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读者2006合订本 >

第41章

读者2006合订本-第41章

小说: 读者2006合订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场对于迪克和伯特有深刻的意义,不仅仅因为两人都是在农场长大的,还因为在同居的5年时间里,农场像个天然的帐篷,保护着他们的爱情。在迪克患病之后,农场成了他们的希望花园,这片土地种58种蔬菜和两颗期望战胜病魔的心。
  37岁的迪克明显地消瘦了,他虚弱的身体已经泛白,病毒侵入视神经,视力严重受损。之前他一直乐观地用药物和严格饮食控制病情。患病6个月后,迪克第一次在医院过夜,虽然只是一夜,对未来的恐惧却开始不受控制地蔓延。出院后回到农场,迪克就谈起了死亡,用平静的语气。希望自己死后火化,把骨灰撒到附近的湖里。伯特接着说,他也希望火化,两个人的骨灰都撒在同一个地方,这样就可以永远相伴。不得不承认,详细地交待后事,在死神逼近的前夕,有种解脱的轻松。
  伯特用老母亲式的宽容和坚毅来支撑着迪克,包括他自己。每每安慰完迪克,静心和他交谈有关后事的处理,伯特坐在病房的窗边,握着迪克的手,害怕和无助还是像潮水阵阵涌来,他担心没时间陪迪克,担心失去共度的农场,担心自己体内藏匿着的艾滋病毒突然间发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放弃一个人的生命让另一个死得有尊严,那是我生命的目的。”
  医院的例行公事:一天早上洗澡,隔一天洗头,已经成了两个人唯一的亲密行为。直到迪克去世前的两周,迪克更加虚弱,看上去就支撑不住了,伯特上前亲吻了他。此后每次离开或进入病房,伯特都会给迪克一个吻,这个吻陪着迪克走完最后一步。
  迪克离开前的一天晚上,当地下起百年不遇的暴雨。伯特彻夜未眠,看了一夜的雨。而迪克没看到,他的身体因为腹泻而极度虚弱。西方有个关于雨的古老传说,新娘若是出嫁的前一天下雨,就表示上帝让天替这位新娘哭了一场,这样出嫁以后,新娘就不会再流泪。而这场暴雨,是否能将伯特和迪克内心的泪水倾尽?
  第二天,凌晨最暗的时候,迪克的气息很急促,护士过来给他加氧气,这样只能短暂平稳他的呼吸,在夜里,他三次伸出双手,嘴唇嗫嚅着,是在祷告些什么。早上5点20分,伯特按时来到迪克床边,十分钟后迪克死了。“我知道他在等我。”伯特说。
  在当地火化场空洞的地下室里,伯特一个人陪着迪克,等待火化开始。他在唱歌,想用歌声送迪克一程,可是他的声音却不住地颤抖,看着迪克呼吸停止,压抑长久的绝望紧紧地抓住了他。伯特继续唱着:“过了一会,我感到平静多了,我抬起头,张开嘴,感到比这些天都有力量,我感到他的灵魂跟我在一起,他只是肉体离开了。”
  完成火化的程式后,伯特回到农场。他并没有忙于收拾迪克的遗物,而是一个人上了楼,透过走廊向外注视屋外的湿地。窗外是盛夏的风景。他看到迪克生前种的花依然开得灿烂。迪克爱花,是个种花好手。患病后,只要身体不累,他都会在农场摆弄花草,喂喂谷仓里的懒猫。迪克特别想见到农场的老房子和石头地基上能铺满粉色和红色的花。天气炎热的夜晚,迪克和伯特会睡在门廊楼梯上的一张双人床上。
  现在,独自坐在二楼的伯特点燃了窗前的半截蜡烛,将迪克的骨灰放在《圣经》旁边,注视着蜡烛,他想起以前迪克参加政治活动夜归的时候,他总会在窗前点燃蜡烛,等着迪克回来。因为迪克说过,从远处望见农场的烛光,会有种温暖的感觉。
  伯特开始收拾迪克的遗物,他越来越虚弱,以致中途多次停下来休息。最后,他坐在钢琴前,弹了一首平时经常和迪克合唱的曲子后,就离开了农场,头也不回。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再也负担不起一个农场了。
  在迪克离开之后,伯特觉得他最后的日子应该回家同家人一起,“很多人以为我是躲回家等死,但是回家却是我的最后一站。”此时的伯特很疲倦,脸色苍白,他的胸腔里长了致命的疱疹。可是伯特还不能停下来,因为当地质疑伯特处理后事的权利,他已经用了几周的时间来争取他的合法权利,作为迪克的伴侣和遗嘱执行人,处理迪克的后事。
  当站在杂草丛生的湖畔上,伯特感到有点心跳加速,和迪克昔日在这里玩耍的身影好像还在他眼前晃动。他注视着底下潺潺流动的山泉水,缓缓将迪克的骨灰向水里撒去,好像听到了落幕的声音,想像着骨灰汇入密西西比河的情景。
  伯特的生命倒计走得比较缓慢也很曲折,到最后他几乎没有了意识,靠着仪器维持微弱的呼吸。他的家人开始考虑是否应撤去仪器,他们不确定伯特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还愿意生存。出乎意料的是,伯特在第二天却精神好转,他甚至能够回家一趟。
  死亡,对伯特来说,不过是去一个有迪克的世界。他的骨灰,经多番辗转,来到他撒下迪克骨灰的悬崖边,就好像回到起点,在伯特骨灰落水的那一刻,迪克和伯特能感受到结结实实的拥抱。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36
