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康生秘闻 >

第7章

康生秘闻-第7章

小说: 康生秘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下子把听众的人心给抓住了。“还真有水平,也很有口才。”有人心里暗暗佩服;有人心里嘀
咕着:都说他过去犯过错误,这么有能耐的人还能犯错误?
    “现在形势变啦,我们党的路线也应该随着变化。”他看了一眼会场,学员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嗓门更大
了:“过去我们的头号敌人是蒋介石,现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了;只有朋友才能称得上合作,总不能同敌人合作吧?
所以,现在蒋介石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同蒋介石的关系,如果还像过去那样水火不能相容、冰炭不能同炉地势不两立,
同室操戈,谁高兴呢?”他自问自答地说:“只有日本帝国主义高兴。我们同蒋介石要化干戈为玉帛。只有日本帝国主
义,才是我们首当其冲的敌人。所以,我们在政策上,要来一个根本的转变。”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望着鸦雀无声
的会场:“现在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就是要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于统一战线,要接受蒋介石的领导。”
    话音刚落,会场顿时哗然。
    人们心里纳闷:怎么政策变了,只听说要团结各种抗日力量的民主统一战线,根本就没听说过一切通过统一战线,
一切服从于统一战线。还要把一切都交给蒋介石,这不是让我们拱手把以过千辛万苦、流血牺牲建立起来的革命武装力
量,都交给蒋介石了,这岂不是等于投降了吗?人们都用惊异的目光望着这位曾几何时不但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地主
阶级和帝国主义,甚至连小资产阶级都要打倒的人,怎么变得这么突然,弯子转得这么大。
    王明看到会场上有人在交头接耳地说什么,他知道是对他刚才说的话不理解,急忙来了个补充说明:“同志们,我
们的战略决策是由革命形势的发展决定的。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的战略,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再打蒋介石了,再打他,他就
跑到日本人那里去了。这样做的结果,扩大了敌人,孤立了自己,使我们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地位。”
    王明的报告一结束,康生便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道:“同志们!王明同志的报告很深刻,也很重要。在我们党里,
谁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政策呢?是我们王明同志,他早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王明
同志不愧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创始人,他当之无愧是这一政策的制定者。王明同志在共产国际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对中国
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说到这里,康生满脸笑容,望着王明说:“感谢王明同志今天给我们做了一个生动而又
深刻的报告。”说罢,带头热烈鼓掌。
    王明也微笑着,轻轻鼓掌,表示回礼。
    王明的报告和康生的举动,使他们俩人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原来他们认为回到延安后
的处境将是孤立和受人歧视的。现在看来,并不尽然。事在人为。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希望还是有的;同时,康生也
借着这个机会,给王明吃了个“定心丸”,表明他并没有拆王明的台,王明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他会继续捧场的!
    不论是康生,还是王明,都有共同的疮疤,这就是上海和莫斯科那段。但他们之间早有默契,不能承认这两个疮疤。
双方要死守这条防线,在这条防线上,他们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只能同舟共济,患难相助。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康生的劲头又上来了。他心里有数,只要不揭开这两个疮疤,保住王明的“驾”,使他别垮下来,自己就会稳坐泰
山。论资历,论水平,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多少。当然,现在是剑与火的战争时期,时势造英雄嘛!在这种形势面前,所
有能统帅千军万马的军事领导人都有用武之地了,一个大的战役打响了,叫座了,便可建立赫赫战功,威名扬天下。可
是,自己也有与众不同的优势,蝉无嘴而鸣,蛇无足而行,都各有千秋。
    王明的地位虽然下降了,但他毕竟还和自己一样,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讲座重大决策的时候,我们还有两票之权,
还可以在某些问题上继续合作。现在的问题是,究竟在什么问题上合作,怎样合作。
    事实上,他们的合作,并没有因为回到延安而中断过。他们的头一项合作是:究竟把陈独秀当作敌人进行批判呢,
还是把他当作朋友团结他,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同党中央发生了分歧。
    康生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对!就从陈独秀的问题上着手。”康生心里明白,光他单枪匹马,冲锋陷阵,还不
行,必须和王明一起虽这台戏,才能造成声势。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一是以攻为首,守住过去的阵地;二是大显身手,
