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71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71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先就处讲,须弥是处所。「赞称佛德」,这是高峰,达到顶处了。就像方东美先生当年把佛法介绍给我,很有这个味道。我们跟老师是学哲学,他把佛经介绍我,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先赞叹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那个时候我年轻,我二十六岁,头一次听到这句话,释迦牟尼佛是哲学家。佛经是全世界哲学里面的最高峰,那不就是须弥山顶吗?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样介绍给我。我们学习的人,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看看很有这个味道,我们念到山顶品。「赞称佛德,依处有赞」,这个依处有赞不但在此地,还连著下面两会,「十行品」也有赞,「十回向品」也有赞,十地没有了,为什么?十地是入位,就是拿到最高的学位。这在学习过程当中有赞,帮助你慢慢向上提升,所以立这个名字。
  最后这两句非常重要,「亦顶上之赞,拣余处也」,说明这个赞是最高的,至高无上的,顶上之赞,绝不是须弥山以下的。以下很多,你看十信位也赞,人天善法也赞,那不是顶上。这个地方是顶上,为什么是顶上?十信圆满是贤首菩萨,贤首菩萨是十信心满的菩萨,在这个地位上把妄想放下,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自性上没有任何障碍,所以自性现前了。大乘教里面讲明心见性,这是达到顶峰,没有比这个再高了,什么地位?十住,十住就是这个地位。虽然十住后面还有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些地位清凉大师在前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个地位到底有没有?在事上讲、在理上讲,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叫妙高!我们细心想想,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这是平等境界,没有高下,这真的,事实真相。
  为什么佛还说四十二个位次?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得好,他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干净,所以这个四十二位次是拣别无始无明习气的厚薄,是从这儿来的。无始无明与自行化他有没有妨碍?没有,决定没妨碍,这要知道。所以他们的智慧、德行、能力,佛家讲的善巧方便、相好、福报全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我们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知道了。所以禅宗里一句话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初住菩萨见性了,他成佛了,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在他身上显示如来究竟果地上的智慧德能,所以一一的赞颂全是赞颂性德。我们明白之后,你一定会发心我要证得、我要恢复,不再甘心情愿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这些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你自然就把它放下,放下就不那么困难!今天放下困难是什么?对於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不知道放下有这么大的好处!
  我们再看第三小段「宗趣」,宗是这品修学的纲领,宗是讲修行,是说的因;趣是讲果报,我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我得到什么,那就是趣。所以宗趣就是一个修行的因、修行的果,这就好懂。「宗趣者,以集众放光偈赞为宗」,这就是这品经里面他所说的,你看第一个集众,召集大众到讲堂来。众集之后佛就放光,佛放光,我们现在换个术语来讲,大家好懂,我们中国人讲氛围,外国人讲磁场,世俗人讲气氛,这个讲堂的庄严。佛已经坐上他的座位,在讲台上坐好了,大众也坐好了,你看这个讲堂的气氛、这个讲堂的磁场,无比的殊胜!感动这些十住菩萨,带头的这几个人他们来说明自己修行,就是修学的心得报告,提出来与大众分享,这就偈赞,这是这品的宗旨。趣向,方向、结果,「为成正说为趣」,这都是在事先让与会大众,也就是说刚刚升到忉利天顶,刚刚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的这些人,现在达到忉利天宫了,接受法身菩萨学习的功课。十住法是法身菩萨修学的基本法,只要世尊提一提,他们全都明白,为什么?他障碍没有了,他见性了。
