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大宋艳后 >

第54章

大宋艳后-第54章

小说: 大宋艳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下说话吧!”行过君臣大礼,真宗指着陈尧叟下首的两把坐椅道,“二位是来向朕请缨的吧!”
  “皇上既知臣意,就传旨吧!”张耆避席揖道,“臣和继忠兄,恨不能明日即赴边陲。”
  “不要以为朕就舍不得你们!”真宗口气严峻,脸上的笑意却是掩饰不住的,“告诉汝等,就是汝等苦苦求留,朕这次亦非得远迁你们……”
  “臣谢皇上隆恩!”张耆、王继忠不等真宗将话说完整了,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嗯!”真宗奇怪地瞧着跪在面前的二位爱将,“朕未传旨,汝等有何恩可谢?”
  张耆、王继忠陡然一愣,正不知说什么好,就听陈尧叟呵呵哈哈发出一串爽朗笑声。刘娥那银铃般的笑声亦从手掩着的樱口间传了出来。
  “你们——”张耆、王继忠佯嗔地旋望着刘娥和陈尧叟。
  “他们都是为汝等说好话的。”真宗笑容可掬地向跪在床前的张耆和王继忠道,“朕一向从谏如流,已采纳他们的建议——特命张卿为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钤辖、定州行营都部署;王卿为镇、定、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兼云州观察使、高阳关行营部署。二卿意下如何?”
  “谢主龙恩!”二人一起举笏叩首,语音铿锵地齐呼一声。
  “那就速速回府准备吧?军情急似火。二卿出发之日,朕将亲至十里长亭,为汝等饯行!”
  张耆、王继忠闻此,伏在地上又是几个响头。各自磕得前额暴起一个紫疙瘩。


  宫闱烽烟四

  16 怀忠诚士安荐寇准 摒私念刘娥举王

  吕端谢世前夜,曾用一张小纸条向真宗荐士十余人,其中可任宰相者,第一个就是寇准。但,真宗初识寇准的第一件事,即寇准知贡举时囿于对南国士子的偏见,将太宗皇帝认可的头名状元——成都府举子陈尧叟换成了胶水举子蔡齐,而将陈尧叟降格为探花……对于这件事,真宗至今记忆犹新,他由此判定:寇准不仅刚愎自用,甚至还有轻君枉制之嫌。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真宗亦同其父皇太宗一样,认为像寇准这样自负且偏颇的儒臣,位尊“二府”只能做副职,切切不可掌枢密、主中书。
  宰相总揆百官,真宗对宰相的人选特别重视。既然看不上寇准,就另选他人。择来选去,最后选定了毕士安。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真宗以寿王尹开封时,曾召他为判官。真宗即位后,命其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二年毕士安拜健礼部侍郎,继而迁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毕士安为官,以持重稳著称,且三为朝廷选官,可谓门生满朝。然而,毕士安体魄羸弱,不堪重荷,近年常常因病误政,若令其独相中书,真宗担心他吃不消。于是,真宗病愈后便宣毕士安进宫,令他于崇政殿东暖阁晤见。君臣一见面,真宗便说道:“朕欲相卿。今北边不宁,可谓多事之秋。若选一与卿同相者,卿以为谁可胜任?”
