子,哪有佛菩萨天天愁眉苦脸?哪有圣贤人天天不高兴?没有这个道理。
  圣贤人再穷困,他还是欢欢喜喜,他喜乐从哪里来?喜乐在明道,正是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那个道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觉悟,开悟了,这真乐。开悟是什么?对於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个真乐,在佛法里面讲,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你真正通达明了,他怎么会不欢喜?所以对於贫苦众生,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这个世间人就太贫苦了。所以佛菩萨生到这个世间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就是帮助他远离贫苦?佛菩萨所用的方法是教学,帮助他破迷开悟,就离苦得乐了。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你要把根找到。迷惑是什么?对於事实真相不知道、不了解,所以你对於一切人事物想错了、看错了,於是你说错了、做错了,这就是你造业了。思想错了是迷惑,言行错了是造业。不善的业就带来不善的果报,这个不善叫苦报。佛家讲有花报、有果报,果报在三途,饿鬼、地狱、畜生,从哪来的?从你恶业变现出来的。花报是什么?花报是你现在、你现前的遭遇,处在逆境,遇到的是恶缘,事事不如意,身心的病苦,身有病,心里面烦恼忧虑,那是心病,你会得这些。
  所以佛知道,佛来教导你,而且佛是做出榜样来给你看,这个榜样告诉你贫贱不苦。释迦牟尼佛示现贫贱,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十九岁你看看舍弃王位,这是贵,古人讲贵为天子,他舍弃了,不要;富有四海,他也不要,他是富贵人,他不是没有,他没有人家没有话说,他有,有,不要了,舍弃掉了,过什么生活?过乞丐的生活。所以比丘称为乞士,乞是乞丐,士是什么?士是读书人,就是说有学问、有道德的乞丐,不一样,他过著乞丐的生活。日中一食,托钵,沿门托钵,树下一宿,晚上找个大树底下休息,过乞丐的生活,快乐无比。受到国王大臣、大富长者的尊敬,人家有德行,真有学问,什么疑难杂症你去向他请教,他都能帮你解决,名闻利养边都不沾,这值得人尊敬,不但人间尊敬他,连天神都尊敬他,所以称天人师。没有一定居住的所在,游化在世间,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不执著,天上人间什么样的境界都不能动摇他的心,这称为大圣,称为大贤,印度人称之为佛菩萨。
  他怎么教?他是用身教,他做出来给你看,让你看到、听到、接触到有所感悟。真觉悟什么?你不能像他那样彻底放下,你至少可以放下一些。你放下一分,就得一分自在,得一分智慧;放下二分,就得二分自在,二分智慧。他彻底放下了,所以他得到是圆满的;我们凡夫做不到,对这个世法还贪恋。这种教诲好,你对於这个世缘淡一分,智慧就开一分,真正的受用你就得到一分。所以从事於教学,教学主要的是帮助人破迷开悟,没有觉悟的人、初学,教他断恶修善;已经断恶修善的人,就帮助他破迷开悟;已经破迷开悟的人,帮助他转凡成圣,这是佛陀一生教人三个阶段。众生根性不相同,要帮助他不断向上提升,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心就是此地讲的「十种心」。他活在世间不为自己,为谁?为一切众生。
  我们学佛要从自己真正依教修行做起,这个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哪些地方错了,把错的地方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经,念多少声佛,磕多少个大头,不是这个。所以真正会修行的人在什么地方?在起心动念,念头才起,这个念头是正念还是邪念,是善念还是恶念,一起自己就清楚,这叫智慧。是邪思、是恶念,赶紧就放下,是正念、是善念,要让它念念增长。佛家善恶有一个标准,标准是什么?为自己是恶,为众生的是善。这个说法有许多人不能接受,有人曾经跟我讲过,古人讲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讲这么一句话,天诛地灭。我说这个话错了,错在哪里?我说佛菩萨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他,地也没灭他,孔夫子、孟夫子也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他,地也没灭他,反而好多人尊敬他,向他学习。这是个错误的说法。什么会天诛地灭?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到极处,天地所不容,这是真的,不要搞错了。所以看到众生苦,要起帮助他离苦这个心,这叫悲心。
