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基础上,回族穆斯林把公正、适中作为个人重要的道德修持而加以提倡,并用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自己做人做事都不偏不倚,守中行善。主持、维护公道是“善行”的主命。《古兰经》讲:“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维护公道,当为真主而作证,即使不利于你们自身、父母和至亲。无论被证的人,是富足的,还是贫穷的,你们都应当秉公作证。”(4:135)先知穆罕默德指出:“如果有人在两个人之间主持公道,即是一种慈善”。主持公正即主持正义和公平,就是恰如其分地对待人和事,如贡献与奖赏相当,罪恶与惩罚相宜就是公正,否则就是不公正。回族群众尤其推崇公平原则,并把其作为衡量集体事务中人的行为的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求人们为人处事要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既不阿谀奉承,也不恃强凌弱。不难看出;回族穆斯林倡导的中正、适度的思想;完善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中庸致和思想,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传播拓宽了视阈和田地。
(三)、尊老爱幼、仁慈互助
尊老爱幼、慈善怜悯和仁爱是伊斯兰教人道主义伦理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伊斯兰教认为,人类和自然都是真主的造化,因而人人应该尊老爱幼,推己及人而敬孝父母、怜惜同胞。人类中的每个成员之间不应有敌视、仇恨和任何伤害,应当相互同情、怜悯、亲爱,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回族秉承伊斯兰教人伦思想,把尊重老人视为天赋的职责,是做人的起码品德。回族把善待和孝敬双亲看作是自己必须的道德修养,把孝敬父母提高到与敬主、忠君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人生“三大正事”之一。认为孝敬父母是“百行之源”,说子女的来世天堂在父母膝下。故敬孝长辈成为回族的一种美德。如进门先向长辈敬道“赛俩目 (问安)”,饮食起居长辈为先,养成家有父母,日常问候,终生赡养,有病医治,寿终速葬的优良品德。
回族秉承伊斯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其伦理中的仁爱思想就是广泛平等地怜惜一切生命。先知穆罕默德曾说:“具备慈爱幼小、尊敬长辈、善待下属三种美德者,必进乐园。”“不慈爱人者,就得不到真主的慈爱;不慈爱人者,也得不到别人的慈爱。”“你们慈爱大地上的所有人,真主必慈爱你们”。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经训教导,在对真主的虔诚信仰中对人类和自然界给予一种仁慈、同情、怜悯,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一种追求完美个人修养和努力践履道德的社会责任。回族的仁爱思想所蕴涵的平等、宽容、互相尊重和与人为善的博爱精神,与儒家精神一样,为当代社会营造了和谐的道德氛围。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正确处理了回族与其所赖以生活的现实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宽容大度、广恩博施
伊斯兰教在要求穆斯林对独一安拉的敬拜、顺服的同时,要每一位穆斯林应以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举止为榜样,宽容大度、广恩博施。不仅对待教胞要有慈悲仁爱的心怀,而且对所有需要救助的人都应以慈悲的胸怀广恩博施。
伊斯兰教主张富人应对贫者、弱者施舍救助,并认为天课是表达和实践正信的具体体现。穆斯林学者和部分非穆斯林思想家都对伊斯兰教的这种原则和制度给予肯定,认为天课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一种精神修炼,使穆斯林从现世的物质世界上升到精神世界,从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崇尚慷慨互助、合作互益的社会生活。德国学者马克思·威廉霍姆说:“天课税收除了宗教特性以外,还在于它是民族的自觉秩序和方式,不靠政权强制实行,它有益于消除各阶层之间的隔阂,使整个民族在社会公正的基础上趋向统一。这是伊斯兰教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独创。”'1'不容否认,继承伊斯兰广恩博施思想的回族传统道德主张通过富者对贫者交纳天课和自愿施舍的办法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缓和贫富、贵贱之间的差距。包括天课在内施舍救济是回族在内外范围内重新分配财富及生产资料的一种手段,起到了稳定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同时还大大加强了回族穆斯林的民族和宗教感情。
(五)、扬善抑恶、汲清弃浊
任何一种宗教传统,在教义上对信徒的要求都具备了扬善抑恶的伦理特征,即宗教所提倡的扬善抑恶本身就是伦理学的内涵。
扬善抑恶,即提倡善行,抑制恶行。在回族群众中的通俗表述是“以德报德”。要求人们积德、报德、不做坏事,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多做好事。这一道德戒律对回族穆斯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约束力。积德旨在求取善报,方式上除了施舍和救济外,还要求人们不巧取豪夺、不赌博、不酗酒、不欺诈、不与人为恶、不为奸人所纵,不造谣惑众,不侵吞他人财产,不恂私情。要求人们廉洁清正、光明正大、秉公执法、拒腐防贪、遵守诺言、如期践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等。
在回族中,不少人能做到伸张正义,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纵观历史,回族中有许多积极抗恶、追求光明的仁人志士,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这些人在国家危难和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往往能尽弃前嫌、挺身而出,为捍卫崇高的理想和正义的事业,同外敌和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不少人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六)、谦逊诚实、戒骄戒躁
诚实守信是人际、民族、社会以及国家之间的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足见儒家对诚实守信的重视。
