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康生秘闻 >

第3章

康生秘闻-第3章

小说: 康生秘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篇文章,宣传王明的思想。这个时期,党的工作是一片冷冷清清。
    错误的决策,为中共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党中央在上海连个落地的地方都没有了,不得不转移到根据地。但上海仍
然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阵地,不能轻易放弃,于是,中央决定成立上海局,留赵容在上海局工作。
    此刻的上海,一片白色恐怖。党的地下工作者,随时都有身陷囹圄、人头落地的危险。
    而对这种情势,赵容又在为自己的前程和出路盘算着。一天夜里,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越想越可怕,上海不能
呆下去了,必须找个安全地方,避避风头再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决定也像王明那样,到最可靠的大后方苏联去。
此举对他来说,可以一举三得:一则离开这个终日令人惶惶不安的恐怖世界;二则去苏联过一段舒服的日子,人生在世,
谁愿意总过那苦行僧、清教徒式的生活;三则离开上海这个是非之地:现时的白区工作。形势不妙,万一有那么一天,
追查起责任来,自己虽然不是罪魁祸首,起码也是个帮凶,离开了这里,就可以有回旋的余地。有这么多好处,何乐而
不为呢?主意已定,他立刻写了报告,不久便获得批准。
    一九三三年七月八日中午,几个衣着整齐的男女,在上海火车站登上了一列北上的火车。其中一个三十五、六岁的
大个子男子坐这之后,镇静地从车窗向外望去,不一会,响起了几阵汽笛的尖叫声,火车开动了。这时,他松了口气:
“特务未有发现,总算是脱离了虎口。”
    这位大个男子,从这天开始,就由赵容改名为康生。他偕同夫人曹轶欧和小姨子苏枚离开上海前往莫斯科。
    康生是在一九二七年与同在上海大学学习的曹轶欧结婚的。还在他十七岁那年,他父亲为收敛他的野性,曾让他同
胶县陈家庄大户陈玉桢的女儿陈宣结婚。婚后育有一男一女。女儿叫张玉瑛,独生子叫张玉珉(即张子石);后来在上
海,康生抛了前妻,曹轶欧弃了前夫,两个志同道合者结合在一起了。
    康生一家抵达莫斯科后,所见一切令他们十分兴奋,不愧是列宁的故乡。古老的建筑,宽阔的大街,热情好客的苏
联人民,都使他们这些曾经生活在白色恐怖中的人,产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苏共中央是把康生作为中共中央领导人
接待的,规格很高。他们一家住在讲究的招待所里。“俄国的房子,日本的女人,中国的菜”。康生望望这窗明几净的
招待所,心里思忖着,果然名不虚传。
    在随后的日子里,颇有心计的康生,便按其预定计划开始了社交活动。他首先拜访了曾经以“钦差大臣”身份自居、
凌驾在中共中央之上的“太上皇”米夫。米夫对这位来自远方的兄弟党大员,也十分热情。
    康生拜访的重点,自然是中共中央实权人物王明。如果没有王明的批准,他是无法来到莫斯科的。康生对王明如此
关怀自己,感激涕零。
    康生到莫斯科的第二天晚上,王明在“留斯科”招待所,特设便宴为康生一家洗尘接风。“康生同志,万里迢迢来
到莫斯科,咱们又到一块了。”王明举起酒杯,同康生碰了碰杯:“为康生同志一路辛苦,平安到达莫斯科干杯!”王
明这样破格隆重地招待康生,使康生受宠若惊,“为我们党的英明领袖王明同志,”康生站起身来,举起酒杯,激动得
向王明回敬了一杯:“身体健康干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个人的话匣子都打开了。“这次如果没有王明同志的关照,我们一定是来不了莫斯科的。”
康生满怀感激的心情,向王明说:“今后还是要在王明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夙愿,也是最大的
幸福,我代表全家,要为王明同志制定的路线奋斗终生。”说到这,他站了起来,像在举行效忠仪式上宣誓那样:“王
明同志指到哪里我就奔向哪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那没说的”,王明拍拍康生的肩膀:“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嘛!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今后更要密切合作!”