  毕士安再拜答道:“宰相者,必有其器方可居其位,臣驽朽也,不足以胜任。而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相才也。窃以为可用。”
  真宗闻言心头一颤,两眼打望毕士安良久,方道:“朕闻寇准好刚使气,且多偏颇,只可挡方面。”
  毕士安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寇准方正慷慨有大节,忘身为国,秉道疾邪,此为素常所蓄积,必为流俗者所不喜。况且,北边不宁,宰相应晓军事。而寇准乃儒臣中之知兵者。至于寇准之自负与偏颇,臣以为,此瑕不掩瑜也。”
  真宗没有最后表态,就启驾去了睿智慧仙宫。原来,翠华宫一劫,使真宗早已幡然省悟,再度认识到刘娥对他的重要性,若没有刘娥及时识破鱼、雁二人的真面目,若没有刘娥建议皇太后传下那道搜查翠华宫的懿旨,后果会怎样?简直不堪设想。于是,他几乎恢复了往日在藩邸、南府时信任刘娥的故态,大凡难决之事,抑或君臣之间存有异议之事,他便去问计于刘娥,常常是在锦帐之中找到答案。
  此时正是冬初季节,真宗乘轿子去睿智慧仙宫,至宫门下轿,忽闻琴声从宫内传出。他止步聆听,不禁喜上眉梢。自即位以来,他很少有暇听刘娥弹琴了,国事缠身,加上众美人分心,他哪儿还能像过去一样逢双日便同刘娥欢聚?况且,他即使驾幸这里,亦多是匆匆晚来,又匆匆早去,刘娥就是有弹琴侍驾之心,他亦难得有闲暇与情趣听啊!现在好了,现在他的那颗遨游于众美人之间的心,复又回到了刘娥身边,如今听到这熟悉的琴声,便觉分外悦耳了。但琴声依旧,曲调却有些生疏。他仔细听那曲词:
  梅花何太早,桃花何太迟;
  天下有心人,皆知相思味;
  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意;
  春宵题桐叶,吾心随诗去……
  啊!他终于听明白了,原来此曲词源自民间流传的一首《桐叶诗》。他记得写这首诗的一位年轻才女的一段佳话:相传早年民间一位多情才女思春如渴,却寻不到一位如意郎君。一日春游,她见一梧桐叶从枝头飘落下来,便在叶上题了这首小诗。当日,这片题诗的梧桐叶恰被一士子拾去。此后几经周折,两人终成眷属……
  “这个鹅鹅,”想到这里,真宗讪然一乐,脑际兀自跳出了刘娥的乳名,“朕方临幸慧仙宫不过两日,就又思朕若渴了。女人啊女人,看来个顶个都招惹不得哟!”他一边暗自哂笑,一边踱进宫门,径自朝琴房走去。
  他是特意不让太监和宫女通报的。他要给刘娥一个惊喜,同时觉得他这样随意的本身,亦是对他此前过失的一种弥补。他多么希望刘娥还像在别宅那样与他心心相印、亲密无间啊!虽然他们现在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君臣之间不可能像昔日那样以兄妹相称,但他们的情感之火还可以似当年一样烈焰熊熊!可是,当他推门踏进琴房,里边却断无刘娥的影儿,坐在琴台上弹奏的竟是杨才人。杨才人那凝目抚琴高歌的神情,更令他惊讶不已。他没有惊扰她,屏住气站在她身后,听任她继续弹奏下去……
  “名师出高徒。想不到宫里又出了一个刘懿仙啊!”一曲终了,真宗才惊喜地说道。
  杨紫嫣闻言陡地一惊,转身见是皇上,低头便跪,求饶道:“臣妾务请皇上恕罪。臣妾学琴心切,居然未发现皇上进来。臣妾失礼!臣妾冷落了皇上,臣妾罪该万死!”
  见杨紫嫣这般客套,对他这么生分,真宗心里涌起一阵惭愧,他笑眯眯地扶起杨紫嫣:“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此话用于杨才人,恰当之甚矣!朕初闻琴音,几与懿仙所奏无异。朕进了琴房,方知琴声歌声皆出自杨才人。妙哉,妙哉!朕又得一乐友。”
  “多谢皇上夸奖。”杨紫嫣再拜,说道,“臣妾稍有上进,功劳当归于刘姐,若不是她手把手儿地教诲,臣妾怕亦还是乐盲哩。”
  真宗早知道杨紫嫣从刘娥学琴,却想不到她的琴艺是这般地突飞猛进。他原以为她充其量不过是个美外慧中的女子,如今想来他看低了她——在成群的皇家女眷中,她还是少数几个有才气的呢。于是,在他的眼里,她的外观形象亦猝然提升了许多——不但眉眼、鼻子和红润的樱口显出了灵秀可爱,就连那圆圆的脸庞亦透出了浓浓的明洁、敏悟与清纯来了。随之,他的目光亦变得专注与深情起来。他拉住她柔嫩纤活的小手,紧挨她坐下来,甜言蜜意地道:“朕刚才发现,卿身上有许多尚未挖掘的迷人潜质。”
  杨紫嫣闻言,受宠若惊。她侧头审视一下真宗的表情。当她判断皇上对她不是矫情,而是真情的流露时,她就像一只依人的鸟儿便把头深深扎在他怀里去了。
  真宗双手把托着她的粉面,轻轻地吻着她的樱口,然后瞧着她的眼睛说:“好生等着,朕今晚驾幸汝那里。”
  说完,他站直身子欲出屋。杨紫嫣打背后伸出纤手,拉住了他:“皇上不进去喝杯茶?臣妾亦为皇上备有尚好的乌龙茶哩!”
