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派是红党,也称运动党,是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组织,无产者、贫民、小
知识分子、小私有者都站在它一边。他们主张消灭封建制度,争取民族独立。
红党内部又有不同的政治派别,右翼以阿加顿·吉列尔为代表,倾向于同白
党合作;左翼则是以东布罗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派。东布罗夫斯基是著名
… Page 53…
的波兰革命家,1865年逃亡巴黎,后成为巴黎公社的杰出将领,巴黎武装起
义时在战场上壮烈牺牲。
1861年10月,华沙各革命小组组成城市委员会,后改称中央民族委员
会,它是红党的领导机关。1862年东布罗夫斯基来到华沙,成为中央民族委
员会领导人,并被任命为华沙武装司令。他拟定了起义计划,确定1862年6
月举行起义,后起义时间改为1863年1月。
1862年夏,中央民族委员会提出一个纲领,宣布波兰为独立的共和国,
恢复1792年国界,土地归耕者所有,国家付赎金,废除等级特权,公民不分
语言、民族和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沙皇当局进行了残酷镇压,逮捕并枪决了
革命组织的3个成员,8月20日又逮捕了东布罗夫斯基,判处15年苦役。
为了控制局势,沙皇频繁更换波兰总督,并吸收一些波兰人担任政府官员。
为了打击红党和破坏起义,1862年10月当局泡制了招募新兵草案,按照特
编的名册,征招城市青年入伍。
为了把青年和起义骨干保留在革命队伍中,红党领导人帕德列夫斯基决
定在征兵开始时便举行起义,日期定在1863年1月22—23日。
1月22日,中央民族委员会发表宣言,号召人民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同
时颁布两项土地法令。两个法令分别规定把农民耕种的土地过渡为农民土地
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参加起义而无地的农民。
起义按照东布罗夫斯基的计划进行,首先夺取摩德林要塞,但沙皇军队
防守严密,遂决定攻取普洛次克,但1月22日当夜未能克胜。当时波良斯克
省、卢布林省、克拉克夫省和圣多米尔省都成为起义活跃的地区。中央民族
委员会领导的几支起义队伍都未能获胜,1863年5月,中央民族委员会改称
国民政府,一度实权掌握在白党或靠近白党的人手中。9月17日至10月17
日,红党曾一度夺取国民政府领导权,组成了以赫米林斯基和弗兰科夫斯基
为首的政府。但他们畏惧警察逮捕,不久就离开了华沙。10月中旬起义领导
人之一罗穆阿尔德·特劳古持解散了国民政府,自任起义“总裁”,试图鼓
动和吸收人民参加斗争,以挽回局面。他打算组织一支5万人的队伍,要求
实行1月22日土地法,但为时已晚,很难再组织起强有力的队伍。1864年4
月11日特劳古特被捕,8月5日就义。4—5月份,尚有一些零星的战斗,最
后完全被镇压下去。在绞杀波兰革命中,普鲁士充当了帮凶。
在起义进行过程中,沙皇政府为了抵消起义者对农民的影响,于 1864
年3月颁布了关于在波兰王国解放农奴的敕令。
1863—1864年这场席卷波兰全国的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
波兰封建农奴制的消亡,是波兰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迈进的转折点。这次
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宪兵沙皇俄国,削弱了沙皇的专制统治,鼓舞了邻近
欧洲国家的革命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非常关注和坚决支持波兰人民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亲
自起草了声援波兰人民的宣言,对波兰人民的斗争给予高度的评价。正是在
支援波兰人民的共同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加强了联系,并于1864年建立了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
波兰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坚强的革命领
导核心和能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领导阶级。波兰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站在人民
斗争之外;无产阶级正在形成,也不能胜任领导革命的重担。波兰的革命民
主派人数少,缺乏斗争经验,不能牢牢把握住革命的领导权,因此一度由白
… Page 54…
党分子攫取了革命领导权,并且对起义有破坏作用。俄国未能与波兰同时爆
发起义,致使沙皇能够调集优势兵力镇压波兰起义,这是1863年波兰起义失
败的客观原因。
… Page 55…
七、第一国际
1。第一国际的创立
(1)欧美工人运动的新高涨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国际工人运动一度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着
欧洲大陆。进入19世纪50年代末,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美各国资
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殖民扩张,以及1857—185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加
剧了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到60年代初,欧美各国工人运动从低潮走
向高潮,世界范围的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形势。
60年代初的欧美工人运动已开始从经济斗争走向政治斗争;各国工人阶
级日益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建立自己的独立组织;各国工人阶级逐渐认识
到加强国际团结和联系的必要性,呼吁加强国际联合。1859年7月,英国伦
敦建筑工人为要求缩短劳动时间举行罢工,其他行业的工人积极响应和支
援,罢工斗争坚持一年之久,终于取得胜利。1860年5月,伦敦各工联举行
代表会议;成立了“工联伦敦理事会”,从此英国工人运动更加活跃,并在
国际政治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国工人运动在经历了反动年代的重大挫
折后开始复苏,1863年成立了细木工会、炼铁工人联合会,并在同年的第二
帝国立法团选举时巴黎工人提出了自己的候选人。1864年法国工人又迫使政
府废除了禁止工人罢工、结社和集会的霞不列法。德国工人的阶级意识也日
益增强,迫切要求从资产阶级的控制和影响下解脱出来,建立自己的阶级组
织,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1862年2月,莱比锡的先进工人毅然退出资产阶
级创办的“工人教育协会”,单独成立了“前进工人政治协会”,并开始筹
备召开全德工人代表会议。1863年5月和6月,全德工人联合会和德意志工
人协会联合会相继成立。这样,德国工人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斗争阶段。同
期,美国工人运动也有重大进展。1857年,在纽约成立了共产主义者俱乐部;
1863年初,建立了全国性的工人联合会。在60年代,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人
运动也都逐渐活跃起来,过去工人运动比较后进的国家,如意大利、比利时、
瑞士、西班牙、丹麦等,也都陆续建立起了工人的阶级组织,开展了有组织
的罢工斗争和政治斗争。
50—60年代,欧美工人运动的思想水平还不高,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
义思潮对广大工人群众有较大影响,马克思主义还限于在少数先进工人中间
传播。因此,加强对工人运动的科学思想指导,加强工人运动的国际团结,
建立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已成为欧美工人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
(2)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8年革命失败后直到60年代初国际工人运动重新
高涨,积极致力于理论研究,并着力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为后来国际
组织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培养和教育工人运动的骨干极为重视。他
们争取英国宪章派左翼领袖乔治·朱利安·哈尼和厄纳斯特·琼斯等人,以
便影响和团结英国广大工人。1854年秋,英国宪章派和一部分法国流亡者共
