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31-中风论 >

第2章

231-中风论-第2章

小说: 231-中风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也,常代心君用事,称为相火。盖心为君火,端拱无为者,性之体也;膻中宗气为相火, 
代心 
心君用事,与营血俱行脉中耳。其领营血行于脉中也,即从左乳旁下虚里穴起,以次行于各 
经。一呼一息,一息行六寸,已详于经络次序。 


论营气
属性:营气,即营血也。血不自行,必赖气以行之,即宗气领率之也,故称之曰营气。此饮食 
地气所生,乃水谷之精液,故《内经》曰∶水谷入胃,清者为营血。又曰∶水谷入胃,游溢 
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行其津液,乃化为血,以奉生身。又曰∶营气出于中焦。中焦即腐 
化水谷之地也。中焦生血,化为两途,其从腹右注于冲脉者为血海,其血静而不动,即天癸 
也。其从腹左乳下随宗气走于二十八脉者为营血,此则动而不止者也。凡营血行度,手之三 
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先行左十二经, 
后行右十二经,其行度左右交通,是以凡病之在营分者,病左则必及于右,病右则必及于左 
,断 


论卫气
属性:卫气又名人气,以其纲维群动,为知觉运动之主也。又名阳气,以其温养一身也。合而 
凝之则为卫阳,此受命养生之主也。乃合呼吸天气与饮食地气所生,天气无形而至刚,卫气 
兼之 
》曰∶饮食入胃,浊者为卫。浊字正言其 悍耳。因其 悍,故不能行于脉中,而必行于脉 
外,此卫阳之所以不同于营阴也。 
卫气有体、有用,所谓体者,卫气之根也。其根在肾,《内经》谓卫气出于下焦,常从 
足少 
必有所附而始留,下焦乃脂膏最多之地,卫阳即附于脂膏中,故曰卫气出于下焦。譬如灯附 
于油,则长明不息也。故后人又指为水中之火。不独人也,凡物之膏皆可燃火,则凡有生之 
物莫不各有阳气附于膏中矣。所谓用者,卫气之枝叶也,其义繁多,另详于左。 
其一曰∶间行于五脏则五神生。从下焦而合于上焦宗气,应于心,则生神而为喜笑;应 
于肺 
而为思歌。总名之曰慧也。 
其一曰∶间行于六腑则水谷化。从下焦而上合于宗气,应于胃则主纳,应于胆则主决, 
应于小肠则主腐化,应于大肠则主传送,应于膀胱则主渗利。总而名之,则曰三焦,所以行津化 
液也。凡大小二便之开合,皆三焦卫气之所司,《难经》谓之原气。 
其一曰∶出入于经络则寤寐分。方其出也,从肾脏行于少阴之分(少阴为卫气出入之门 
户), 
官为之用(凡阳经皆上于头);行于手经,而手为之用;行于足经,而足为之用;间行于脏, 
而慧生;间行于腑,而饮食入。此卫气之出,而为寤也。两边齐出,且一时分驰者也。方其 
入也,从太阳、阳跷而下走阴跷,由少阴之分而注于肾,则目合而寐矣。故寐者,无五官之 
用,不在诸阳经也。无手足之用,不在手足诸经也。无饮食之需,不间行于腑也。唯从肾注 
心,从心注肺,从肺注肝,从肝注脾,从脾注肾,循环而已然。虽内注于五脏,而在外之经 
脉不为用,则不能丽于实而生慧,但游于虚而为梦。凡人夜之所梦,多属昼之所为者,卫气 
之所习也。其呓语者亦然,此卫气之入而为寐也。亦两边齐入,且一时并收者也。若卫气欲 
入于阴而寐,而勉强持之,使出而为寤,则必呵欠。《内经》谓∶阴引而下,阳引而上,阴 
阳相引欠者是也。 
其一曰∶卫行有浅深。卫行脉外,《内经》所谓卫外而为固者也,《难经》名为守邪之 
神, 
六厥阴(凡伤寒传经即此)。寅卯辰三时行三层少阳,巳午未三时行一层太阳,申酉戍三时行 
二层阳明,亥子丑三时行四层太阴,子丑寅三时行五层少阴,丑寅卯三时行六层厥阴,故太 
阳卫气最盛,少阳为初进,阳明为初退,若三阴则敛藏矣(此法《难经》不载,出仲师《伤 
寒论》篇)。夫同此卫气,既有寤寐开合,又有行度浅深,何也?曰∶《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此篇专论卫气)∶阳气者,若天之有日,故天常以日光明。可见寤寐者,譬犹日行南陆为冬 
,行北陆为夏也;浅深譬犹日出为晨,日中为午,日入为昏也。《内经》又有一刻少阳,二 
刻太阳,三刻阳明,四刻三阴之法,则推求更密矣。盖卫气 悍,行度迅急,故大开合之中 
,复有小开合,《内经》比之于日,诚不诬矣。 
其一曰∶卫分行左右。卫气行度,但有寤寐浅深之法,并无左右交通之法。其出而为寤 
也, 
驰,故手足、五官之动亦无先后;其入也,一时并收,故手足、五官之静亦无先后。其浅深 
也,亦然。可见卫行是左右分布矣。是以病之在卫分者,病右则不及于左,病左则不及于右 
仲师云∶风则伤卫,即是指此,此中风所以独有偏枯之症也。李东垣不识此中至理,乃分左 
为血,右为气,然则人身有病左不关气,右不关血乎,此等浅陋之见,诸医不能斥之,反从 
而附和之,殊可怪。 
以上皆从《灵》、《素》、《难经》、《金匮》诸书考证确凿,施之延医历有明效,故 
记之。 