  所以略略提一提的时候,就像惠能大师那样的人,很好教,跟他讲一部经讲个几句,讲个几十句,后头就都不要讲了,全懂了。我们在《坛经》里面所看到的记录,非常明显的,五祖忍和尚半夜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查查这个经本,《金刚经》的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多字,大概只到三分之一,他就明白了,后头就不要讲了。法达禅师到曹溪去请教,见到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著地,六祖看得很清楚,等他三拜拜完之后,六祖就说:你刚才在礼拜头没有著地,你一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这傲慢!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他就说他诵《法华经》三千部,这个不容易,《法华经》很长,七卷,每卷文字都很长。一天诵一部《法华经》,大概要八、九个小时,三千部十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值得骄傲。六祖就问《法华经》大意,他说不出来,转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我不认识字,我没有念过《法华经》,也没有听过《法华经》,你念得很熟,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第二品「方便品」还没念完,六祖就跟他讲行了,不要再念,我都知道了。给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开悟再拜的时候头著地了。然后你就晓得,十住菩萨各个都像惠能大师一样,是那个境界,一接触就通达明了。
  我们在古大德传记里面还看到一个人,印度人,龙树菩萨。这个人很聪明,他学习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用三个月的时间全部都明白通达。世间宗教也好,学术也好,他没有一样不通的,自己以为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我,我是世间第一人,生起傲慢心。所以小菩萨有了过失,大菩萨会照应他,这个很难得。大龙菩萨跟他起感应道交,大龙菩萨示现,告诉他世尊当年所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个时候世间没有,这个经说完之后,大龙菩萨把《华严经》收到龙宫里面去,收藏去了,这个世间没有。这个世间《华严经》从哪来的?是龙树菩萨跟著大龙菩萨到龙宫里面去,看到《华严经》带回来的,我们这个世间才有《华严经》。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这经上有记载,讲多长的时间?二七日中,二七是十四天,定中讲的;也有经上讲三七日中,我们不必去计较这些。三七是二十一天;换句话说,不满一个月,定中讲的。讲的分量多大?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的全经,全部的《华严经》,他说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印度人计算文字单位是偈,就是四句,四句是一个单位,叫一偈,不管这个句子长短,四句就是一首偈。多少首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个没法子说了,世尊讲到数量多,在一切经里面多半引用恒河沙,因为他讲经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期间,在恒河流域,举恒河沙大家印象很深刻。恒河沙很细,真的像面粉一样,你说那条恒河有多少沙?龙树菩萨就不能用恒河沙做比喻,恒河沙太少了,少得可怜,讲什么?讲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他的教化区,一个大千世界。
  黄念祖老居士这学科学的,他给我们说,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小千、一个中千、一个大千。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叫一佛土。要用银河系来说,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里面所有的星球把它磨成粉,磨成微尘,你说有多少?无法计算!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十个,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那就是说乘上四倍,我算句子,四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句,一句一句的句子。多少品?一四天下微尘品。龙树菩萨一看到这个,那个傲慢心完全没有了。这就等於说到龙宫看看图书馆里头收藏的,世尊当年讲的《华严经》,一看到这个什么?阎浮提众生没有一个人能受持。大龙菩萨说还有中本,这是大本的,中本再去看,分量还是太大,我们这个世间六道的众生没有能力能受持。
  结果大龙菩萨说还有小本,小本是什么?目录提要。就好像《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大本,我们这里有一套《四库荟要》,《四库荟要》是中本。还有更简单的,《四库全书目录提要》,《目录提要》也像我们这个书,大概比这个厚一点,一共有五册,精装五册,堆起来差不多有这么高,五册。那是什么?那是《四库全书》的目录,但是有介绍这部书里头大概内容是些什么,很简单的一个介绍。这是从前送给皇帝看的,他没有时间看全书,让他看每本书的内容,他要看哪个,就把书找出来,《目录提要》。他看到这个小本的目录提要,一共有四十万句,这就比较容易,四十品四十万句。他聪明,他就把这个小本背下来,离开龙宫到这个世间来,由他把它重复背诵出来,听众把它写成文字是十万颂四十万句,四十万句十万颂,这个世间才有《华严经》。所以小乘人不承认,不承认这个事情,小乘人说《华严经》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不是佛说。
