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328-你该怎样工作 >

第4章

5328-你该怎样工作-第4章

小说: 5328-你该怎样工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有少数年轻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不乏才华,但心思太活、太浮。在这家公司才做一二年时间,就嫌不被领导重用、环境差、收入少等等,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这样跳来跳去、频繁跳槽,今天做推销,明天做广告,后天做房地产经纪人……就像挖井一样,尽管挖了许多口井,但都挖得不够深,总是没有挖出水来。所以,作为年轻人,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要成功,就要敬业爱岗。”将一口井挖深,实实在在地埋头苦干,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把工作做好,这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的高度责任感,是对职业的忠诚,是承担某以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对于公司来说,忠诚会使企业的效益有很大的提高,还能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使公司更具竞争力;对于员工来说,忠诚能让你更快地和公司融为一体,真正地成为公司的一分子,更具有责任感,更有成功的机会。    
    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从长远看,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当你对一个行业有那么几年的体会,以后钱根本不是问题。频繁地动荡不是上策,最后你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摸透,永远是新手!


这些心态,千万别带到公司感叹怀才不遇

    是金子就会发光的,才华是不可能被埋没的。那些感叹怀才不遇的人,往往都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世间有伯乐,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我从事职业咨询这么多年,遇到了很多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在对他们表示同情和鼓励的同时,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发现那些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着真才实学,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的人;另一种是自以为自己有才的人。而所谓的“不遇”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没有遇到提供施展才华舞台的人,也就是伯乐;另一种是没有遇到机会。但让我奇怪的是,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表现得恃才傲物,对那些平凡得工作根本不懈一顾,一心只想能一鸣惊人,一夜之间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那些自以为有才的人在遇到困境时,往往长嘘短叹、感叹命运不济。由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存在所谓的“怀才不遇”,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那些感叹“怀才不遇”者,并不是真的怀才不遇,而是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态导致了他们错失机会,甚至逃避困难和问题,致使与那些有着相同境遇的人拉开巨大的差距。所以说,要说有“怀才不遇”,那真正让你“怀才不遇”的人就是你自己。在我做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两个年轻人,A和B,他们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A和B几乎同时离开同一所大学,而且也是几乎同时进入同一家企业的同一个项目组。在最初的一两年时间,别人看来他们几乎没什么区别,但是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和上司却早已清楚A与B的不同工作和处世风格。A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他总是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而B很聪明冷静,善于预见问题并在问题出现后说明与自己无关。几年的工作中他们一直是同学、朋友和搭档,但几年后,A是越挫越勇,而且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得经验,同事和上司都很看好他;B则养成了知难而退得习惯,总是得意于自己的小聪明,但也因此受到上司的批评,同事们也不喜欢他,工作也和刚进公司时没有什么提高,从未能独挡一面,在生活上也是不如意。    
    为什么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在相似的压力和挑战面前,A伴随着困难迅速成长起来,而B则面临被淘汰出局得危险呢?相同的教育背景、相同的企业环境、相似的成长历程,由于个体的不同,他们之间产生了相当惊人的差距。由此看来,个体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个人的才华,而是每个人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不同态度。    
    不可否认,也许有的人确实会因为环境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暂时不能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但这并不是就可以大发牢骚、怨天尤人,感叹“怀才不遇”的理由。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何不把这当作努力的动力,积极地做好准备,一旦机会降临,你就可以马上大有作为。“怀才不遇”只是一种消极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对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里,无法参与其他人的圈子。这样显然事不利于工作的。因此,这种心态,千万别带到公司去。    
    “你就是自己的伯乐”,这是我告诉那些找我咨询的职场中人的话,与其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还不如自己发现自己,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加以弥补和改进;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加以保持和发扬;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环境,都必须积极地去面对;改掉那些影响工作的不好的习惯。所以,那些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非常有必要在怨尤和愤怒之前先反省一下:自己真的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别浪费时间,在遇到表现机会之前,先练好“内功”:    
    勤奋工作、务实求实。一个人虽然有知识有能力,但好高骛远、心浮气躁、说多做少,这样谁会尝试和重用?只有养成务实的作风,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搞好本职工作,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    
    加强学习、苦练基本功。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高学历,用不着再学习。要知道学无止境,一个人总有知识的盲区,谁也不可能通晓古今、遍知万物。而且,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新的信息层出不穷,知识的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用知识武装自己。    
    孜孜以求、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其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整天萎靡不振,理想、信念就会被抛之脑后,工作就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所以,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使自己变成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    
    宽容大度、淡泊名利、胸襟宽阔。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是不会受到欢迎的,一个争名夺利的人更不会被大家所拥护。你要树立起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真心待人的良好形象。    
    即使是那些确实有着不凡的才华的人,也可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因为环境和其他一些客观条件导致他们不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这个时候必须保持克制和冷静,因为这些都是暂时的,你必须把愤懑和“怀才不遇”的感觉从自己的脑海里赶出去,避免它们影响你的正常判断和发挥。在这个时候,你不妨先停下来做这样几件事:    
    1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高估了。自己评估自己不客观,你可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还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2检讨为何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一时无恰当的机会?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只好去想办法改变;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通过沟通得以解决。    
    3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可能是因为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么可以要求上司给你机会试试看,说不定就此打开一条生路。    
    4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反而更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5继续强化你的才干,当时机成熟时,你的才干就会为你带来耀眼的光芒!    
    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只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人总会有用武之地,即使一时不被重用、信任和理解,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在职场竞争激烈、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积极向上的人,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垂青于实干苦干的双手,垂青于宽容大度的胸怀。