论脉诀
属性:后世知斥高阳生之讹诀,而不知辨王叔和之《脉经》,总由不读《灵》、《素》之过也 
。《灵》、《素》谓∶人迎为颈脉。即结喉两边之人迎穴也,叔和则指为左手脉名。《难经》谓 
∶阳得寸内九分,阴得尺中一寸。并无关脉地步,叔和则强分三段,又将奇经八脉概附两手 
,分为九道。种种虚诞,真堪捧腹。至分左寸为心、小肠,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右 
寸肺、大肠,右关脾、胃,右尺命门、三焦,其法并不见于《灵》、《素》、《难经》,即 
后之仲师书中,亦无有也。后世又有各自为法,颠倒安置者。吁!五脏六腑本生成之物,可以 
任人提挈视如傀儡乎?今试诘之曰∶仲师谓尺寸俱紧者,名曰伤寒。若以此部位论之,则是 
五脏六腑皆病,何以止言曰太阳病耶?吾知其必无应矣。然则诸家脉法皆欺人之语,不足信 
也。惟《灵》、《素》、《难经》、仲景之脉,乃古圣所贻,各有至理,且其法相同,谨摘 
其要如左。 
一曰经脉诊法,即手足阴阳十二经也。外病必先起于经脉,内病亦必发现于经脉,故为 
诊病第一要法。经脉有三阳,可以审卫气,以卫气盛于阳经也。经脉有三阴,可以察营血,以营 
血盛于阴经也。《内经》取结喉旁人迎穴为阳明脉,以候三阳经及卫气,取两手寸口,又名 
气口,为太阴脉,以候三阴经及营血。其法∶人迎盛于气口一倍,为少阳病;二倍,为阳明 
病;三倍,为太阳病。气口盛于人迎一倍,为少阴病;二倍,为厥阴病;三倍,为太阴病。 
《难经》则括其法,于两手尺寸中,以寸候三阳,尺候三阴,关为阴阳之界。其尺寸相较法 
,亦如《内经》,以人迎气口相较也。仲师之法与《难经》同。 
一曰脏气诊法,分浅深为五层。第一层,极浮者为肺。《内经》谓∶皮毛为肺之合。又 
谓∶脏真高于肺。《难经》谓∶三菽之重。仲师同。第二层,略浮者为心。《内经》谓∶血为心 
之合。又谓∶心藏血脉之气。《难经》谓∶六菽之重。仲师同。第三层,浮沉之中者为脾。 
《内经》谓∶肉为脾之合。又谓∶脾藏肌肉之气。《难经》谓∶九菽之重。仲师同。第四层 
,略沉者为肝。《内经》谓∶筋为肝之合。又谓∶肝藏筋膜之气。《难经》谓∶十二菽之重 
。仲师同。第五层,极沉者为肾。《内经》谓∶骨为肾之合。又谓∶肾藏骨髓之气。《难经 
》谓∶按之至骨。仲师同。 
凡此五者,以见阳脉为腑病,见阴脉为脏病。如三菽见洪为大肠,见细为肺,余可类推 
。又以轻者为腑病,甚者为脏病。如三菽略涩为大肠,涩甚为肺,余可类推。 
凡此五者,各有主脉,肺涩(又名毛)、心洪、脾缓、肝弦、肾石也。如三菽见洪,为心 
火刑金,余可类推。 
以上二法,平人则不见,惟病患乃见之。如病在经脉,则寸尺之诊必变于常;如病在脏 
腑,则菽数之诊必变于常。随其所变见而断其病,十不失一。 
一曰平脉败脉诊法。平脉者,春微弦、夏微洪、秋微毛、冬微石,四时旺脉皆有和缓胃 
气,故曰微也(微也,勿认为弱)。败脉者,春但弦、夏但洪、秋但毛、冬但石,四时旺脉皆无和 
缓胃气,故曰但也(但也,勿认为强)。盖脉本营血随宗气而动,宗气即呼吸天气所生,天气 
有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之递嬗,宗气应之亦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递嬗。若营血 
乃饮食地气所生,其性精专有常而不变,与宗气相融,故反泯其迹,而为微弦、微洪、微毛 
、微石,故曰胃气也。若无胃气,则无营血相随,脉中仅止宗气独行,但见弦、洪、毛、石 
而已,故曰败脉也。凡见败脉者,为无胃气,虽 
不病,亦不可救,是名真脏脉。凡脉有胃气者,虽极危之病,亦有可生。故曰∶人病脉不病 
者,生;脉病患不病者,死。即此义也。此法,以伤寒初起必见邪盛之脉,则审胃气之法更 
当细辨。若伤寒十日以后,亦可用此法。 
一曰脉体诊法,其法有三。 
一是呼吸数诊法∶一息四至为平,五六至为数,二三至为迟,数极为散,数时一止为促 
,迟时一止为结,止有定数曰代。 
一是手指轻重诊法∶轻取曰浮;重取曰沉;浮沉皆有,中独取无,曰芤;浮沉皆无,中 
独取有,曰牢;浮无、沉有,曰伏;浮有、沉无,曰革;有力曰实;无力曰濡。 
一是脉动形状诊法∶流利曰滑,凝滞曰涩,大曰洪,小曰细,过指曰长,不及曰短,劲 
疾曰紧,从容曰缓,端直曰弦,厥厥而摇曰动。 
以上凡二十四脉,精而熟之,可以该诸书诊法。但其断法甚多,难于详载,故仅录其脉 
名。 
以上皆详《灵》、《素》、仲师脏象及诊脉审病之法。若夫病之所由起,或从外因,或 
从内因,但取切要于中风者,详于后。 