  《华严经》实在讲失传了,现在印度梵文找不到了。最完整的本子是中文的译本,中文的译本是龙树菩萨从龙宫带回来的下本里头的二分之一。因为经太大,丧失了、失传了,在印度能找得到的也都找到了,所以现在经不完整。第一次传到中国来是东晋,传来多少?只有三万六千颂。你看,它一共是十万颂,十万偈只有三万六千颂,三分之一多一点。第二次是唐朝武则天的时代,实叉难陀到中国来,带《华严经》来,比上次多,有四万五千颂,就是比第一次传来的增加九千颂。当时我们中国这些高僧大德也把它翻译出来,这现在的《八十华严》。第一次来的是《六十华严》,六十卷,第二次来的翻译八十卷。第三次是乌荼国王,就是现在南洋一个小国,国王对中国皇帝进贡,就是送礼物,礼品里面有一部「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最后一品。非常难得,这品是完整的,没有欠缺,我们得来真的是珍宝。贞元年间翻译出来之后四十卷,我们称《四十华严》。这三个本子合起来,除掉重复的部分,总共九十九卷。
  这是近代弘一大师,他也非常喜欢《华严》,他的早晚课是念「普贤行愿品」,这个在他能够背诵。这个经也成为净土五经之一。所以他就教我们学习要念九九《华严》,就是九十九卷。九十九卷怎么算法?八十卷《华严》念到五十九卷,从第一卷念到五十九卷,念到「离世间品」。最后一品就念《四十华严》,这样接上去,五十九加上四十,九十九卷,这是我们中文译本最圆满。现在在全世界找不到,找不到像中国这么完整的经,找不到,实际上我们只有原文的一半。虽然不完整,但是《华严经》的意思已经圆满,非常之难得。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经的历史,要对这个经有信心。确实有大龙菩萨,大龙菩萨是等觉菩萨,龙树菩萨是初地菩萨,这都给我们做出种种示现。所以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离开了十法界,十法界的顶就此地比喻的须弥山顶,达到最高峰了。最高峰还是要学习,等於说他现在进入博士班,博士班还是要上课。正说就是十住法。
  末后有句话说,「又显佛德为宗,令知住体为趣」,显是显明,展现出佛的大德,这对老师的尊敬,尊师重道,这介绍老师。同时更深的意思要晓得,老师的道就是自己的性德,所以令知住体为趣,真正从老师的智慧德能明白、觉悟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无二无别。这把宗趣介绍出来。
  下面这一大段是李通玄长者,所以我们也是有两个指导教授,我们游华严世界有两位导游。第一位是清凉国师,《华严经疏钞》,领导我们游华藏世界。第二位是居士,李通玄居士他是唐朝的皇室,是李世民的后代,就唐太宗的后代,他对《华严经》也是契入华严境界,很了不起。在《合论》前面序文里面我们看到,他写《华严经合论》的因缘很不可思议。他写这部书想找个很安静的环境,因为著作要专心,到深山里面去寻找。在路上遇到老虎,他就跟老虎说,「我想给《华严经》做个注解,你知道不知道这山上有好地方,可以让我在这个地方写书。」老虎就带著他,老虎带路,带到什么?带到老虎洞里面去。洞很大,里面住著有不少的老虎在那里,李长者看到这个地方是好,老虎搬家,把这个洞就让给他,他就住下来。到第二天早晨就有两个年轻的女孩子,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替他打扫环境,替他准备用具,样样都具足,不让他操一点心。李长者看这两个女孩子做事情,也没有跟她讲话,专心在著作,等到《华严经合论》写成,全书写成了,这两个女孩子不见了。他以为是山下村庄里面的人,总得要去谢谢,这么久的时候承蒙她的照顾,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也没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都没有。你就晓得李长者他的心多定,全部精神贯注在《华严经》上。结果下山去一打听,山下没有这个人,问不到;以后才晓得,天人来供养。这个事是真事,不是假事,很不可思议!
  我们世间凡夫,人不行,说实在话是什么?没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你样样靠自己,有信心的人还是靠自己,不一样,怎么说靠自己?所有境界总离不开心性,心现识变。山河大地、虎狼狮子、天女来供养,唯心所现,你自己清净心里头现出来的,山河大地唯识所变。所以信心的建立非常难,你看十信位头一个是信心,十住位,初住是发心住,真心现前了。十信还是妄心,不过妄心是什么?是纯善的妄心,没有恶,到十住是真心、不是妄心。所以妄心里头有染有净,染里面有善有恶,这不断提升。我们现在是染心位,染心位是什么?怎样断恶修善。再提升就是去染取净,染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净现前,四圣法界现前。最后那个净也舍掉,为什么?染净它还是对立的,还是二。净舍掉之后入不二法门,那就是初住境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是到顶,到须弥顶,再往上升去,十行位就离开须弥顶,也就是你的基础教育圆满了,我们用这个来比喻,诸位好懂。所以长者《论》里面说得很好,介绍得也很详细。
  我们看他的《论》文,「将释此品」,就解释这品经。「约作四门分别」,这就是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释品名目」,第二段「释品来意」,第三段是「都会此十住六品之经意」,这是第三会,十住菩萨会总共有六品经,把这个大意介绍一下。第四「随文释义」,再解释经文,分为这四大段。第一大段解释品题,「释品名目者,以法慧等十个菩萨」,实在讲我们今天应当称十尊菩萨,他那个时候讲十个菩萨不要紧,为什么?每个人心清净,每个人心里头都有敬意。现在这个社会不行,现在社会大家,人与人之间没有敬意、没有谦虚,都是贡高我慢,都是不知道尊重别人。所以我们今天讲应该讲十尊菩萨,这都是帮助社会,帮助社会大众觉悟。这是法慧,后面我们会看到十个菩萨的德号。「各以自己当位随位进修之法,还自以偈赞赞之」,赞这个目的何在?用意在哪里?「令信终菩萨仿之悟入,故此品名为偈赞品」。这说得很详细,你看这十尊菩萨,十尊菩萨就是初住、二住、三住到十住,每个菩萨代表一住。就好比,我们把它比作中学,或者把它比作大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