让人们知道,我康生可不是无能之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事不宜迟,说干就干。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康生回到延安才一个月,便射出一颗炮弹,发出了攻势。他在延安《解放》杂志第二十九—
—三十期上,发表了他亲笔写的《铲除日寇侦探民族公敌的托洛斯基匪徒》的长文。这篇洋洋万言的重磅炮弹一爆炸。
立刻轰动了整个延安和延安地区的党政军干部,后来又波及到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知识分子。
    “康生真是神机妙算,他长期旅居苏联,才回来这么几天,就对陈独秀的问题了解得这么清楚。”有人心里这么想
着:他的情报究竟从哪里来的呢,是凭空猜想的,还是有根有据?从文章来看,他说得振振有词,有板有眼,像真的一
样,又是在党办的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大块文章。信吧,但又感到他说得太离奇。“科是莫明其妙,”有人在私下里议论。
    这颗重磅炮弹是怎样炮制出来的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康生早在回延安的途中,就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从莫斯
科回到陕北,完全是一个新的环境。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就像新官上任一样,不放上三把火,没有一点惊人的举动,人
家谁会知道你康生算老几呀!这要只能充当一个无足轻重、默默无闻的角色。这种角色,同窝囊废是划等号的。如果能
把苏联的“镇反肃托”这个绝招带到国内,掀起一场政治风波,起码可以起到“镇邪”的作用。可是,现在还不具备这
样的火候,还要耐心地等待时机。
    当他正苦于没文章可做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陈独秀一度参加过托派组织的消息,他高兴得一拍大腿:“太好了,做
文章的题目有了。”他心里想:“陈独秀不是一般人物,曾经当过党的总书记,是一个有影响的人,他又沾过托派的边,
顺理成章,又切题。这篇文章一问世,起码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康生回来了,这叫亮相,我康生是有名的理论家。”
    但他明白,要把陈独秀这样内外知名人士,扣上特务、汉奸等罪名,没有充分的“根据”,是无法令人相信的。那
么,这个“根据”从何而来呢?富于想象力的康生,不费吹灰之力就想了出来。他的“根据”是:“一九三一年‘九一
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我们的东三省。同时,上海的日本侦探机关,经过亲日派唐有壬的介绍,与陈独秀、彭
述之、罗汉所组织的托匪‘中央’进行了共同合作的谈判。当时唐有壬代表日本侦探机关,陈独秀、罗汉代表托匪的组
织。谈判的结果:托洛斯基匪徒‘不阻碍日本侵略中国’,而日本给陈独秀的‘托匪中央’每月三百元的津贴,待有成
效后再增加之。这一卖国的谈判确定了,日本津贴由陈独秀托匪中央的组织部长罗汉领取了。于是中国的托匪和托洛斯
基匪首,在日寇的指导下,在各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大唱其帮助日本侵略中国的双簧戏。”
    文章一发表出来,一位颇有头脑有中央高级领导人大吃一惊,这那里是文章,明明是乘陈独秀之危,从背后捅他一
刀子,太狠毒了。“这是浪漫主义的‘根据’,”他摇摇头,自言自语道:“说得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的。我们正在
我争取陈独秀的时候,这一刀子捅了上来,争取陈独秀的希望渺茫了,贼咬一口,入骨三分,陈独秀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了。”
    康生十分肯定地说“托派中央”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经过国民党内亲日派唐有壬的介绍,陈独秀同
日本侦察机关进行了“共同合作的谈判”,这位高级领导人看到这里,气愤地说:“纯粹是栽赃!这是不瞪着眼睛说瞎
话么!太不实事求是了。”可是,他仔细想一想,这种颠倒是非的事,一定会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目瞪口呆。一个信奉
马克思主义的中共创始人,在中华民族灾难临头的时刻,跪倒在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面前,心甘情愿地充当日本特务,
这太堕落,太可耻了,一下子就把陈独秀搞臭了。
    “事情的真相完全不是这样一回事,”他思索着。他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那是一九三一年五月的时候,确实是
成立了托派‘中央’,陈独秀也是参加了的。但它成立没过几天,还没进行活动的时候,一场严重的打击,使他们烟消
云散了。他们的内部出了奸细,向国民党告了密,出卖了陈独秀。虽然陈独秀及时转移,逃出了虎口,但是,除了他和
彭述之等四人外,其余的“中央委员”都被国民党特务关进了监狱。此刻,托派“中央”已经名存实亡了,他们终日这
藏那躲,逃避着国民党特务的追捕,根无法再进行活动。它们在襁褓中使夭折了,从此,销声匿迹。
    一年之后,也即是一九三二年,陈独秀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又重整旗鼓另行开张。但不久,塌天大祸又落在他们
的头上了。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五日的深夜,随着警车的一阵阵的嘶鸣,陈独秀成立的这个新的“中央的大多数成员,又被国民
党特务逮捕入狱了,连陈独秀和彭述之都在劫难逃。”
    早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前后这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国民党特务机关一直把陈独秀和罗汉等人看成是同共
产党一样的最危险的敌人。它们花了很大的力量,撒下天罗地网,派遣大量的特务跟踪追捕陈独秀。陈独秀一直处于一
夕数惊,飘泊不定的状态之中,成了一个流浪者,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他连自身的安全都保不住,又怎么有可能主动
上门去送死,找国民党政府中的“亲日派唐有壬”作介绍人呢?这个时候,不仅国民党要抓陈独秀,连日本特务机关也
同样要对陈独秀下毒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陈独秀真像康生说的那样自动地去找日本侦探机关谈判,这只能是自投罗
网!