  再看下面第三句,「於危惧无乐众生,令得乐具不尽」,危是不安,他身心都感觉得没有安全感。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确实是如此,谁会有安全感?纵然得到很高的位置,担心位置丢掉;纵然得到财富,怕财富失掉,每天提心吊胆,天天都在打妄想如何能把富贵保护住。前几年我们看到印尼有一个海啸,刹那之间三十万人不见了;现前我们看到海地这一个大地震,还连带著海啸,有人告诉我,死伤不止三十万人,都是刹那之间,别说富贵保不住,连生命都保不住。科学家不断在这里警告我们,头一个是地球变暖,这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南北极的冰快速度的融化,高山的积雪、冰河、冰川也在那里快速的融化,这些变化肯定带来许许多多的物种绝灭。动物,这报纸上提到的,像北极熊、企鹅不能生存了,它们要生存在寒带地方,寒带变暖它们不能生存,会绝种。还有植物,植物、稻米。另外他还提的蜜蜂,蜜蜂突然不见了。蜜蜂跟我们人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许多植物要靠蜜蜂去传播花粉,如果没有蜜蜂,很多植物都不会生长,这个问题严重,大家著急了。带来什么?带来是粮食大幅度的减产,这肯定是粮食价钱高了,恐怕到之后带来的是饥饿。
  最近全世界播放一个电影片,「2012」,那是什么电影片?危惧。我们同学们在网路上看到不少的这些专家学者跟科学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我看到有四种不同的版本,记录片,讲得很有道理。最后大家有个总结,那就是说,这个地球还是继续,地球上的居民继续生存下去,还是一起绝灭,今天走到这个三叉路口。如何让这个地球继续还能运作下去?那就地球上所有的居民要忏悔、要断恶修善,他说可能会继续生活下去。如果还像现在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损人利己,那可能就是世界末日,同归於尽。这个结论好,跟佛法讲的相应,我们同意这个结论。佛法有理论,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这个星球是我们居住的环境,人心都善,佛家讲善是以十善业道为标准,人人都能够坚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地球这个星球就非常坚实、坚固,在太空运行的时候轨道正常,不会有差错。如果人心不善,这一块土地,这个星球,它就变成松散,就不坚固,它就会在太空当中消失掉。所以最后真正有影响的是人心,人的念头、人的行为。危惧现在真的是现前了,「2012」这个影片在全球同时播放,我觉得这个动作很难得,为什么?给全球众生响亮了警钟,提醒大家要觉悟,再不觉悟来不及了。这是个好事。特别是我们学佛的同学要多看看,要很认真、很仔细的去看看这些报告,我想回过头来对我们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教我们破迷开悟,我们得真干,就能产生效果。
  《小止观》里头有治病十法。我们现在身心都有病,大病,不是小病。这十法里面第一个是「信,信此法必能治病」,这个法是什么法?断恶修善,具体跟诸位说,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十善业道经》里头佛讲得太好了,佛告诉龙王,龙王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代表人,就是地球上众生。为什么叫龙王?在畜生道里面,龙、蛇是最善变的,拿它来形容我们现在的人心善变,取的是这个意思。你看四大天王,西方天王手上拿的是龙或者是蛇,左手拿著龙、蛇,右手拿了个珠,龙、蛇代表什么?代表这个社会人心善变,这个珠是什么?珠就是佛法,它永远不变。我们处在这个动乱、善变的社会里面,保持著清净平等觉,这永恒不变,那个是珠,守住十善业道永恒不变。十善业道真的是永恒不变,十善业一展开就是《弟子规》、就是《感应篇》,十善是纲,那是细目。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决定不能够违背,这就是处善变的社会里头保持我们自己不变,这个不变能治病,能治身心各种不同的病,统统能治。诸位看看《感应篇》里面讲的因果,真的忏悔、断恶修善,极其严重、医生不能治的病症突然好了,这个例子很多,所以你要相信。用什么来治病?用你的良心治病,因为你本来没有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烦恼来的,从贪瞋痴慢来的,因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是让你身体里面的细胞产生病毒,你就生病了。如果你能把不善的这些思惟统统放下,不善的言行统统改正过来,你身体里面所有这些病毒的细胞慢慢就恢复正常,你改得勇猛,它恢复得很快,恢复正常你就健康了。