    “哪里!”康生急忙表白道:“你是领导,我是被领导,请多加指示。”康生这样巴结王明,王明自然对康生另眼
看待了。他不久便任命康生为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副团长。全家人都为康生跃进“龙门”而高兴。而康生自己
心里有数,在莫斯科,有不少党的高级干部,论资历,不相伯仲,但都没有当上代表团副团长,这是王明对自己的器重。
王明是党的领袖,自己是名符其实的副领袖了。紧跟王明这条路是走对了。
    这一对知音,已经好得形影不离了。王明特意让康生搬到“留斯科”招待所。康生对于能和王明住在一栋楼里,平
起平坐地在一块办公,感到十分荣幸。
    “留斯科”招待所是沙俄时代一个权贵的公馆,建筑十分考究、豪华。室内设备也是现代化的。厚厚的地毯,雕有
图案的硬木家具,洗澡间,健身房,客厅,餐厅,宽敞的办公室,应有尽有。室外庭院里苍松翠柏,奇花异草,绿绿的
草地。四周则是高大的围墙,门口有持枪警卫把守。每逢康生外出,都有秘书、警卫陪同,他已俨然一副神圣不可侵犯
的领袖架式。
    有一天,四周静悄悄的,康生坐在宽大的办公室里,追忆着自己的往事,不胜感慨。人过二十日过午,今年已经三
十五岁了,奔波半辈子,才第一次享受到这现代化的生活。自己祖家虽是大地主,吃穿不用发愁,但那算得什么生活,
土里土气的。在上海那十年,虽然身居闹市,但终日提心吊胆,被特务追得到处奔跑,饥一顿,饱一顿,那又算得什么
生活,连睡觉都不敢合眼。回顾往昔,看看现在,简直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现在看来,有权力有一切。他闭目深
思:一定要保住权!
    康生没有辜负王明的厚望,他时时都琢磨着王明的意图,心领神会,寸步不离,紧跟着指挥棒转。王明的每句话,
康生都奉为“圣旨”。他是王明独一无二的国际伙伴,每逢什么纪念日、庆祝会、宴会、和社交活动,他们都双双出场。
神采奕奕的康生,也很知趣,从不喧宾夺主,他尾随王明身后,一唱一和,十分协调、得体。
    康生已看透王明的心里,“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是王明的命根子,既是他的政治纲领,又是他的理论
基础,尽管在国内,有不少人把这本小册子看成比洪水猛兽还可恨,可憎。而自己在上海时,曾积极地宣传过这本小册
子,从而博得了王明的欢心。王明自有他待人处事的标准,谁拥护他这本小册子,谁就可以成为他的心腹,谁反对他这
本小册子,他就把谁看成眼中钉。眼下就要更加卖力地宣传这本小册子。
    一天下午,康生在前呼后拥者的陪同下,来到中山大学。这所大学的前身是东方大学,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当年,
俄国人民在列宁领导下,推翻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震撼了全世界。各国的革命人士纷纷投奔
苏联,来寻找革命真理。这所大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成立的。中共派到这里来的第一批留学生,只有八名,后来陆续增
加到六十名。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派来的留学生猛增至一千多名。蒋经国也是这时派到这里来学习
的。后来,苏联为了帮助中国革命,于一九二五年创办了莫斯科中山大学,主要接受中国留学生。
    此刻,学生们热烈鼓掌欢迎康生,他满面春风,频频点头,像一位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凯旋而归的英雄,
稳步走上讲台。
    “我们大家都很关心中国革命的情况,康生同志是刚从国内第一线来的领导人;对中国革命斗争,他不仅身临其境,
还亲自参与领导,一定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现在请康生同志做报告!”主持会议的中山大学领导人的话音刚落,一
阵热烈的掌声响彻会场。康生有礼貌地站了起来,向学生招手示意。
    “同志们!”他操着浓厚的山东乡音,开始作报告:“中国革命的形势,在我们领袖王明同志的领导下,有很大的
发展,我们的力量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敌人是每况愈下。”他挥了挥手:“一句话,形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
他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们都竖起了耳朵来聆听着。这个报告会,对远离祖国而渴望了解国内情况的游子,是一个
多么难得的机会。
    康生除了绘声绘色地介绍王明的业绩,也把他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讲得十分动人:他是怎样深入虎穴,
闯魔窟,同特务周旋;又是怎样同狡猾的敌人攻心斗智,使他们顾此失彼,狼狈不堪。
    “尽管在白区特务如麻,我们要拎着脑袋干革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敌人虽狡猾,我们比他们更高明十倍、
二十倍。我们照样能够以智取胜。”说到这,高材生提高了声音:“在我队伍内部,也有一些胆小鬼,他们被敌人吓破
胆,专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一有风吹草动,就跪倒在地,屈膝投降,成为可耻的叛徒。”这时,他激动地挺
了挺胸:“我在白区工作那么久,经常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他们又能把我怎样了?他们也无可奈何。在我的脑门上,
并没有贴有上面写着康生二字的批条。”接着,康生又把话锋转到王明身上。顿时,他慷慨激昂,大喊大叫起来,就像
示威似的:“谁反对我们领袖王明,谁就是反党,就是打进来的暗探;破坏领导人的威信,就是分裂党、破坏党。我们
要坚决捍卫王明同志,捍卫王明同志亲手制定的路线。在这种捍卫和反对王明同志的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隔岸观火,
袖手旁观,要旗帜鲜明,挺身而出,为捍卫我们的领袖王明同志而斗争。”
    会场上鸦雀无声。学生们以一种崇敬的眼光,望着这位身经百战、从龙潭虎穴里来的领导人;能听到这样的领导人
的教诲,感到十分自豪。报告一结束,学生们一拥而上,热情地把康生围在中间,有请教的、有提问题的、有激动地握
手表示敬意的。
    康生所到之处,以及每次他的报告,都把王明挂到嘴上。一谈到王明和他的小册子,康生就立刻改变腔调,情绪激
动,扯高嗓门:“王明同志的小册子,就是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意见,体现了党的路线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谁
怀疑或反对王明同志和他的小册子,他不是反党他子,也是别有用心的坏人。对于这样的人,就要手下无情,进行坚决
斗争!”