同组织了国际委员会。马克思、恩格斯还特别注意教育参加过1848年革命的
一批骨干,帮助原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弗里德里希·列斯纳、约翰·格奥尔
格·埃卡留斯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等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总结和研究革命的
… Page 56…
经验教训,鼓励他们坚持开展工人运动,准备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李卜克
内西在回忆马克思时,充满激情他说:“学习!学习!这就是他经常向我们
大声疾呼的无上命令,我们坐在大英博物馆里,努力积累知识,为未来的战
斗准备武器。”
直接促成国际工人协会(后称第一国际)诞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863
年波兰人民起义。1863年1月波兰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遭到了血腥
镇压。1863年7月22日,英国工人在伦敦举行声援波兰起义的群众大会。
法国工人代表昂利·路易·托伦等参加了大会。会后,英国工人联合会选出
一个委员会筹建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委员会委托乔治·奥哲尔起草《英国工
人致法国工人》的呼吁书。呼吁书指出,各国人民的友好团结,对于劳工事
业是极为必要的,并建议召开一个有美、法、德、意和波兰等国代表参加的
会议。这个建议得到法国和其他国家工人的热烈响应。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等国工人代表2000人在伦敦圣
马丁堂举行盛大集会。马克思应邀出席了大会。大会主席由英国历史学家和
政治活动家爱德华·斯宾塞·比利斯担任。会上奥哲尔和托伦分别宣读了呼
吁书和答复信。随后法国侨民勒·吕贝代表法国工人提出建立国际工人活动
中心的倡议,并建议在伦敦设立中央委员会,在欧洲各国首都和大城市设立
分会。大会决定立即成立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并选举产生了领导机构——
临时中央委员会(1866年日内瓦大会后改称总委员会)。奥哲尔和威廉·朗
达尔·克里默 (英国工联领袖之一)分别当选为主席和总书记,德国工人代
表埃卡留斯当选为副主席。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代表被选入临时中央委员
会,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在10月11日临时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正式确定组
织的名称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第二国际建立后统称为第一国际。
(3)《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首要任务是制定纲领和章程。在10月5日举行的
临时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选出了一个由9人组成的小委员会,专门负
责起草国际的纲领和章程。小委员会成员思想倾向非常复杂,他们都从各自
信奉的主义和宗派需要出发去理解这个新组织的性质,并想在纲领和章程中
留下自己思想的烙印。英国工联主义者力图使国际成为一个目的在于限制资
本剥削和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国际工联组织;法国蒲鲁东主义者则想使国际成
为一个国际互助信贷组织;意大利马志尼主义者则妄图使国际成为一个以马
志尼为首的欧洲工人阶级的中央政府。为了统一思想,小委员会和临时中央
委员会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反复酝酿和讨论。最后决定由马克思修订有关文
件。而在当时要制定一个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又为参加国际的各
派所能接受的纲领和章程,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
中说:“要把我们的观点用目前水平的工人运动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
①
那是很困难的事情。……这就必须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马克思从当
时欧洲工人运动的实际水平出发,起草了《告工人阶级书》(即《国际工人
协会成立宣言》)和 《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这两份文件在1866年日内
瓦大会被批准,成为“国际的宪法”和行动指南。
《成立宣言》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论证了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宣言中列举大量事实,分析1848年至1864年间无产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 卷,第17 页。
… Page 57…
阶级的状况和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趋势,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但没有消除
劳动群众的贫穷,反而加深了劳动群众的困苦,“在现代这种邪恶的基础上,
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比和加强社会对
②
抗” 。《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争取彻底解放的斗争道路,指出夺取政权已
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并含蓄地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必须有科学
共产主义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
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
负的作用。《成立宣言》还强调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重要性,主张支持被
③
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指出这“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
《成立宣言》最后重申了《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伟大口号:“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
《协会临时章程》阐明了国际的目的、任务和组织原则。它包括序言和
条例两部分。
“序言”阐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目标和任务。序言指出:“工人阶级的
①
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
②
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消灭任何阶级统治”;“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和
③
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劳动的解放既不是
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
④
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 。
“条例”共10条,简要规定了国际基本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它
规定国际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由支部或联合委员会选派的代表参加的代表大
会。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讨论并决定国际的重大方针政策,任命协会的
总委员会。总委员会是沟通协会各种全国性组织和地方性组织之间联系的国
际机关。总委员会必须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并监督各级组织严格遵守国际
的共同章程和条例。加入协会的工人团体保存自己的原有组织,并享有一定
的自主权,协会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