论病因
属性:病有外因,如六气之风寒暑湿燥热,八方之温热燥寒是也。有内因,如饮食饥饱、喜怒 
哀乐、爱恶欲是也。凡此者,皆各有所及之经,有某经之脉象(如寸主阳经,尺主阴经之类),即 
有某经之见症(如三阳有头痛,三阴有腹痛之类),且各有所应之脏,有某脏之脉象(心病则 
六菽脉洪,肝病则十二菽脉弦之类),即有某脏之见症(心病多笑,肝病多怒之类),此皆确 
有 
要则固可知也。如见症虽不似初起,总必有一二未除;脉象虽与初起不同,而其可愈、不可 
愈总必有胃气可据(脉以和缓为胃气)。此从古圣贤相传要诀,历试不爽者也。病之多门,不 
及详论,今专以风门论之。 


论中风
属性:风为八邪之长,夫人而知之矣。至于伤寒之中风,与偏枯之中风,其所以判然不同之故 
,则自晋迄今千百余年,竟无一人道及,可见历来诸家多愦愦也。殊不知出在《灵》、《素》, 
特未许浅见窥及耳。夫伤寒之中风,乃六气之风,详在《素问》五营运大论篇,此系四时天 
气与宗气相名(宗气即呼吸天气所生,领营血行于脉中者也),其感于人也,必入营中,故初 
起必有恶风发热等症,且营血本左右递注,故病则左右俱病,断无偏枯之症。偏枯之中风, 
乃八方之风,详见《灵枢》黄帝与岐伯论八风篇中,此是四方贼风与卫气相袭,其入于人也 
,但在一隅,而不及营血,故起首无恶风发热等症,且卫气本左右分布,两边各出,故病左 
者不及右,病右者不及左,此所以有偏枯之症也。知此则风之源头清矣。再专就八方风论之 
。 