这些心态,千万别带到公司无休止无意义的抱怨

    抱怨像嵌在肌体里的一个毒瘤,它会随着你情绪的低沉而加速扩散,治好它的唯一良药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我是一个垃圾桶。”我常这样对我的朋友们说,他们听到总是抱以同情和无奈的目光,但是,我要的不是这些。事实上,我根本就不需要他们的同情。我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出于开心,或者是活跃气氛,而不是向他们抱怨自己的工作。    
    那些来找我咨询的人,大多都会从一开始就喋喋不休地抱怨公司的环境、上司的无能、待遇的不公等等,好像他是全世界最委屈的一个,谁都给他气受。我每次都得耐心地给他分析、开导他,让他明白,抱怨、发牢骚根本就无济于事,反而显得自己无能,重要的是你要接受现实,然后努力去改变现实;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毁了你的自信和事业。    
    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要完全断绝的确很难。如果你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停止抱怨,那么至少应该在抱怨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个抱怨只是暂时的出气宣泄,可做心灵的麻醉剂,但绝不是心灵的解救方。停止抱怨是一种人生境界,如果你能做到完全不抱怨,平平常常担起自己的责任,那么你的人生境界就非常不简单了。    
    既然现实中还做不到完全停止抱怨,那就换一种方式,学学林肯总统的绝招,但重要的是你要在抱怨的时候保持正确的心态。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总统那里,怒气冲冲地抱怨有一位少将在公开场合用侮辱的话指责他。林肯认真地听斯坦顿说完,建议他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他说:你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    
    得到总统的支持,斯坦顿十分高兴,立刻写出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到林肯的办公室,一句句地读给他听。林肯一边听,一边高声叫好:对了,对了,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拦住他,问道:你干什么?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直接回答:寄出去呀。林肯听了以后有些不悦地大声说:我亲爱的部长先生,你千万不要胡闹。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你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人几乎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怎么都无法接受当前的平凡生活。有一对夫妻结婚后天天闹矛盾,最后去见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米尔顿·艾立克森。艾立克森听罢双方喋喋不休的抱怨,说了一句话:“你们当初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无休无止的争吵抱怨吗?”那对夫妻听了后顿时无语。    
    很多人觉得职场压力大,竞争太激烈,一边埋头工作,一边对工作不满意;一边完成任务,一边愁眉苦脸。抱怨变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但抱怨很多时候不但不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恶化。如果抱怨成了一种习惯,不但人见人厌,自己也整天不耐烦。更让人总觉得你活得被动,而上司认为你是干扰工作、爱发牢骚的人。同事认为你难相处,上司认为你是“刺儿头”。结果升级、加薪的机会被别人得去了,你只有“天真”的牢骚。    
    我常听到许多年轻人如果是应聘,没有被录用,他就会把那个公司说得一文不值,甚至常常怨天尤人、忿忿不平,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自己,也许就能找出问题的原因,其结果也可能大相径庭。    
    我非常欣赏我的外甥女琼,她的冷静和大度是像她那么年轻的人身上少有的,这一点也给她带来了好运。    
    琼斯是大学高才生。她去一家公司应聘信息员职位,她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只剩老板面试了。应该说琼斯当时的把握是最大的,但没有料到的是,那位老板和琼斯交谈了几句,看了看她的简历后,说:“对不起,我们不能录用你。试想想,连自己的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我们怎能放心把单位的工作交给你呢?”是琼斯那留有水渍,并显得皱巴巴的简历引起了老板的反感。    
    原来,早上临出发时,走得急,一不小心碰翻了茶杯,溅湿了简历,再重做一份已经来不及了。谁知问题就出在这里。这能怪谁呢?回家后,琼斯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埋怨老板的小题大做,她只是非常认真地用钢笔抄写了一份简历,并给那家公司的老板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贵公司是我心仪已久的单位。您对我的近乎苛刻的要求,正反映了贵公司在管理上的认真与严谨,精益求精,这也是贵公司兴旺发达希望之所在。我一定铭记您的教诲,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心尽责,一丝不苟。为了对我的疏忽进行惩罚!”琼斯发自肺腑的话语,详略得当的简历,以及她那娟秀清丽的笔迹,使老板眼睛一亮。最终,那家公司录用了她。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在不如自己愿的时候,最常做的,也是最容易做的就是抱怨、发牢骚,似乎这样就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事情发生逆转。可实际上,问题还是在那里,不解决使不会自己消失掉的,你的抱怨只是在浪费时间,错失最好的解决时机。你需要做的是,赶紧冷静下来,分析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或者挽回的办法。    
    不要抱怨你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有个哲学理念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所受到的待遇是有它“存在”的背景、条件和原因的。公司没有录用你,一定有你欠缺的地方。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你自己改变了,也可能一切就会改观。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什么样的工作都有不同的问题与压力,与其让这些无法回避的事实破坏你的情绪,毁坏你的工作,还不如正确面对它们,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事实上,当你真的改变了,你的工作也就变得轻松自在了。    
    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是停止抱怨的最好良方。    
    生活在纷繁都市里的职场中人,常常忙得迷失了自我,日复一日的工作,压力难以舒缓。整天生活在混乱、紧张和忧虑的情绪中,难得有一份好心情。大多数人都有过受累于情绪的经历,不良的情绪不仅使你的生活缺少乐趣,也严重影响着你的工作。让你出色的能力难以发挥,业绩很难得到提高。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三地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欢乐从此降临。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