  中国这些中医治病那个原理,可以说百分之七十是调整你的心态,用药那只是外面帮助你,帮助你只能三分,七分是调整心态,心态一好病就没有了。最好的心态是什么?孝顺父母、尊敬尊长,佛家也是孝亲尊师,你要是百分之百做到,你百病不生。所以我们看到古人有所谓,小孩有病,十二岁以下小孩生病,是奇奇怪怪的病,没法子治好,他的病因出在哪里?出在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一定是不孝顺的人,不知道尊敬长辈的人,这个业让他的儿女来承担,他得病了。如果真正忏悔,改过自新,他小孩病就好了,医治会有效果,不医治的话也会好,这个例子很多。孝顺父母、孝顺公婆,你的儿女好养,所以要相信。用现在的话说,良好的心态、清净的心态,《无量寿经》讲清净平等觉,必能治病。这十条是《小止观》里面说的,止是什么?放下,观是看破。真能看破放下的人,少病少恼,他不生病,他没有烦恼,这个我们应当要学。
  第二讲「用,随时常用」,也就是说你常常要想到看破、放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看破是明了,我们今天讲的,我们对於十善业道明了,《十善业道》的理论很深,佛在这个经的前面都讲出来了,后面是事,前面是讲理,落实在《弟子规》,落实在《感应篇》,你真正要相信。真正要学习的人,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遇到困难了,他一定去查经里哪一句、哪一条能够帮助他化解,统统找得到。我们这几年在宣传、在提倡,看到很好的效果,用在自身,得癌症的、不治之疾的都好了;家庭不和的,现在家庭幸福了;事业上有问题的,现在问题都没有了,一帆风顺。你要相信,你要会用。
  第三个是「勤,勤用不息,取差为度」,后头这一句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活学活用。古德教人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老师教我们是原理原则,这些原理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活用,它不是死呆板的。第四「常住缘中,细心念念依法,而不异缘」,这个没有信心不行,所以信心摆在第一。你对法可不能怀疑,怀疑就错了。圣贤人的法经过千万年的承传,如果它有问题早就淘汰掉,怎么能传到今天?特别是纲领,不多,只有几条。中国传统文化的纲领,要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孝」字,中国传统文化是孝文化,从孝里面演绎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总纲领。世世代代这些圣贤千经万论都不能够超过这个纲领,我们讲四书五经、十三经,再扩大到《四库全书》,它们有没有离开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没离开,所以这四条统摄千万年传统的文化。留下来的典籍没有一句是废话,你细细去揣摩、去学习,有大利益。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国文化的枢纽是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个人,从身体健康或者是一身的病痛,与这个有关系,你要是念念依法,身体健康。这个法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身心健康。如果你完全相违背,那你就会得重病,真的,一点不假。在家庭也如此,家庭是念念依法,你家庭兴旺,如果完全相违背,你的家庭决定会灭亡,家破人亡。事业也是如此,念念依法,你事业一定成功、一定顺利,不可思议!所以病的根源要知道,它从哪里起的,从自己身心到家庭、到事业、到社会、到国家,乃至於整个世界。断恶,什么是恶?违背伦常道德的就是恶;修善,什么是善?伦常道德就是善。连科学家都告诉我们,反常,常是五常,社会动乱,导致世界末日。如果回过头来,我们所有的人,各个人都能够念念依法,就能恢复正常,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第五「别病因起,分别是病从何因起」,这治病。今天地球病了,今天社会病了,好好去研究这病怎么来的,什么原因起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