  创建时间:2006…6…27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补白'神甫
  赵恺
  神甫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工作,它的工作是为死者祈祷。集中营的人出去劳动,出去多少必须回来多少。少一个,在回来的人中处决一个。
  一天,少回来三个,那么就得处决三个。轮到第三个的时候,他说,我有一个妻子、五个孩子,杀死我一个人,就等于杀死七个人
  求你们放过我吧。
  德军不同意。
  囚徒跪在神甫脚下,吻着十字架,哭了。
  沉默片刻,神甫对德军说,让我替他死。
  于是,德军枪杀了神甫。
  1982年,神甫被教皇命为圣者。
  他的名字叫科罗伯。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40
  创建时间:2006…6…27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补白'厚道
  鲍尔吉。原野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时候别去看他。
  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的风范,在中国叫作“厚道”。
  厚道不是方法,虽然也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如果美德分为显性与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厚道不是愚钝,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怀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不在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人远离厚道。
  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厚道是河水深层的劲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F7B
  厚道的人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也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流,宁可憨,而不巧。
  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37
  创建时间:2006…6…27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原创精品'我们不够勇敢
  张海龙
  布拉德。皮特,是我最喜欢的男影星。他在电影《染情岁月》里演了一个狂放不羁的角色卓敦,让我如此心动。年纪尚幼,他便独自猎熊。他从来便过着一种危险的生活。弟弟在一战战场死去,他疯魔般违反军规潜入敌方,割下敌人的头皮为弟弟复仇,降弟弟的心脏送归父亲。接着,他开始远航,偶尔,会从世界的某个角落给心爱的女人写来一封简短的信。他总是在路上。他做私酒的生意,他对侮辱印第安朋友的家伙以牙还牙,他会浑身战栗的带着自己幼小的儿子复仇。最后那头熊找到了他,他死在山林之中。电影里,他的哥哥沮丧的对他说:“你不遵守一切规则,无论神的还是人的,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你。”
  为什么喜欢?这也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总是从那些自由不羁的人身上找到自己的欠缺,看到自己不能去过的生活,感到不能率性而为的痛苦。我们从来便被告知:要循规蹈距,要尽量与大家趋同,不要走人迹罕至的道路。我们像卓敦哥哥一样,过着和大多数人相类似的日子,不好不坏,稳稳当当,一心向上却总觉生活中缺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总是在一个被固定下来的圈子里画地为牢,不敢迈出半步,我们不够勇敢,因此也显得不够可爱。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41
  创建时间:2006…6…27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心理人生'不一样的惩罚
  蒋子龙
  8年前,特纳尔在一次酒后驾车时,撞死了一名叫苏珊的年轻姑娘,她还在上高中。当时他接受了一项由姑娘的父母提出的处罚:每周要给死者的父母寄一张支票,支票必须是开给苏珊的,金额只为1美元——不多不少,仅仅是1美元。而且要在以后的18年的每个星期五寄出。真是“黑色的星期五”哇!