  真宗歉意地冲她笑笑:“等晚上吧,晚膳朕在卿那里用,卿高兴么?”
  杨紫嫣欣然蹲身儿拜了拜说:“谢皇上赏光!”
  真宗深情地注视着她:“朕是来找汝刘姐的。不期听到才人的琴音歌声,实乃一大幸事。”
  杨紫嫣知道留不住皇上。就站在琴房门口指着正殿丹墀说:“刘姐在里面呢。臣妾就不送皇上了。”
  真宗闻言,心内欢喜,这才向杨才人招招手,转身向睿智慧仙宫的正殿走去……
  此时,刘娥确乎在正殿里,亦确乎在等待真宗的到来。但她见真宗进了琴房,在那里呆了那么久,又打心眼里为紫嫣高兴。
  十余年来,刘娥常为紫嫣的不得宠暗自不平。紫嫣通敏有智识,温顺贤达,尚礼尊长,忠贞相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其表慧其中的女子。可是,自皇上迷迷糊糊亲幸紫嫣那天起,他就没有真心实意地在乎过紫嫣,甚至不愿正视紫嫣的身份——明明紫嫣已是他的房里人,却还视紫嫣为婢女。进宫后,紫嫣虽被封为才人,但在真宗的心里,紫嫣这个才人形同虚设,假若没有郭皇后和刘娥的提醒,他简直就忘了宫里还有杨紫嫣这么一个人。为了使紫嫣得到应得的一份恩宠,她还动员郭皇后在皇上和李太后面前说了不少好话,终使紫嫣搬进睿智慧仙宫,同她住在了一起。近两年来,为了给紫嫣创造接近和取悦皇上的条件,刘娥还手把手、面对面地教她弹琴、唱歌……今天,她看到紫嫣的琴音与歌声终于引起了皇上的关注,她是多么的高兴啊!然而,高兴之余,她又有些忧心——如果皇上真的一脑袋扎进紫嫣那里过夜,明晨又早早地去了,她心里琢磨好了的一件大事,岂不贻误了时机?
  昨天夜里,真宗向她透露:为充实与加强中书省的干员力量,除启用双相秉政之外,还欲擢进一位参知政事,以协助两位宰臣。是夜,关于两位宰相的人选,他们只敲定了毕士安一个,另一位则要皇上先听听毕士安的意见。参知政事一职,真宗最看好的是藩邸旧臣杨崇勋,而在吕端临终荐士的名单上,排在参知政事首位的却是王旦。真宗的心思她最知底——太平兴国八年,皇上初出阁为韩王时,杨崇勋即为韩王府翊善,忠心耿耿,一心侍主十八载,没有功劳亦有苦劳;况且,凭杨崇勋的气度才干,履历资格,放在副宰相的职位上亦并非说不过去。她对杨崇勋不仅知之甚深,还有过济家救命的大恩德。杨崇勋对她,可谓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韩王府时,杨崇勋因用王府工料私做木偶出售而获罪。她看杨崇勋是个孝子,所获之利完全是为孝敬两代老人,便不计前嫌向韩王求情救了杨崇勋,亦救了他的全家。自此,杨崇勋视她有天高地厚之恩,发誓今生今世甘愿为她肝脑涂地。……如今,让这样一位愿为她赴死的人荣任参政大臣,她自是一百个放心,一百二十个信得过。因此当皇上提名要擢拔杨崇勋时,她当即便表示了赞许。可是,今儿前晌她又鬼使神差似的翻看了王旦的履历档案,她心头的天平,就渐渐偏向王旦一边了。
  王旦,字子明,大名人氏,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入仕途以后,他从最基层大理评事干起,而后知平江县、任将作丞、监丞、殿中丞,郑州、豪州通判,又相继迁转运使,拜右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是时,因其岳丈赵昌言被晋升为执政大臣,王旦为避嫌而辞职。太宗皇帝嘉其行,赐紫金袍,赠牯犀带给他,并改任其为礼部郎中、集贤殿修撰、兵部郎中。真宗即位数月,王旦便拜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咸平三年,王旦知贡举,拜给事中,知枢密院事……细理王旦的履历,玩味吏部和审官院对王旦各时期任职的优异评语,刘娥最终觉得如果将副宰相的重担放在杨崇勋肩上,反不如放在王旦肩上平稳耐远。