    康生的“根据”完全是凭着想象制造出来的。他首先给唐有壬定了一个“亲日派”的性,既然陈独秀已经由一个马
克思主义者堕落成和“亲日派”唐有壬勾勾搭搭,那么陈独秀肯定就不会是好人了。他不是特务,就是汉奸和托派。
    这位高级领导人又进一步深思:唐有壬是“亲日派”,这没有冤枉他。可是,他究竟什么时候成为“亲日派”的呢?
关键就在这晨。唐有壬成为亲日派的时间,是在陈独秀关进监狱以后的事情。
    康生把唐有壬成为“亲日派”的时间提前了一到两年。这样,前言能对上后语了,其实,唐有壬成为亲日派的时间,
是一九三二年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中委会秘书长以后的事情。特别是一九三三年八月,唐有壬成为汪精卫的心腹之后,
才成为亲日派的。而这时,陈独秀已身陷囹圄之中,完全失去了有身自由。
    在一九三三年之前,尤其是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时,谁不打着“抗日”这个金字招牌,谁便会失去人心。连后
来成为中国头号亲日派的汪精卫,为了笼络人心,捞取政治资本,同蒋介石分庭抗礼,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也拼命
地争抢“抗日”这块金字招牌,更何况唐有壬呢!他的头一个主子蒋介石,和第二个主子汪精卫,都是想打“抗日”旗
号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唐有壬有斗胆也不敢喧宾夺主搞“亲日”活动!善于像曹操一样搞“借头术”的蒋介石,岂能
容忍唐有壬的亲日活动,这不是往他脸上抹黑么,蒋介石是不会等闲置之的。
    康生说唐有壬介绍陈独秀等托派分子同日本特务机关“谈判”之时,恰恰是唐有壬唱着“抗日”高调的时候。后来,
一九三五年十二日,唐有壬在蒋介石与汪精卫之间的矛盾中充当了牺牲品,被刺生亡。
    康生把唐有壬这个幽灵请了出来,让他扮演一个“亲日派”和“日本特务机关的代表”这人决定性的角色,无非是
唐有壬咽气了,不会站出来提抗议了。那么,康生说什么也就是什么了。
    这位高级领导人又琢磨:康生制造的第二个“根据”,更是令人百思不解。这就是陈独秀经过唐有壬的牵线,同日
本特务机关勾结之后,双方达成了这样默契的协议:陈独秀“不阻碍日本侵略中国”,日本人的回报条件是“每个月给
陈独秀三百元津贴”。康生还在文章里说:一九三五年一、二月,托洛斯基在他给平行总部的信中,曾经明确指出:
“我们应将库页岛之煤油让与日本……同时也绝对不去阻碍日本去侵略中国。”
    看到这里,这位高级领导人气愤地说:“这简直是移花接木。”托洛斯基是一九三五年给他的俄国信徒们发出指示,
陈独秀并不是未卜先知者,他怎么可能在托洛斯苦发指示的前四年,即一九三一年,就已执行托洛斯基的指示了呢?这
不是像精神不正常的人说的梦呓么!
    看到把陈独秀说成是日本特务的第三个“根据”:陈独秀每个月从日本特务机关领取三百元津贴。这位领导人觉得
仿佛是说过这种话,他反复地追忆着。忽然间,他想起来了,这是出自王明之口。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王明讲过这种话,他说:“陈独秀是日本人的间谍,每个月领日本人三
百元津贴。”他还在延安《解放》杂志第二十二期上,发表了他写的题为《日本侵略的新阶段与中国人民斗争的新时期
》一文,文中说:“托洛斯基匪徒分子——是最无耻的民族叛徒黄平、张慕陶、徐继烈等,每月从日寇的‘华北特务机
关部’,领取五万元的津贴。”这就是康生所指陈独秀每月从日本特务机关领取三百元津贴的唯一“根据”。
    要是有谁反问一句:收买托派的骨干分子尚且要五万元的代价,而比骨干分子重要得多的“托首”陈独秀,怎用微
不足道的三百元就能收买了,托派首领怎么这样“物美价廉”,而骨干分子又为什么这样“奇货可居”,这不是令人啼
笑皆非么?!
    陈独秀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时,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随后又离开了党,这是他在政治生涯中的悲剧。但他脱
离党之后,孤芳自赏,没有消极,仍然坚持斗争。他从监狱里出来之后,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他的学生们看见他境遇
实在太困难了,愿在经济上提供帮助。但他一般都婉言谢绝了。就是收下来,自己也不用,而是转用来接济别人。
    陈独秀的这种清高作风,受到了社会上的赞誉。现在康生把一桶脏水当头泼在这样一位以清高而闻名的人的身上,
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不出这位高级领导人所料,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六日,武汉的《大公报》刊载了《傅汝霖等九名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