  特纳尔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每周1美元,18年加起来不过是936美元,太小意思了。苏珊家的亲戚朋友们也大惑不解,认为苏珊的父母因悲愤过度被气糊涂了。每周1美元是个什么数字?若想用罚款解决,就要狮子大张口,要他900万、9000万也不为过,还要一次全结清。干吗要拖上18年?夜长梦多,拖来拖去对方赖账了怎么办?苏珊的父母却不为所动,坚持原来的条件。
  8年以后,特纳尔受不了啦,不再按时寄支票。苏珊的父母又将他告上法庭。特纳尔的精神几近崩溃,他泪流满面地对巡审法官说:“我实在是无法忍受了,每次填写苏珊的名字时心里都会泛起极度痛苦的罪恶感。苏珊的死还历历在目,这伤口太深了,而且每个星期都要撕开一次,后边还有漫长的10年,怎么熬啊?也许熬不到10年我就会疯了。我喜欢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现在无论什么时候一躺下,就看到苏珊正向我走来……”他要求加倍偿还,并一次全部付清罚款。
  他的请求理所当然地被法庭和苏珊的父母拒绝了。法官虽然理解他的痛苦,却还是以藐视法庭罪,判他30天监禁。
  为此感到了稍许宽慰的是苏珊的父母,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特纳尔不能淡忘了苏珊的死,要他牢牢记住因自己的过失给别人造成的无法弥补的痛苦。他每到寄支票的时候才会想起苏珊的死就觉得受不了啦,可苏珊的父母在8年来没有一刻忘记过自己的女儿。一个像花一样的女孩,说死就死了,轮上哪个当父母的能受得了?但是,他们也并不想要他用一生来承担那次事故的后果,所以只定了18年。
  真厉害,这无异于精神判刑。
  如果当初只是罚特纳尔一笔大钱,他会因为心疼钱而觉得自己已经受到了惩罚,这容易让他心安理得,很快就会淡忘了自己所闯的祸。只有经过这样的精神惩罚,他才会真正领悟到无论自己受到怎样的惩罚都无法改变所造成的恶果。
  惩罚原来也是可以换一种方式的。惩罚的方式不同,所收到的效果就不一样。地球上的犯罪和过错每天都在发生,千篇一律的惩罚在不断地重复着,倘若受害者和制定法律的人在极度的痛苦和憎恨当中,仍能像苏珊的父母那样冷静地想出最符合这个人的惩处办法,对拯救这个人并防止他(或她)以后重犯同样的罪过和错误,肯定会大有裨益。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43
  创建时间:2006…6…27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心理人生'没有天生的傻瓜
  罗西
  桑代克是动物心理学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创建了教育心理学,也是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生于美国麻省一个牧师家庭,生性害羞、孤独,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乐趣,也特别有学习的天赋,他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著述颇多。桑代克对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他对小鸡、小猫研究的结果。1895年,他到哈佛大学,做小鸡走迷津实验(即走迷宫),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继续利用猫和狗等做实验。他在实验中发观,最初,小鸡小猫小狗都是在死路里转来转去,偶尔会找到出口,逃出迷宫,而这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但重复多次以后,小鸡小猫小狗在死路中瞎转的次数都会减少,花费的时间也会减少很多;训练到一定次数以后,一把它们放入迷宫,它们甚至会立即直奔出口而去,很快就成功逃脱。
  桑代克认为,小鸡小猫小狗都不是通过推理和观察而学会逃出迷宫的,它们之所以能够顺利逃脱,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不断的尝试,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慢慢消除那些无用的行为,记住那些有助于逃脱的行为,用桑代克的话说,就是它们已经在这些有用的行为和行为的目标之间建立了联系。
  桑代克还有另外一个实验: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块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当门开启后,猫即可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赏鱼。试验开始了。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中时,只是无目的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箱门,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接着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箱门。
  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学习的过程就是尝试的过程,近代以来,欧美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有人说是得益于他们流行的一句口头语:“试一试吧!”试了,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天生的傻瓜,只有制造的蠢才。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有一颗可贵的好奇心,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你没有探路的心。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46
  创建时间:2006…6…27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婚姻家庭'回家,不需要理由
  作者:周海亮
  男人出差那天,小城开始下雪。百年不遇的大雪,下了整整半个月。
  男人忙完公差,急匆匆往回赶。他要在距家二百公里远的省城下火车,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