于是,她便想将自己的看法及早向皇上陈述,不然,待生米做成了熟饭岂不晚矣?但是,作为皇上的宫眷,是不能轻易上殿面君的。朝臣中本来就有“后宫预政干政”的议论,自己倘若公然抛头露面于朝臣之中,还不被朝臣议论开了锅?正当她进退两难犹豫不定之时,宫女虹儿禀报说皇上来了。刘娥坐在梳妆台前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自己的形容,雯儿就又进来禀报,说皇上有什么开心事似的,眉开眼笑地奔琴房去了。初闻雯儿之言,她为紫嫣庆幸,但等得时间久了,她又担心皇上一头扎进紫嫣房里不出来,贻误了她向皇上荐举王旦的时机。她正心绪烦乱时,宫女嫣红又匆匆跑进房来跪禀:皇上从琴房出来正往她这儿走,她若不赶快出迎,圣驾可就要先进门了。刘娥听罢吟吟一笑,即刻移步殿门一侧跪了。这时,她看见她的“昌哥”两脚已经在殿台阶最后两阶上踏步了。
  “臣妾恭迎圣驾!”她这话出口的当儿,皇上已到面前了。
  宋真宗赵恒没有像过去那样说声“爱卿平身”就扬长进殿,而是在她面前煞住脚步道:“朕不令通报的意思,就是要免却跪迎。是谁这么烦人多事,还是悄悄向卿通报了?”
  刘娥闻言,莞尔不语。真宗搀起她,两人并肩进厅坐了。姹紫及时送来了香茗。真宗边啜茶边把毕士安力荐寇准为相的事儿说了。
  刘娥很认真地听着,听完了亦未当即表态,而是看看窗外的天色,试探地问真宗:“今日皇上的晚膳,是否定下了去处?若打算在妾这里用膳,臣妾就及早着人通知御膳房。”
  真宗脸上腾起一层红晕。他朝紫嫣住的西厢房仰仰下颏儿:“卿教出的高徒,奏得一手好琴。约好了今晚朕要到她那里听她演奏吴声的。”
  听到真宗这句话,刘娥悬在胸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渴望皇上更多地临幸紫嫣,更期盼紫嫣亦能沐浴皇上亲幸的雨露。她渴望临幸是欲得到皇上最热烈最持久的恩宠;她期盼紫嫣亦得到皇上的亲幸,却只是紫嫣应该得到的那份儿。她们是异姓姐妹,比较而言,她从皇上那里得到的要比紫嫣得到的多得多,甚至十倍百倍。在长期独宠一身的恩爱中,刘娥深为没为皇上生个一男半女而内疚。正因为她没有生育子女,她就更希望紫嫣多生。而皇上偏不给紫嫣床上侍君的机遇,这当然怨不得紫嫣。刘娥之所以挖空心思要为紫嫣创造沐浴圣露的机会,与其说是为紫嫣邀宠,倒不如说是应皇上生儿育女之急需。故此,刘娥一听皇上今夜要下榻杨才人的寝宫,陡然涌上心头的不是酸溜溜的妒嫉,而是乐滋滋的庆幸。
  “这么说,皇上是要从臣妾这里直接驾幸杨才人寝宫?”
  真宗良久地揣度着她表情里的喜怒哀乐,然后又抛出一言侦探说:“朕本来是奔卿这里的。可她的琴声、歌喉,都酷似卿,朕就……”
  “皇上是不是太小视本宫了?”刘娥坦然地同他开着玩笑,明洁端庄的面容上,断无一丝一毫的妒心醋意,“本宫与杨才人,我们谁跟谁呀?只要皇上乐意,今后,本宫宁愿将皇上多让与杨才人几次。”
  听到这句话,真宗由衷地笑起来:“好,好!朕最喜像卿这样的大度女子。”
  刘娥粲然一笑,怕误了他的晚膳似的,又看看窗外渐暗了的天色,转个话题道:“方才陛下只述说了毕士安对寇准的一派溢美之词。臣妾还不知皇上是怎样认为的哩!”
  冬日昼短,酉时方至,宫女们就在殿内就点亮了红烛。真宗于烛光中审视着刘娥俊俏的面庞道:“朕觉得毕士安所言不无道理。朕只是担心寇准的刚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