论八风
属性:其法分东、西、南、北为四正,又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四维,合计为八方,各 
有主气,南风热、东风温、西风燥、北风寒,东南风温而热、西南风燥而热、东北风寒而温 
、西北风寒而燥,此其平也,太过者则贼风矣。贼风轻,其中于人也,亦轻;贼风重,其中 
于人 
八方之温热寒燥,只以东西南北辨之,不论四时皆有,与六气之春温、夏热、秋燥、冬 
寒各主一时者不同也。 
卫气温养形体,《内经》所谓卫外而为固,《难经》所谓守邪之神也。卫气固密,则百 
邪不能侵,若少有罅隙,则邪即袭之矣。其隙在头,则中于面,但为口眼 而已,其手足 
固无恙也。其隙在手经,则中于臂,但为腕臂不举而已,其头足固无恙也。其隙在足经, 
则中于髀枢,但为步履迟重而已,其头手固无恙也。其隙在左,则中左而右无恙;其隙在 
右,则中右而左无恙。中足少阴,则舌枯而语言蹇涩(少阴之脉上萦舌本);中手厥阴,则 
神倦而多健忘(手厥阴心主本代心君行事也);中手少阳,则三焦不利而多噎气,且大便不 
行;中足太阳,则膀胱不清而多溲浊,甚至小便癃闭而不能出,以膀胱气化全凭卫气渗利, 
卫气为邪风所袭,不能渗利,故癃闭也。种种诸症,难以枚举,总各视其隙之所在耳。《内经 
》曰∶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以比斫材,木坚者不入,脆者皮弛,正谓此也。是以此症多发于 
中年以后之人,以其卫气不无少衰也。若少壮之人,则百中无一,以其卫气正盛也。后人不明 
卫气之义,乃有左血右气之说,失之远矣。又有谓血虚生内风者,亦不甚切,殊不知内风之生 
,乃卫气之虚而有隙,如谷虚则生风耳。非血虚也。虚则有隙,而邪风入之,故曰内风感召外 
风也。卫气出于下焦,为生风之根,即《内经》所谓肾间动气也。其开合寤寐出入间,皆以足 
少 
亦左右分布。凡人之始,初结胎时,其形如两甲,即两肾也,而卫气寓焉,故其开合寤寐出 
入间,行亦必左右分布,此内景之确而可信者,特粗工不能识耳。 
动气之根,即是肾气,然必曰肾间动气者,以其为知觉运动之主,故加一动字以称之。 
若两边卫气平均,则知觉运动自然爽健精明。若一边卫气无病,一边卫气有病,则知觉运动必不 
能如平日之爽健精明矣。语云∶众擎易举,独力难胜。可以为譬。 
风中于左,则病在左;中于右,则病在右。独口角之 斜则不然,中左者,口必 右; 
中右者,口必 左。所以然者,左则左边卫气不用,而经脉弛缓不收,右边卫气独用,而经脉牵 
引拘急,故必 右(口角经脉是阳明经环于唇口者,左右各一)。其中右者仿此。 


论轻重
属性:两边齐中,左右俱不仁者最重,不能运动,不知痛痒者,名为不仁,此即仲师所谓卒病 
(卒病者,陡然猝发,昏不知人也)。或左或右,但中一边者稍轻,此即仲师所谓偏枯也(详《金 
匮》)。此二者,皆病之大经者也,若中风入脏,则不可救矣。或但口眼 斜,或但臂不举 
,或但足不用,或但舌喑不能言,或但麻木有定处(麻木即不仁),此五者,皆病之在孙络者 
,若久而不治,亦能渐入大经矣(左右二十八脉名为大经,三百六十五穴名为孙络)。故在脏 
者极重,其生死只在二三日间,在大经者稍轻,往往连年累月始可渐愈,在孙络最轻,有不 
药而亦能自愈者。 
以上从病之所在论轻重也。 
人身卫气,应于五神则为知觉,温于四体则为运动,原是左右齐应,两边合用,故能使 
耳目聪明,心思精详,手足便利。若风邪伤卫,有一处不相应,即有一边不为用,则知觉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