    康生对王明称得上忠心耿耿。他这样对王明效忠,王明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就更加把康生看得情同手足。
    事有凑巧,康生到莫斯科的第四个月,即一九三三年十一月,正赶上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康生
以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随同王明参加了这次会议。王明作为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
会上作了长篇报告,题目是《中国现状与中共任务》。王明的口才,是令人赞叹的,他不仅讲得有条有理,而且富有煽
动性,听了能使人的血沸腾起来。他说:这几年“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了,它表现在中共中央不怕一切困难,不顾任
何复杂情况,坚定不移地执行在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四中全会所决定的总的政治路线。根据四中全会后新的政治局领导的
实际例证,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工人和每个劳动者,一天天地更加相信了: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对共产国际路线百分之
百的’的这个口号,是使党更加布尔塞维克化和使苏维埃获得更大胜利的唯一道路和保证。”
    王明的报告一结束,康生像运动场上的拉拉队长一样,立刻带头鼓掌,各兄弟党代表,也跟着鼓掌,王明满面春风
地走下讲台。
    第二章发迹莫斯科 2
    北国寒冷的夜晚,朔风呼啸。坐落在莫斯科西北角的“留斯科”招待所的大院里,一片宁静。大楼的灯,大部分都
熄灭了。只有一个窗口透出明亮的灯光。室外冰天雪地,室内却温暖如春。
    康生在厚厚的地毯上,来回踱着步。他皱紧眉头,思索着即将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上所作报告的稿子,这是关键的一
炮,这一炮打响了,便在共产国际内亮相了,说不定还能捞上一个席位。王明靠什么一步登天的?论资历,他排不上号,
论才华,他也并不出众。他就是靠共产国际这后台,硬是拿鸭子上了架。尽管背后有人说三道四,那管什么用,他照样
坐上第一把交椅。什么叫威信?“信”值几个大钱一斤,关键是“威”,有了“威”,就会有捧场、吹喇叭、抬轿子、
喊万岁,就可以名扬天下。不吹,谁知道你是老几?光有“信”,而无“威”,那是虚的。他自言自语道:“自己也应
该在国际场合上亮亮相了。”
    给中国党的干部做报告,他是驾轻就熟了,可在国际场合上做报告,他还是第一次,他在想,不鸣则已;一鸣就要
惊人,既要显出自己的才华,又不能喧宾夺主,他暗暗地给自己招呼:“绝不能让王明听了不舒服,引起他的嫉妒,这
就失策了。”
    康生有自知之明,自己毕竟是王明的副手,不能太锋芒毕露,要想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就得学会平庸,心甘情愿地在
上司的翅膀下,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呆着,不能越俎代庖。你就是有天大的聪明才智,也不能外露,否则,成了出头
的椽子,就会大祸临身。对待上司的最佳诀窍是,上司说一,你可不能说二,逞能、出风头,都不会有好下场。越是碌
碌与世沉浮,就越能稳步上升。历史上的福将,自觉不自觉地都运用着这一宦海哲学。在庸才和上司面前,只能捧场做
戏,要留一手,装得糊涂一点,像萧何那样,处处让着刘邦。而韩信吃亏就吃在太聪明了。
    人世间有几个大权在握的人,爱人才而不爱奴才,这太少见了。三国时代的田丰是怎么死的,他不是死在愚蠢上,
而是死在过分聪明上。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也是因为杨修聪明过人。
    康生从历史上的宦海生涯中总结出这一处世哲学,对王明也要小心翼翼。自己的翅膀还不硬,伴君如伴虎,他能捧
你上台,也能让你身败名裂。“可不能为一时之风头,而酿成百年之大祸,”康生提醒自己,“这个报告,一定要善于
掌握火候。”
    康生冥思苦想,终于把报告的稿子写了出来,毕恭毕敬地送呈王明审阅;王明也很客气,只在稿子上写了“同意”
二字,退回给康生。
    康生报告的题目是《非苏维埃中国革命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他在报告中说:王明路线使中国革命发生巨
大的变化,特别是白区的组织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巩固,”仅仅在“最近一年来……非苏维埃区域内党员从数,
从三万增加到六万人,”“使我们在上海的党的工人万分,百分之六十增加到百分之八十六到九十。”他满怀激情地大
声疾呼:“有人别有用心地散布悲观情绪,说白区工作都被敌人破坏了,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都被敌人一网打尽了,斩
尽杀绝了。不对,这是取消革命的调子。这种悲惨的论调,不仅是对王明路线的诽谤,也是对共产国际的污蔑。无数的
事实,早已粉碎了这种悲观论调。事实又怎样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