具备伊斯兰精神和儒家人品的回族穆斯林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修身和衡量人品的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古兰经》要求穆斯林诚实,诚实就是说真话(33:70)、言而有信、守约承诺、富有责任感,同时,信仰者必须对真主守信,这是回族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的基本准则。
回族伦理要求礼貌谦逊,这是处世做人的最起码要求。要求人们举止文雅、言谈谦逊、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着装整洁。反对放荡无忌、自吹自擂、妄自尊大、贪婪无度。回族反对恶语伤人,提倡“对人说善言”。人与人在相处的过程中,能否和谐相处,亲密交往,就看每个人的语言是否与人为善;这也是诚实的主要内容。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总是待人平和亲切,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七)、崇俭抑奢、公而无私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在生活和生产中,养成了勤于劳动、节俭生活的良好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也是回族道德规范的重要方面。
强调勤俭节约,避免奢华浪费。把多余的财富、资源用于慈善事业,关顾他人疾苦。决不能挥霍无度,认为挥霍是一种犯罪,是恶魔的行为,《古兰经》说:“挥霍者确是魔鬼的朋友”,(17:27)“不义的人们追随他们所享受的豪华生活。他们是犯罪的人。”(11:116)因此,在回族穆斯林社会中,一般都能坚持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
(八)、坚忍不拔、积极进取
坚忍不拔、积极进取是伊斯兰教倡导的美德之一,也是回族穆斯林个人和集体在生产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先知穆罕默德曾说:“穆斯林遭到的任何劳苦、疼痛、忧悒、苦愁、悲伤,甚至遭伤儿之痛,都会被安拉用来消除这个穆斯林的过错。”基于对伊斯兰教的坚定信仰,坚忍不拔成为回族穆斯林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他们能够在逆境中不畏缩、不彷徨、不悲观、不动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不怨天尤人、不丧失信心,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总之,中国回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有其时空存在和文化发展的特色,而这种伦理准则的奠基和确立,不仅对其社会群体内部产生了足够的影响和约束力,而且被作为其文化传统的积淀得以保存和流传。它突出了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回族传统伦理思想的诞生没有离开伊斯兰教的一神思想、伊斯兰教义教法。其人道之立就是基于主命,伊斯兰教中的信真主之观念、真主的公理、真主的权威、主所定的社会秩序等等,曾为回族传统伦理提供了敬主顺命的重要理念。其人伦的规定为社会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回族传统伦理思想因其诞生于中国大地,因而其人伦和社会道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并往往与儒家思想交织在一起。这种具有两重性的道德观使回族肩负两个重担并在现实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回族的道德规范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为回族内部及其周围社会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1'转引王俊荣、冯今源著:《伊斯兰教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第177页。
编 后 语
本书是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写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作出批示,说:“支持出这样一本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回良玉副总理也表示赞成出这样一本书。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专门作序。全国政协张思卿副主席、李兆焯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李德洙主任分别题了词。甘肃省委苏荣书记作了长篇批示,全面阐述了写这本书的意义。甘肃省政协仲兆隆主席作了批示。省委常委、统战部蒋文兰部长,省委常委、宣传部励小捷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志喜及省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杜孟嘉,省科技厅张天理厅长,省出版局周德祥局长,西北民族大学谢玉杰书记、金雅声校长、马景泉常务副校长、赵德安副书记等诸多领导及有关方面同志也以不同方式给予了关心和支持。
本书是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期待中走来的。全国的许许多多读者当听到有关人员正在撰写这样一本书时,非常关注、关心,很多人还打来电话,询问进展情况,有的还以书面形式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本书是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本课题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课题组成员大多为高校教师,平时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忙,大家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撰写过程中,课题组集思广益,互相切磋,反复研究,而且还广泛征求意见,倾听各方面的声音,不断修改,几易其稿。尤其是马孚威先生、马孚远先生、马自祥先生、喇希杰先生、马学智先生、高占福先生、马仲平先生等提出了宝贵的书面意见。本书凝结着大家的心血。
本书是一部十分独特的书。它不是一部大而全的书,而是有重点、有特色的书;它也不是一部四平八稳的书,而是有亮点、有创意、同时也有待完善的书。本书的绝大多数撰写者都是工作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线的中青年博士、教授(研究员),他们有锐气,有棱角,有创新精神,但有时不免也带点稚气。文如其人,本书是一部别出心裁、别具一格的书。
期待着社会各界对本书提出修改意见,以便在再版时进一步完善。
喇敏智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